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老爹:6孩(5博1硕)要狠抓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

2020-12-10 17:58:27 作者:admin 来源:内心苦楚无法言说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6个娃5个博士1个硕士,

博士老爹:要狠抓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
 
内心苦楚无法言说
 
孩子是自己的,你不用心,没有人会关心——蔡笑晚
 
有这样一位父亲,主持人鲁豫尊称他为“博士老爹”,崔永元向他请教培养孩子的“秘方”,哈佛教授向他讨要育儿经,他的家庭被称为全国最美家庭,他就是誉为“人才魔术师”蔡笑晚。
 
\ 
 
他一共有六个孩子,五个是博士,一个是硕士,很多家长质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这个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母亲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可以说家境是贫寒的。
 
\
 
他的6个孩子分别有一下学历:
 
大儿子蔡天文,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
 
二儿子蔡天武,曾在美国高盛公司任副总裁,目前在美国发展,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
 
三儿子蔡天师,现如今在国内发展,美国圣约翰大学博士;
 
四儿子蔡天润,曾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工作,在上海创办私立医院,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博士;
 
五儿子蔡天君,在国内发展,中国科技大学硕士;
 
六姑娘蔡天西,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18岁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如今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 
 
蔡笑晚曾经说过:“孩子是你自己的,你自己不用心,不要指望别人关心他。”
 
蔡笑晚在提到育儿经的时候 提到:“孩子的智商相差无几,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才是让孩子成才的第一步,而最关键的是小学教育。”
 
1.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坚实的后盾
 
我们经常能听到家长对老师说:“孩子上学就托付给您了。我们什么也不会,也辅导不了孩子功课,您就多费心了。”仿佛还是在上了学之后,一切都交给了老师,与自己就没有关系了,就将自己的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
 
\ 
 
而事实上,真正的教育家长永远是在第一位的。即使孩子已经上学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第一位了。
 
教育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不是让他一个人在拼命的奔跑,而是父母用力的托举,陪着孩子一起向前。
 
2.为孩子用心营造好的学习气氛
 
蔡小婉和妻子几乎牺牲了一切的业余时间,除了工作,并是每天。黄昏灯下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情景是邻居看了我为之动容的,蔡笑晚每天早上还会给孩子播放英语和日语的节目,要孩子对外语感兴趣。
 
\ 
 
并且在蔡笑晚夫妇的正确引导下,六个孩子非常的孝顺,并且对爷爷奶奶也非常的尊重。兄弟兄妹之间也都互相帮助,感情深厚。
 
3.抓住孩子性格的形成关键期
 
李玫瑾教授曾说:“六岁之前,如果你对孩子不进行教育,那么12岁之后,你想说想管都难了。”
 
孩子从进入小学阶段开始,新的环境,新的圈子,新的知识,新的老师,一切都是新的。这也是一个孩子的全新开始。
 
\ 
 
而就是这短短的开始,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社交能力的培养,性格的形成,时间管理,都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对于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这时的孩子还能听进去父母的劝诫管教。眼里最崇拜的是父母,所以如果父母能够在这个时候正确的引导,那么能为孩子未来的几十年奠定扎实的基础。
 
1.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提出“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训,而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 
 
蔡笑晚对孩子们的培养,是非常早的。从孩子一岁多开始的时候,便开始教孩子认字,两岁多便开始教孩子加减法。
 
城市里由于是七岁才可以上学,蔡笑晚毅然决然效仿孟母三迁。搬到偏远山区,让孩子可以提前上学,等到孩子稍微长大一些,可以在城市入学了再转学回来继续上学,孩子对于这种调动并没有不适应,而且学习成绩反而更好。
 
\ 
 
2.道德教育不能落下
 
蔡笑晚认为,道德情操是一个人成才的先决条件之一,道德培养越早进行越好。
 
蔡笑晚认为:道德情操的教育是孩子发展的软实力,他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方向是否正确,以及路能走多远。所以,蔡笑晚从小就带领孩子一起读书,博览群书,从书中塑造孩子的性格,形象,格局,培养孩子博大的胸襟气魄。
 
\ 
 
引导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孩子的责任感与担当。蔡笑晚还强调,孩子的道德教育一定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再教育。孩子的教育是在六岁之前,出问题都是在12岁之后,等到出问题再进行纠正的话,付出的努力是两倍不止。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指出孩子从出生到18岁,每3-6年就是一个性格成长的飞跃。
 
3.学会时间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合理的安排学习以及娱乐的时间,并且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哪一科占的时间多,哪一科占的时间少,是要灵活分配的。提升相同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孩子未来十几年学业生涯是否吃力以及成绩,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在小学之前就要做的。这样孩子在入学以后不会有不适应并且可以更高效率的吸收消化知识。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