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吃对了治病,吃错了致病

2018-06-19 16:27:42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粽子吃对了治病,吃错了致病



\
  
即使面对简单的一种粮食---糯米,我们祖先也在用恰到的烹调的方法去连通自然和人。
 
端午节,我们还原了一种具备普遍性的传统工艺基本款粽子做法,特征都在视频里,看看有没有勾起你心底记忆?视频的前几秒,相信你会很惊讶。吃粽子的学问,在视频下面的文章里。
 
\

粽子肯定不是因为纪念屈原被发明出来的,因为在屈原时代之前,就有各种角黍(粽子古称)的记载了。如今一到端午节,大家对粽子的关注点往往在南北甜咸荤素之争上。不知您有没有想过,老百姓发明它并沿循这个习俗至今,其中道理究竟何在呢?为什么只在这个时间吃它呢?
 
我们来看一下构成粽子的材料,首先是糯米。甭管配什么馅料,主材用糯米这一点,南北方人恐怕都没有争议。因为糯米在北方更贵而稀少,有地区会用大黄米做粽子,蘸红糖吃。(糯米、粳米、籼米是稻米的三大类,你可能一直吃错了大米种类,另篇交代。)
 
糯米
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
 
南方包粽子用箬竹叶,北方用苇叶,虽然我们吃粽子时候不吃它们,但别忘了,它们跟糯米一起煮了几个小时。
 
箬竹叶
叶(箬竹):甘,寒。清热解毒,止血,消肿。
 
芦苇
北方用芦苇叶,芦苇叶不入药,但芦苇根是一味中药。
 
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抛开粽子民俗祭祀的功能性,从中医药角度来看,粽子在端午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个时节瘟疫流行,身体需要清热解毒,止泻温中。
 
只要深入了解一下,南方并不都是各种蛋黄肉馅粽子,相反很多地区只吃糯米素粽子。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相对坚持传统民俗的广东广西福建的某些欠发达地域,粽子构成越简单,就是糯米竹叶,最多加一点豆类。
 
而且这些相对更传统更土的粽子有一个共有特征,做前都会先用草木灰水泡糯米,就是老百姓说的灰水粽,这是古老的方法。
 
草木灰,功效:散寒消肿,消癥破积。
锅底的草木灰,叫百草霜,能止血凉血,消积,清毒散火。
 
草木灰水是天然碱性,浸泡糯米会令米粒更好消化,在闷热的端午天气里,入口凉滑,下肚清毒散火,又不伤胃不易积食。但是,现在有多少人吃的是这样工艺的粽子呢?也有人拿食用碱水泡米,出来的糯米虽然性状接近,但凉意和败火的功效就没了。
 
上面视频里烧灰的是糯米稻草,再把灰溶解成水泡糯米,是不是有“原汤化原食”的感觉?南方很多地区端午节更会用栀子之类的草药烧灰做粽子,解毒祛烦的功效就更足了。
 
跟月饼元宵一样,粽子就是尝尝即止,不可能成为常规食物,如果你吃一个粽子就觉得胃被堵了,不必气馁,最多是脾胃偏弱不习惯黏滑之物。如果你吃一盘粽子都没感觉,要么粽子做的极其地道,要么是你的胃已经丧失了知觉,请务必注意,去看医生。


关键词:粽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