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2020-08-09 16:43:21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如何做到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转载2019-03-12 11:08:33
标签:两会 粮食产业经济 粮食产业链 价值链 供应链
2019年两会期间,对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在河南代表团,他再次谈到这个问题,要求“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在他看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其中,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如何保护耕地?习近平也划下了红线。他强调,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他还强调,要“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具体怎么做?他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他还风趣地说,河南的馒头办没有了吧,代表们说没有了,作为粮食大省,折射的是管还是放,背后更有温饱问题千年大计。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
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明确了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思路目标和政策措施。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目标是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曾表示,这是国务院首次出台这方面的指导意见,为引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关键是要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个鲜明主题。努力做到“三个转变”:在发展动能上,实现由以政策支持和要素支撑为主向创新驱动主导转变,激发粮食产业技术创新活力,促进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成长;
在发展路径上,实现由各环节分散经营向“产购储加销”一体化转变,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接一连三、协同联动、融合发展,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在发展目标上,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提高转变,进一步集约集聚、降本增效、改善服务,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预计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主食品工业化率分别达到88%和25%以上;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粮食企业达到50个以上。
查阅《粮食大辞典》,粮食产业指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集合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统筹考虑,有机整合,通过改革完善粮食流通的体制和机制,发挥好粮食流通连接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粮食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的产业链,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协调发展,提高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效率。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重在两个链条的发展,一是粮食价值链的提升,二是粮食产业链的发展。提高优质绿色高效粮食生产,粮食产购加销,拉长粮食生产链条,从产业链延伸上要效益,在多环节加工上提质增效,提高粮食生产和流通效率效益,促农民增收,促粮食企业增效。《人民日报》2017年2月4日报道,河南农产品加工正向向差异化发展,从拼价格到拼特色。很多人不知道,全国吃五个汤圆,可能三个来自河南,速冻水饺、方便面也是如此。粮食等农产品种植质量越好越挣钱,种植与养殖结合,实现循环高效,吃干榨净,粮食加工技术创新时不待我,粮食加工新产品层出不穷。河南、山东在粮食等农产品加工转化方面独领风骚,形成大产业、大粮食,经验值得借鉴。
当前应结合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布局结构调整,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采取内涵改造、低成本扩张等办法,重点培育造就一批粮食等农产品加工和购销龙头企业。应大力实施以强带弱战略,鼓励优势企业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整合兼并、股份制、租赁、科技入股、股权改造、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本,整合资源要素,推进粮食上下游产品加工的联合与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龙头企业向科研、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通过大型粮食企业的规模效益、成本优势、产品优势、产业链条长来优化粮食产业发展环境,用市场化、规模化、创新发展手段真正打造培育一批实力强、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粮食产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促进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现粮食产业吃干榨净,循环闭合。当前尽快新上一批粮油骨干购销、加工龙头项目。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要求,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推进农产品购销深加工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企业投资、市场融资、吸引外资、政府、社会投资等多种途径吸引更多资金,新上一批科技创新起点高、效益好、形成循环经济的骨干粮食加工、购销物流项目,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积蓄力量。应注意研究优化分配机制和规避企业风险的办法,使企业能够合理地优化组合劳动力资源和不断增强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大力开展优质粮食等农产品订单收购,优先采取“互联网+”业态,与农民、农场或粮食合作社建立新型合作机制,形成发散式的产加销模式。把发展优质粮食订单收购作为粮食产业经济的基础工作来抓,进一步完善“企业+农户”、“公司+基地”、“家庭农场或粮食合作社+粮食购销企业+用粮企业”、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生产经营模式,探索通过“二次结算”“多次结算”、股份制合作、土地托管、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订单粮食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农民或粮食经纪人、家庭农场、粮食合作社、种粮大户参与订单的积极性创新性。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产业经济靠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部门联动的做法,以市场为导向,粮食、农业、供销社、科技、邮政、畜牧等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粮食订单业务开展,推动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完善订单收购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规范订单收购合同,明确订单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要详细、严密、操作性强。要建立诚信体系,一诺千金,严格按合同履行,做到优质优价,取信于民,切实提高订单合同履约率和奖惩水平。
实施科技兴粮、科技强粮,着力提高粮食产业经济科技含量。科技进步是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牢固树立“科技兴粮、科技强粮”意识,把科技兴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政策上、资金上、人力上积极支持粮食科技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粮食产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鼓励和支持粮食产业化企业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快粮食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业科技水平,加强粮油精深加工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粮食加工深度、精度、加工层次和技术装备水平,延长粮食产业链,大幅度提高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
