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种植与稻鳖鱼虾共生养殖模式
2019-12-15 17:03:16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有机稻种植与稻鳖鱼虾共生养殖模式
Bbs.zxwindow.com 2017-03-20
一、稻鳖鱼虾共生养殖的意义 我国稻田种养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农业部门结合实际,探索了稻田种养新模式和新技术。在新的技术体系中,注重融入生态、健康养殖的理念,引入经济性更高、产业化条件更好的养殖品种,集成多学科、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了“种、养、加、销”一体化现代管理模式,新型的多元化的稻田种养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稻田种养技术正日趋成熟并涌现出一大批稻谷、水产品双丰收的经验和典型。
二、稻鳖虾高效生态种养技术应用
1、稻鳖虾高效生态种养技术示范区的选择
稻田高效生态种养技术,需要连片作业,规模化生产。只有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或土地流转的方式,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稻鳖虾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才能不断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我们计划在霍邱孟集青年湖旁扭转稻田300亩作为核心示范区,开展生态高效种养技术示范。该示范区地面开阔、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安静的地方,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稻田附近水体无污染。稻田底质以壤土为好,田底肥而不淤。
2、稻鳖虾 高效生态种养技术研究
田间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开挖田间沟,加高、加宽田埂,建立防逃设施和完善进、排水系统、遮荫棚的搭建等。
开挖田间沟。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供水产养殖动物活动、避暑、避旱和觅食的环形沟,环形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沟宽1.5~2.5m,沟深0.6~0.8m。
加高加宽田埂。利用挖环沟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高度在0.5m以上(高出稻田平面),埂面宽不少于1.5m,池堤坡度比为1∶1.5~2。
建立防逃设施。将石棉瓦或硬质钙塑板埋入田埂泥土中20~30cm,露出地面高30—40cm,然后每隔80~100cm处用一木桩固定。稻田四角转弯处的防逃墙做成弧形,以防止鳖沿夹角攀爬外逃。
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成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稻田地势较高一側的田埂上,排水口建在沟渠最低处,由PVC弯管控制水位。
晒台、饵料台设置。在田间沟中每隔10m左右设一个饵料台,台宽0.5米,长2米,饵料台长边一端搁置在埂上,另一端没入水中10cm左右。饵料投在露出水面的饵料槽中。
移栽水生植物。围沟内栽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水草面积占渠道面积的30%左右。
3、水稻生产技术研究
水稻品种为两优香一号,采取浅水栽插、宽窄行模式,栽插密度30×15cm。采用“二控一防技术”,即:一控肥,生长期施有机无机复混肥100斤;二控水,早搁田控苗,分蘖末期达到80%穗数苗时重搁;后期干湿灌溉,防止倒伏。
整个生长期不得施用农药和除草剂。
4、养殖生产技术研究
鳖种选择中华鳖,投放密度100只/亩,秧苗栽插后投放;虾种投放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3-4月份,规格一般为200—400只/kg,投放量为50—75kg/亩。第二次是在8-10月份投放抱卵虾,投放量为25—30kg/亩。鳖种入池后即可开始投喂,日投喂量为鳖体总重的5-10%,每天投喂1次~2次。进入3月份时,适当降低水位,沟内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以利提高水温。进入4月中旬以后,将水位逐渐提高至50-60cm,这样有利于小龙虾的生长,避免小龙虾提前硬壳老化。5月份,将稻田裸露出水面进行耕作,插秧时田面水位保持在10cm左右;鳖种投放后根据水稻生长和养殖品种的生长需求,逐步增减水位。小龙虾越冬前(即10-11月)的稻田水位应控制在30 cm左右,使稻蔸露出水面10 cm左右,促进小龙虾的生长。12-2月小龙虾在越冬期间,可适当提高稻田水位,控制在40-50cm,保证小龙虾安全越冬。
5、稻鳖虾高效生态种养技术效益比较
