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创新

2020-10-31 05:33:37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创新“四个融合”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日期: 2020-10-16 14:16 作者: 金堂县农业局 来源:金堂县农业局  
 
作为四川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县,金堂县聚焦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民增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以构建农业产业生态圈创新产业链为引领,以产业融合、要素融合、社会融合、生态融合为抓手,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塑造生产生活消费新场景,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丘区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2019年,荣获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一、产业融合注动能,提升产业生态圈层次能级。一是创新产业功能区规划管理机制。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思路,加快金堂食用菌产业园规划建设,制定117.35平方公里的《金堂食用菌产业园功能区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完成605亩基地场平和5万平米标准厂房设计,获评成都市四星级产业园。探索“区镇合一”机制,推动食用菌产业园管委会与竹篙镇政府合署办公,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依托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形成“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发展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委托代耕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建成市级农业产业园区2个。以食用菌、油橄榄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绘制“两图一表”,加快“生态菌乡”“天府橄榄谷”等农业品牌建设,栽培食用菌5.4亿袋,栽植油橄榄6.34万亩。三是创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机制。提升乡村创新创意和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促进农商文旅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区域争力和带动力的农业新经济产业体系。以竹篙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为载体,建立集育种、栽植、加工、销售、科研、观光、餐饮于一体的食用菌、油橄榄全产业链,荣获“中国林业产业(油橄榄)生产加工示范基地”称号。建立“园区+景点+产业”农旅融合模式,推出“春赏花、夏亲水、秋养生、冬美食”特色生态旅游,荣获“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
 
二、要素融合强支撑,增强产业生态圈承载能力。一是提升农村金融支持质效,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风险基金,搭建“农贷通”县、镇、村三级平台,建成16个镇级、148个村级“三合一”服务中心(站),入驻金融机构14家。与农业银行、邮政银行、汇金村镇银行合作推出“惠农e贷”“E捷贷”“汇金果”等金融产品,目前累计投放1亿余元贷款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惠及菌农100余户;开展涉农担保140笔、5.36亿元。二是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修建租赁住房,纾解“地该怎么用”的困扰。探索“政府主导、集体自愿、合作共赢”的开发机制、“入股+保底分红”的经营机制、“群众全程参与、政府跟踪督导”的合作机制,推动形成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和住房保障新模式,增加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收入。目前选址白果街道文武宫社区,用地面积27.7亩,建设方案已报市级相关部门审查批准。三是激活人才吸附内生动力,走出“人才留不住”的困境。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引导资本下乡,带动高新技术、高端人才、先进理念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目前,全县已建农业双创基地1904个,聚集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创业主体近2万人,创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基地2个,带动农户就地就近就业近10万人。
 
三、社会融合惠民生,优化产业生态圈服务功能。一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级。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镇(街道)、社区区域、村(社区)、驻区单位、居民小区”五级组织体系,健全“天府之家”社区综合体、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三级组织阵地,实现党建工作、党员服务全覆盖。创新社区治理工作模式,探索形成“诉源五治”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入选全国“2019民生示范工程”。二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实现普惠共享。推进农村医疗服务全覆盖,持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县在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6.43%。实施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一中心、多站点、重巡访”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老年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强化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以“班级均衡”为突破口,实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综合改革,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是做优乡村文化供给,厚植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文明创建,制定《金堂县2019-2020年乡风塑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成功创建市级文明镇5个、市级文明村(标兵)12个、市级文明社区(标兵)5个。培育乡村文化品牌,深度挖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农耕、孝善、乡贤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四、生态融合美乡村,彰显产业生态圈生态价值。一是聚焦环境提升,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制定《金堂县特色镇(街区)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2019年行动计划》,打造市级特色镇3个、川西林盘29个,形成特色镇、川西林盘、精品民宿互为支撑的“全国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地”。大力开展环境提升行动,制定《金堂县“美丽蓉城·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192020年)》,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5.4万余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乡村聚落形态差、秩序乱的状况得到改善。二聚力生态治理,持续攻坚“三大战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各镇(街道)实现环保机构全覆盖。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设立政策法规、有奖举报等专栏,向广大群众宣传环保知识,提升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晓度、关注度和认可度。2019年,被生态环境部授予“中国生态文明奖”称号。三是聚合林权改革,实现生态价值多元转化。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加快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推进以油橄榄为主、三产融合的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转换。建成油橄榄基地5.91万亩、核桃基地7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打造国内首个以橄榄命名的特色小镇—淮口龚家山橄榄小镇,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
 
金堂县以改革为突破 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示范
 
日期: 2020-10-16 14:14 作者: 金堂县农业局 来源:金堂县农业局
 
一、基本情况
 
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突破,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关键抓手。近年来,金堂县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理念,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通过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利益联结等重点改革,按照生态、业态、形态、文态“四态合一”的发展思路,通过集体资源联动政府资源,再以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发展农商文体旅融合产业,推动乡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打造了一批以淮口橄榄小镇、竹篙菌乡小镇、五凤山江小镇为代表的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新示范,走出了一条具有金堂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金堂县建成省级特色小镇1个、市级特色小镇3个、县级特色小镇12个,打造县级以上精品林盘34个,累计引入业主60余个,共计投入资金上百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以宅基地改革为重点,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用地需求。用地问题是制约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问题。金堂县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等方式,积极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用地需求。如淮口橄榄小镇,在核心区龚家村按照“群众不出一分、政府不挣一分”的原则,大力实施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土地指标由政府通过增减挂钩方式,按程序向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资本出让,出让收益用于抵扣安置区建设费用。目前橄榄小镇已有627户农户自愿参与宅基地有偿退出,腾退建设用地指标371.71亩,获取上市交易资金13010万元;按照村民意愿,577户、1647人入住淮口场镇,50户、152人入住龚家山两河口林盘。此项措施在有效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同时,更为橄榄小镇的产业发展、旅游配套建设以及整体规划打造腾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竹篙菌乡小镇,按照“农民+社会资本”方式,引导农户提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累计整理出建设用地面积749.31亩,部分用于流转获取建设资金和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余下用于菌乡小镇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园区规模达到383亩,累计引进企业18家,2019年实现产值4.8亿元。
 
(二)以放活经营权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夯实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是特色小镇开发中的核心抓手。围绕特色小镇产业“特而强”的目标,金堂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引进社会资本等措施推进特色小镇优势产业规模连片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如橄榄小镇充分利用群众下山后留下的成片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引进的市场主体四川聚峰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村民集体协商,投入资金3亿元,先期租用耕地3264亩、林地1908亩,成规模打造以油橄榄为主导,中草药、蓝花楹、红枫、树葡萄等为补充,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以橄榄为主题新消费场景。目前,在橄榄小镇的带动下,成功引入省国有公司——四川旅投集团,计划投资50亿元,在淮州新城和龙泉山北部龚家山片区打造“龙泉山北部田园综合体项目”。此外,同时引进四川南国花园、成都兴金农投公司等11个业主,投资8亿元资金在龙泉山金堂段以及竹篙等金堂东部6个镇扩面发展油橄榄融合产业,全县油橄榄规模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成为金堂农业四大主业之一。
 
(三)以股份量化为核心,实施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完善特色小镇与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为确保这些特色小镇的生命力,金堂搭建起了集体经济平台共建、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在淮口橄榄小镇,成立村级资产股份化改革工作组,牵头对村组集体所有及政府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全面核实,统筹归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量化到个人,赋予农户更多财产权。目前,橄榄小镇范围内的龚家村已将342万元的村级固定资产、41.2亩的村集体土地、400万元村级资金成立龚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份量化到全体村民2678人。合作社完成股改后以评估的资产与聚峰谷公司合作组建新公司,发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双方按协议进行项目建设、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
 
在竹篙菌乡小镇,开展集体经济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农产品加工园区,集体经济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以集体建设用地折价入股,占股16.1%;园区其他关联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入股组建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占股6.5%;县国有平台公司以及引入的社会资本,以新购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和厂房建设成本等资产入股,占股77.4%。园区公司各类股东按照股份参与经营利润分红。到去年底,园区公司年利润达到1.1亿元,相关农户人均分红2312元。
 
(四)以乡村人才为关键,推进治理能级提升,不断激发特色小镇内生动能。人才和社区治理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本。金堂把培育特色小镇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发展重点,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资本下乡到镇,引育新理念、新技术、新产业等要素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激发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全县特色小镇均有农业双创基地,聚集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创业主体近2万人,创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基地2个,带动农户就地就近就业上万人。在注重人才引育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特色小镇区域治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镇、社区区域、村(社区)、驻区单位、居民小区”五级组织体系,健全了“天府之家”社区综合体、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三级组织阵地,在官仓运动小镇探索形成了“诉源五治”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在土桥孝善小镇探索了“说事评理”机制,全面提升了特色小镇区域治理能级和服务功能。
 
三、主要成效
 
(一)吸引了新资本,特色小镇产业突出,投资势头强劲。通过改革破题释能,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如淮口橄榄小镇,已引进川旅投集团、聚峰谷、新金农投公司、成都启牧农业公司等各类资本10家,累计投资50亿元建设油橄榄产业园、古树大道、山顶观光平台、云顶牧场等项目,配套建设油橄榄加工厂等,致力打造以橄榄产业、橄榄文化、橄榄运动、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园;竹篙菌乡小镇按照“食用菌+”的思路,引进江苏裕灌、贵州余庆香源菌业等18家重点企业,拟投资30亿元,努力形成以菌种培育及菌菇深加工厂为主导的食用菌全产业体系;福兴畜牧小镇引进了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牧原集团,在牛角村、三福村和清河村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将致力打造成为成都市“菜篮子”主要供给地、成都市循环农业示范区;五凤山江小镇引进北京中云能、成都优壤农业、成都利森科技等5家知名公司,共计投资2.1亿元,打造了沱江第一湾现代农业园区美食文化和摄影基地。同时借助品牌优势与华侨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古镇康养旅游新业态。
 
(二)探索了新机制,特色小镇焕发新活力,发展全面提速。淮口橄榄小镇、竹篙菌乡小镇在深化宅基地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自愿流转、集体资产股份化量化等改革试点过程中,既依法保护了农户各项权利,又解决了特色小镇建设中“人、地、钱”等关键性难题,为特色小镇建设开辟了活力之源。目前,菌乡小镇将投资28亿元,启动观音谷产业新村、邻里中心、食用菌科创中试基地等20个项目,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10%。部分特色小镇从单一优势产业切入,做亮点、做品牌,将特色做到极致。如栖贤梨花小镇利用省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优势,打造西部首家乡村美术馆、全国首家版画创作(展示)馆;三溪橘乡小镇以柑桔产业为基础发展“休闲、赏花、品果”乡村旅游,引进田岭涧、农耕云等电商和物流企业25家,培育本地电商企业9家、微商800家,举办电商节、脐橙采摘节、国际油菜花节,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年创收约6000万元。
 
(三)实现了价值转化,使农村闲置资源成为农民增收主力。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鼓励业主与当地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公司”“集体经济+公司”等联营共建,积极探索农村闲置房屋、院坝、林盘多元化利用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五凤山江古镇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将闲置农房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给经营能手发展特色民宿、客栈、酒吧等50余家,2019年借助首届金堂县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山地半程马拉松及中国青年哲学论坛等系列活动,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余万元。金龙喜庆小镇引导农户将闲置农房、院坝资源整合,建成编织作坊、产品堆场,吸引民间匠人、手工业者等下乡创业,带动“5060”人员从事竹编、藤编,推出红火灯笼、百年竹编等知名手工产品12个,参与农户人均年增收约2000元。
 
