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金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2020-03-22 10:55:26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梅县金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青钱柳 2019-10-09 22:47
** 项目来源: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金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广东省梅县区是“中国金柚之乡”,是全国最大的金柚商品生产基地。 2017年末,金柚种植面积已达1.934hm 2 年产量在500 000t以上, 产值达28亿元。 金柚作为梅县区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经济增收的重要来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金柚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品质安全保障成为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 为助力梅县区金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金柚品质,打造金柚品牌,梅县区农业局从2015年起开始探索实施金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 通过保护利用天敌、 保持果园生态平衡、降低农药使用、保障金柚品质,集成了一套适合当地的金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有力促进了金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提供了技术支撑。
 
1 金柚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背景
 
1.1 金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目前金柚病虫害主要种类有17种, 其中病害有7种,分别是溃疡病、炭疽病、疮痂病、褐腐疫霉病、黑斑病、沙皮病和黄龙病;虫害有10种,分别是螨类、潜叶蛾、蚧壳虫类、蝽蟓类、蚜虫类、卷叶蛾类、凤蝶类、桔实蕾瘿蚊、橘小实蝇和柑橘木虱。 柚园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相对较固定,常年发生量起伏不是很大。 溃疡病、炭疽病、疮痂病、褐腐疫霉病、潜叶蛾、蚧壳虫类、蚜虫类、柑橘木虱等在4~10月份发病严重;炭疽病、黄龙病、蚧壳虫类、蝽蟓类、凤蝶类、橘实蕾瘿蚊等全年均有发生。
 
1.2 病虫害防控背景
 
防治金柚病虫害是保证金柚产量和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直以来,柚农依赖化学农药防治金柚病虫害,造成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 果农缺乏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知识,导致滥用乱用农药较为普遍,存在农药残留的安全隐患,降低了金柚品质,阻碍了梅县金柚产业和区域品牌的发展壮大。 2015~2017年梅县区农业局利用省级财政资金申报设立了“金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结合金柚科技创新基地, 在全区范围开展金柚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专项试验、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工作。
 
2 金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结合梅县区实际, 主要选择石扇绿林水果专业合作社和雁洋镇恒盛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金柚种植基地为试验示范点,根据金柚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在“控、替、准、统”上下功夫。“控”:应用各种措施,保护天敌,预防控制病虫害发生,达到减少用药的目的; “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用高效大中型药械替代低效小型药械; “准”:准确诊断,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 “统”: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创新统防统治服务方式,大力开展分段承包防治作业。
 
2.1 主要技术路径
 
主要推广农业健身栽培技术,采用果实套袋、黄板及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等物理防控技术; 示范推广高效、低毒、环保型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生态调控以及农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技术。
 
2.1.1 农业防治 加强冬春季清园,剪除交叉枝、细弱枝、徒长枝和病虫残枝,减少病虫源基数。 加强健身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实施金柚配方施肥技术,生产中防止过旱过涝,保持树体营养平衡,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2.1.2 物理防治 使用黄色粘虫板, 每株挂1块,离地面1.0~1.5m,每3个月换一次,诱杀橘小实蝇、粉虱、瘿蚊等害虫及部分叶蝉、凤蝶。 采用果实套袋,在6月上旬果实膨大初期采用环保纸袋进行柚果套袋防止病虫侵染为害。 使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橘小实蝇雄成虫。 于膨大期开始至果实采收后止,每亩设置3个诱捕器,离地面1m左右的高度,隔7~10d添加诱剂一次并清理诱杀的害虫。
 
2.1.3 生态调控 保留果园内良性杂草直至果实采收前20d左右,为瓢虫、草蛉、寄生蜂、蜘蛛、等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保护和利用天敌。
 
2.1.4 农药防治(包括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 在金柚重大病虫防治适期,选用安全、高效、低毒的对口农药,做到适时适量用药,进行应急防治,并注意轮换用药,延缓病虫抗药性。 规范农药安全使用,采用先进植保器械进行喷施。
 
2.1.5 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示范区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使用高效植保机械,采取正确喷药方式,提高病虫防控作业效率,覆盖率达100%
 
2.2  综合病虫防控效果分析
 
2.2.1 病虫害防治效果 2017年在梅县区石扇建立综合防控与一般防控对照试验基地,开展金柚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统一对虫害、病害和天敌生存状况进行调查。 由表1中可知,示范区通过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措施后,虫害防控效果较好,虫口密度比对照区明显偏少,病害防治效果则比对照区略差,但对柚果的商品价值没有影响。 分析天敌草蛉卵块数量可知, 示范区有11/667m 2 ,对照区只有1/667m 2 ,说明示范区天敌的生存环境优于对照区。

