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8-10-26 17:39:22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湖南省花垣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 欧昌银
 
【摘要】近年来,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较好,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湖南现代农业的较快发展。因此,分析湖南现代农业的现状,找出阻碍发展的因素,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于促进湖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投入;农业科技
 
【作者简介】欧昌银,男,19703月生,湖南花垣县人,花垣县委党校副校长、经济管理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经济管理等,已公开发表相关论文文章10多篇。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迅速,一场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推动着传统产业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这个传统产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很多高新技术正逐步走进我国农业,使我国农业不断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时机,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争取在21世纪初期,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迈进一大步。
 
一、现代农业的涵义及特征
 
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其内涵是以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为基本前提,在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以科技进步为驱动力,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与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整体效益的新型产业形式,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其基本特征是“十化”:产业化、要素投入集约化、经营企业化、农业机械化、技术资金密集化、多功能和多形式化、农业发展的生态化、农产品安全化、农民现代化、农业的商业化。[1]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正沿着资源投入、生物生产和经济增值三方面迅速发展,从而把平面结构的农业转化为空间结构的三维农业。三维农业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内容及其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基本形式显示出来。
 
现代农业是历史的、发展的动态概念,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不仅限于农业本身,还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现代化,包括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改造农业、用现代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与经营管理培育新型农民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和认识的深化,现代农业的系统建设具有了阶段性和层次性,即可以划分为低级和高级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现代农业建设的内容和主要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从我国各地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情况来看,苏南、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地区起步较早,大概在20世纪80-90年代就进行了探索,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到近年才开始起步,湖南起步也较晚。
 
二、湖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湖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我国的主要粮仓之一,其现代农业能否健康快速地发展,将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全局。本文采用我国各地通用的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三个衡量标准来评价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但是若用现代农业的标准来衡量,湖南省的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事实上,湖南省农业发展中还存在比如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技术进步缓慢、农业生产增长方式粗放、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农产品加工率不高,对农业的投资低等,这些都是非常致命的也是急需解决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也不高,农产品优质率低,全省农副产品优质率不到40%,其中稻谷优质率不到20%,良种瘦肉型猪仅30%,名优茶产量不到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够强,农业长期存在的比较效益低。农民不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的局面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农民面临着农产品卖难、结构调整难、进城务工难、收入增长难的局面,从而导致了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的“三低”问题。
 
三、制约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湖南人多地少,山多平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基本生活需要与发展建设之间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农业投入始终没有形成制度保障的稳定增长机制,农业投入难以增加。2008年湖南省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达到91.15亿元,对农村的投资达到654.35亿元,增长20%,财政支农资金197.4亿元。但直接用于农业的资金不到1/3。通过对湖南省水利设施情况的统计(见表1)可知,湖南拥有的水库总数、水库总库容量进入21世纪以来没有太大变化,与30年前相比也没有多少增加。我国水库寿命一般只有50年左右,而湖南大部分水库已经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农业保障功能大大下降,这是造成湖南省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下降(见表2),农作物成灾面积和成灾率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非常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

\
 
2、农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我省农业内部结构还不尽合理,农业比重过大、林牧渔业比重太低,优质农产品比重低等这种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工业的发展与农业资源大省的现状不相称,加工体系不够强大,不能适应建设农业强省、实现工业化的战略要求[2]。虽然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小幅增长,在纯收入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见表3),家庭经营收入产业结构小幅调整(见表4),但是农业收入比重还是过高。虽然湖南省农业的内部结构比较稳定,但种植业比重过高、林牧渔业比重过低的状况还是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见表5)。 由此可见,农业结构的不合理是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有待进一步优化。
 
 
\


\


\
 
 
3、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湖南省农村交通不便、水利设施差、农业抗灾能力弱、电力、通讯条件差等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病险水库多,灌区配套设施老化,湖区渠道淤塞等问题也较为严重。湖南农村的基础设施大大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农业机械化水平来看,2007年末湖南省农业机械使用大中型拖拉机只有2.45万台。共78.9万千瓦,排全国第16位,与之配套的大中型农机具1.39万部,排全国第22位;小型拖拉机18.8万台,共189.20万千瓦,排23位,与之配套的小型农机具7.8万台,在全国排24位。这种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4、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产业链还没有形成
 