(四)总结了金堂经验,为四川浅丘区县贡献了可供参考的改革典型。金堂在龙泉山脉建设的橄榄小镇,在成都率先探索形成了龚家山“公司投资建设油橄榄融合产业园”的“社会资本+”模式,玉皇山康养小镇“业主投资发展健身康养业态”的“社会资本+政府配套”模式,金堂山运动小镇“政府投资打造城市会客厅”的“政府投资+”三种建设模式,对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具有可复制的推广意义,被成都市委办公厅专刊转发全市学习借鉴,被志宏副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读书班上引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金堂的系列改革措施纳入了四川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获得了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全国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成都市农村改革先进县等荣誉。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日期: 2019-11-13 14:10 作者: 四川省金堂县农业农村局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中共金堂县委 金堂县人民政府
  
金堂县是丘区农业人口大县,也是外出务工大县。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空心村”“空心户”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成为沉睡资源。近年来,金堂县按照“盘活闲置资源、融合产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闲置用房、农村闲置集体资产,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25亩,盘活闲置农房2万余平米、闲置集体资产37处。
 
一、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农业加工园区
 
按照“农民+社会资本”方式,引导农户提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各类资本合作共建成都(金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推动一二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农民自主出土地。项目区共涉及农户10553486人,所有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农户共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依法自主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累计整理出建设用地面积749.31亩,其中492亩用于流转获取建设资金,111.14亩用于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146.17亩用于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二是合作建园区。农民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园区公司,由园区公司统一负责园区的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主要采取BT模式,初期由县国有平台公司投入修建标准化厂房,当园区达到一定规模后,再通过股份转让、租赁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并移交给社会资本管理运作。三是按照股份分配收益。通过评估核算、协商核定,农户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以集体建设用地折价入股,占股16.1%;园区其他关联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入股组建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占股6.5%;县国有平台公司以及引入的社会资本,以新购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和厂房建设成本等资产入股,占股77.4%。园区公司各类股东按照股份参与经营利润分红,利润主要来源是园区厂房的租金收入。到去年底,园区规模达到383亩,累计引进企业18家、实现产值7.66亿元、利润1.1亿元;其中园区公司盈利3600余万元,相关农户人均分红2312元。
 
二、盘活农村闲置住房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鼓励各乡镇通过“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公司”等方式创办各类实体,积极探索农村闲置房屋、院坝、林盘多元化利用模式,加快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一是“闲置农房+旅游”。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大农村民居民宿开发力度,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将闲置农房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给经营能手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目前,全县已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带动社会投资近10亿元,发展农家乐135家、乡村酒店12家。仅今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业就接待游客53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26.9亿元。二是“闲置农房+特色手工”。引导农户将闲置农房、院坝、竹林盘等资源整合,建成编织作坊、产品堆场,吸引民间匠人、手工业者等下乡创业,带动“5060”人员从事竹编、藤编、核桃剥壳、私房盐菜等工作。全县已发展各类手工作坊150多个,推出红火灯笼、百年竹编等知名手工产品12个,参与农户人均年增收约2000元。三是“闲置农房+电子商务”。鼓励知名企业、返乡农创客等,通过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利用闲置农房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农产品展示厅、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淘宝网店等,已发展农村电商68家,行政村电商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三、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产提升乡村发展条件
 
加大对校舍、旧村部、动力站等闲置集体资产的盘活力度,挖掘闲置资产服务乡村发展的潜力。一是在环境美、景致优的地方,整合旧村部,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运作的方式,建设村组院落互助养老服务点,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的生活照料、健康养老等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机构建成3所农村社区养老院,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点1605个,年均服务近10万人次,实现行政村养老服务站点全覆盖。二是把一些位置好、场地宽的闲置学校和旧村部等,提升改建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等服务阵地,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7个。三是把村集体所有的山坡、林地、沟渠、堰塘等资产进行保护治理,结合实施涉农项目,通过奖补扶持、风貌改造、设施配套等方式,打造“幸福美丽新村”218个、“水美乡村”7个、精品林盘26个,全面提升乡村景观化、景区化水平。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产村融合发展
 
日期: 2019-11-13 14:08 作者: 四川省金堂县农业农村局
  
金堂县立足“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厕所改革”三大革命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因地制宜实施了以农户为主体的“三改四建”户办工程和以政府为主体的“垃圾污水”公共治理工程。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标准,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
 
对“改厨改厕改圈、建路建渠建坝建园”的“户办”工程,统一技术指导,确定“三改”2000/户、入户道路院坝20/平方米、雨污排放渠系20/米、坡屋顶改造100/平方米、外立面整治30/平方米的补助标准;对“垃圾污水”公共治理工程,确保户有垃圾筐(桶袋)、组有收集点、村有周转房、镇有运转设备、县有处置体系,每个规模20户以上的聚居点有污水处理设施,每个乡镇有污水处理站,明确“公共”工程建设由财政和相关平台公司全部投入。
 
二、完善体系,推进农村环境治理高效率运行
 
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实现“户分类、保洁员分类、统一集中分类”的多级分类目标;实施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一体化设计、施工、养护制度,保障设计建设有质量、养护管理有主体;构建农村保洁员队伍稳定激励体系,制定保洁员工资待遇正常增长制度,加强对农村保洁员关爱帮助,基本实现村组保洁员全覆盖;建立完善考核体系,将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污水处理以及市民群众的满意度纳入目标考核,并对农村容貌、乡村环境等开展专项督查。
 
三、创新管理,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基层治理新方式
 
引导农户通过参加“三改四建”项目,组建村民自改委员会,加强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矛盾问题的协调;成立院落管委会、组建院落志愿巡查队,负责院落公共项目整治、日常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村民委员会研究制定“门前三包”“村民包段”等环境治理制度,形成村规民约,定期开展评比表彰,让村民知荣辱、促主动、争先进;引导村民自发成立保洁服务公司,全面参与农村保洁、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项目,村两委及广大群众负责监督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支付费用,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社会参与度、群众满意度;成立专班组建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大数据信息中心,负责对通过微信、APP、电话上报反映的信息以及部门、行业的监管数据和第三方反馈报告进行汇总、梳理、处置,并形成可供决策研究、考核运用的分析报告。
 
四、突出农户利益联结,充分发挥人居环境整治的综合效应
 
金堂县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营造了良好的人居条件和招商环境,又积极把环境整治中形成的群众工作法运用到现代产业中,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三产联动发展,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盘活了农村闲置农房、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资源要素,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集体资产”“三入股三分红”“企民共建产业园区”“借羊还羊”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丰富了小农户与大产业的合作联建方式,提升了全县产业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推进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 2019-11-13 14:12 作者: 四川省金堂县农业农村局
  
推进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金堂地处成都东北部,紧邻成都铁路港和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辐射川东北的重要门户,全县幅员面积1156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曾经是全国有名的“打工第一县”。
 
近年来,金堂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要求和“五个一”工作布局,初步探索形成了农村双创“六个一”的典型模式,掀起了农村双创新热潮。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基地、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昔日“打工大县”正在向“双创强县”转变。
 
一、主要做法
 
(一)政策引领,支持创业创新
 
一是注重超前规划。在过去农民工大量外出之初,我们就敏锐地意识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完成原始积累、学成技术业务、达到一定年龄后,极有可能回乡进行二次创业就业,其在外务工所获得的资金、技术、人脉必将成为金堂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我们一方面顺应群众和市场需求,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好全县的劳务输出;另一方面及早谋划返乡创业就业的区域和产业,并根据金堂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市场对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的配置能力,以市场为主导、“双创”人员为主体,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于1998年在竹篙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工回乡创业园,之后为有序引导和做强做优全县的“双创”经济,又沿金堂大道、中金快速通道以及金堂县“4+N”都市现代农业在各空间的布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创”街区、走廊、园区、村落、山区、道沟,奠定了金堂县“六个一”双创模式的基础。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方案,出台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激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实施办法、鼓励发展回乡创业经济实施意见等措施,明确用地、税收、审批、奖补、做优等系列政策。设立50亿元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开通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强化人才引进、载体建设、成果转化扶持,吸引更多返乡下乡人员参与农业创业创新。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每年表彰“十佳创业明星”、“十佳优秀创业项目”,积极推选创业成功人士为市、县人大代表或村(社区)“两委”负责人。
 
(二)强化科技,助力创业创新
 
一是健全“院县合作、人才科技共建”机制。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华大基因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成省级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山羊原种场等科技创新载体23个,建成国家蛋鸡十大良种繁育基地、四川农科院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四川柑桔母本园等成果转化载体36个。二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体系。发挥“四级”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作用,开展创业创新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的农业创业创新专利300余项、科技成果50余项,科技计划立项35项。三是强化各类经营主体培育。形成了以农业领军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创业创新格局。这些主体共计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4083人,创办各类实体1904家。四是促进创业人员技能提升。实施“返乡下乡人才培训计划”,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6万人次,年均培训、选拔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2800余名,带动就业创业万余人。
 
(三)搭建平台,服务创业创新
 
一是搭好孵化共享平台。建成集创业孵化、总部研发、法律服务于一体的菁蓉•智创港、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园区等孵化共享平台,实现创业者与政府、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的顺畅对接。截至目前已引进服务机构32家,孵化农业创业项目50余项,累计投入创业创新资金2.6亿元,带动就业6500人。二是建好资源市场平台。在县城建成县人力资源市场,在淮口、竹篙建成县人力资源分市场,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和全部村(社区)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服务站,实现了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联网,做到了“双创”服务零距离、全覆盖。三是做优融资服务平台。建立银、政、企三方联席机制,搭建县、镇、村三级“农贷通”金融服务体系,先后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上亿元。
 
(四)探索模式,深化创业创新
 
金堂“山、丘、坝”兼具,我们结合这种地形特点并通过相关政策机制的扶持带动,根据“双创”主体的不同、“双创”产业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双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上山下乡、进村入沟、到街驻园”,形成了农业双创“一座座山、一道道沟、一个个村、一个个园区、一条条走廊、一条条街道”的“六个一”模式,全面深化了农村创业创新,大力提升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新产业。
 
一是一座座山模式。该模式以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来业主与山区群众为创业创新主体,主要通过企民共建、村企合作、利益共享等方式,开展林业生态经济、林旅融合、专有林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创业创新,政府通过建立1000/亩的经济林发展鼓励机制、3000/亩的生态林补偿机制予以帮助扶持。目前在我县龙泉山脉已建成以油橄榄为主的木本油料林11万亩,以花椒为主的干果林1万亩,发展林下种养5万亩,建成森林旅游基地4个、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公园4个、森林人家5个。初步形成了以油橄榄龚家山、川菊花玉皇山、青花椒四方山等为代表的林业生态经济创业创新山20余座。 
 
二是一道道沟模式。该模式以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向往乡村生活、拥有小资情调的外来业主和当地能人为创业创新主体,政府通过给予基础配套、建立专项扶持政策等方式,引导“双创者”把金堂优质的自然本底、多样的农特产品、丰富的乡村生活与市民对乡村情怀、田园生活、农旅文创的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旅融合方面的创业创新,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乡村生活服务。目前已建成市级赏花基地6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3家、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1家,年均举办油菜花节、樱花节、爱情诗语等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10个,形成了以长林葡萄沟、栖贤樱桃沟、转龙鲜花山谷、云顶桃花谷等为代表的农旅融合创业创新沟28道。
 
