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品种及栽培
2018-05-05 11:06:42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有机稻品种及栽培
品种选择
有机稻谷品种的选择,既要注重品种优质化、高产化,又要考虑栽培地气候和土壤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等,选择优质适应性强,产量比较高的品种,目前比较好的有机稻品种有:CY-6、97-1、豫5、日光、越光、3726等。
肥料运筹 有机稻谷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不施化肥,只使用有机和生物肥料。
基肥:每亩施酵素菌腐熟粪肥500公斤或酵素菌腐熟饼肥200公斤。
追肥:在有机稻一生生长过程中,每亩地分五次喷施新宝佳合计4公升。在分蘖始盛期、搁田中期、促花期(叶齿余数3.5)、保花期(叶龄余数1.5)每亩各喷施新宝佳0.75公升,在始穗期每亩再喷施新宝佳1公升。
植保技术 有机稻生长过程中,,要求不使用化学农药和激素,适当使用一些无污染的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病虫草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方面,注意选用抗虫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防止栽插密度过大而引发病虫害;科学施肥,防止施肥过多旺长恋青造成病虫害发生。当病虫害发生面积不大时,可用人工消灭;药物防治应用无污染的“三源”农药防治。
草害防治方面,注意提前泡田诱草,人工除草,使用的有机肥一定要腐熟,杜绝草源,同时要科学配置株行距,促其封行压草。
几点要求 首先要培育壮秧。育秧阶段一是要施足肥料,二是每亩落谷量控制在40公斤以下。
其次是适当提高移栽密度。试验证明,有机稻株具有株矮、叶淡、穗不足、产量低的特点。为争取足穗保产,有机稻在移栽时,要求做到增穴、增苗,保持足穗。要求有机稻移栽穴数比常规稻增加20%。
再就是建立苗情点,定期检查,准时在规定的生育期内喷施新宝佳。新宝佳喷施时间统一在下午四时以后进行,如果喷后6小时内遇雨,需重新喷施一次。喷孔要细,喷雾要均匀,浓度要适中。如果用弥雾南喷施,浓度掌握在30倍左右。
浅谈有机水稻生产 (来源:《垦殖与稻作》 加入时间:2004年12月15日 点击:207次)任福荣 吴帆 臧勇
太平农场从2000年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生产,到目前为止,有机食品水稻面积达0.27万h㎡,现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2003年,有机水稻收购价格较普通水稻高出0.30元/kg,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走上了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村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发展,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下面结合太平农场的实际,谈一谈有机水稻生产的有关问题。
1.什么是有机水稻
谈到有机水稻,首先涉及一个名词,即什么是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国外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有机食品(含天然食品),也称生态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药、化肥、除莠剂、生物生长调节剂、食品添加剂以及转基因产品等)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环保安全型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制品调料等等。同样,有机水稻即是有机食品中的一员。
2.为什么要生产有机水稻
生产有机水稻,是为适应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生产者提高价格的需求。
2.1生活水平的提高呼唤健康食品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之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副产品、废弃物以及掠夺式开发,
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日益严重,已成为一种世界公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在营养、卫生、安全保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与开发已经成为我国食品生产和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走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和生产潜力。
2.2提高农副产品价格需要提高品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普通农副产品的生产品质和质量已难于满足群众对于健康的需要,而普通农副产品本身由于受其自身价值等条件的制约,价格在几年内徘徊不前,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就必须从农副产品内部挖潜。而提高大米的价格,增加种粮农民的收益,发挥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就必须提高水稻本身的品质,打造有机品牌。
3.有机水稻生产有机水稻生产及认证都有其自身的标准要求,结合太平农场实际谈谈生产问题。
3.1地块的选择,地块的选择涉及到有机水稻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因此,在选择时,要求土壤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空气符合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96一级标准,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92三级标准。在实践中,应当选择土壤肥力较高,排灌水比较方便,与其它地块自然隔离的地块,避免在污染源附近和固体废弃物周围、废气主导下风向。