湖南省农业科技的现状存在“四低”:即农民科技素质低,农业科技和适用技术普及和应用率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学技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贡献率低。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来看,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1959.27万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只有7.14万人,所占比重极低。农业科技应用不到40%。在农技推广主力军的农业事业单位中,虽然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但是由于经费运行困难,各类活动难以开展,要为农民提供周到的服务,障碍重重。湖南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低,导致了农产品优质率低,全省农副产品优质率不到40%[3]其中稻谷优质率不到20%,良种瘦肉型猪仅30%,名优茶产量不到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结构调整难,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低,附加值低。湖南农副产品加工率一般只有10%~20%,而发达地区高达8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生产产值之比,发达国家为31以上,我国为12,而湖南为13,这些都制约了湖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8年湖南农产品出口4.22亿美元,增长20.5%。占湖南的总出口3.36%,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1%。市场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湖南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强,难以发挥带动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作用。
另外,湖南省大部分县域粮食加工停留在大米、饲料、淀粉、酿酒上,向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延伸不多。从产业内部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机制多为“松散型”,虽然双方签订订单,但约束力不大,常造成生产与加工销售“断链”。其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综合效益低等问题。这些都说明湖南省的农业产业链还没有形成。
 
5、农业组织管理水平落后
 
现代农业是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并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发达国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是通过提升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农业的经营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促进农业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它是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物质技术的经济潜能,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基本途径与保证。近年来,湖南农业已有很大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有了较好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着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小农经济的经营格局没有被打破,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农业整体经营效益不高的状况也还没有根本性改善。有必要加快促进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建立起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用现代的经营理念来引领农业。
 
6、农民素质低,缺乏现代农业人才
 
从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看,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按文化程度分,未上学占5.9%,小学占41.3%,初中占47,1%,高中占5.5%,大专及以上占0.2%。这就反映了湖南农民素质整个水平较低。由于湖南劳务经济发达,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000万人以上,导致留守农村的劳动力素质水平严重下降,年龄偏大,女性偏多。在全省农业从业人员中,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共占41.3%,女性占51.3%就是例证。另外还存在农业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得问题,导致湖南缺乏现代农业人才现象严重。
四、推进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1、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四个“大幅度增加”,即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国债使用向“三农”倾斜;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2009年起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资金。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湖南省应从农业实际出发,加快对农业开发项目的论证、申报,搞好对口衔接,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并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和资金。加大各种支农、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其使用效率,把各种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支持农村建设的政策落实到位,形成现代农业的投入保障机制。
 
在对农业的各项投入中,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尤为重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的装备水平,有作为的空间是相当大的,也必须大量增加投资。如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中小河流的治理;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抗旱水源建设;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和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开发新型肥料和低毒高效农药,以提高耕地质量;多功能农业机械及可降解膜的推广应用;有机农业的发展等。关键是要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夯实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支撑点。
 
此外,还可以通过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全面、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担保机制,引导各种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逐步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积极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要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积极筹资筹劳、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稳固地发展现代农业。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多方面的支撑,而科技支撑应该是最重要、最强有力的支撑。湖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突破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只有依靠农业的科技进步。
 
第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启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农业科研项目。重点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要从财政收入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奖励,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激励机制。鼓励农业大专院校积极投入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来,充分利用农业大专院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
 
第二,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当务之急是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进程,逐步形成以科研院校为研发中心,农业技术指导员为纽带,科技示范大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和“手把手”、“面对面”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第三,要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加强农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尽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尽早建立国家、省、市(州)、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中心,提高农业信息技术的装备水平。
 
第四,用现代发展的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构筑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支撑点。生产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也就是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这就要求我们去探索一条既能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又能发展规模生产,形成强大产业的路子,解决家庭经营方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矛盾。通过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发挥其强大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规模生产。
 
3、全面改善农业经营组织制度
 
第一、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重大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生产专业化、企业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特征,有利于实现农户分散小生产与外部市场的对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商品化程度,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保护农民的利益,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其次,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这是决定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二、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分散的小农户在生产经营中与外部市场顺利对接,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湖南在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少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合作组织的领导,形成全省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考虑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政府应尽快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加强对合作组织的领导与协调。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有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文件精神,加大对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把各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要大力开展针对合作组织的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批合作组织发展的领头雁。要积极鼓励、引导各方面力量兴办合作组织,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上数量、上档次。要抓好合作组织的规范化试点工作,重点完成合作组织的注册与法人登记,健全农民合作组织的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引导行业自律和整合,促进合作组织上规模、上水平。另外,还要注意推进合作组织的网络化建设,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的同时,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步伐,逐步形成网络化的多层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和框架。
 
2009819星期三
 
主要参考文献:
[1] 姚芳根. 湖南现代农业建设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
[2] 肖万春. 湖南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发展
[3] 李朝辉. 湖南农产品商品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5)
[4]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5] 湖南历年统计公报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