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多措并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20-09-28 17:13:37 作者:林强 来源:衡阳市农业局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衡阳市多措并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日期:2014-09-12 08:41 作者:林强 来源:衡阳市农业局
 
今年以来,衡阳市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累计发展30亩以上种粮大户3.98万户,比上年增加1.09万户,增37.5%,种粮家庭农场888个,比上年增加548个,增161%,农民合作社1951个,比上年增加523个,增36.6%
 
(一)出台发展规划。今年市政府《衡阳市粮食生产规划(2014-2018年)》,并经同意后,正式行文组织实施,规划着力在五年时间加强“六工程一体系”建设,确保每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0.5%,单产提升1%,总产增长1.5%,到2018年粮食总产达到70亿斤的目标。其中重点实施“十百千万”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即从2014年起每个县市每年新增粮食生产经营龙头企业1家以上,每个乡镇新增服务农户在100户以上粮食专业合作组织1个以上,粮食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1户以上,每个村新增30亩以上粮食生产专业大户1户以上,到2018年培育十家粮食生产经营龙头企业,百个粮食专业合作组织,千户家庭农场,万户30亩以上粮食生产专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一流转五服务”工程:即以加快流转进程,健全服务机构,创新流转模式的“一流转”和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村金融与风险防范服务,农民素质提升服务,农村市场运行服务的“五服务”工作。至2018年全市水田流转面积达到60%以上,应用科技入户率达80%以上,信息进农户覆盖应用率达90%以上,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贷款3亿元以上,粮食生产保险险种实现全覆盖。
 
(二)强化政策引导。今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湘政发〔20145号),将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和“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衡阳市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将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入对县市区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将“每个县市区水田流转比例比上年新增10个百分点以上,每个乡镇新增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1个以上,每个村新增承包耕地30亩以上种粮大户1户以上”指标纳入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的粮食生产责任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台账的误差率作为遏制耕地抛荒工作责任追究的指标之一;将衡阳市培育1000户新型家庭农场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创建,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档次和水平。在这些措施的引导下,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衡阳县出台了《关于家庭农场登记注册申报备案工作的通知》、《衡阳县加快家庭农场发展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县农经局与县信用联社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信贷合作促进农业新型主体发展的意见》,对土地流转连片在300亩以上,产业规模大、生产效益好的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主体给予50-100万元的授信额度,目前已发贷款17宗计1350万元。衡阳县、常宁市对流转50亩以上的种植双季稻的新型主体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发放扶持资金150/亩,衡南县通过政府采购对部分规模较大的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发放双季稻种子并每亩补助40元。通过政策引导,营造了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良好氛围,在省级专项资金还没有到位的前提下,各级政府及家庭农场主按湘政发〔20145号文件所确立家庭农场的标准积极开展创建,目前已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新培育以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548个;组织遴选了10个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189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申报评审。
 
(三)培育龙头企业。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衡阳市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市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农业产业化工作,将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去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全市共有118个农业产业化类项目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5个省级重点工程,为历年之最,由市农业部门负责调度的33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目前完成投资3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5.36%,角山米业、九龙种养一体化农业循环、祁东云兴湖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华夏湘江国际农业产业示范园、湖南山苍子科技园等5个省重点工程正全面推进,华夏湘江国际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祁东云兴湖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龙泉碧翠观光产业园、绿海粮油产业园粮油深加工、衡阳粮油物流中心等一批集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业休闲观光娱乐、农产品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项目动工建设,将极大地提升我市现代农业的档次和水平;在项目建设的推动下,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迅速成长,新增1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1,大三湘油茶、新发食品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已入围,天天见梳篦、逢缘草艺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角山米业、知味大师、杨裕兴面业、三和食品、绿海粮油等企业发展明显提速;今年新增1个中国驰名商标(角山)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西渡湖之酒)。目前全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呈现出的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38.5%,占农业总产值之比由上年底的0.471提高到0.721,提高25个百分点。
 
(四)创新土地流转。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在总结推广“安邦模式”、“洲陂模式”、“东冠模式”“大广模式”等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着力探索土地托管、股田制、村组集中式、信托等流转新模式,如衡阳县西渡镇斗岭村6个组的农户将承包地委托给衡阳县宏扬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套餐托管,农户除去托管费,套餐服务费,每亩净收益在500-700元,比租赁流转多收入200-400/亩。如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将全村121246亩耕地全部折股量化交由衡阳县梅花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合股经营,实行基准股权收益+劳务收益+生产效益分红,约定年生产利润在30%以内不提取生产效益分红,生产利润高出30%的部分按对半分红。通过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我市的耕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目前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36.8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42.16万亩,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49.02%
  
(五)优化服务方式。一是注重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性作用。我局多次调研、调度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和条件建设项目,并将有关情况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我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情况的通报》,对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通报,有力推动该建设项目。目前,已有10个县市区875名农技人员通过竞争上岗,实现了编制到人、工资统发,衡阳县、衡南县正在定编到人,全市新建乡镇农技站31个,改扩建46个,有望于年底前实现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全覆盖,逐步构建起以“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示范有基地、下乡有工具”为目标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在基础上积极引导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要服务对象,组建了130多个技术服务队,对50亩以上的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定点联系服务,100亩以上的安排专人提供全程技术服务,集成推广集中育秧、超级稻、水稻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统防统治、安全齐穗等关键增产技术,新型经营主体的产能明显提升,目前全市规模种粮户生产的粮食生产量占到了全市粮食总量的38.5%。二是努力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引导和鼓励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收、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集中育苗育秧、灌溉排水、贮藏保鲜等经营性社会化服务。如衡阳县安邦公司大力推广“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为家庭农场主提供从融资、农资、机械到产品收购实行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实现社会化服务面积近1000万亩次,得到国务院综改办、农业部等权威部门高度肯定和各大新闻媒体关注,并在浙江省平湖市召开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三是积极探索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今年6月,市委领导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平台,打造一个覆盖全市所有农民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将科技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我局认真贯彻亿龙书记的指示精神,召开党委会和专家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拟结合衡南全国农业信息化试点县建设,启动衡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一期工程,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实现互联网、移动网、电话网和GPS定位网四网融合,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互通、互动、互联、共享,实现“普通农民不出村,职业农民不出户,新型主体不出企,农技专家不出门”的互动目标,从而为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全程、全方位的农业服务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项目已获得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的同意,正稳步推进。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