三是一个个村模式。该模式以返乡能人和当地村民为创业创新主体,主要通过农户掌握的农业专有技术或传统手工艺开展一村一品的创业创新。政府通过集成各部门、各行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特色产业村发展壮大。“双创者”在挖掘当地资源禀赋、传统优势和种植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户+小户等方式,建立起村内部合作和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抱团式发展灯笼、竹编等传统手工业和羊肚菌、清脆李、黑山羊、脐橙等专一特色种养产业,目前已建成赵家平水桥羊肚菌村、广兴宝塔竹编村、金龙骑龙灯笼村等为代表的一村一品创业创新村66个。
 
四是一个个园区模式。该模式以国家、省、市龙头企业为主体,主要开展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创业创新。政府通过建立专业化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成立专业化的园区管委会,按照发展工业的理念以及要素配套完善用地、能源、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引导“双创”者大力发展“加工厂+农户”“加工厂+基地”等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同时积极探索企业与农民联合建厂的新模式,鼓励农户通过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并将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折价入股企业的加工厂,创新了“我出地你建厂改革成果共分享”的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以竹篙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清江、赵家食用菌加工园区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创业创新园区6个,入驻省市龙头企业35家。 
 
五是一条条走廊模式。该模式以科技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为主体,开展高端农业、现代产业等方面的创业创新。政府通过院县合作、人才培育、技术支撑、基础配套等方式给予大力支持。该模式以主要交通干道为廊道,在其沿线两翼大力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现已建成柑桔母本园、石斛科技园、火龙果示范园、清脆李标准园、港澳蔬菜直供基地等科技型创业创新园区,培育了一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形成中金快速通道、金堂大道、五福大道等高端农业创业创新走廊。
 
六是一条条街模式。该模式以高知人群、IT人才以及具有技术资金实力的返乡民工为主体,主要开展农村电商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创业创新。政府对房租、水、电、产业配套给予补助支持。发展农村电商的“双创”主体通过培育一批淘宝网店家、微商、电商企业,优质高价销售全县农产品,建成了以三溪电商一条街为代表的电商创业街4条,并积极做好其余“五个一”模式的线上销售服务和全国行情行业信息反馈。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双创”主体通过大力发展制鞋、制衣等来料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了以竹篙返乡农民工创业街为代表的转移就业街14条,促进了金堂农业“双创”与先进发达地区的产业连接。
 
二、主要成效
 
(一)推动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目前,全县共建有农业“双创”基地1904个,各业态共有创业创新人员10万余人,创办各类实体近8000家,带动转移就业30余万人,每年新增转移8000人以上,占县内转移就业总数的50%以上。全县“双创”产值达80亿元,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二)优化了乡村振兴产业体系。
 
通过返乡下乡人员的创业创新带动,我县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油橄榄、柑桔、金堂黑山羊为重点,以青脆李、小龙虾、大闸蟹等优新产业为补充的“4+N”都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了成都菌业产业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产业园、沱江农业文创产业园、资水河乡村生活产业园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育了乡村振兴生力军。
 
形成了以返乡农民工、普通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农业科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等为主体的创业创新队伍,领办创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组织1904家。建成了金堂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中心,培育“农耕云”等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物流、电商本土企业25家,吸引超过5000名的农民工从事“互联网+”产业。涌现出了全国十佳农民工孙泽富等一大批“懂经营、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村人才。
 
(四)缓解了空巢留守等社会矛盾。
 
农村“双创”的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效带动了农村就业,解决了全县近2万个家庭的空巢留守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幸福稳定。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40%,建成“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省、市、县四好村58个。
 
(五)改善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截至目前,全县50%以上的村组干部都有在外务工经历,20%的返乡农民党员进入到各产业党支部或党小组。在创建农业园区、家庭农场、进入专业合作社的返乡农民工中,党员分别占13%15%8%,他们积极传播先进理念和民主法制意识,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兴办公益事业,有效改善了农村面貌,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进程。
 
农业创业创新项目
 
www.yjbys.com 2018-01-04
 
农业创业创新项目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农业创业创新项目,欢迎查看!
 
1.农村电商
 
在今年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计划》里明确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提出了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帮助农村就业。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主题,首次将农村电商单独列出。表明国家将会重点推动农村电商。
 
2017年两会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
 
2.新型农业化肥
 
有机肥的前景可谓是朝阳企业,特别是那些低毒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有机肥等都会获得国家大量的补贴和支持。
 
农业部近日对2017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做出部署,提出了实施“七个行动”,主要包括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养殖粪污综合治理行动,以及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等。
 
2017年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3.休闲农业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休闲农业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18,我国休闲农业市场规模将接近59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休闲农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达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
 
休闲农庄、亲子农庄、休闲农业产业园、创意农业、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等都会成为休闲农业的杠杆。
 
2017年两会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4.农业环保
 
土壤修复、有机农业、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等都将成为农村创业者掘金的好机会,国家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治理,所以说对于这一方面的行业会给予很大的支持力度。
 
农村的未来,发展势头一定很猛,特别是土地确权之后,农村的市场被众多创业者盯上,农村,注定在未来是发展最猛的地区。
 
2017年政府的工作报告指出: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5.养殖业、种植业出路
 
规模养殖、生态养殖等养殖项目被农业部所认可,所以在未来,玉米、饲料等的需求会大增。特别是养殖补贴越来越多,对于养殖业来说也是莫大的好事。
2017年政府报告也指出: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
 
6.农业保险:未来保障
 
种子保险、农作物病虫险、农村商业保险等等农业保险险种都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农业保险在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7年两会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7.农产品加工
 
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与国外差距较大。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55%,低于发达国家的80%,果品加工率只有10%,低于世界30%的水平,肉类加工率只有17%,低于发达国家的60%
 
2017年政府的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计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和效应进一步显现。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
 
同时,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8.家具调剂
 
在农村做二手家具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致富商机商机,城市中有不少人将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旧家具以低价卖掉,重新购买新家具。而这些旧家具,在某些乡村却很很抢手,投资者不防把在城里收购的旧家具运到那些地方出售,生意必将十分红火。
 
9.绿色干洗店
 
新一代的绿色干洗店却彻底解决了干洗店的投资大、普及面不广的难题。而经绿色工艺配方后的洗涤剂的化学含量比普通洗衣粉还低,对衣物无任何损伤,对人体也无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绿色环保工艺。绿色干洗店只需一台质量过硬的熨烫机3000元和一台普通洗衣机800元即可。洗涤原料200元当地商店均可购得,配方简单易学,配好比例即可操作。
 
10.开一家美发店
 
乡村理发美容是个空白,很具市场潜力,男女青年可学会美容美发技艺,将店开在乡镇所在地。一万元足够学费和购置美发、美容设备。如经营得当,每月利润当在2000元以上。
 
11.农村创业项目乡村导游业
 
随着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兴起,乡村导游将会成为一个新职业。由于农业旅游的特殊性,乡村导游除了要具备一般导游素质外,还应有较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
 
农业创业遵循的四个原则
 
原则1:紧跟政策
 
想要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就必须先要知道国家目前在扶持鼓励哪些行业发展,哪些行业允许创业,哪些是限制的。就农业创业者而言要选择符合国家政策、当地政策发展趋势的项目尤为重要。
 
原则2:满足市场
 
市场有多大,往往决定了你的农业产业发展有多大。在考虑天时、地利因素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市场因素——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环境找到最佳的`组合!要想知道社会需求,就必须要做调查,特别是初创业者更要对农业市场做出详细的调研报告。
 
原则3:发挥特长
 
农业就好比一片海,创业者好比沧海一粟,今年来由其他行业跨界而来的企业多如牛毛,但真正做成做好的却少之又少!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业自身的属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向其他行业一样“赚快钱”,长期投资,意味着长期承担风险,往往许多农业创业者仅仅因为个人的兴趣,就义无反顾地扎进去了!
 
凭着一腔热血,盲目选项投资,进入之后困难重重,从此一蹶不振,导致项目也不了了之!因此,干农业,必须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准自己进入的时机和方向,才能在农业领域有所建树!
 
原则4:量力而行
 
农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农业走向市场,必然面临着系统性的问题,如运营层面缺少资金、市场层面缺少品牌、销售层面缺少抓住渠道的能力等等。
 
都说如今农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但是农业创业算是一种价值风险投资,所以每位创业者都必须遵从量力而行的原则,才能安稳创业。若拿着自己的血汗钱或者借钱创业,就应该尽量规避风险较大的项目,积少成多,滚动发展。
 
激活农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edu.gmw.cn 2019-03-29 12:41
激活农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涉农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探索
骆秋琴
 
编者按:
2019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职扩招100万首次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的新增劳动力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70%。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大部分毕业生存在技能缺失,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发展职业教育仍然需要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难题。成熟的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本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发展改革的建设任务,从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业化和构建农业创业培训体系方面探讨推进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在农业科学研究院基础上创办的高职院校,同时保留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建制,实现了农业、科研、教育一体化。办学以来,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以培养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农业“立地式”科学研究,助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构筑“训研创”教育链,培育农业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立足农业科研基础,积极探索培育具备专业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切实服务乡村振兴。学校充分发挥“农科教”一体化办学优势,以农业科研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改革、以创业培训培育创业型新型职业农民,构筑以学生农业创业教育线为核心,农民创业培训孵化线和师生技术成果转化线为侧翼的“训研创”一体的农业创新创业教育链(见图1),着力培养面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新时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
 
\
激活农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1 “训研创”教育链
 
学校现有农类专业13个,农类专业年招生数、农类专业在校生数位居浙江省高职第一,办学规模列全国农类高职前十。学校以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改革为抓手,以情感引导—知识建构—项目引领—实践体悟为轴心,在农类专业中实行“平台教学、专业分流、岗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非农类专业进行涉农方向改造,形成了种业、智慧农业、宠物、园林技术、食品、农经商贸等6大专业群(见图2),实施“技术技能岗、专业营销岗、创新创业岗、学历提升岗”分类培养。
 
\
激活农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2 专业群
 
学校具有鲜明“农”字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形成研究成果《“三创型”农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创业型职业农民“全程化”培育的创新与实践》分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点、线、面三维育人: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在97.5%以上,据浙江省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学校20132015届毕业生三年后平均自主创业率达11.33%(浙江省6.54%),20132017届毕业生一年后平均自主创业率达6.89%(浙江省4.65%),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学校积极组组学生参与省内外创新创业大赛,学生曾获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挑战赛一等奖等创新创业奖项百余次,涌现出了如年营业额超2亿的朱琦赢,超千万的李前华、来方朕等230名学生创业典型。
 
二、创新研创融合机制,助推师生创新创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两次重要讲话中都对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出“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的重要指示。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需要我们将科技成果与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紧密结合生成更多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的参评和服务,从而推动行业经济的发展。学校积极落实《关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意见》,为激发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着力从平台、模式、制度等层面改革创新。
 
