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方式 厚植优势
2018-10-27 10:18:58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湖南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方式 厚植优势
hunan.voc.com.cn 2016-10-10 06:21
转变方式 厚植优势
——湖南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新型经营主体 至2015年底,湖南发展农民合作社3.8万个、家庭农场2.9万户,农业龙头企业5.1万个
●农业机械化 到9月底,湖南农机合作社总数达3100家,全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至70%
●农业科技推广 201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贡献率达到60%
长沙市暮云街道许兴村花卉苗木基地。记者 郭立亮 摄
记者 张尚武
又是金秋,又见丰收。
各地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频传捷报:中稻稳定在高产水平;晚稻已安全齐穗,来势好于往年。
稻黄飘香,丰收美景来之不易。农民满脸喜悦,见证了现代农业在湖湘大地生根发芽。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着力实施3个“百千万”工程,转变方式,厚植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耕耘收获,春华秋实。沉甸甸的丰收,绽放出现代农业的无穷魅力。
“百企千社万户”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农业遭遇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农村劳动力流失,一家一户经营难以为继;地力下降、面源污染、水旱交织,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
让省委书记杜家毫难忘的一幕,20多年前在上海看到过的牛耕田,不想来到湖南后又再次看到。
在农村调研时,杜家毫多次指出,不依靠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合作化,农业就没有出路。
省委、省政府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省政府整合各项支农资金,重点扶持100家龙头企业、1000个现代农机合作社、10000户家庭农场。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顺势而起。至2015年底,全省涌现出3.8万个农民合作社、2.9万户家庭农场,加上5.1万个龙头企业,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当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比起过去,如今种田‘鸟枪换炮’。”湘潭县种粮大户胡孝成领头成立农机合作社,在“百千万”工程扶持下,购置各类农机100多台套,为5000亩水稻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
近两年,省市财政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1000家农机合作社。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总数已达3100家,全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至70%。
种养上规模,大户换“脑筋”,农业开始转方式。
益阳市赫山区种粮大户刘进良,种植3000亩高档优质稻,打响“进良米”品牌。他说:“从卖原粮到卖品牌米,每年多赚100万元。”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种粮大户阳岳球,创办生态农庄,从“种吃的”到“种看的”,从“卖稻谷”到“卖风景”,每月毛收入80多万元。
埋头种地,抬头观市。黄金茶、芷江鸭、炎陵黄桃等一大批种养合作社“触网”营销,大山深处的特色农产品“飞”向全国大市场。
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湖南粮食集团、唐人神、湘茶集团等100家龙头企业,改进设备、创办基地,做大做强。湖南粮食集团通过兼并整合,年销售额逾100亿元。201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18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1。
“百片千园万名”破解科技入田难题
湖南是杂交水稻的故乡,农业科研优势明显。
8月22日,杜家毫在省农科院调研时勉励大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为现代农业提供强力支撑。
破解科技入田难题,省委、省政府实施“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建设100个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片,创建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选派10000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
稳粮食、优经作、提养殖,省里重点扶持100个示范片,引领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着眼稳定年总产600亿斤目标,在长沙、湘乡等22个主产粮县(市区)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示范;蔬菜、油料、茶叶、柑橘等开展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提升示范;稳猪保禽促牛羊水产,环洞庭湖生态渔业、湘西南肉牛肉羊、湘南湘中优质湘黄鸡都已形成示范片,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
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加紧创建,其中综合产业园100个,特色产业园900个,组装集成先进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华容县、屈原管理区的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创新体制机制,引进金融资金,探索产学研合作之路;大通湖的水产、洞口的柑橘、靖州的杨梅等特色产业园,都有龙头企业带动,科技之水“点化”产业升级。
省里从农林科研院校和推广机构遴选10000名科技人员,组成70个服务团,与70个县(市区)对接,打通科技入田“最后一公里”。
省农科院知名专家包小村领衔的服务团,对口衡阳县。他带领100多名科技人员,分成6个小分队,分别服务水稻、油菜、生猪、水产、家禽、茶叶产业,县域内的每个农业产业园、每个示范片、每个种养大户都有专家联系指导。
正值秋冬生产旺季,省农科院专家丁甫林来到衡阳县西渡镇,指导大户刘准种油菜:“油菜要选择早熟品种,‘稻稻油’茬口衔接是关键。”
刘准告诉记者,自己流转1500亩水田,多种一季油菜,每亩增收300元,总数就是45万元,科技真是农民的“财神爷”。
专家团队传、帮、带,稻田综合种养、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柑橘酶法脱囊衣等一系列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开花结果,构筑起湖南农业新优势,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贡献率已提升至60%。
“百城千镇万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现代化,最终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省委、省政府着力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以100个县级以上城市为主中心,以1000个乡镇为次中心,带动周边10000个村,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农村建设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实行镇村衔接,做到产业规划、村庄规划、土地规划、生态规划、公共服务规划“五合一”。按“财政投入引导、鼓励农民自筹、吸引社会资本”的方式,湖南新农村建设近3年每年投入逾100亿元,整治1.2万个村的人居环境。创建800多个美丽乡村,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入户,垃圾收集处理,改建水冲式厕所,房前屋后栽花种树,实现“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生态绿化”。
望城区光明村、桃江县桃花江片区、湘乡市张江村、长沙县惠农村、湘潭县梅林桥片区、沅江市乐园村、衡山县涓水示范片……或特色产业拉动,或休闲旅游助推,或农民合作社引领,已成为全省美丽乡村的样板。这些示范村(片)“颜值高、气质新”,被赞誉为“远看是公园,近看是花园,生活其中是乐园”。
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石门县新农村建设倡导“十个一”,即提炼一条家训、挖掘一段村史、保护一批古物、打造一条长廊、办好一个讲坛、建好一个站点、完善一个体系、成立一支队伍、推出一批典型、出台一个村规,引导文明村风培育,提升了广大农民的幸福感。
“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新农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百城千镇万村”工程在三湘大地绘就了一幅幅和谐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