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红黄泥晚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总结
2018-04-26 10:49:50 作者:管建新 来源:祁东县农业局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祁东县红黄泥晚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总结
管建新
(祁东县农业局 湖南 祁东421600)
摘 要:2017年选择祁东县代表性土种(红黄泥)进行了杂交晚稻“3414”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相对产量分别为:62.9%、74.5%、91.3%;全肥区氮、磷、钾百公斤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98、1.0、2.68kg;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7.89%、22.16%、46.4%;最佳产量为501.2kg/667m2,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0.18、2.05、2.69kg/667m2。
关键词:红黄泥 晚稻 “3414”试验 回归分析 最佳施肥量
为摸清测土配方施肥参数,进一步完善祁东县晚稻施肥指标,并构建晚稻推荐施肥模型,2017年,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选择祁东县代表性土种红黄泥,进行了晚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祁东县风石堰镇永和村3组徐国雄的责任田,由种植大户龙会权承租,面积4.3 667m2。
1.2 供试土壤
试验田土种为红黄泥,肥力中等,沟渠配套、排灌条件好,常年种植制度为“稻-稻”两熟制。试验前取土化验结果:pH值5.2、有机质13.7g/kg、碱解氮82mg/kg、有效磷19.6mg/kg、速效钾153mg/kg、缓效钾291mg/kg。
1.3 供试肥料与施用方法
有机肥为机收破碎早稻稻草经翻耕100%还田。化肥采用优质单元肥料,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O60%)。氮肥碳铵(占N总施用量60%)、磷肥(占P2O5总施用量100%)作基肥施用;追肥尿素(占N施用总量40%)、钾肥(占K2O总施用量100%)在插秧后6天作追肥施用。
1.4 供试品种
杂交晚稻,品种为 :金优968。
1.5 试验处理设计
试验采用氮、磷、钾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田间试验方案即“3414”试验方案设计,2水平N、P2O5、K2O施肥量分别为: 11、2.4、4.5。小区面积20㎡(4m×5m),不设重复,插秧前分区做好高20cm的田埂,田埂捶紧压实,然后统一用塑料薄膜包埂,防止串水串肥。设专用排灌渠道,排灌分家,不串灌串排,不用本田水灌溉,同时小区外设有不少于2m宽的保护行。各处理施肥量详见表1。
1.6 田间管理
试验田秧苗于6月18日播种。试验田小区7月13日作埂、薄膜包埂,7月16日施底肥,7月17日移栽,移栽密度为20cm*23cm,毎蔸插2粒谷秧苗,7月23日施追肥。其他农事操作与药剂防治病虫等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一致。在试验整个过程中未出现洪涝、旱灾、病虫危害等影响试验结果的情况。10月20日测产,10月24日收割,分试验小区单收单晒,并称干重和秸秆重,取处理2、4、6、8的稻谷样和秸秆样进行全氮、全磷、全钾化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对晚稻群体结构的影响。经测产,各处理生物学性状及产量见表2。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植株生物量随之增加,特别是株高增加明显,氮0、1、2、3水平株高平均值分别为:92.5、97.3、103、108.2cm,每增加5.5kg氮肥,株高增加约5cm左右,但氮肥对穗长影响不明显。
2.2 不同施肥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在施用等量磷钾肥的基础上,对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处理2、3、6、11)分析,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产量递增,但施氮量超出一定范围后,其他值反而降低,产量与氮肥施肥用量呈二次相关,相关系数R2值达0.9834,见图1。
同理,在施用等量氮钾的基础上,对不同施磷水平处理(处理4、5、6、7)及不同施钾水平处理(处理8、9、6、10)进行分析,产量与不同磷、不同钾施用量均呈二次相关,相关系数R2值分别达0.9885、0.9238,见图2、3。
2.3 回归分析
经回归统计,复相关系数达0.9912,产量与不同施肥高度相关,方差分析(见表4),F=24.87 ,大于F0.01=14.66,达极显著水平,可以用回归方程构建推荐施肥模型。
经回归分析,得出产量函数模型:
Y=270.33+31.44N+80.19P-17.45K-1.5N2-21.47P2-2.27K2-1.4NP+1.28NK+9.02PK
根据肥料效应模型计算出晚稻氮磷钾肥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通过边际产量分析,求出最高产量时的最大施肥量:N=11.05kg,P2O5=2.32kg,K2O=3.88kg,最大产量Y=503.2kg。按目前肥料市场价格N=3.91元/kg,P2O5=5.83元/kg,K2O=5.0元/kg,Y=2.64元/kg,求出最佳产量时的最佳施肥量:N=10.18kg,P2O5=2.05kg,K2O=2.69kg,最佳产量Y=501.2kg。
2.4 主要施肥指标分析
(1)相对产量
氮磷钾缺素区地力相对产量(%)=缺素区产量/全肥区产量*100,如:
缺氮区相对产量= N0P2K2/N2P2K2*100
与土壤高钾、中磷、低氮的检测结果相吻合。
(2)百公斤养分吸收量
对处理2、4、6、8的稻谷样和秸秆样进行全氮、全磷、全钾化验,结果见表7,依据表7计算百公斤养分吸收量,结果见表8,全肥区氮、磷、钾百公斤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98、1.0、2.68kg/100kg,缺肥区氮、磷、钾百公斤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83、1.2、2.48kg/100kg。
(3)肥料利用率
计算公式:
肥料利用率=(全肥区地上部分养分吸收量-缺肥区地上部分养分吸收量)/养分施用量*100
以磷为例:
P2O5利用率=((处理6稻谷产量*处理6稻谷全磷含量+处理6秸杆产量*处理6秸杆全磷含量)-(处理4稻谷产量*处理4稻谷全磷含量+处理4秸杆产量*处理4秸杆全磷含量))*2.29/处理6 P2O5施用量*100
经计算:氮肥利用率为37.89%,磷肥利用率为22.16%,钾肥利用率为46.4%。
3 试验小结
3.1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
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相对产量分别为:62.9%、74.5%、91.3%,土壤养分丰缺级别为:氮较低、磷中、钾高,与土壤的碱解氮偏低、有效磷中等、速效钾较高吻合。
3.2 百公斤养分吸收量与肥料利用率
本试验条件下,全肥区氮、磷、钾百公斤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98、1.0、2.68kg/100kg,缺肥区氮、磷、钾百公斤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83、1.2、2.48kg/100kg;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7.89%、22.16%、46.4%。
3.3 施肥模型与推荐施肥
本试验三元二次推荐施肥模型为:
Y=270.33+31.44N+80.19P-17.45K-1.5N2-21.47P2-2.27K2-1.4NP+1.28NK+9.02PK
最佳产量为501.2kg/667m2,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0.18、2.05、2.69kg/667m2。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2010.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2] 黄铁平等, 2010.湖南省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湖南省测土配方施肥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 谢卫国等.2006. 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管建新,1966年11月出生,男,汉族,湖南祁东人,祁东县农业局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大学学历,研究方向: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设,土壤酸化治理等。长期从事土肥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农业局(祁丰大道658号),管建新,13975414385,E-mail:guanjia_20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