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水稻重大病虫害咋防控
2018-04-08 16:30:40 作者:admin 来源:湖南老科协衡阳分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今年水稻重大病虫害咋防控
防控重点
华南稻区: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穗腐病、恶苗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西南稻区: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北方稻区: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
黄淮稻区: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二化螟、稻飞虱。
总体思路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2018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13.2亿亩次。
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0%以上,水稻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防控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区治理,绿色增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控害能力。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防治措施
一、非化学防治技术
选用抗(耐)性品种
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合理布局种植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农艺措施
(1)翻耕灌水灭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
(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稻飞虱终年繁殖区晚稻收割后立即翻耕,减少再生稻、落谷稻等冬季病毒寄主植物。
生态工程
田埂留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寄生蜂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路边沟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性信息素诱杀
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始蛾期开始,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
稻螟赤眼蜂控害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放蜂10000头/亩。每亩均匀放置5~8个点,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
稻鸭共育
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物理阻隔育秧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预防病毒病。
二、其他防控措施
在落实非化学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时期实施药剂防治。一是普及种子处理。二是带药移栽,减少大田前期用药。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三是做好穗期保护。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综合用药,预防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
稻飞虱
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黄淮稻区重点防治白背飞虱、灰飞虱。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对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施药。
稻纵卷叶螟
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生物农药施药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
螟虫
防治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
稻瘟病
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齐穗期第2次施药。
稻曲病
在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病毒病
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主要在秧田和本田初期及时施药,防止带毒稻飞虱迁入。注意防治前作麦田、田边杂草稻飞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