1 示范区与对照区病虫害防控效果对比

\
 
注:示范区比对照区增减(%=(对照区-示范区)/对照区×100或(对照区病级数-示范区病级数)。
 
2.2.2 信息素性引诱剂的诱杀效果 使用橘小实蝇专用性引诱剂诱杀橘小实蝇雄虫, 悬挂诱捕器3/667m 2 ,挂在离地面1m左右的位置,调查时间从5月份果实膨大期开始至果实采收期结束。 选择1个诱捕器作为监测对象, 每隔7~15d调查一次并清理死虫,记录诱捕的橘小实蝇数量。 从表2可知,橘小实蝇发生峰期为6~7月份。 通过诱杀橘小实蝇雄虫可降低虫源基数,达到防控目的,防治适宜时间为5月份至果实采收期间,诱虫量大时可在成虫高峰期进行用药防治。
 
2 性诱剂诱杀效果统计

\
 
3 %黄色粘虫板诱杀害虫统计表

\
 
2.2.3 黄色粘虫板的诱杀效果 每株悬挂1块黄色粘虫板,悬挂高度1.0~1.5m,时间从3月开始至10月底柚果成熟采收后结束,每3个月换一次。 选择其中2株作为试验调查监测点,每隔7~10d调查一次,记录害虫及天敌的种群及数量。 由表3结合生产调查结果可知,柑橘粉虱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9月,主要为害夏梢和晚秋梢。 在田间调查中发现柑橘粉虱发生较为普遍,但为害很轻,只有极个别枝梢叶片发生较严重并诱发煤烟病, 说明利用黄色粘虫板可大量诱杀柑橘粉虱,控制害虫危害,达到了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使用的适宜时间为5月份开始至果实采收后结束。
 
粘虫板诱杀橘小实蝇出现的两个峰期分别是6~7月和9~10月, 峰期与利用信息素性引诱剂监测相同,与性诱剂相比,诱杀虫量明显偏少,但也能对橘小实蝇的发生起到一定控制效果。 在监测调查中发现黄色粘虫板还可诱杀一定数量的叶蝉害虫, 可起到减少部分虫源基数的作用。
 
4 产量损失分析

\
 
注:挽回损失=自然损失-实际损失,防治损失率(%=实际损失量/总产量×100
 
2.2.4 果实套袋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6月上旬果实开始膨大进行套袋前先用广谱性杀虫杀菌剂进行喷施, 经过2d待药液干后再用环保纸袋进行柚果套袋,防止病虫侵染为害直至采收期。 选择东西南北中五个点,每个点取300个成熟果实,调查病虫果率和商品率。 经调查,柚果套袋后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较好,只有极少数病虫果(2个调查点有1个病果,其余点为0),5个点平均病果率为0.13% 平均商品率为99.87%,在柚果套袋期间不再喷施农药,可有效保证果实不受病虫侵染,商品率可达99%以上,6月份至果实采收期间为套袋适宜时间。
 
5 经济效益分析
 \
注:增减(%)=增减数量/对照区数值×100
 
3 效益分析
 
通过金柚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措施的落实, 辐射带动全区果农积极参与实施该技术措施, 形成“绿色防控→产品品质→产品价格→品牌效应→生产效益→绿色防控”的良性发展,减少了农药用量和使用次数, 充分保护和利用了天敌,优化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1 经济效益明显
 
通过在示范区内实施绿色防控技术,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亩产量、挽回损失、实际损失示范区与对照区相差不大, 示范区与对照区全年的人工成本(包括喷药、施肥、修剪等)也相差不大,但品质和效益差异明显,见表4、表5
 
由表5可知,示范区用药次数较对照区少1次,用药量明显减少,减少幅度达35.21%,但示范区农药和肥料成本明显高于对照区,分别高50.64%28.05%,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价格较高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施用了较多的优质有机肥,因此柚果的商品价值也明显高于对照区, 总经济效益增加5 879.9/667m 2 ,增幅47.29%
 
3.2 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开展金柚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和技术指导, 使得当地群众进一步掌握病虫害绿色防控技能, 能够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杜绝了高毒农药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 确保了农产品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有效推动了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进程,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精确扶贫提供科技支撑。
 
3.3 生态效益突出
 
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治理,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 安全科学地使用生物农药, 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用药次数,推广了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充分保护和利用了天敌,增加了果园有益生物,减少了环境污染,优化了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