首先,强化研创融合、全链条式的平台搭建。学校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式的研创平台。苗圃阶段,建立了16个实体研究所和41个导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孵化器阶段,建立了温州市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宠牧众创空间等12个小型专业孵化器;加速器阶段,建立了温州田园星创天地(国家级众创空间)、浙江小企业创业基地(唯一落户在高校)等综合型创业平台;产业园阶段,建立了温州市种子种苗科技园即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投入1.2亿元建设,核心区域面积1030亩,辐射区块基地面积5500亩,既是师生农业科学研究基地,也是师生农业创业基地。研创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开放,每年服务大学生、农创客、新型职业农民和青年农场主创业等5000人次以上,年孵化涉农企业50家以上。

其次,强化研创融合、以师生为中心的模式创新。一是“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学校2009年出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导师+项目+团队”教育模式实施办法》,开始“导师+项目+团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实践工作,共立项了500余项,辐射学生5000多名,如园艺专业学生毛洁莹将导师的“野生金线莲驯化栽培”新技术转化为创业项目。二是“项目对接会”模式。自2016年开始各二级学院均开展依托所、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对接会,每年导师出项目,学生选项目,共建创新创业团队,年均100余个项目对接,辐射学生2000多人。三是师创生随模式。教师建立导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如一米花园工作室等,导师依托科研成果开展创业实践,学生跟随导师学习,辐射300余人。
 
第三,强化研创融合、以激励为中心的制度改革。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出台《关于鼓励师生在温州市大学科技园创业的规定》([2012]27号),明确提出学院积极鼓励在职教学、科研人员和在院学生进行创业,并给予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2017年出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2017]67号)为学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鼓励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创造条件扶持毕业生和在读学生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一是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学校允许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鼓励学校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可以带项目、带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学校科技人员科研成果转让按照70%奖励给完成人及其团队。二是允许技术作价入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可以技术作价入股,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入股上限为70%,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入股上限为30%。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成效明显的,对教师入驻学校的企业,采取租金减免优惠政策。三是建立师生共创机制。学生出人力、资金,负责运营等,教师(科技人员)负责核心技术开发,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开展创业。如小蜗生态农庄项目、食尚农耕项目等。
 
据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学校人均科研经费9.17万,排名全国高职院校第十,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2015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获2013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1项,市厅级30余项,出版13部专著(教材)。
 
三、建立创业培训体系,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农业农村问题,18年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不断释放政策福利促进乡村振兴。另外,市场消费的升级和农业技术的提升也使得人们对于农业产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学校紧扣温州农业产业升级发展,2018年,学校与文成县人民政府联合成立文成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政府每年给予500万专项经费,共同推进文成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学校积极创新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提出并实践创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培育创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学校构建了“课程超市、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三结合的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其中,开发了涵盖390多个项目的课程超市;建立了“温农云”移动学习云平台;组织赴德国、荷兰等国农业基地现场学习。学校构建了“平台、技术、服务”三结合的创业跟踪服务体系,其中,牵头成立温州市农业创业联合会等平台;建立涉及14个专业方向的首席专家库(15位教授)和校内外师资库(200多人)技术服务专家库,以派遣形式,一对一跟踪解决生产技术、企业提升、品牌建设等难题;为学员提供展销、策划、宣传等系列针对性的服务。
 
——建立教育培训互融机制。学校建立农类专业大学生教育与创业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互融互通机制,实现农民培训与学历教育互通、学生与学员平台共享、学生与学员项目共创。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参加农业创业培训,也可以利用学员基地自主创业或与社会学员共同创业;毕业后,学生变为校友学员,继续学习;真正构建了从培养到孵化、从校内到校外、从在校学习到毕业跟踪帮扶的“全过程”培育机制,实现了学生从“无业”到“创业”、从“有业”到“强业”、从“职业农民”到“农业企业家”,服务农业发展。
 
——近6年,培养创业型职业农民5.5万人次,农村青年农业科技创业致富精英300余人。帮助学生、学员创建市级以上农业品牌105个、涉农企业930多家(新三板上市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扶持260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全面升级;如学员周巨俊带领全村100多户农民发展蓝莓产业,真正实现培育一人致富一方。学校2017年入选农业部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连续2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研究成果《创业型职业农民“全程化”培育的创新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作者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研究员)
 
现代农业创新创业论坛暨智慧农业产学研对接会在杨凌举办
www.sxdaily.com.cn 2020-10-22 20:10
群众新闻网讯(记者 周雨馨)推动智慧农业创新创业资源聚集 1022日下午,“现代农业创新创业论坛暨智慧农业产学研对接会”在杨凌众创田园成功举办。
为推送智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进程,杨凌示范区成立“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智慧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秉承“共建、共创、共赢”的核心价值理念,加强与区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智慧农业龙头企业、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把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全域科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杨凌智慧农业谷建设的重要技术和智库支撑,区校融合发展智慧农业的公共服务载体。
产学研合作是链接以科研院所为载体的知识创造体系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桥梁和纽带,对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与区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建立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示范推广联动机制,通过产学研协作,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的落地实施,构建了大学、产业链、农业科技培训、媒体、展会等六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最后一公里”的推广模式,培育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优秀创新源,探索形成了产学研深度、区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杨凌样板”。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农业正借力智慧农业的“翅膀”实现快速转型升级。智慧农业涵盖了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信息化服务、植保无人机、农业电子商务、都市农业等多个领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智慧农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农业投入成本,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责任编辑:王晶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新一轮福建农民创业园和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
日期: 2016-11-25 14:56 作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闽政办〔201691
 
  各市、县()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2012年以来,我省大力支持创建福建农民创业园和农民创业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农业产业集聚、成果展示、农民创业的重要平台,带动了我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省政府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福建农民创业园和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建设66个福建农民创业园和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其中创业园16个,示范基地50个。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将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建成我省优势产业的集聚区、现代农业的样板地、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农民创业的大平台,引领和带动全省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与提升。
 
  (一)着力推进产业集中区建设。每个创业园重点抓好3个左右产业集中区建设,每个示范基地重点抓好12个产业集中区建设,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向园区集中、特色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向园区流动,形成一批适度规模的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等产业集中区。
 
  (二)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能力。大力实施种业工程,广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现代设施装备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培育现代职业农民。
 
  (三)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药兽药使用,确保化肥农药零增长;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快农药兽药监管信息平台、农产品可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权、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积极培育农业优势品牌,争创富有福建地方特色、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的农业品牌产品。
 
  (四)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坚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一起抓,大力发展冷冻保鲜食品、旅游休闲食品、方便即食食品、功能性产品、生物制品等加工业;配套发展相适应的仓储、物流,多渠道、多形式拓宽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持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创新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关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入股分红、合作经营、保底收购等方式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条件的创业园向休闲农业拓展延伸,增加休闲设施,打造田园景观,开发创意产品,建立科普基地,发展观光、体验、休闲农业。
 
  二、落实扶持政策
 
  继续施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201267)中的有关政策。
 
  (一)继续给予财政支持。省级财政每年继续安排每个创业园专项资金500万元、示范基地200万元,重点扶持产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农业设施装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以及农业“五新”推广、良种繁育、品牌宣传创建、农民创业培训等。
 
  (二)继续扶持基础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创业园和示范基地的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纳入规划,优先给予支持。
 
  (三)继续提供用地优惠。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内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规定进行管理。
 
  (四)继续实行电价优惠。对在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内从事种植和养殖生产的经营主体,按农业生产用电标准下浮30%收费。
 
  (五)继续落实其他政策。继续落实创业园和示范基地有关税费减免、品牌创建、融资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强化组织协调
 
  (一)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业园和示范基地所在县(市、区)政府要成立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协调推进建设工作。
 
  (二)科学规划。创建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约束性强的园区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功能定位、区域范围、目标任务、重点产业、投资规模,同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工作措施,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查。创建县(市、区)政府要及时跟踪建设动态,搞好服务指导,督促项目落实、开工、投产,建立和完善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做好年度绩效考评,落实奖罚措施。
 
  附件:1.“十三五”福建农民创业园创建名单
 
  2.“十三五”福建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528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十三五”福建农民创业园创建名单
 
  序号 创业园名称 创建区域(乡镇) 规划建设产业集中区 主要产业
 
  1 福建省连江农民创业园 筱埕镇、长龙乡、丹阳镇 筱埕园区水产集中区;长龙园区果蔬、茶叶、休闲集中区;丹阳园区蔬菜、畜牧休闲集中区 水产、果蔬、休闲农业
 
  2 福建省长乐农民创业园 古槐镇、猴屿镇、鹤上镇 古槐镇农产品生产加工及休闲农业集中区、猴屿镇农产品生产加工及休闲农业集中区、鹤上镇农产品生产加工及休闲农业集中区 设施农业、休闲农业
 
  3 福建省翔安农民创业园 马巷镇、新圩镇、内厝镇 翔安区新圩马巷农产品加工区、翔安区新圩内厝蔬菜标准化生产集中区 农产品加工;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
 
  4 福建省仙游农民创业园 度尾镇、大济镇、钟山镇 度尾镇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与加工集中区;大济镇设施蔬果集中区;钟山镇设施食用菌、名贵花卉集中区 文旦柚、火龙果;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
 
  5 福建省安溪农民创业园 西坪镇、虎邱镇、祥华乡、湖头镇 西坪镇茶叶加工集中区、虎邱镇茶叶加工集中区、祥华乡茶叶加工集中区、湖头镇设施农业集中区 茶叶、设施农业
 
  6 福建省永春农民创业园 五里街、湖洋镇、介福乡 五里街镇园艺园区、湖洋镇园艺园区、介福乡蛋鸡园区 园艺、茶叶、蛋禽
 
  7 福建省平和农民创业园 小溪镇、山格镇、南胜镇 小溪镇大坂洋蜜柚深加工集中区、小溪镇厝丘村蜜柚产业集中区、山格镇科技产业园蜜柚深加工集中区 蜜柚
 
  8 福建省云霄农民创业园 东厦镇、和平乡、陈岱镇 东厦镇佳洲岛设施农业集中区、和平乡棪树村枇杷产业集中区、陈岱镇坑内片高优蔬菜产业集中区 蔬菜、枇杷
 
  9 福建省连城农民创业园 北团镇、林坊乡、朋口镇 北团镇连城白鸭产业集中区、林坊乡地瓜干产业集中区、朋口镇花卉产业集中区 连城白鸭;连城红心地瓜干;花卉、中药材
 
  10 福建省永定农民创业园 下洋镇、大溪乡、湖山乡 下洋镇休闲农业产业集中区、大溪乡现代农业产业集中区、湖山乡蔬菜产业集中区 休闲农业;现代农业;水果、蔬菜、中药材
 
  11 福建省尤溪农民创业园 洋中镇、西滨镇、汤川乡 洋中镇畜禽集中区、西滨镇后楼村食用菌集中区、汤川乡蔬菜集中区 食用菌、畜禽、蔬菜
 
  12 福建省沙县农民创业园 夏茂镇、高桥镇、虬江街道 夏茂镇李科村食品加工集中区、高桥镇新桥村标准生态养殖集中区、虬江街道柱源村设施果蔬种植集中区 小吃配料、食用菌、优质稻加工等;蛋鸡、山羊等;蔬菜、水果等
 
  13 福建省武夷山农民创业园 星村镇、五夫镇、上梅乡 星村镇茶叶产业集中区、五夫镇白莲产业集中区、上梅乡蔬菜产业集中区 茶叶、白莲、蔬菜
 
  14 福建省政和农民创业园 星溪乡、石屯镇、镇前镇 星溪乡东峰村蔬菜集中区;石屯镇农产品加工产业集中区;镇前镇郢地村油用牡丹集中区、高山茶叶产业集中区 蔬菜、花卉;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高山茶叶、油用牡丹
 
