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版:早稻生产建议和栽培技术措施
2020-02-14 10:43:19 作者:唐春生推荐 来源:衡阳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早稻生产建议和栽培技术措施
立春过后,阴雨寡日的暖冬即将过去,迎来了“人勤春早春耕忙”的关键时期。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受政策、市场和交通管控等因素影响,希望广大农业相关从业人员配合做好疫情防控,通过快速多样的通讯设施、丰富全面的信息平台、发达便捷的交通工具,准确、迅速地掌握各个农业生产信息、技术,充足地获得各种生产资料,做到“晚而不慢,快而不粗,空而不闲”,打一个 “抗疫情、保春耕、稳生产”的漂亮翻身战。
目前,多种网讯和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对农业生产以轻微影响为主,主要体现在各个农业生产环节延缓2周左右;所以相对来说,早稻生产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现就受疫情可能影响较大的早稻生产提供如下技术指导。
一、做好充足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度”
1.“空而不闲”,多渠道收集生产信息(早沟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种子经销商、农资经销商、农户等广大农业相关从业人员不能像往年一样亲自上门服务,相约聚集讨论、商议各项事宜,亲自去门店咨询、精选各类生产资料。但各生产户通过手机、电视,利用短信、新闻、微信平台,了解、咨询、商议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价格、数量、供应渠道等信息,并且可通过线上方式向农资经销商、生产企业或电商平台进行生产资料订购,由经销商或专业物流集中进行配送。
2.“快而不粗”,疏通沟渠、做好机具准备和检修(早准备)。经过一个冬天,田埂垮塌,沟渠堵塞;立春过后,雨水明显增多,沟渠急需清理疏通。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增收提效的必要手段。农机在上一年高负荷运转下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甚至损坏。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农户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提前检修好机具,做好机具准备,培训好机手,疏通好大田沟渠,排水降渍,做好作业准备。
3.“晚而不慢”,做好全年农业生产规划方案(早谋划)。一年之计在于春。在防控好疫情的情况下,生产户要有序推进备耕工作,做到“晚而不慢”,做好全年的农业生产规划方案。规划好早稻、一季中稻、晚稻的种植规模;预算好全年的种子、农药、化肥、人员、农机等生产成本投入与成果产出;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制定好对灾害的防范措施,尤其是通过网络通讯手段,与种子供应商预定好所需品种及数量。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早稻生产栽培技术
水稻生产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户外操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但农时不等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因此,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抓住时机恢复生产,但要注意分时下地、分散干活,避免人员集聚,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1.品种。优良品种的标准一般是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抗病能力强、抗倒力强、米质优等特点,非常年份,在选择品种时,更应注重品种的抗逆广适和高产稳产性。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适合我省大面积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广适的杂交早稻品种主要有:陆两优996、株两优819、陵两优268、陵两优22、陵两优21、陵两优211、陵两优916、陵两优942、陵两优674、陵两优7108、株两优189、株两优4024等,高产稳产的常规稻品种主要有中嘉早17、湘早籼45号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购。
2.播种。春季天气变化大,时有“倒春寒”不利天气出现,需要特别注意防范。一般温度稳定在12~14摄氏度时,是水稻发芽和生长的最低温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稳定超过12摄氏度时,早稻即可播种。在生产中,要注意当时天气预报,掌握在“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利用播后一段晴暖天气,使种子扎根入土,到第二次冷空气来临时,秧苗已扎根立苗,不至于受低温冷害而造成烂种烂芽。
浸种前晒种1~2次,除去杂物和空壳。消毒浸种:种子在清水中预浸2~4小时,然后用300倍强氯精液,间歇浸种8~10小时。催芽播种:将消毒的种子反复用清水冲洗沥干,再进行催芽,当根与芽半粒谷长时,即可播种。留足秧田,秧田播种量杂交稻每亩12千克,大田用种量每亩2~2.5千克;常规稻播种量每亩25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4~5公斤。希播匀播,培育壮秧。由于疫情影响,为了确保高产稳产,建议采取育秧移栽方式,把大田作业时间后移,有利于疫情防控。
3.移栽。早稻秧龄控制25~28天,叶龄4.5~5叶,栽插规格5寸×6寸或5寸×7寸,每穴二粒谷秧,基本苗8万~9万苗。
4.肥水。需肥水平中等,并采用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的施肥方法。在中等肥力土壤,且未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稻田耕翻后,每亩施入25%水稻专用复混肥40千克作底肥,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再每亩追施尿素6~7千克,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5~7千克,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切忌后期偏施氮肥,以免贪青晚熟和影响品质。
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够苗时,及时落水晒田,其晒田程度视禾苗长相、土壤质地、天气情况等确定。孕穗期以湿为主,保持田面有水层,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抽穗后保持田面有水,收割前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以降低稻米镉超标风险。
5.防治病虫害。坚持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发生;稻田及时耕沤治螟。移栽前2~3天,打好“送嫁药”,预防螟虫、稻瘟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等。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稻瘟病重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