说通了!大寨和小岗,到底什么是典型?本文最清楚
2021-07-17 10:52:50 作者: admin 来源:精品看呀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说通了!大寨和小岗,
到底什么是典型?本文最清楚
到底什么是典型?本文最清楚
建国70周年,久违的大寨又回到中国人的视野。在大型文献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对大寨的描述要重于小岗。
小岗是不能没有的。没有了小岗,后40年就没了基石。
但再次表扬大寨就是让人想不到信号。
集体化和分田单干在建国70年交叉相汇。《我们走在大路上》处理历史事件很聪明。这是我们经历过的,肯定的重点肯定,否定的不评价,讲出事实。
以农业来说,现在发起振兴乡村和农业。为什么要振兴?因为出问题了,不行了。才要振兴。
振兴乡村和农业,就是对小岗的评价。也是对大寨的评价。
小岗是一夜暴富的典型。分田单干就吃饱饭了。一包就灵。你大寨让我们辛辛苦苦30年,还没让我们吃饱饭,为什么还要学大寨呢?
40年过去了,中国农村农业的问题暴露出来了,大量土地抛荒,80后、90后已经没有人种地。有人想回去种地,你家里分得那点地能养得了家?
有人说土地可以流转啊?纯粹的官僚主义!你流转试试?谁流转给你?宁愿荒着也不会流转给你。流转土地的成本很高,耕种流转过来的土地根本不赚钱。当你赚了钱,农民又变卦了,又把土地要回去。
分田单干的遗祸阻断了中国农业的机械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分田单干的问题当时就暴露出来了。
虽说小岗村吃饱饭了,但马上陷入停顿。
网上介绍小岗村的资料:
1979年,小岗实行包产到户。
1982年,粮食运输催生了小岗村第一条土路,村民“分段承包”,每户人家各修一段土路。
1983年,村民贷款买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
1986年,撤销公社后,梨园公社改名梨园乡,小岗属梨园乡。
1990年,村民仍然采取家家户户承包一段的方式,将土路改建成沙石路。
1992年2月,在撤区并乡后,梨园乡并入小溪河镇,小岗属小溪河镇。
1993年,小岗队与大严队组合并成立小岗村,合并后的小岗村成为一个行政村。
1997年,安徽省规划院为小岗村做了第一张规划图纸。省市县总投资200万元将小岗村到梨园乡段砂石路改造成柏油马路,江苏长江村帮助小岗建设了从村头到村尾的800米“友谊路”。
2004年,沈浩到小岗村任职。
20多年,小岗村没有什么变化。路变了。“分段承包”建了一条土路。其实那里本来就是土路,平整一下就行,不费什么事。土路改建沙石路也就是运来沙石铺在土路上。柏油路是政府投资200万元,小岗村的“友谊路”是江苏长江村修建的。
也就是说,20多年,小岗都是贫困村,是帮扶对象。
除了路变化,小岗村还在路边建成了一排新瓦房。也是政府建的。1984年,为迎接万里视察小岗村,县财政出资为严立付、严立华、严立坤、严立学、严金昌、关友江六家,各翻盖了三间瓦房。因为严学昌家人多,翻盖了六间。
大寨人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还是这个按下红手印的严宏昌脑子活。1993年,省人大代表严宏昌在省人大会上说:小岗这么穷,你们怎么向邓小平和万里交待?这可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安徽省委专门召开主题联席会作出承诺:支援1300多万元!