  15 福建省古田农民创业园 吉巷乡、平湖镇、城东街道 吉巷乡银耳产业与高山生态果蔬生产集中区、平湖镇食用菌工厂化与现代果蔬栽培集中区、城东街道桃溪流域生态休闲农业集中区 食用菌、果蔬、生态休闲农业
 
  16 福建省蕉城农民创业园 赤溪镇、虎贝镇、石后乡 赤溪镇桃源、赤溪、阳谷、炉田、夏村果蔬集中区;虎贝镇新厝村食用菌集中区;石后乡小岭村果蔬集中区 果蔬、食用菌、休闲农业
 
  附件2
 
  “十三五”福建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序号 示范基地名称 创建区域
 
  (乡镇) 规划建设产业集中区 主要产业
 
  1 福建省罗源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起步镇 起步镇食用菌产业集中区 食用菌
 
  2 福建省闽侯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白沙镇 白沙镇水果、休闲农业产业集中区 水果、休闲农业
 
  3 福建省永泰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梧桐镇 梧桐镇中药材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集中区 中药材等一二三产业
 
  4 福建省闽清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塔庄镇 塔庄镇稻米及休闲农业集中区 稻米加工、休闲观光农业
 
  5 福建省晋安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宦溪镇 宦溪镇休闲农业集中区 休闲农业
 
  6 福建省同安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莲花镇 莲花镇休闲农业产业集中区 休闲农业产业
 
  7 福建省秀屿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东峤镇 东峤镇生猪养殖集中区 生猪
 
  8 福建省城厢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灵川镇 灵川镇城厢区畜牧、水产、水果集中区 畜牧、水产、水果
 
  9 福建省泉港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涂岭镇 涂岭镇黄田村休闲农业集中区、涂岭镇下炉村设施农业集中区 休闲农业、设施农业
 
  10 福建省晋江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东石镇 东石镇檗谷村蔬菜产业集中区、东石镇梅塘村蔬菜产业集中区 蔬菜
 
  11 福建省南安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码头镇 码头镇诗南村、金中村食用菌集中区 食用菌
 
  12 福建省惠安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辋川镇 辋川镇设施农业集中区 水果、花卉、蔬菜
 
  13 福建省德化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三班镇 三班镇奎斗村蔬菜、水果集中区 绿色蔬菜、休闲农业、休闲旅游
 
  14 福建省长泰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岩溪镇 岩溪镇果蔬、花卉及休闲农业集中区;岩溪镇禽蛋养殖集中区 果蔬、花卉及休闲观光;禽蛋
 
  15 福建省漳浦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绥安镇 绥安镇大埔村蔬菜集中区、绥安镇大埔村名优水果集中区 果蔬
 
  16 福建省诏安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西潭乡 西潭乡美营村设施蔬菜产业集中区 蔬菜
 
  17 福建省东山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陈城镇 陈城镇临生活费区域水产集中区、陈城镇湖塘区域蔬菜集中区 水产、蔬菜
 
  18 福建省华安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沙建镇 沙建镇茶叶集中区、沙建镇果蔬集中区 茶叶、果蔬
 
  19 福建省南靖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山城镇 山城镇山边片(鸿砵村、坑尾村、图美村、山边村、东田村)蔬菜、花卉集中区 蔬菜、花卉
 
  20 福建省龙海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海澄镇 海澄镇溪北、罗坑、和平、下地、合浦等五个村蔬菜和马铃薯集中区 蔬菜、马铃薯
 
  21 福建省新罗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适中镇 适中镇仁和片区蔬菜产业集中区、适中镇中溪片区畜禽产业集中区 蔬菜、畜禽
 
  22 福建省上杭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稔田镇 稔田镇石牌、楼岗片区红肉蜜柚产业集中区;稔田镇丰朗片区蔬菜产业集中区 红肉蜜柚产业、蔬菜产业
 
  23 福建省武平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岩前镇 岩前镇现代农业产业集中区 现代农业
 
  24 福建省长汀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河田镇 河田镇蔡坊村河田鸡产业养殖集中区、河田镇晋江工业园河田鸡加工集散集中区 河田鸡产业
 
  25 福建省漳平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南洋镇 漳平市水仙茶产业集中区 漳平水仙茶
 
  26 福建省大田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桃源镇 桃源镇蔬菜产业集中区、桃源镇富硒产业集中区 蔬菜、设施农业、富硒大米产业
 
  27 福建省建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濉溪镇 濉溪镇助家井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濉溪镇西门莲集中区 莲子、种子及其加工业等全产业链
 
  28 福建省将乐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万安镇 万安镇禽养殖集中区、万安镇竹制品加工集中区 禽养殖产业、竹制品加工产业
 
  29 福建省明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城关乡 城关乡硒锌产业集中区 生态硒锌产业
 
  30 福建省宁化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城郊乡 城郊乡莲塘农产品加工区;城郊乡连屋生物产业集中区 河龙贡米、薏米、茶叶
 
  31 福建省清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赖坊乡 赖坊乡南山农产品加工产业集中区 花生产业化建设、蛋鸡工厂化养殖、豆制品深加工、生物制品萃取
 
  32 福建省泰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梅口乡 梅口乡茶产业集中区 茶叶
 
  33 福建省永安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洪田镇 洪田镇大科村特早蜜桔集中区 水果产业
 
  34 福建省三元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城东乡 城东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中区 肉制品、特色农产品产业
 
  35 福建省光泽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鸾凤乡 鸾凤乡肉鸡产业集中区、鸾凤乡食用菌产业集中区 肉鸡、食用菌
 
  36 福建省延平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峡阳镇 峡阳镇生猪养殖集中区、峡阳镇食用菌产业集中区 生猪养殖、海鲜菇
 
  37 福建省建阳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谭城街道 谭城街道休闲农业产业集中区 休闲观光农业
 
  38 福建省邵武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水北镇 水北镇生态休闲农业产业集中区 生态休闲农业
 
  39 福建省建瓯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小松镇 小松镇现代农业产业集中区 蔬菜、生态休闲农业
 
  40 福建省顺昌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郑坊乡 郑坊乡食用菌产业集中区、郑坊乡竹木加工集中区 食用菌、竹木加工
 
  41 福建省浦城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官路乡 官路薏米产业集中区 薏米
 
  42 福建省松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旧县乡 旧县乡现代农业产业集中区 果蔬、食用菌
 
  43 福建省福安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溪柄镇 溪柄镇柏柱洋果蔬集中区、溪柄镇里阳片果蔬集中区 果蔬
 
  44 福建省霞浦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沙江镇 沙江镇沙塘里村、涵江村现代果蔬休闲农业;
 
  沙江镇水潮村、龙湾村现代果蔬产业集中区 水果、粮食、蔬菜
 
  45 福建省周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浦源镇 浦源镇上洋村蔬菜、食用菌集中区 蔬菜、食用菌
 
  46 福建省寿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大安乡 大安乡亭溪村休闲旅游产业集中区;大安乡后西溪村水果产业集中区 生态旅游、水稻、水果
 
  47 福建省柘荣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乍洋乡 乍洋乡留水村中药材产业集中区 中药材、水果、畜牧业、
 
  农产品物流
 
  48 福建省屏南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甘棠乡 甘棠乡甘棠村食用菌、蔬菜集中区 食用菌、蔬菜
 
  49 福建省福鼎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点头镇 点头镇茶产业集中区 茶叶
 
  50 福建省平潭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芦洋乡 芦洋乡种养结合生态农业集中区 种养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鲁志强
日期: 2020-06-15 09:04 作者: 詹岩 丁媛媛 来源:中安在线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安徽淮北相山区:返乡创业养鹅敲开致富大门
 
  “这种鹅叫大三花,肉质好、生病少,好养活。不仅耐粗饲、生长速度快,而且投入少、产出多,市场前景非常好。”417日上午,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鲁楼村的一座养鹅场时,鹅场主人鲁志强正在添加饲料,干劲十足的他谈起自家鹅场里的这些“宝贝”,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鲁志强此前在甘肃也是从事大鹅养殖相关工作。“外面的世界再好,风景再美,那也不如家里好。”多年漂泊在外,鲁志强虽然挣到了钱,却也吃了不少苦。这几年,看到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好,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回乡创业干什么好?哪些项目适合自己?经过深思熟虑,鲁志强把目光瞄向了大鹅养殖。“一方面我曾经干过这方面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另一方面,鹅肉现在消费需求量大,利润丰厚,市场效益也好。”
 
  选好了项目,鲁志强说干就干。他怀揣着前些年工作攒下的积蓄,在鲁楼村流转了30亩土地,新建了养鹅大棚,完善了配套设施,引进了优质鹅苗……有条不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鹅是草食动物,田边地头生长的各种草,鹅都爱吃。我现在养的这批近7000只鹅全部是放养,每天再补充一点精料就行。估计3个半月就可以出栏了。”自从养鹅后,鲁志强几乎天天与鹅为伴,晚上睡在鹅棚旁,饿了给鹅添食料,渴了喂它们喝水。他还购买教辅资料研读,通过网络、电视自我充电,掌握了丰富的养殖知识。
 
  不仅如此,鲁志强在养鹅的同时,积极参与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带动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到鹅场工作,并教给他们养殖专业知识。
 
  “现在市场行情好,养鹅不愁销。”说起下一步的养殖打算,鲁志强信心满满。“我还准备再修建几个养鹅大棚,计划养殖1万只蛋鹅。在村里建立养鹅专业合作社,将养鹅技术毫不保留传授给周边村民,带领想创业的父老乡亲和贫困户一起致富奔小康。”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李园
日期: 2020-06-15 09:01 作者: 顾继月 来源:中安在线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90后“学霸”大学生返乡创业当“猪倌”
 
  提起养猪,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脏活、累活,很少有年轻人会主动从事这份职业。然而在芜湖市无为县无城镇仓头社区,就有这么一位“90后”大学生,毕业后没有选择繁华的大城市,而是一头扎进农村当起了“猪倌”,经过7年多的努力打拼,不仅将养殖场经营得风生水起,还当起了当地养猪行业的“领头人”。
 
  李园不但带领周边群众养猪致富,为家乡修桥铺路,还坚持12年无偿献血9000毫升,发动全家累计献血18000多毫升,带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他的事迹被当地群众口口相传。
 
  大学毕业放弃体面工作回家当猪倌
 
  “啰啰啰……”每天天刚刚亮,李园就会前往各个猪舍巡视上千头猪的进食、卫生情况。看着小猪们健康欢快成长,是李园最快乐的一件事。李园,1989年出生在无为,是个标准的准“90后”。自小,李园就和“猪”结下了不解之缘。
 
  故事还得从李园的父亲李志华说起,1992年,在上海打拼的李志华响应无为县“凤还巢”工程号召,在老家无为县无城镇仓头社区建起了一个200平方米的传统养猪场。“小时候,我天天与猪为伴,帮父母割猪草、给猪喂食喂水和打扫栏舍,不知不觉也对养猪有了浓厚的兴趣。”李园说。
 
  2004年,李园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学习优秀的李园得到了学校伸来的“橄榄枝”留校工作并保送研究生,可是他的选择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回乡养猪。养猪十多年的父亲一听儿子要“子承父业”,立即铁青着脸反对,他怎么也想不通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惊人”决定,“大学毕业放着体面的工作不去,回家当猪倌,名声不好听,连对象都难找。”
 