计划鳖亩产90公斤,单价100元/公斤;水稻400公斤,单价20元/公斤;小龙虾50公斤,单价20元/公斤。亩产值元。 苗种、饲料、基地建设等亩均投资6000元 亩均纯利润1、2万元。 该技术使稻田从单一的种植结构转为种养结合的复合结构,并且是全年候生产,即前一年10月至第二年5月,利用冬闲田养殖小龙虾,第二年6-10月搞鳖虾鱼稻共作,如此轮番交替,以达到充分挖掘稻田生产潜能、物质循环利用的目的。该技术采用种养结合,构成“鳖、虾、稻”共生系统,通过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和重复利用,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该技术倡导的“生态”理念,即全生态种养。要求整个种养过程中,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养殖动物的饵料只用天然的,如白鲢、小杂鱼、田螺、动物内赃、谷物、水生植物等,不用配合饵料。它的目标是通过水产养殖修复稻田生态,使稻田里能够长久地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大米和水产品。该技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6、稻鳖虾高效生态种养技术前景展望
可以促进霍邱种植与水产的有机结合。稻田高效种养技术既需要作物栽培技术,又需要水产养殖技术,通过与种植业的合作,在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建立新的增长点——稻田高效生态种养技术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二是促进了经营方式的转变。稻田种养要求连片作业、规范化生产,土地流转成为必然,而稻田种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保证了粮食面积的稳定。三是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稻田高效生态种养技术减少了稻田农药和化肥的施用,既节省了种水稻的成本支出,又可以逐步降解直至消除稻田中化肥与农药的污染。从而使稻田及农村的卫生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目标。
该技术采用种养结合,构成“鳖、虾、稻”共生系统,通过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和重复利用,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
该技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稻田立体种养的五种模式 1/ 稻鱼共生。 水稻选择两优慈4、两优培9、威优111、冈优22、冈优725等生育期较长、产量高、抗性较好的品种。选择水源方便的稻田,在靠水源的一角或一端,挖一鱼池(占稻田面积5%至10%),池深1.5米,田埂加高到50厘米、加宽到40厘米。根据稻田大小、形状,开挖成“十”字、“日”字、“田”字、“井”字等形状的鱼沟,沟宽60厘米,沟深50厘米,并使鱼池与进出水口相连。以养殖鲤鱼、鲫鱼为主,2月~3月每亩投放鱼苗300尾至400尾,配20%的草鱼、鳙鱼苗。饲料可选择菜籽饼、发酵稻壳、青草等。夏季在鱼池上搭凉棚遮阳,晒田时要慢慢排水,待鱼集中到鱼池后再晒田。2/稻蟹共生。水稻品种选择同上。在稻田四周开350厘米宽、90厘米深的田沟,中间开2条各350厘米宽、60厘米深的沟,再开一条横沟。田中沟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在4月中旬,选择晴天的晚上放种,每亩投放大约600只河蟹苗(单只重5克至10克),用猪血、马铃薯、鲜鱼肉、麦子、蚌,肉等饲料饲养。河蟹生长期5个月,10月份即可上市。3/稻鳅共生。水稻品种选择同上。在稻田四周开2米宽、0.8米深的围沟,中间视稻田大小,酌情开几条比围沟略窄、略浅的沟。5月中下旬放养泥鳅苗,每亩2万尾,放种前要用生石灰消毒。可用菜籽饼、猪牛粪及糠等做泥鳅的饲料。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的不同,饲料投放量也不同,要小量勤投,均匀投放。4/稻蛙共生。水稻品种选择同上。首先加固田埂至1米以上,田埂坚固,迎水面安砌石料护坡,并建好进、排水口,在近田埂处开挖沟作为牛蛙保护沟。沟面宽2米,沟底宽1米,总面积为养蛙田面积的15%左右。在沟溜上搭遮阳棚,或在田埂四周内侧种植豆类等叶片较大的作物,供牛蛙上岸栖息。用聚乙烯网围拦防逃。养蛙稻田一般采用半旱式栽培。中稻采用多蘖大苗,浅水移栽,以宽窄行的方式插足基本苗。水稻坚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栽后10天放幼蛙,放前用高锰酸钾20毫升和3%食盐混合液浸洗5分钟至10分钟。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只40克至50克的牛蛙幼蛙1500只至2000只,或每亩美国青蛙2500只至 3000只。牛蛙按常规方法管理,蛙前期采取浅水养殖,从中稻移栽到晒田前,稻田水放置位稳定在10厘米至15厘米,保护沟内水保持在0.5米至1.0米,保持水透明度在35厘米至40厘米。5/稻螺共生。选择天旱不干、洪水不涝的稻田,田埂加高到50厘米以上。耕作时不要使用农机操作,不宜犁耙,并要根除杂草。养福寿螺宜把稻田整理成2米至3米的长条形畦坑,水深保持30厘米至60厘米,中间每隔30厘米左右放些竹片、木棒,以供螺吸附。稻田养螺前,在进出水口设置较密的栏栅或网眼较小的聚乙烯网。田埂四周严防鼠蛇等钻洞漏水而引起螺逃逸。中稻栽后15天开始放养,每亩放体重2克至4克的幼螺2000只至4000只。植物叶和嫩茎都可作为饲料,并辅以精料,青草和精料比为5∶1。水稻肥料以基肥的方式一次性施足。水稻防治病虫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加水喷施,不宜拌上撒施。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稻鳖综合种养共生高效关键技术
吉山花瑶
05-11 18:29
稻鳖综合种养共生高效关键技术
1 “稻—甲鱼”生态共生模式优势特点
1.1 综合利用稻田资源
什么项目好赚钱,今年创业赚钱的项目都在这里了!