引导粮食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广泛开展粮食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把自主研究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增加粮食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切实做好粮食标准质量工作。粮食质量和卫生监管是粮食流通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有利于促进优质粮食生产发展和品质优化、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有序流通的原则,加强粮油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行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实行地理认证和有机认证,实现主要粮油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确保粮食质量和卫生。积极探索对从事粮食收购、储存活动经营者进行监管的措施办法,制定并认真执行有害、有毒原粮的应急处置预案,严防不符合国家食用安全标准的粮食和食用油流入口粮市场;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网络,建立健全检测机构,落实监管经费,充实检验队伍,全面提高粮食质量监管水平。积极争创“中国好粮油”和粮油知名著名名牌。采用先进的质量标准加工工艺,组织开发和生产高质量的粮油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率,争创中国名牌和省级名牌。充分利用全媒体,借助互联网、各种展销会和重大节庆活动,加大对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提高农业供给侧质量。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引导粮油加工企业精选原料、精通工艺、精细加工、精美包装、精明经营,切实提高粮油产品的增值率。综合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高效分离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粮油加工业向精深化方向发展。强化粮油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进粮油加工向深层次延伸。认真学习借鉴山东滨州、河南等省市经验,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精品肉类、豆制品、速冻食品、方便食品、面制品、粗纤维、膳食纤维食品、杂粮深加工、高油酸食用油等名优新特产品在食品中的比重,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
几点建议:加大税收支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力度。目前政策性粮食收储企业免征增值税,但是概念模糊,有中央和地方储备任务的国有粮食企业,是经营的全部粮食免征,还是仅是各级粮食储备粮轮换免征,国家税务部门的文件出台早,没有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对粮食经纪人和种粮农民卖粮,税收政策不一,现在那还有一家一户单个农民卖粮的啊,国家粮食局的规定,粮食经纪人卖粮视同农民卖粮,而国家税务局没有承认。急需国家税务总局及时调整完善粮食增值税免税政策。对粮食加工转化,税务部门也应当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以便推动粮食产业经济的启动发展。
解决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资金缺乏问题。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应调整贷款取向,真正发挥农发行政策性银行强农惠农的作用,涉农金融机构也应积极支持粮棉油贷款。农发行首要的职责任务是提供粮棉油贷款,针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实际情况,重点支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参股的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贷款,对贷款主体、资格条件要重新认定,切忌单纯规避风险,不放贷、不扩资本金的做法。
对承担地方储备粮承储任务的粮库要给予贷款保证,确保收购本金及时到位。对县以上粮食龙头企业也要提供贷款保证。正如国家粮食局和农业发展银行联合通知中明确的那样,支持具备收购资格的粮食企业自主开展市场粮食购销。农业银行或新兴县域、乡镇涉农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也应重心下移,支持粮食等农产品流通,改变农发行一支独大、贷款渠道窄、额度小的突出问题。
积极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发挥粮食市场主渠道作用,引导企业准确分析和研究粮食市场形势,适时开展粮食购销,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企业增效。对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中暂时达不到贷款条件的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选择1~2个条件相对较好的骨干龙头粮食购销企业发放收购贷款,准确的讲就是确保每个县(市、区)在改制后保留的1-2个国有独资和控股的粮食购销公司或军粮供应站有充裕的粮食收购贷款,统贷统还,确保封闭运行。
要抓紧落实适当降低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比例的要求。研究推行土地、房产和企业应收账款、仓单、设备设施等用于贷款抵、质押,扩大企业有效资产担保范围。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储备粮数量、经营量,核定最高贷款额度,并落实到企业,促进企业搞活经营。
对企业收购尚未销售的粮食,在正常保质期内且粮食质量完好的,可办理贷款展期。支持具备粮食收购资格的其他粮食企业入市收购,对收购量大、经济效益好、信用度高的企业,优先给予支持。积极支持合同收购和订单收购。
要改变以往信用等级的评定,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以往农发行对粮食购销企业也划定信用等级(A级),但大多是一家之言,农发行系统自己认定,近年来演变为由农发行、粮食两家重新认定。
应该看到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放开粮食的新形势,其评价体系有待于重新审视,加以科学操作。建议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其他入市收购主体,由农发行、粮食、财政、物价、农业、质检等部门组成联合的班子,制定信用评价体系,对申请贷款的主体、资格条件重新排队摸底,逐一审定,向社会公示,适时适度放贷。
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要站在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的角度,由财政、税务、农业、粮食、农机、畜牧、质检、供销、物价、食药局、卫生监督等部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指标体系,推选筛选龙头企业,由农发行给予重点的贷款支持。
落实国家储备商品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延长储备粮油免交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种的期限,使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享受到国家农业、财政、税务等部门的优惠扶持政策,促进粮食等农产品储备、加工转化增值,探索和实现在粮食加工环节或销售中的“二次”分配,拉长利益链条,使农民在“二次增值”中真正获大利。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直面第二次改革的深水区,探索国有、民营、个体资本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实现形式,通过产权、期权、股权、所有权、经营权的混搭,稳增长,调结构,提质增效,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粮食龙头企业,加快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实现粮食产业的升级换代,结构调整优化,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更好服务“三农“和城乡消费者。
(孙晓明)
作者系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理事
通联地址:山东省泰安市粮食局直属分局(泰安市东岳大街221号)1346538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