  李园很倔强,不顾家人反对,正式走上了自己的猪倌之路。喂猪、打扫猪圈、打防疫针、看猪待产……小伙子样样抢着做,不怕脏,不怕累。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只好默认了儿子“与众不同”的选择。
 
  从一个人养猪带动一个村养猪
 
  父亲养猪十多年,可是因为技术和规模跟不上,一直收益甚微。李园决定种一块“试验田”改变现状。2012年底,李园在和家人的帮助下建立无为首家良种供精站“无为县科前生态农场”。“以前养猪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的行业,但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应用,我们这一代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我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就是畜牧兽医专业,我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带领公司走上现代化养殖道路。”由于是科班出身,加之家人也有一定的养猪经验,农场运作得心应手,渐渐有了起色。2018年,李园的猪场年出栏种猪500头,商品猪2000余头,年产值达300万元。
 
  随着李园猪场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慕名求教,对此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生猪养殖技术传授给大家。在他的带动下,仅仓头社区现在就有5户规模化养猪场,他们村成了当地有名的“养猪村”。在接待八方来客的过程中,李园发现好多人对母猪生产一窍不通,徒有一腔养殖热情。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加入养猪协会,带动更多人养猪致富”。2013年,李园在没有分文工资的情况下担任无为县养猪协会秘书长,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会员管理,改变了养猪户以前土建、土种、土养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会员生猪养殖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销售等一系列问题,推动了无为县生猪产业的发展。
 
  先进技术带动全县养殖户致富增收
 
  2013年初,一场突发的猪不明高热病在无为县逐渐扩散,一度引起全县养猪业的恐慌,养猪户纷纷将生猪出栏,改行做其它生意。李园急农户所急,想农户所想,多次召开全县各界养猪人士会议,商讨防御疫病对策,稳定人心。并自费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来无为,对已出现病情的养猪户家确诊病源,破解神秘猪病疑云;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调购疫苗10ml,免疫种猪5000多头,免疫商品猪2万多头,最终打赢了这场猪病防控战,使广大养猪户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赢得周边养猪户的信任。
 
  为加快良种引进,改进无为县养猪品种单一、良种率低的现状,提高农户养殖的效益,李园多次到外地大型猪场调研,深入养猪户考察论证各种品种在无为地区的适应性,并自费外出考察学习,先后为30多养猪户从省外武汉、上海以及省内合肥、全椒各大猪场引进种猪2000余头,使全县养殖品种改良率提高到55%,养殖户养殖效益平均提高了35%以上,每户每年增收近万元,强有力地带动养殖户的致富增收,推动了全县养猪业向着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广阔农村大有作为!好的工作不一定都在办公桌和写字楼里,无论在哪,有心就有事业!”养良心猪、办热心事,大学生“猪倌”李园说,大写的人生不仅仅在高楼大厦、繁华都市,还可以在田野乡村、鸡犬桑麻。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李顺江
日期: 2020-06-15 08:54 作者: 翟伦 马玲玉 来源: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毕节市七星关区:林下养鸡 养出好“钱景”
 
  步入七星关区田坎乡百诚养鸡专业合作社的林下土鸡养殖基地,满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林中鸡舍错落有致,树下土鸡成群结队,有的在追逐斗架,有的在捕食昆虫,有的站在枝头“引颈高歌”……
 
  “咕咕咕……咕咕咕……”随着合作社理事长李顺江的呼唤声,上百只“跑山鸡”从四面八方朝他飞奔而来,他将玉米粒撒在地上,土鸡争相抢食,现场一片闹腾。
 
  今年41岁的李顺江早年一直在外打工谋生,凭借着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的品质和敢做敢闯的精神,他积累了返乡创业的“第一桶金”。
 
  在外打拼的日子,李顺江一直与养殖行业打交道,因此,他积累了大量的养殖专业技术和经验,“我的家乡生态环境好,在外打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何不返乡创业?”一天,李顺江将自己准备回家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很赞同。 
 
  说干就干。2008年,李顺江从广西返乡创办了七星关区田坎乡百诚养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一路走来,李顺江始终在探索中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方向——从起初鸡苗批发,转型为肉鸡养殖,再到今天的生态土鸡养殖。
 
  经过多年发展,田坎乡百诚养鸡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了一家集孵化、育雏、饲养、加工、培训、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并培育出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地方优质土鸡品种——白脚土鸡。
 
  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养殖经验,让平时少语的李顺江说起生态土鸡来头头是道。“为了提高林下土鸡的附加值,在生鸡已经获得市场认可的情况下,我们对土鸡进行了深加工,研制出了养生与美味为一体的田坎药焗鸡。”谈及合作社的生态土鸡产品,李顺江脸上难掩骄傲。 
 
  “基地饲养的鸡平时吃的是虫、草,喂的也是玉米,所以基地养的鸡生长周期比一般肉鸡要长,至少8个月才能出栏。”李顺江介绍,坚持生态喂养加上土鸡平时活动量大,养殖出的土鸡具有肉质紧实、蛋白质丰富等特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目前,合作社每月出栏生态土鸡5000羽,每月售出生态土鸡蛋30多万枚,田坎药炬鸡及生态鸡蛋远销四川、贵阳等地,并在七星关区同心路开设了专卖店。
 
  李顺江打开了林下生态养殖的致富路,也为当地群众增收创收提供了新渠道。
 
  “我到基地上班五年了,一年有两万多的收入,足够一家人的开销。”基地务工人员李定德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两个孩子还小,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他自己常年药不离身,没办法外出务工。现在,李定德就在基地里负责孵化照看鸡苗,收入稳定还方便照顾家人,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产业发展到了家门口,尝到甜头的不只是李定德一个人。一直以来,合作社秉承“做大做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经营理念,除了基地吸纳就业为乡亲们提供增收渠道外,还通过为农户发放鸡苗、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回购产品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合作社现在共有土鸡6万多羽,其中有3万余羽是发放给农户饲养的,只要农户愿意,我们还给他们购买孵化设备,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李顺江告诉记者,目前,林下养殖产业主要分布在白沙河、茨竹、青杠、大元4个村,累计带动了贫困户132423人参与产业发展。
 
  田坎乡百诚养鸡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是七星关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林下经济,将本地林地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助推当地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扶持更多类似田坎乡百诚养鸡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林下土鸡养殖项目,七星关区林业局制定了相关工作举措,助力高质量的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要进一步的发挥好林业部门的作用,对跑山鸡项目要抓好林地使用的办理,做到简化手续程序、应办尽办。”七星关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兴江介绍,在今后的工作中,七星关区林业局将积极向省林业局申报项目,争取得到上级部门政策技术支持,加大力度扶持七星关区的跑山鸡项目,让七星关区跑山鸡成为带动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快车道”的助推器。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何芽珍
日期: 2020-06-15 08:48 作者: 福州新闻网 来源:王光慧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福清东山村何芽珍:朋友圈帮卖枇杷每天能卖300多箱
 
   “山妹子,这是我今天刚采摘的枇杷,就搁这了。”“山妹子,我家的枇杷,对方收到没有?”41一大早,在福清惠农电商东山村服务点,村民们围着一个身穿粉色毛衣的姑娘,七嘴八舌地说着各种事情。村民口中的山妹子叫何芽珍,是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的返乡创业青年。最近,她在微信朋友圈帮助村民卖枇杷,平均每天能卖出300多箱。因为时常帮助村民卖山货,何芽珍被村民称为“一都山妹子”。
 
  
 
 
 
    何芽珍正在挑选枇杷。
 
  朋友圈卖枇杷
 
  顾客发展到京沪苏
 
  41日上午9,在福清惠农电商东山村服务点,何芽珍刚处理完村民们的事情,还来不及喝口水,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自家的枇杷园里,和父亲何明生一起采摘枇杷。一个采摘,一个装筐,父女俩配合得很有默契。
 
  刚采摘不到半小时,何芽珍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原来是外省的朋友通过电话、微信下单购买枇杷。“我的微信朋友圈现在有3000多人,我每天只要动动手,发几条动态消息,就能收到很多订单。”何芽珍说。
 
  2013年冬天,何芽珍返乡做电商,开始卖枇杷相关产品。那时,何芽珍的微信朋友圈只有100多人,她一个冬天只卖了几罐枇杷膏,但她并未气馁。何芽珍说,每次看到年迈的父亲天未亮就挑着枇杷去镇里卖,不仅吃力,赚得也少,她就想着改变这一切。
 
  第二年春天,枇杷成熟之际,何芽珍通过微信朋友圈,把村里枇杷熟了的消息告诉大家。没想到,很多人都想过来尝尝。为了让大家吃到品质好的枇杷,何芽珍严把质量关,每次都挑选卖相佳、口感好的枇杷出售。
 
  刚开始的时候,村里没有物流,何芽珍要把枇杷一箱箱送到福清的客户家里。她说,有一次,她为了将一箱枇杷送到客户家里,在一个巷子周边转了一个多小时。
 
  就这样,何芽珍销售的枇杷口碑越来越好,回头客越来越多,微信朋友圈的顾客从福清发展到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从卖自家枇杷
 
  到帮大家卖枇杷
 
  一个微信朋友圈、一张关系网,让何芽珍感受到了互联网营销的巨大能量。2018年一都镇举办枇杷节以来,一都枇杷名气越来越大。何芽珍每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几条动态消息,就能将自家30亩地的枇杷卖光,她甚至还额外承包了70亩枇杷园。
 
  这两年,尝到甜头的何芽珍还和村里的几个人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微店,决定拓宽销售渠道。百香果、脐橙、沃柑、土鸡、土鸭等一都山货,都收入了她的产品目录里。
 
  如今,何芽珍成了村里的山货代言人,村民家里只要有山货,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她。因为她常常帮助村民卖山货,大家就称她为“一都山妹子”。
 
  41日上午11,何芽珍从山上刚走到东山村村口,远远地就看到村民何文华挑着枇杷向她打招呼。年近70岁的何文华家庭困难,他说,今年多亏有何芽珍帮忙,他卖出了2000多斤枇杷。
 
  原来,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有的外出创业,有的到外地工作,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往年,不少老人要挑着枇杷,到镇里的枇杷批发市场进行售卖。今年受疫情影响,来一都镇的采购商明显少了,何芽珍和她的团队便做了一个决定:帮助村民卖枇杷。
 
为了帮助村民卖更多枇杷,从3月初开始,挑选枇杷、联系物流、注册电商……何芽珍比往年更加忙碌了。她说,她的目标其实很小,就是想为村民做点事,希望祖祖辈辈守着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郭立山
日期: 2020-05-18 10:29 作者: 徐敏 来源:松原日报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土鸡”变成“金凤凰”
 
  2015年,乾安县余字乡结字村村民郭立山返乡,发现家乡发展缓慢、乡亲们思想守旧,于是决定不再外出务工,而是留在家乡养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
 
  村民认为,大规模养鸡风险高。郭立山觉得,养殖业要发展,就必须走科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前期,因养鸡技术不成熟,没把好鸡雏防疫关,郭立山把启动资金都赔了进去。他毫不气馁,专心学习养鸡技术,经常和鸡“同吃同睡”,细心观察鸡的生长发育规律,终于扭亏为盈,初具成效。
 
