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创新论坛:水稻产业的创新、转型和升级

2018-04-17 18:12:07 作者:admin 来源:南方农村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创新是唯一出路!重大转型下,

他们为水稻产业升级做了什么?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产业升级的源头所在。

 

科技创新的突破往往会带来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出现,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有效供给。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5%。一大批竞争力、成长性和关联性强的水稻科技创新成果纷纷落地,推动着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2018416-19日,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将在三亚举行,本届论坛打造了“创新稻场”,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胡培松研究员、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赵炳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陈学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邓华凤等十余位有丰富经验的国内科研单位、企业代表,他们将围绕水稻育种、生产、应用推广领域,与大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心得。

 
\
 

从水稻科技创新到产业升级,在转型新路上,他们做了些什么?

 

步伐加快,科技创新是唯一出路

 

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一直是我国的重大战略,而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手段在于科技创新。

 

过去,基础研究一直是我国农业科研较为薄弱的环节,而近些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业基础研究与现代育种技术科技突飞猛进,体现了我国快速发展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5%,比五年前提高三个百分点,有效提升了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据了解,良种又占科技贡献率里的43%以上。

 

我国水稻育种技术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引领着水稻产业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一批科技重大成果井喷,再次彰显了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贡献。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上,有3项水稻研究成果和团队上榜。

 

作为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稻瘟病常年肆虐各大稻区。在中国,稻瘟病每年导致500万公顷以上的水稻减产,直接损失稻谷达到15亿-30亿公斤。提高水稻对稻瘟菌的持久广谱抗性一直以来都是水稻抗病育种工作的难点问题。20176月,世界顶级期刊Cell主刊在线发表了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教授团队关于水稻广谱抗稻瘟病的分子机理研究的新发现,该科技成果为水稻稻瘟病广谱抗病育种提供了重大理论和应用基础,并入选2017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统计显示,全世界镉储量约为50万吨,我国镉储量为9.2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8.4%。水稻是容易蓄积镉的作物之一,稻米镉污染问题,一度让人们谈“镉”色变。如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炳然团队率先成功培育出了低镉杂交稻组合“低镉1号”和“两优低镉1号”。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有望为全球水稻种植带来新“福利”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于去年通过了“身份验证”。

 

我国水稻品种选育与种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科技创新的贡献首当其冲,成为水稻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要不断提高我国水稻种业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2018中国种子大会“水稻创新论坛”上,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指出,应对技术、资金、管理优势明显的跨国种业集团竞争,育种技术创新是唯一出路。


\
 

重大转型,水稻产业迎来新机遇

 

长期以来,中国水稻生产面临一些重要问题。如,高产与品质问题的矛盾、资源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尖锐矛盾、需求与劳动力的矛盾。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中国水稻产业正处于重大转型的历史时期,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备显紧迫与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稻米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中国水稻的发展需从“高产”迈向“优质高产”,一场水稻领域的新“绿色革命”正拉开帷幕。

 

各地稻米市场不断优化升级,以满足各类人群对稻米营养品质的需求。广东是传统的优质稻米产区,也是水稻科研的前沿阵地,盛产多种优质好大米,其水稻育种实力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广东超过2800万亩的水稻田中,优质稻品种率超过70%

 

云南省利用国内外丰富的稻种资源和云南多样的生态资源,开展技术和种质创新,突破了杂交粳稻杂种优势不强的世界难题,形成了在国内外独具特色的滇型杂交水稻品牌,并多次获得世界单产最高记录,其推广占云南省杂交粳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上海进行都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从大米下手,由过去的“卖稻谷”变为如今的“卖大米”“卖品牌”。


\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

 

当前,我国杂交水稻制种仍采用机械化程度偏低的劳动密集型技术。选育生产适应农业转型、机械化耕作、轻简栽培的水稻品种,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栽培,能够增强水稻生产能力,是我国现今粮食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及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根据现代农业化的需求,隆平高科总农艺师刘爱民团队等发明并推广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放眼未来,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之路仍任重道远。2018,让我们继续见证水稻产业的新突破与新发展。

(来源:南方农村报)



 
关键词:产业水稻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