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衡阳市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2020-10-03 11:50:16 作者: 欧阳亚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农调队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2018年衡阳市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2-18 打印本页
  
2018年以来,衡阳市农村经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市农口系统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以最强执行力助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一、农业经济稳中有“新”
 
1、着力“调”字,打造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生产实现新增长
 
今年以来,衡阳市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主线,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一是优质水稻提质。全市种植以盛泰优018、桃优香占、泰优390、玉针香为主的高档优质稻157.25万亩,比上年增32万亩,增25.54%,二是严格耕地保护措施,实施8.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两区”划定工作,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400.3万亩、油菜籽、棉花生产保护区248.2万亩,水稻、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分别是75.4%58.2%。三是农业品牌创建取得突破。今年,衡阳市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达3个,分别是珠晖区金甲岭萝卜、衡山县红脆桃、衡东县黄贡椒,全市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2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7个、绿色食品43个、有机食品13个、地理标志3个。
 
2、着力“强”字,补齐农业发展短板,现代农业实现新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与农民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职业农民。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8家,新增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湖南角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粮食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27754户;年内新发展农民合作社763个,全市现有农民合作社6513个、带动农户数57.52万户,居全省前列;新发展家庭农场328个,全市已注册的家庭农场3768个、全年经营收入近9亿元;衡南县成功获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目前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219个。二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今年来,农产品加工产业已成长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衡阳县创建的乌莲三产融合试点产业园就是典型案例,已建成以“一线六片二基地”为重点的1.13万亩乌莲种植基地,乌莲加工产业园建设推进顺利,已培育规模乌莲加工企业2家,整合打造乌莲主题休闲农庄6家,把乌莲种植、加工与休闲旅游融为一体,打造“百里荷花百里香”的特色乌莲产业带。
 
3、着力“改”字,激发内生动力,管理服务实现新加强
 
衡阳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已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已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127.4万本,占全部应颁本数的98.08%,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其中耕地流转面积288.71万亩、耕地流率61.34%。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全面完成,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常宁市和其他县市区22个试点村基本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目前衡阳市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1865个,占比82.09%
 
4、着力“特”字,打造“一县一特”,特色产业格局实现新布局
 
按照“一个片区重点扶持一个主导特色产业”的思路,全市特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12个县市区的 “三黄两茶”和蔬菜产业纳入“一县一特”全省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全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暨村企对接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常宁市塔山乡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市新种植改造茶园5万亩,南岳云雾茶(绿茶)入选新一轮湖南十大名茶,常宁市、南岳区获评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市、区)”;祁东县黄花菜被认定为全省特色产业集聚区,目前种植面积16.5万亩,年产干黄花菜4万吨,是祁东县40万菜农的“钱袋子”和“米袋子”;衡东县黄贡椒被认定为湖南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目前种植面积2.8万亩、产量2.89万吨,产值2.3亿元;已建成湘黄鸡资源场4个、设立保种选育区7个。
 
二、畜牧养殖转中有“安”
 
1、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上开辟新途径
 
进一步加强产业规划引领,着力提升牧渔业生产能力,推动养殖业由“大而散”向“强而专”转变,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一是加速打造优势产区。积极实施国家南方草地项目,着力发展草食牧业,全市通过实施南方草地项目发展牛羊养殖合作社150多个,改良天然草地6万多亩、人工种草3万多亩。二是加快打造优质品种。深入实施畜禽品种遗传改良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大型种公猪站,年供精能力达50万胎次;引资2000万元重建衡阳县寺门前猪保种选育场,年生产能力提高到5000头。切实加大地方优势畜禽良种资源保护开发力度,启动湘黄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团头鲂繁育基地招标,尽早实现经营投产,全年有3个水产良种场通过验收,成为省级水产良种场。2018年,全市新增种畜禽扩繁场3家、换发证9家,肉牛良种冷配技覆盖面达到35%。三是加大转变养殖方式。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全年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个。稳妥推广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扎实推进标准化改造,全年改造升级池塘4932亩,改造生猪场140个以上,蛋鸡场40个以上。
 
2、持续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严格落实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扎实推进基础免疫。扎实推进春防和秋防工作,对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3种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鸡新城疫实行全面免疫,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畜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免疫效果均达到部省级标准,抗体合格率均超过70%。积极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市政府组织开展三轮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联合督查行动,派出了7个工作组长驻各县市区检查指导。实施监管排查日报制,全市累计排查生猪养殖场5.204万个、生猪数1284.21万头,开展了禁止泔水和以猪血为原料的血液制品喂猪专项检查行动,共停用泔水等餐厨垃圾养猪场户611个,发放明白纸、告知书9422份,设立临时检查消毒站点100个。二是严格做好动物卫生监管。严格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和产地检疫制度,年内新建或改建标准化产地检疫申报点33个,全市产地检疫开展面达100%,检疫申报受理率达100%,电子出证履盖面达100%。截止12月底,全市生猪产地检疫数量突破300万头,家禽产地检疫数量突破2000万羽,屠宰检疫生猪突破43万头,检疫外来冷冻畜禽产品超15000吨。加强对乱丢乱抛和收购、贩运加工、销售病死畜禽等行为打击力度,全年未发现非法处置病死畜禽行为。
 
三、乡村振兴改中有“美”
 
一是塑造农村环境美。分解量化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组建了专班考核评比。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卫生和生态环境根本改观,全市农村全域专人保洁、垃圾有效分类减量、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保持河道、水库等水域水质优良率90%以上。二是实现农民生活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扩大农村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全市实现100%行政村通水泥(油)路;76.0%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4.6%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48.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三是抓好农业产业扶贫。衡阳市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的重点工程,逐步形成了以粮食、畜禽、油料、林木、蔬菜、茶叶为主的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以中药材、特色水果、特种水产、休闲农业为主的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黄花菜、黄贡椒、湘黄鸡、油茶、茶叶“三黄两茶”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衡阳特色的“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发展新路。截至目前,全市6.03万户20.77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214个省级贫困村出列,省级贫困县祁东县成功摘帽。
 
四、2019年衡阳农业经济展望
 
一是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新获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40个,完成1个以上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重点打造十大领军企业、30个成长型企业。
 
二是实施特色强农行动,围绕粮食、果蔬、油料、茶叶、畜禽、竹木和中药材、特色水果、特种水产、农业休闲十大产业,推进“一县一特”“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发展高档优质稻,提升粮食生产效益;培育省级优质农产品优势区1个以上,创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园10个、市级示范园30个。
 
三是实施质量强农行动,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动植物防治体系,优化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整省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发展。
 
四是实施产业融合强农行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质提速发展冷链物流,保障生鲜农产品供给;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效益好、带动强的休闲农业企业。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农调队    欧阳亚]
[审核:徐    ]
[责编:钟军德]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