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扎实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2018-03-15 09:45:58 作者:江腾辉 来源: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扎实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在当前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我们既要坚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信心,又要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履职尽责,务实工作,扎实推进全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工作,为早日实现广东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准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着力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明确了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指明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明确了农村产业发展新方向和乡村治理新目标,特别是对“三农”工作队伍提出“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目标要求,是我国“三农”发展战略的一次新飞跃,在党的全会报告中进行系统阐述,并写进党章,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民、在农村、在农业。“三农”如何实现更好发展,如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必须强化顶层设计、综合协调和制度配套,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动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产业发展质量、效率和竞争力得到可持续提升,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居,促进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安康。这对于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工作是农业产业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减灾防灾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区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推广高效适用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逐步恢复农区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二、科学分析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病虫综合防控能力不断增强,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效应不断扩大,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初步实现,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广东省“三农”发展也必将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工作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克服重大挑战,从而推动植物保护事业跃上新台阶、实现新目标、展示新形象,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判与综合应对。当前,全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工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植保机构队伍现状不符合植保现代化建设要求。农业部2013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县级植保机构原则上每10万亩作物不少于1名植保专业人员,重点农业乡镇原则上不少于1名植保员,县级以上植保专业人员比例不低于80%”。目前,广东省仍有20多个县(市、区)农业部门未设置植保机构;约30%的乡镇没有农业技术人员;大多数县级植保机构只有1-2名专业技术人员;人员老化和非专业化现象比较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二是监测网点设备不适应病虫数字化预警要求。《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明确要求:“完善植物病虫疫情监测预警体系,每个县建设3-5个监测点”。广东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重,区域间发生程度差异大,病虫监测网点少、设备设施落后、预警信息化水平低等不适应病虫分类监测和数字化预警的要求。据调查,全省田间病虫观察圃仅有34个,面积151亩;虫情测报灯140盏,平均每个站点仅有测报灯1.1盏,性诱电子测报、移动数据采集和物联网等较为先进的测报装备只有80多套;信息发布形式比较单一,只有2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手机短信、农信通和电视预报工作。
三是防控作业能力不满足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要求。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重大病虫灾害的应急防控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但统防统治发展不平衡、覆盖率不高,植保机械装备、机防队伍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方面仍然不能满足规模化防治要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和《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提出的日处理能力560万亩的标准还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为: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生产者主体责任不落实,属地责任、联防联控难落地;病虫鼠害防控社会化服务仍处在初级阶段,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少、规模小、技术不配套、防治效益不显、抗风险能力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绿色防控与科学用药、统防统治未能有效协调融合。
四是科学用药水平不适应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要求。受耕作制度、病虫发生特点、防控技术和农民习惯等因素影响,广东省农药使用季节长、范围广、次数多、用量大,使用总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农药药械总体落后,大型高效先进植保机械如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较少,而水唧筒、果园高压喷枪等低效器械仍在大量使用,农药科学使用水平还远不适应农药零增长和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农药减量行动缺少重大项目支持;多数农民安全使用农药意识淡薄,病虫防控不科学,农药利用率低,因违规使用农药导致的农残超标、作物药害等农药使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五是法规政策体系不适应植保事业持续发展要求。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正在起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在推动植保工作法制建设、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财政扶持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与中央要求和部分内陆省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广东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配套管理法规制度缺乏;不少植保机构职能定位、公益属性和经费预算未明确,县、乡镇、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断层,基层植保队伍和待遇未得到有效保障;植保可持续发展的扶持政策和财政投入机制未有效建立,不利于植保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扎实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工作
(一)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和现代植保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植保重大规划项目实施为抓手,以病虫害监测预警、重大病虫防控、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农药科学减量使用、植保技术集成示范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工作,保障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服务于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和广东特色现代农业。
(二)重点工作
1.推进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一是加密病虫监测网点。巩固全省重大病虫监测预警网络,推动建设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分中心田间监测点,合理设点,科学布局,力争实现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全覆盖。二是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突出抓好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及新发生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强化粮食作物病虫监测预警,提高特色经济作物病虫监测预警能力,实现粮食及果菜茶病虫同步实时监测和快速预警。三是加快测报数字化建设。以新一轮植保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快省级农业有害生物数字化平台开发应用,进一步完善信息上报、自动分析、数据共享、远程诊断等功能模块。创新病虫情报信息发布手段,推动各地利用农信通、惠农信息社、微信平台、电视预报发布病虫信息,提高病虫信息覆盖面。
2.推进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建设
一是健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新机制,落实政府、农业部门和生产者责任,保障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建设。建设15个农作物病虫害区域性应急防控中心,建成以区域性应急防控中心为核心、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及种植大户为主体的病虫害防治队伍,提升植保机械装备水平和病虫防治作业能力,对水稻“两迁”害虫、流行性病害、突发性病虫害实施应急防控和联防联控。三是加强科研协作攻关。开展主要农作物病虫防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集成优化组合作物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督查指导和示范推广活动,提高病虫综合防治效益。
3.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一是抓好减量控害示范带动。以水稻、玉米和果菜茶等大宗作物为重点,突出区域特点、重大病虫、关键生育期,在全省建设一批覆盖主要农作物的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控害集成示范园区,组装推广集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科学用药、品牌创建、市场化营销为一体的绿色生产模式,推动农药减量与绿色防控、农机与农艺、统防统治与科学用药有机融合,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省农药减量工作,不断扩大示范推广的规模。二是抓好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培训指导。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民为主要对象,以主要农作物、连片种植区域、重要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强科学用药、规范作业指导,保障农药使用安全。三是提升农药使用技术装备水平。组织开展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种类、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规模经营主体采用先进植保机械的种类、作业条件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药剂、助剂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新药剂新药械的示范推广。
4.推进植保技术创新升级
一是创新植保技术推广模式。创新测报设备、绿色防控产品、生物农药、植保机械等先进技术及装备的试验示范推广模式,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立试验基地,将试验示范、宣传培训与观摩推广有机结合,变单一产品推广为组合技术应用模式推广,变单个病虫防控为全生育期病虫综合防控,建立健全全省植保技术推广库,加快植保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创新植保技术宣传培训方式。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民为重点对象,以生产管理实用技术、产品装备使用技术为重点内容,采取广播、电视、报纸、标语、横幅、宣传车、手机短信、微信等宣传方式,以网络、视频、田间学校和现场观摩操作为主要培训方式,提高宣传培训效果。三是创新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方式。建立以作物或技术为核心的集科研、教学、推广、应用、企业为一体的植保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全省植保专家库,开展农企合作基地共建,加快植保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广东植保技术的总体水平。
5.完善植保事业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加快植保法制化进程。加大《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贯彻执行力度,积极推动省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立法进程。建立现代植保事业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植保机构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强化植保专业人才培育,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植保专业技术队伍。二是争取财政资金扶持政策。全力抓好《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在广东省的实施,推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基础设施升级换代。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农药减量等重大业务扶持力度,优化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补助扶持方式,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健全植保配套规章制度。完善病虫害监测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农药安全使用、植保人员考核管理等规章制度,完善植物保护技术规程和标准体系,推进植保工作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