合理利用了稻田养殖空间,扩大了水产养殖的范畴,养殖户只要对稻田进行一定的改造,就能提供养殖场所,而且稻田工程改造的成本不高,农民经济负担不大,简单实用,能同时兼顾水稻和甲鱼的管理。
1.2 养殖模式生态环保
本模式是常规型养殖模式向生态型养殖模式的转变,未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和人工配合饲料,水稻和甲鱼成品可达到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1.3 经济效益显著
经过 5 ~6 个月共生期的种养殖,单个甲鱼平均增重 1 倍以上,667m 2 产出水稻 450kg 左右,产出甲鱼 100kg 左右,养殖效益是常规养殖的 3 ~ 5 倍,生态甲鱼市场价240 元/kg,产值达到2.5 万元/667m 2,创纯利润 1. 2 万元左右 。
1.4 社会效益突出
稻田甲鱼生态养殖,依托传统水稻种植区域,经济效益显著,鼓励当地农民作为专业养殖户进行稻田甲鱼养殖,有效解决了农村的就业问题,农民作为专业养殖户不仅水稻获时增产增收,生态甲鱼的利润也十分可观,农民的收益巨大,是发展农村经济、农户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2 “稻—甲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2.1 场址选择
稻田应选择在地势较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环境污染的地方。
2. 2 田间工程改造
沿田埂开挖宽 0. 8m,深 1 ~1. 2m 的鳖沟,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坡度 30°左右,距田埂 1m 的四周设置 1. 5m 高的彩钢网,防止甲鱼逃逸及外人进入,在稻田对角处安装进排水系统,排水管安装防逃网以防甲鱼逃逸。
2.3 水源、水质
2.3.1 水源 养殖用水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 -89) ,可引入场地附近的洁净地下水作为养殖用水。
2.3.2 水质 最适宜甲鱼生长的水质要求水温保持在 25 ~30℃,pH 值稳定在 7. 5 ~8 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 3. 0 ~3. 2mg/L,氨氮含量低于 0. 02mg/L,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 1mg/L,透明度在25 ~30cm 之间。
2. 4 品种选择
2.4..1 甲鱼选择 挑选体重 500g 左右、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品种纯正、检验检疫合格的中华鳖幼苗进行养殖。
2.4.2 水稻选择 选择适宜四川生长、优质高产、茎秆粗壮、晚熟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和甲鱼的共生期。
2.5 水稻播种及甲鱼放养
2.5.1 水稻播种 4 月上旬耕地,每 667m 2 施用100kg 油枯作为水稻前期生长的底肥,施肥 7d 后采用水稻直播,均匀地将水稻种子播撒在小区,每667m 2 播撒水稻种 6kg,在水稻种植区边缘安装0. 5m高的防护网,防止甲鱼进入损毁前期水稻秧苗,待秧苗育成即可拆除。
2.5.2 甲鱼放养 5 月上旬开始投放甲鱼,每667m 2 投放 100 ~200 只,投放前,使用 3% ~ 5% 的食盐水浸泡,对甲鱼体表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提高甲鱼的成活率。
2.6 饵料来源及投喂
2.6.1 饵料来源 主要投喂冰鲜鱼作为甲鱼饵料,同时每块稻田可适当养殖小型鱼虾作为甲鱼天然饵料,在稻田周围安装诱虫灯,夜晚开启能引虫类聚集,这些虫类可作为甲鱼的动物性辅料。
2.6.2 饵料投喂 投喂量控制在甲鱼体重的 5% ~7%,饲料投喂在食台上,一般控制在 2h 左右吃完为宜。水温 20 ~25℃ 时,每天投喂 1 次; 水温在 25℃以上时,每天投喂 2 次,分别为上午 9 点和下午 5 点前后进行。
2.7 水质净化
每块田间投放一定比例鲢鳙鱼,鲢鳙鱼可以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到净化水质作用,水质出现严重污染时可以采用微生态制剂调节。
2.8 日常管理
安排专人管理,勤记录,每日早、中、晚坚持巡视,认真观察甲鱼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残饵,防止甲鱼出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每半个月加注 1 次新水,使用增氧机补充水体溶氧; 定期检查鱼体,发现敌害,及时清除,稻田收割后可加深水位继续饲养 。
2.9 疾病生态防治
疾病的防治仍然是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应在择优选种、合理放养、科学调水的基础上,根据水体环境、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等,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用药,做到防重于治 ,主要采取生态防控技术进行防控: ①通过鲢鳙鱼滤食的浮游动植物、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措施保证了养殖水体的清洁。②养殖全程杜绝了饲料、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减少病害甲鱼的来源,甲鱼不易染病。③诱虫灯引诱田间昆虫聚集,减少了水稻患病的风险。一旦疾病爆发,及时隔离患病个体,采用中草药复方治疗疾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达到绿色无污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