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9-11-26 00:13:43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水稻田翻耕深水灭蛹,在完成田土翻耕和灌水(深度以淹没稻桩为度),持续时间3-4天,可杀死越冬螟虫60-70%。同时在翻耕犁耙时打捞浪渣销毁,可减轻纹枯病、菌核病等病虫杂草。
(2)果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病虫枝、病虫干僵果。彻底刮除主干、大枝上的老皮,带出园销毁。
(3)蔬菜田合理轮作,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枝烂叶及病虫残体,施足基肥。
(4)果树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危害。
(5)科学肥水管理。搞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科学管水,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
角体病毒(NPV)、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1)稻鸭共育,在水稻返青后每亩放养鸭子2只,利用家鸭在水稻田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的危害,可节省用药2-3次。排泄物又是最好的有机肥。
(2)果园养鸡,一周龄前在棚内饲养,一周后开始放养,小鸡密度可大一些,20日龄每亩可放1500只, 50-80日龄阶段每亩饲养40-80只,80日龄以上每亩饲养30-40只为宜。可人工种植牧草,以补青料不足。
(3)利用天敌。如保护田间天敌,如青蛙、蜘蛛等;防治水稻螟虫田间可放养刺眼蜂。果园可种植天敌寄主植物,如桔园种植藿香蓟(白花草),以利于捕食螨等自然天敌的生存繁殖,来控制害虫红蜘蛛危害。
(4)选用生物药剂防病治虫:防治害虫用Bt乳剂(原100亿活芽孢/克)500~8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或0.5%印楝素乳油800~100倍液;或5%除虫菊素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病害用井冈霉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宁南霉素、武夷菌素、枯草芽孢杆菌等。
(三)理化诱控技术
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水稻田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能有效地控制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的危害。果蔬作物上使用,可广泛诱杀果蔬作物田的斜纹夜蛾、吸果夜蛾、甜菜夜蛾、地下害虫等多种有飞翔能力的害虫成虫。将杀虫灯悬挂在固定的支架上,高度水稻、蔬菜等一般作物距地面1.5米,果树、玉米等较高作物距地面3米为宜,每台灯可控制面积40-60亩。
(2)性诱剂诱杀。根据靶标害虫种类选用不同的诱芯,一般每个诱扑器可控制3-5亩,诱扑器用树枝或竹竿挂于田间,悬挂高度高于作物1米左右,1-2个月更换一次诱芯。能有效控制害虫危害,同时能预测害虫的发蛾高峰,可根据蛾高峰确定低龄幼虫防治适期,一般蛾高峰日后5天用药防治。
(3)色板诱杀害虫。利用害虫的趋黄、趋蓝性和色板上涂上粘胶剂诱杀害虫。黄板可诱杀粉虱、蚜虫等害虫,蓝板可诱杀蓟马、种蝇等害虫。在田间悬挂黄板或蓝板,高度略高于植株顶部,每亩放20-30块,当色板粘满虫子时,可涂上机油继续使用。
三、科学用药技术
杀虫灯、色板(黄蓝板)、性诱剂、防虫网、生物天敌等技术可以起到较好的控虫控害作用。但当田(园)间害虫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虫口基数大)时,不能有效控制害虫为害,需用生物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将虫口基数压下后可再次使用物理和生物技术进行防控。在使用农药时要掌握好以下几方面:1.选择对路农药;2.选择最佳施药时间;3.选择最佳施药剂量;4.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5.选择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6.交替用药、轮换用药;7.合理混配农药;8.严格掌握安全生产间隔期。
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技术路径
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在“控、替、精、统”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是“控”,即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
二是“替”,即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发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
三是“精”,即是推行精准科学施药。重点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并明确其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根据病虫监测预报,坚持达标防治,适期用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
四是“统”,即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