3.2品种的选择
品种的选择是有机水稻能否获得最佳收益的关键之一。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推广应用294和辽粳9两个优质品种,该品种在种子繁育基地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不涉及基因工程,也不使用OFSC禁用的化学物质,这也使全场水稻品种逐步趋向单一化,形成规模,打造单一品种优势,提高水稻整体品质。
3.3培肥地力
为了能够使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四种方式方法:一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业自身抵御灾害能力;二是草木灰还田,提倡小灰入田,改善土壤结构;三是水稻留高茬,一般在10-12cm左右,平均可抵农家肥100kg/667㎡;四是施用农家肥,倡导稻乱还田,在水稻留高茬的基础上增施农家肥,每667㎡施农家肥3立方米以上,保证水稻生产对肥的需求;五是稻田养蟹,一般每667㎡养成蟹300只左右,每只河蟹一年排满泄粪便及剩余残饵为2.7kg,每667㎡稻田养殖河蟹可为农田提供生物菌肥810kg,可以起到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比率的重要手段。
3.4育苗
一是种子处理:经过晒种,盐水选种,用1%生石灰浸种消毒,避免把病菌带入田间。
二是整地作床:床面耕翻10cm以上,达到床面平整、细碎、无坷拉、无根茬,床宽1.8-2.2m,长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是苗床施基肥:增施优质腐熟农肥,培肥土壤,每平方米施7.5-10.0kg腐熟优质农家肥,混拦在5-10cm苗床土壤中。
四是播种期的确定:气温稳定通过5℃即可育苗,我场一般在4月1日-5日开始育苗,4月10日前结束。
五是播种量的确定:常规育苗每平方米干籽175g,地膜打孔育苗,每平方米不超过250g,营养钵育苗每盘不超过70g,播种要求均匀一致。
3.5苗田管理
一是温度管理:根据水稻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温度条件,合理调节床内温度。出苗前以增温保温为主,1.5叶至2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2-3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28℃,这一时期是秧苗高温高湿徒长期,是炼苗的关键时期。3叶期以后,床温控制在22-25℃之间,防止高温捂大苗,应做到高温不捂、低温不揭、适温不丢的原则。
二是水分管理:当秧苗出土50%-60%时,灌好第一次齐芽水 ,促进齐苗,调节土壤pH值。以后一般7d左右给水一次,营养钵育苗2-3d过水或浇水一次。防止灌半截水,防止高温,防止青枯、立枯病的发生。
3.6水稻插秧
一是插前准备工作:坚持“三旱”整地,提高整地标准。
二是插前除草,采取提前灌水的办法,促进杂草萌发,然后用机械耙地,可有效地防除各种杂草。
三是适时插秧: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插秧,大体时间是5月15日-25日。
四是合理稀植,确保插秧质量:本着肥田靠发、瘦田靠插的原则,较好地块以30.0cm×16.5cm为主,瘠薄地块以 30.0cm×13.2cm为主,每穴基本苗3-5株。前期宜稀,后期宜密,插秧要求达到:浅、直、匀、稳、足。
3.7水稻田间管理
一是做好水层管理: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满足水稻生长的生理需求和生态需求。总的管水原则是以浅为主,浅、湿相结合,前水不见后水的管水方法。即带水插秧,浅水返青,寸水分蘖,蘖够晒田,浅水拔节,深水座胎、扬花,湿干灌浆。
二是施肥:为了保证有机水稻生长对肥的需要,施肥力高1500g/667㎡(生物菌肥),每克菌粉含有较固氮菌2亿个以上,解磷菌、解钾菌和根瘤菌各0.5亿个以上,以及锌、硼、钙、铁、钼等多种微量元素。
3.8草害防治
采取人工、机械相结合,拔除杂草。除机械耙地除草外,后期进行人工拔草2-3遍,第一次6月10日-20日,第二次7月10-20日,第三次8月10日左右。
3.9虫害防治
主要危害是二化螟和稻水象甲,用1%苦参碱600-1000倍液进行喷雾,时间分别为5月25日和7月10日,25g/667㎡,防稻水象甲,设振频灯诱捕。
3.10病害防治
主要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用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分别在7月20日和8月10日进行防治,防治浓度为波美0.3-0.5度。
3.11适时收割
收获时间10月5日至10日左右,做到不伤镰不落镰,各品种单收单运单脱。
4.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以2003年年底水稻收购价格为例,对经济效益进行简单分析。2003年年底,常规水稻市场价格为1.24元/kg,而我们年初与友谊粮库、利是米业等粮食企业签订高于市场价0.20元/kg的收购协议,水稻收购价格最终达到了1.54元/kg,农民平均可增收150元/667㎡。河蟹每667㎡产成蟹约30kg。按市场价30元/kg计算,可增加收入440元。将水稻和河蟹两项加起来,可较常规水稻生产增收590元左右。
4.2社会效益
水机水稻生产可以促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同时又向社会提供了无污染安全环保型产品,丰富了有机食品市场,保证了消费者身体健康。
4.3生态效益
有机水稻生产实行田里种稻,水中养蟹的种养结合立体生态模式,不施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用化学物质,防止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使农业生产清洁化,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同时又保护了濒危物种——中华绒螯蟹,对保持物种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