  郭立山决心扩大养鸡规模,但资金缺口大,一时犯了难。当地相关负责人知道后,主动上门找他,对他的养鸡发展规划表示认可,认为能对当地养殖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很快,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郭立山拿到贴息贷款。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对养鸡场进行了几次扩建、改建和设备改造。养鸡场规模现已达到批养殖量30万只,年出栏量200万只,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他逐步让“土鸡”变成了“金凤凰”。
 
  一人富不算富。郭立山没有忘记返乡创业的初心,致富不忘邻里乡亲,他经常无偿帮助养鸡户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一致好评。郭立山建立养殖合作社,吸纳95户贫困户和村民入社,主动帮助社员申请政府贴息贷款,建鸡舍、传技术,每户每年可创收2万元,不仅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更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
 
  下一步,郭立山计划继续扩大养鸡规模,力争使养鸡场达到养殖、屠宰、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进一步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问题,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土鸡”变成“金凤凰”
 
  2015年,乾安县余字乡结字村村民郭立山返乡,发现家乡发展缓慢、乡亲们思想守旧,于是决定不再外出务工,而是留在家乡养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
 
  村民认为,大规模养鸡风险高。郭立山觉得,养殖业要发展,就必须走科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前期,因养鸡技术不成熟,没把好鸡雏防疫关,郭立山把启动资金都赔了进去。他毫不气馁,专心学习养鸡技术,经常和鸡“同吃同睡”,细心观察鸡的生长发育规律,终于扭亏为盈,初具成效。
 
  郭立山决心扩大养鸡规模,但资金缺口大,一时犯了难。当地相关负责人知道后,主动上门找他,对他的养鸡发展规划表示认可,认为能对当地养殖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很快,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郭立山拿到贴息贷款。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对养鸡场进行了几次扩建、改建和设备改造。养鸡场规模现已达到批养殖量30万只,年出栏量200万只,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他逐步让“土鸡”变成了“金凤凰”。
 
  一人富不算富。郭立山没有忘记返乡创业的初心,致富不忘邻里乡亲,他经常无偿帮助养鸡户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一致好评。郭立山建立养殖合作社,吸纳95户贫困户和村民入社,主动帮助社员申请政府贴息贷款,建鸡舍、传技术,每户每年可创收2万元,不仅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更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
 
  下一步,郭立山计划继续扩大养鸡规模,力争使养鸡场达到养殖、屠宰、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进一步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问题,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成巧桂
日期: 2020-05-18 10:23 作者: 巨浩 来源:中新网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甘肃农家妇女返乡创业 为贫困村民免费授增收经验
  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三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成巧桂忙着为村民作技术指导,如今正值草莓上市的时节,采摘、运输……村民们在地里忙碌着。
 
  今年39岁的成巧桂是当地的致富能手,为人热情、爽快,做事踏实、勤快。为了摆脱贫困,她曾经摆过摊,卖过菜,还外出漂泊打工。外面的世界开阔了她的眼界,经过多年的历练后,她决心回乡创业。
 
  
 
 
 
  图为秦安县三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草莓。
 
  20192月,成巧桂牵头成立了秦安县三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的模式发展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
 
  起初,村里的大部分人都不看好她,就连亲戚朋友也劝她,“一个女人,又没多少文化,没必要太逞强”。倔强的成巧桂则认为,既然决定了就一定要干出点成果,于是她承包了村里200亩核桃园,在半年的时间里精心打理,去年9月核桃园丰收,她也因此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99月,成巧桂被选为云山村妇联副主席。为了让村民富起来,她开始寻找致富门路。成巧桂结合云山村高海拔、温差大、日照足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创办生态园,采取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新建有机蔬菜大棚3个,草莓大棚3个,配套养殖散养蛋鸡2000只,计划逐步形成集餐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针对困难家庭,合作社还免费给他们提供鸡苗和技术,签订协议,确保致富路上不落一人。”成巧桂说。
 
  为畅通销售渠道,成巧桂积极行动与快递公司合作,成立了云山村扶贫专递代办点,利用云山村电子商务平台和农特产品资源优势,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半年时间,通过扶贫专递代办点销售的苹果达1万多斤,各类产品销售额达到8万多元,直接受益村民50多户,其中贫困户20多户。
 
  如今,成巧桂不仅成为了村民们口口相传的致富典范,还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生态养殖的队伍。()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罗康辉
日期: 2020-06-15 09:04 作者: 欧清兰 李莎 甘宇枫 来源:多彩贵州网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罗康辉:返乡创业天地宽 鸡鸭群里“拔穷根”
 
  近年来,麻江县出台多项政策,大力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根据农村实际,将发展富民多元产业作为切入点,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着力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增强致富能力。在这次返乡创业的热潮中,谷硐镇大冲村的罗康辉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养殖,并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慢慢走上了小康之路,成为当地返乡创业的榜样。 
 
  葱郁的山林下,散布着一亩多宽的鱼塘;山坡上一群小鸭上蹿下跳,四处觅食;不远处的鸡舍里,养殖户罗康辉正在检查土鸡的生长情况,忙得不亦乐乎……
 
  罗康辉今年35岁,以前跟很多农村年轻人一样常年在外打工。2018年,罗康辉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土鸡、土鸭养殖的信息,于是就动起了小心思,考虑到最近几年来行业竞争越来越大,很多行业效益都处于下滑状态,反而是绿色生态农产品深受群众喜爱,在市场上畅销不衰,加上政府对于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持支持态度,于是罗康辉就萌生了返乡发展养殖的创业思路。
 
  
 
 
 
 
 
  “起初的时候,我在浙江、江苏一带打工,也是响应家乡的号召,回到我们家乡,自己租了一亩多地,来养鸡鸭。”罗康辉说道。
 
   
 
  罗康辉发现农村老家周围山坡上的植被都长得很好,鸡和鸭如果放在这里散养的话肯定会很好。于是说干就干,罗康辉上网查阅了很多关于土鸡、土鸭养殖的信息,并且从多方面入手了解市场行情,还到周边很多地方去考察学习,经过一系列的准备,20197月份的时候,罗康辉投资了将近11万元,从广西引进了2000只鸡和1000只鸭,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之路。
 
  “发现这里有天然的屏障,养鸡养鸭特别有效果,是一个很生态的地方,在这个生态的地方养鸡、养鸭特别合适。”罗康辉说。  
 
  由于前期准备得当,加上养殖环境好,鸡、鸭可以在山间自由觅食,为纯天然饲养,肉质好。罗康辉2019年出栏的第一批鸡和鸭还未来得及拿到市场上出售,很快就被周边地区的收购商抢购一空。
 
  养殖的第一批鸡和鸭让罗康辉看到了养殖业的前景,也尝到了赚钱的甜头。一产养殖发展起来了,罗康辉就开始着手二产和三产,在养殖场增设的鱼塘里投放了将近800尾,形成林下生态养鸡鸭,鸡鸭粪便供养生态鱼的套养模式,并将自己的养殖经验在村里进行推广,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致富。    
 
  “下一步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准备阶梯式的养殖,希望在以后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在我们家乡谋取更多的福利,让我们有更多的合伙人,能够一起带动我们家乡走向发展致富道路。”罗康辉说。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李尊杰
日期: 2020-06-15 09:02 作者: 张力军 来源:中国吉林网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大学生猪倌的创业人生
 
  ——记九台市合兴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尊杰
 
  一个大学毕业生,却自称是“猪倌”;创业路上连续几次陷入困境,却能凭着信念和意志,一次次从困境中走出来。他就是九台市苇子沟镇千石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九台市合兴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尊杰。
 
  今年33岁的李尊杰,家人原本在德惠市农村养猪,那时候养得少。2009年他从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返乡创业,正赶上九台市招商引资,给予优惠政策。他就和家人一起来到九台市苇子沟镇,创办九台市苇子沟镇千石牧业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经营生猪养殖和种猪销售;常年存栏基础母猪300头,品种以“法系大白”“法系长白”“台系杜洛克”“长大二元母猪”为主,年出栏生猪4000头、种猪3000头。
 
  李尊杰利用自己的所学专长,在生产工艺上大胆创新,在经营管理上采用绩效工资多劳多得,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他注重提高员工福利,制定企业文化,让员工在快乐的工作中也能学习职业技术,产品质量严格把关。2012年,公司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认证,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效益逐年递增。
 
  李尊杰告诉记者,他的创业路上也是常遇风浪,也有过迷茫。2010年生猪行情低迷,生猪价格很低,出栏一头猪得赔300元。由于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差距很大,造成了猪的大面积死亡,让全场生猪损失过半,直接损失20万元。李尊杰的父亲鼓励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只要坚持做一件事一定能做好。”这坚定了他的决心。李尊杰向学校的老师请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免疫程序,并且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改进自己的养殖技术,同时还花重金引进优良品种,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使猪场的养殖水平一直保持良好,现在一头母猪一年能提供24头断奶仔猪。2017年,又一次危机来临,猪价一直低迷,经过风浪的他通过调整猪群生产结构,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富起来的李尊杰没有忘记家乡人民,20129月,他组织家乡有志青年成立了九台市合兴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九台千石牧业为基地,公司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优良的二元母猪,统一提供优质猪精,统一免疫程序,统一购买饲料、兽药、疫苗,统一销售,定期技术培训,一头生猪社员直接增收200元。
 
  几年来,李尊杰先后被评为长春市农村青年创业创富带头人、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012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20196月,李尊杰参加了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外办组织的赴法国学习,在法国他最感觉兴趣的是循环农业,认识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回国后结合在法国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李尊杰对养殖场进行了改扩建。安装自动刮粪、自动上料设备,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新建有机肥厂一座,年生产有机肥1000吨,每年直接给公司多增加收益10万元。今年,公司正在申请长春市绿色有机示范园区,打造高端高品质产品,计划种植10公顷绿色水稻,2栋温室种植绿色蔬菜,从而实现循环农业,生产出既健康又安全的农产品。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李钰婷
日期: 2020-06-15 08:59 作者: 周庆 来源:巴渝传媒网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放弃京城生活回乡创业 涪陵妹子获评最美扶贫志愿者
 
  
 
 
 
  李钰婷为群众免费培训竹笋采收技术(资料图)
 
  离开生活20年的京城回乡创业,带动家乡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用自己所积蓄的财富与经验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就是重庆雄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钰婷。近日,李钰婷被重庆市委宣传部评为重庆市“最美扶贫志愿者”。 
 
  回乡创业 
 
  把笋竹基地建在贫困村 
 
  今年42岁的李钰婷,是涪陵区义和镇人,毕业于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在北京从事数据库及软件销售工作近20年。通过在北京的打拼,过上了让人羡慕的小康生活。但李钰婷离开家乡二十载,却始终惦记着家乡的发展,回乡创业的想法在她心头萦绕已久,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69月,李钰婷毅然决定辞职,从北京回到家乡开始了她的创业梦,创办了重庆雄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业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种植、养殖销售、电子商务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业。 
 
  201610月,李钰婷在义和镇石岭村承包经营了1200亩笋竹园,把基地建在贫困村,并进行林下土鸡养殖,还在当地办起农家乐,聘请当地村民在笋竹基地、养鸡场、农家乐务工,以“股份分红+务工收入”的产业扶贫模式,让当地群众获得实惠。同时,李钰婷的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电商销售渠道,成立了电商中心服务站,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电商运营”的模式,将公司产品和当地村民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售到全国各地。 
 