小岗村115口人,每人平均10万元。那个时候的1万元比现在的100万还值钱。小岗村真的发达了。
可是小岗人说,没看到钱啊。他们就到上头闹。1995年,滁州市政府的答复函给小岗村“目前已投资661万元”。
661万元投了什么呢?看不到,没记载。这是一笔糊涂帐,但661万元是花了。严宏昌下台了。
小岗村的变化是1998年。三代领导视窗小岗村,一场让小岗改天换地的工程很快拉开了序幕!小岗村建了学校,吃上了自来水、刷墙、修路、改厕所,栽上830棵蜀桧等等。花了多少钱,不是小岗村投资,小岗村也不知道。为了保证蜀桧成活,政府还专门雇了两位懂业务的工人,吃住在小岗,精心浇水,培土,看护,高温植树,居然棵棵成活。
1999年,带头分田单干的原队长严宏昌重新在小岗村上任。小岗人认识到还是严宏昌头脑活会说话能捞钱。严宏昌不孚众望。大大小小弄回来不少钱。
1、严宏昌画了一个饼,要建一个小岗“工业园”,省政府批一台推土机的银行贷款,严又从县公司开回一台旧机子。为这两个‘大家伙’安个‘窝’,省农机公司投资了二十万元,在小岗村盖了一处农机大院。
2、常州柴油机厂支援小岗村一辆客货两用车。人家江苏柴油机厂都支援了,全椒县柴油机厂就好意思不支援了,严宏昌一下子开回四辆福田小货车给小岗村跑运输。看起来不多,但小岗村20户人家,一下子两台堆土机,五台汽车,差不多两户一台。
3、日本驻上海领事馆乔木一男愿帮助小岗村建一个养鸭基地,一期投资一千万日元,先把基地的管理中心大楼建好;二期投资三亿日元,再建冷库和加工厂。日本驻上海领事馆随后就把一千万日元汇到了凤阳县农业局,严宏昌及时解决了养鸭基地办公楼的用地,地皮腾出来后,县农业局很快组织施工的队伍。
4、北京大北农饲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经理贾泰斌寄来七万元,用这钱为小岗村家家户户挖一口当家塘,缓解小岗人长期缺水的局面。
5、小岗村和长江村共同修建“友谊路”,村里欠下的那九万多元电费一直挂在帐上,县供电局多次催要,找县政府免掉。
6、张家港市长江村党委书记郁全和为了葡萄园之事,没少来过小岗,诸事不顺,心不齐,办不成事。但最后长江村还是给每家每户发了台彩电,共106台彩电。
小岗人赚得一笔大钱也是严宏昌从北京跑来了,2002年,需要三千万巨款修茸当地水库,国务院副总理提笔钦批了。该水库1958年上马,1959年建成。小岗人跑下这个工程,当然要大赚一笔。
但是,小岗人还是那么懒,钱花光了,还是那么穷,没有啥变化。另外村子里斗来斗去混乱不堪,总有人上访,反映这样那样的问题。
2004年安徽财政厅下派干部沈浩赴任小岗村党委书记。为什么选省财政厅帮扶小岗村?省财政厅的优势不是有钱吗?
2005年夏天,四处筹钱,当年年底,第一批住宅新区终于建好,26户村民搬进新区。小岗村原先的20户应该都插进去了。还又争取到50万元的资金修路。2006年起,每新建一个标准棚,财政补贴5000元以上。69岁的五保户韩庆江得了肺结核,没有钱治病,是沈浩把他送到镇医院治愈,没让韩庆江花一分钱。
2008年举国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喜日子的时候,小岗村又收到一批“政治礼品”。友谊路两侧一个式样的两层楼同时都在施工。村民说:村里给了每户两万元的补助。村东小区盖了四排整齐的楼房,住进了二十多户村民。村西小区是商品化连体别墅式样的新型小区,紧邻一个大型集贸市场和一所卫生院,凡愿意在那儿买房的村民,都可以获得1万元的补贴。这应该是最早并入小岗村邻 村人家。
村子建成信息中心,建筑面积将为一千二百平方米,总投资一百八十五万元。省政府拨款二百万元建成的大型广场。大包干纪念馆建成耗资六百多万元。
有人统计,《小岗故事》中。除去政府项目的投资,仅书中记载的国家、社会先后所提供的钱财物粗略计算在1500万元之上,以小岗村20户平均每户75万元。
这是前30年的数目,后来是多少,不知道。因为这本书只写到30年。
其实,小岗村已经没有了。与附近的村子合并,人口4500多人。土地1.45亩。小岗村的人已经不种地,被远在千里的北大荒集团流转了,等于是被养起来了。
小岗村人自古以唱花鼓戏为生,严宏昌编的分田单干这出戏就唱大了,唱到了全国,让小岗村天翻地覆,过上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
坏就坏在安徽省财政厅没有政治头脑也要来抢功,在“大包干”纪念馆对面建了一个沈浩纪念馆。人们不禁要问小岗村是大包干的小岗村,还是财政厅的小岗村?
