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后移栽棉花生产管理
2020-05-18 09:41:13 作者:唐春生推荐 来源:衡阳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油(麦)后移栽棉花生产管理
一是播前准备。年前未施底肥的苗床地,可于做钵播种前7—10天追施三元复合肥,做到钵土养分平衡,结构疏松。播前切忌施用尿素,以防烧苗。制钵前一天浇足水分,制钵前将苗床底部铲平压实,床面施用草木灰及地下害虫防治农药。苗床四周培土开沟,然后平铺薄膜,保墒待播,备足盖籽土。
二是播种育苗。播种时,先用300—400倍多菌灵药液将钵体浇透,待水渗出,每钵播种1—2粒种子,干籽落钵。播种后不要浇水,用乙草胺均匀喷雾,喷时盖籽土不宜太湿,防止除草剂药液影响发芽。及时检查发芽出苗情况,出苗率达到80%时抽去床内地膜,继续盖棚膜促全苗、齐苗。齐苗后,要控温降湿稳苗,防止棉苗徒长。结合晴天揭膜,及时喷施农药防治立枯病、炭疽病,苗床中期和移栽前4—5天,用吡虫啉等防治棉盲蝽、蓟马、蚜虫等。于移栽前10—15天搬动苗体,拉断主根,再将苗钵排成苗床、施水肥恢复生长,移栽前一周日夜揭膜炼苗。
三是抢墒移栽。小麦(大麦、油菜)收获后,及时抢墒移栽,移栽时大小苗分级移栽。棉花苗龄长且气温较高时,可免耕板土抢墒移栽,用打孔器打洞放苗,亩穴施复合肥5公斤;板土移栽时,要确保移栽质量,浇足安钵水,以缩短移栽后的缓苗期。移栽深度要求栽深不栽浅,根系入土深度不低于7厘米。
四是田间管理。施足基肥:以稳氮磷、补钾、配微肥和有机无机肥相结合为原则,基肥用量应根据产量、土壤肥力和肥料质量而定,一般以有机肥为主,亩施2000千克左右,并配施磷钾肥。合理栽植:一般以1800—2500株/亩(行距100厘米左右)为宜,杂交棉取低限,常规棉取高限。移栽后要及时查苗补缺,保证种植密度。
追施苗肥:苗肥要根据棉花长势而定,主要对弱苗、黄苗、病苗追施。苗肥一般占总肥量的10%—15%,以速效氮肥为主;同时,结合治虫喷施400—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1%尿素溶液。
中耕除草:苗期中耕松土深度以1.5厘米左右为宜,两熟棉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立即中耕(10—15厘米)灭茬。肥力较好的棉田以中耕促苗为主,肥力差的棉田应中耕与施肥相结合。
防灾减害:做好清沟排渍工作,苗期如遇到干旱,要及时灌溉,做好松土保墒。密切关注蚜虫、红蜘蛛、盲蝽象等害虫发生动态,及时选用农药,喷药保苗。
(三)油(麦)后直播棉花生产管理。
一是品种选择。选择国家或长江流域各省审定的高产、优质、熟性适宜的棉花品种。5月20日前麦(油)收获地区,宜选择生育期110—115天的棉花品种;5月20日—6月5日麦(油)收获地区,宜选择生育期95—110天的棉花品种。
二是机械播种。5月中下旬至6月初播种,采用耕后机械直播或板茬旋耕机械直播方式。配套棉花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浇水、覆土、镇压等作业,每穴播种1—2粒,播种深度2—3厘米为宜。5月20日前麦(油)收获地区,棉花定植密度每亩4500—6000株,5月20日—6月5日麦(油)收获地区,棉花定植密度每亩6000—8000株。行距以76—81厘米为宜。
三是田间管理。棉花播种后出苗前,选用苯胺类化学除草剂,沿播种行定向均匀喷雾进行芽前除草。播种后及时清沟,确保遇降雨时畦面无明水。
四是病虫害防治。出苗后应加强对地老虎、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红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对发生枯黄萎病的棉田,在进行防治的同时,做好清沟排渍降湿及病株处理。当棉蚜、棉盲蝽、红蜘蛛、第二代棉铃虫、第一代红铃虫等虫量或卵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采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