  真情帮扶 
 
  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增收 
 
  2018年,李钰婷的乡村电商线上销售竹笋、土鸡等农特产品达80余万元,帮扶贫困村农户销售产品达60余万元,带动义和镇石岭村、庄子村、大柏树村三个贫困村的贫困户脱贫增收。 
 
  石岭村村民秦德芳家不仅是贫困户,家中还有两个残疾人需要照顾,得知她家情况后,李钰婷帮助她家销售农产品,并安排她在农忙之余到公司基地打工,还免费发放鸡苗负责回收,每年帮助她家销售农产品增收达2万元以上。 
 
  村民董长英也是建卡贫困户,但她干活勤快能干,采笋季节就有1万多元的务工收入,她还在家里制作野生葛粉、干豇豆和养殖土鸡,通过电商销售能收入3000余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愿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李钰婷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还鼓励他们多加工一些优质农产品,让一家又一家的贫困户提升了脱贫信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2018年,李钰婷的企业被评为“涪陵区农村科普电商示范基地”。2019年,成为涪陵区人社局和扶贫办联合授牌的“就业扶贫车间”。 
 
  做强产业 
 
  为家乡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乡村电商大有可为,不仅村民有需求,而且市场前景喜人,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增收,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李钰婷说。 
 
  李钰婷称,公司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农旅融合项目,以竹子为主要依托不断发展壮大,引进多品种的竹笋进行种植,让这里一年四季有笋子可采,开发与竹笋相关产品,将打造以竹笋种植(林下特色养殖)、生态旅游、健康养老、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还与其他乡镇合作,扩大公司产品基地,拟在蔺市镇、石沱镇分别发展笋竹基地,把笋竹产业做大做强。下一步,公司将把竹笋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此提升产品价值,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电商和互联网销售为公司的壮大发展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李钰婷的企业带动了建卡贫困户60144人,实现残疾人就业及帮扶20余人。每年为贫困村集体和个人分红10万余元,带动就业及土地分红金额达到60余万元。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李爽
日期: 2020-06-15 08:53 作者: 刘剑英 来源:河北新闻网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网红“棉被夫妻”带富众乡亲
 
  “李婶,3717元。”“宋婶,3890元。”
 
  224,馆陶县寿山寺乡南辛头村一户农家宅院内,28岁的李爽通过微信转账给村里十几位留守妇女发工资。“为了减少疫情防控期间人员聚集,我把棉被尺寸、颜色等信息发到微信群,由工人们在家里缝制。”
 
  李爽在网上有个响亮的名字——“农村小爽”。小爽有多红?作为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农村小爽”运营者,目前粉丝73.3万,点赞164万,视频总播放量超2.4亿次。
 
  靠着拍摄“三农”题材短视频在网上走红后,她和爱人吴庆伟带领周边村留守妇女制作手工棉被、棉衣在短视频平台售卖,不仅改善了自家生活,还让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门口挣上了工资,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棉被夫妻”。
 
  像很多农村年轻人一样,曾经外出打工的小爽和爱人,摆过地摊,当过保安,为了多挣点钱,曾连续两年春节没回家过年。有一年,由于老人一时疏忽,放在老家的大女儿,整条胳膊被开水烫伤,这让小爽深感自责。2018年初,她决定返乡陪伴孩子。
 
  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干点啥营生能挣钱呢?吴庆伟说,在北京当保安期间,他经常看一些“三农”题材的短视频,其中很多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的视频,点击量很高,还有收益。
 
  “别人能干,咱也能干。”性格爽朗的李爽鼓励丈夫。这对小夫妻开始在网上自学视频拍摄、剪辑技术,反复研究爆款视频的拍摄角度。
 
  20183月,小两口花2700多元买了一台相机,开始拍摄短视频。农村浇地、种菜、摘果,这些日常场景都被他们记录在镜头里。
 
  “第一个月视频基本没啥播放量,也没有粉丝。”小爽说,每天两人扛着相机行走在田间地头,总会引来村民异样的目光,他们也一度想过放弃。
 
  “爆了!爆了!”第二个月,他们拍摄的一段回娘家的视频一夜爆火,短短几个小时,单条播放量30多万次,也第一次收到短视频平台给予的奖励。此后,大大咧咧、爱说爱笑的“农村小爽”粉丝量猛涨,单条视频点击量最多达200多万次。
 
  一次,一位粉丝看到小爽在田间摘棉花的视频后,主动联系想让她帮忙做两条新棉被,价钱好商量。之后,陆续有几位粉丝私信小爽,表示也想购买手工棉被。“咱这最不缺棉花,能不能把手工棉被卖到网上?”小爽“嗅”到商机,他们随即在平台开设了网店,尝试组织留守妇女制作手工棉被。
 
  手工产品“上网”,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很关键。为了能让运费便宜点,小两口到县城对接了五六家快递企业,都因服务费较高无功而返。无奈,他们只能接受一家乡镇快递中转点较高的服务价格。慢慢地,随着运货量增加,县城一家快递企业抛来“橄榄枝”,主动降低了运费。
 
  20189月,手工棉被正式上架,销量稳步攀升。去年“双11”,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当天销售棉被800多床。
 
  棉被热销,曾经唠闲嗑、打麻将的留守妇女开始忙碌起来。按照不同型号,每做一床棉被,工人们能有1520元的收入,平均每天能挣100多元。“开店以来,共销售棉被1万多床,棉衣棉裤3000多件。”小爽说,目前有固定员工近20人,其中贫困户6户,遇到集中供货时还要临时增加工人,能带领乡亲们在家门口挣工资,感觉很有成就感。
 
  “今后打算申请注册手工棉被商标,还想参加电商知识和产品设计培训,让我们的网店更红火。”对未来,小爽满怀信心,“只要敢拼敢干,梦想一定会成真!”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郝会春
日期: 2020-06-15 08:47 作者: 田宏 来源:白城日报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老好人”的返乡创业扶贫路
 
  ——镇赉县老郝仁食品公司总经理郝会春返乡创业记
 
  打过工、开过店、当过建筑工人、干过大车司机……今年47岁的郝会春,经历过人生的风雨坎坷,尝尽了务工的苦辣酸甜,返乡后成功创业,更在家乡的扶贫路上努力实现人生梦想。
 
  郝会春为人宽厚仁义,被大家称为“老好人”,他创办的公司也因此得名“老郝仁”。20183月,他回到了阔别17年的家乡——镇赉县镇赉镇二龙村,在小三合屯成立了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老郝仁食品公司。下决心大干一场的郝会春为此出售了自家全部房产,加上多年积蓄共筹资500多万元,用于800平方米葵花籽生产车间、1500平方米晾晒场地以及粘豆包包装车间、冷库、办公区和成品库等的基础建设,并安装了炒货机、风冷机床、风选设备、真空设备、提升机、喷码机、封口机、蒸煮箱、搅拌机等机械设备及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产品有原味瓜子、黏玉米、东北粘豆包等。在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镇农民扩大了自家菜园种植纯绿色玉米、糯米和葵花等农作物的产量。2019年初,公司与农户签订了绿萝卜、粘玉米回收订单,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两年来,公司常年务工人员6人、不定期务工人员50多人,带动4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50岁的村民李猛由于耕地少、体弱多病致贫,通过在公司务工,足不出村就有了稳定收入,他从心里感谢郝会春这个实实在在的“老好人”。
 
  虽然在公司的发展中,也经历过最初的市场销路不宽、产品单一等诸多难题,但他都乐观应对,难题被逐一攻克、矛盾被逐一化解。找专家、跑市场、找销路、创品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公司在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稳步运行中,开发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原味原生态健康食品,公司还于2018年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老郝仁”商标注册证书,部分产品已经进入白城、兴安盟等地欧亚超市等大型连锁超市。20195月,该公司代表镇赉县商务局参加了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新零售产业博览会,同年还参加了第21届东北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均收到良好反响,更激励了郝会春把“老郝仁”打造成镇赉特色品牌的信心。今年1月,该公司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省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赋予了公司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当前,公司产品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滞销严重,但是郝会春坚信风雨过后一定会再现彩虹,他会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并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方琦
日期: 2020-05-18 10:27 作者: 梁小雨 来源:银川日报 【字体:大 小】 打印本页
  大学生返乡创业 脱贫致富带动乡邻
 
  
 
 
 
  方琦(右一)给建档立卡户讲解养殖经验。
 
   
 
  “每天清笼舍后,在潮湿的地面上撒一些草木灰,用以吸湿除潮。”413日上午,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养殖基地的A06号温棚里,方琦正在给建档立卡户李志刚介绍养殖技术。
 
  方琦毕业于宁夏师范学院汉语言专业,是村上少有的大学生。几年前,他对肉兔养殖可是一窍不通。2013年刚搬到欣荣村时,因为家中人口多、收入少,家里还被列为了建档立卡户。
 
  方琦的老家在西吉县的一个山坳坳里,考上大学后,他第一次离开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刚到城里的时候,印象很深刻,这里的人生活方式和习惯跟老家不太一样。”城里道路干净整洁,笔直地修到家门口,村舍邻里之间也紧紧相连,大家常来常往,这让他感觉十分亲切。
 
  “老家的路就绕着坡一圈圈地延伸,好像总也走不到尽头。”车开不进村子,每次放假方琦都得步行回家。有时候,他喜欢站在高处眺望远方,但满眼看到的都是一片片浅浅的土黄色,缺少一些生机和活力。
 
  新生活要从2013年搬来欣荣村后说起。离开了老家,不能再像以前种地供家中吃喝,方琦一家10口人就靠着父亲在工地上打工挣钱维持日常开销,生活紧紧张张,日子也十分难捱。
 
  “上大学那几年,我就一直憋着劲儿,想要出人头地。”2014年方琦毕业后,遵照父母的希望,通过“三支一扶”在贺兰县劳动监察大队工作。父亲一辈子种地,始终觉得当农民辛苦,因此他希望儿子能好好在城里工作,赚个“轻松钱”。 
 
  但在方琦的心里,这样平淡如水的生活在日渐浇灭他的理想和热情。于是2017年,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回到了欣荣村,开始搞起了肉兔养殖。 
 
  “当时村上建了一批温棚,机缘巧合下接触到肉兔养殖,就四处筹钱干起了这个。”因为是建档立卡户,方琦拿到了政府贴息的小额信贷10万元,他自己还四处找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总算是租下温棚,把养殖场办了起来。 
 
  一开始养兔没有经验,方琦从附近饲料厂购买的饲料不合适,导致一半以上的肉兔死亡,这让他心里着了慌,开始没日没夜地守在温棚:咨询技术人员,上网查询资料,尝试配比饲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调整了饲料配方后,养殖场慢慢有了起色。 
 
  经过3年时间的发展,养殖场已经从当初的200只肉兔,扩展到5000余只,方琦年收入超过15万元,成功实现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动周边42户村民以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加入其中,带领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2019年在欣荣村村委会选举中,得到村民信任的方琦被推选出来担任村委委员,同时也是村里的扶贫专干,这让他有了更多地干劲,“今年疫情结束后,还打算把旁边的棚租下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也想和专业的合作社合作,实行统购统销,这样销路就有了保障。”谈起这个计划时,阳光正好照在方琦的身上,他看着温棚外的桃花和杏花开得正艳,嘴角不由地弯了起来。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