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纪实
2020-10-03 12:13:25 作者:许珂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农业产业园成为现代农业的战略高地
——衡阳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纪实
——衡阳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纪实
日期:2017-01-03 12:56 作者:许珂 来源:衡阳日报
昔日,种一葫芦打一瓢的贫瘠土地,如今已是一个山、水、林、田、路高标准综合整治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
昔日,不产粮不产果的荒山秃岭,如今却成了农民发财致富的“金山银岭”。
站在常宁市西岭镇大三湘油茶产业园的最高点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里,大片的油茶树似在轻歌曼舞;新铺设的水泥路在鲜花和绿植簇拥下蜿蜒至每一个生产点……
“这个山坡原来只能生长荒草,如今却种植着数万亩的油茶树。到了花开时节,胜似花海。”农户刘明湖是该产业园的油茶生产大户,他拉着记者比划着,“所见之处,都是我们的油茶产业园,我希望以后园区的面积会更宽、更广。”
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农业种养迎“园区时代”
隆冬时节,力丰生态农业体验园的大棚内却是一派生机,辣椒、大白菜、萝卜等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施肥、收菜,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现园区可年产绿色蔬菜20万斤,年出笼走地鸡5万羽、产蛋300余万枚,产鲜鱼1.5万尾、早熟梨180万斤,带动周边1040户农民。2016年,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公司负责人吴力自豪地介绍道,园区是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来发展的。第一产业包括各类蔬菜、水果种植、家禽家畜养殖;第二产业是就地取材,用当地优质无渣白萝卜,进行加工成“吉萝卜”及其它农副产品;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可以说,“力丰”所获得的喜人成绩,仅仅只是衡阳市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衡阳,一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园区正在不断涌现。如广林玫瑰花产业园建设了3万亩玫瑰种植基地和年产6吨玫瑰提取物生产线,成为全省最大的玫瑰种植加工基地;森本生态产业园建设了年产1650万株的现代化中药材组培育苗车间,力争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白芨等名贵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衡山湘黄鸡产业园年出笼商品鸡600万羽,成为全省最大的湘黄鸡生产基地;华桂食用菌产业园年产鲜菇1.8万吨,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常宁福塔、衡南宝盖有机茶、衡山辉广等5个省级茶产业园,年产量达400多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设农业强市”作为主抓手,通过制定出台《关于建设“十百千万”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衡阳市“十三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衡阳市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补齐衡阳旅游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鼓励园区走农产品精深加工之路,积极推广农业物联网、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销售模式,着力创建了一批“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高标准示范园。
为助推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衡阳市每年均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农业项目资金近5亿元集中用于产业园建设,市本级每年预算安排4700万元以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扶持产业园建设,对参与产业园建设的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达12.8亿元。
“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三个百千万’工程的决策部署,衡阳市先后组织创建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88个,累计完成投资58.9亿元,建设核心区80.4万亩。”市农委主任汪维告诉记者,在综合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浓厚的创建氛围中,现全市已逐步形成了以粮食、畜禽、油料、蔬菜、林木、茶叶为主导,以中药材、特色水果、特种水产和休闲农业为特色的十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全市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粮食保护价收购总量、肉类总产量、出栏生猪、出笼家禽量均保持全省第一。
高科技“引”园区发展,强建设再“造”百个亮点
说起衡阳的老农业品牌——“角山米业”,那是家喻户晓。在衡阳市最近举行的一次农博会上,“角山米业”展示厅人山人海,市民们排着长队来购买大米,搬米的李师傅忙得是没有歇一口气。现场,一位市民引挺着大拇指向记者称赞道,“这种富硒米不仅口感好,对身体健康也有益。”
原来,一直以来,“角山米业” 坚持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创新订单出产模式,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各类粮食生产主体签订订单10万亩,在2012年投资5.1亿元启动了“年产50万吨稻谷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建成28万吨的原粮仓库,12条全自动大米生产线,实现“无人黑灯化工厂”生产,取得了30多项科技创新与工艺突破,被誉为“中国大米工厂的典范”。
“公司还将延长大米深加工产业链——米糠油、饴糖、葡萄糖生产线,可实现年产优质大米21万吨、普通大米9万吨、米糠油1.2万吨、饴糖3万吨、结晶葡萄糖2万吨的生产能力。”公司负责人任贤龙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平均销售收入19亿元,年均纳税约4000万元,可带动40万户农民致富,成为龙头企业与产业园互动的典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衡阳市现有96个产业园与各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自主创新或引进各类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220余项。目前,全市产业园标准化生产面积达120万亩,比2013年底翻了一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园实现总产值68亿元,同比年均增长15.2%。
此外,衡阳市还大力发展园区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植入,衡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农商直供、产地直销、食物短链、社区支农、会员配送、个性化定制等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重大电商项目在1/3以上的园区落户,园区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由2013年的不足3000万元激增至目前的10亿元以上。
“十三五”期间,衡阳市将采取“政府牵头、部门组织、企业主创、多元投入”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要素有效聚集、产业体系健全、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管理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同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或经济开发区,采取整体推进或建设“园中园”的方式,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设高标准的10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
基地孕育脱贫“希望”,园区焕发“勃勃生机”
清晨,天还未亮,家住祁东县黄士镇五四村的45岁农民邓力生就起床了,在匆匆吃完早饭后,便步行到离家不远的湖南吉祥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务工。
“以前,家里条件苦,孩子读书都没有钱,现在,在家门口干点活,除日常的生活开销,一年算下来可以挣一两万元。”邓力生给记者算了笔账。
在生产现场,记者看到一条全自动、全封闭生产线正源源不断地传送出成品粉丝、粉条,而这些产品将与祁东特色的黄花菜、香芋,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火热的销售势头,也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和村民的就业。
祁东县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公司通过推行“龙企业+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到户模式,共帮助黄土铺镇五四村等9个乡镇23个村1825名帮扶对象,新种植黄花菜3840亩,实现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产业带动是关键。
在衡东县水镇荆名村等3个贫困村,衡东兆丰香菇产业园采取“保护价收购+全程技术服务”模式,由合作社免费搭建养菇大棚、提供菌棒和全程技术服务,并按不低于4元/斤的价格回购。目前,已发展贫困养殖户106户,计划发展到200户,每年每个贫困户只需投劳5个月左右,就可年增收5000元以上。
“毫不夸张地说,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落地建设,将部分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从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一步跨越到高科技的现代化生产模式。”来自市农委的技术人员高双红一语中的,“近年来,衡阳市积极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农户的结成利益联结机制,创造了多种扶贫开发模式,让贫困户更多地分享了产业链条上的增值收益,促进贫困地区农户的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市通过产业园建设帮扶的贫困人口达10.3万人,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600元。
“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场以现代农业为引领的产业扶贫已引发连锁反应,在带动当地贫困户和周边农民增收的同时,辐射引领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而由农业产业园区所带动的扶贫协作宣言在衡州大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