政府财政能承包下一个小岗村,投那么多钱,难道能承包下全国的农村,都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
从报道看,来小岗村参观旅游的人很多。但这些年去山西大寨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小岗村树起来了,大寨被批判了。大寨也不能不分田,能顶风对着干?迷茫沉寂10年,大寨人开始养鹿、养猪、养羊,做豆腐、汽车、拖拉机跑运输发展个体经济。
九十年代,大寨人举起“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不问姓社姓资,不管个体集体,发展就是硬道理。
92年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引项目、引人材、引资金建起了年产10万吨的水泥公司,粮食转换的酒业公司、制衣公司、煤炭发运站、煤矿、毛衣厂、贸易公司、吃住行一体化的森林公园。十个企业年收入9050多万元,1999年-2000年,年上缴国家税收分别为300、350万元,上交提留资金年300多万元,人均上交国家1万多元。
土地分田到户,但还要集体经营。土地虽然已分给群众,三十年不变,但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合理调整劳动力的使用,集体为群众提供了五统一,即:统一实施新品种试验和新技术推广;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统一实施机耕、机播、秸秆还田;统一实施水利灌溉和水利实施的应用;统一规划农田基本建设。由于强化了集体统一经营职能,农民的负担减轻了,百分之九十的劳动力从事了工、副业,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从88年人均180元上升到2000年的3910元,收入的增加带来了大寨人各方面变迁。
1.住房的变迁:现已有三分之一的群众修起了新宿,甚至从窑洞排房变为二层楼房,户均面积168平米,总造价7万人民币,农户出资五万元,集体补偿2万元,整地、规划、设计、水、电、路实施全由集体解决。村民全部搬进了新楼房。
2.膳食的变迁:大寨人当年吃的是野菜、谷糠、玉米糊,一年人均三两油,也就是五、六十年代大家说的,三百六吃不饱肚,丈八布露着肉的生活,几十年后大寨人吃的是白面、大米、鲜菜、肉类,过年过节六冷八热,给城里人生活无任何区别。
3.衣装的变迁:当年大寨穿的是土布、麻衣,补了又补,钉了又钉。冬无棉,夏无单。几十年后的大寨人四季衣服齐全,形状、花色与城里人一般。
4.家用器具的变迁:当年的大寨人住的是大窑洞,睡的是炕头,除了劳动用的工具再无家庭摆设。几十年后大寨人电视机、组全音箱、电冰箱、洗衣机、电话样样都有,摩托70多辆,还有汽车、拖拉机等,一切都方便了。
随着集体实力的增强,农民生活实现了“三有三不”。
“三有”是:小有教(从幼儿到小学免费上学);老有靠(实行了养老保险金制度,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到60元,70岁以上月领100元,共产党员月领150元,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战的月领120元);考有奖(凡考入大学、大专、中专的学生集体年发给奖学金,本科大学生年1000元;专科大学生年800元;中专生年500元)。
“三不“是:吃水不用吊(自来水)、运输不用挑(汽车、拖拉机)、看病不用跑(村办医疗保健站服务上门)。
大寨人不仅在生活上得到了改善,而且设施和建设环境方面的改造是同步进行的。
93年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三层楼的新办学校,改变了教学环境;
94年投资120万元修筑了3.8华里的盘山公路,硬化了路面街道;
95年开始建设大寨森林公园共投资1000多万元,内有周恩来纪念亭、郭沫若墓碑、展览馆、农民文化艺术馆、陈永贵墓地等景点,植树造林,种植花卉1000多亩,不仅发展了旅游事业,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寨的生态环境。
96年投资160万元打深井引水,井深742米,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吃淡水的问题。
2000年投资207万元,修筑了一座能蓄水6万方的水库,可灌溉大寨的600亩良田。
这是网上介绍的到2000年的大寨的情况。后20年大寨就又更上几层楼。
大寨发展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安徽小岗人还在因分赃不清闹着大上访,村子瘫痪了,一片乌烟瘴气,这才派了一个副县级干部去驻村。这个干部沈浩就牺牲在了小岗村。
小岗、大寨,谁是振兴中国农业农村的道路?
已经泾渭分明。
振兴农村农业不能靠政府投资,还要靠广大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要把土地集中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集体力量大。集体化才能产业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