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塘约五新

2018-02-17 10:02:12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塘约五新

  

1212日清晨,小雨飘飘,寒风吹拂,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却热气腾腾。党员和村民代表满座,村支书左文学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谋划村庄发展。

 \

塘约新貌。旷光彪 芦晓娟摄

  

“今年蔬菜产业发展好,大家收入也提高了,现在我们在调整产业,准备上深加工和农旅产业,搞二次创业,你们有哪些建议?对村干部、合作社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目的是要让我们村发展得更好,大家日子过得更舒服。”会议一开始,左文学就直言不讳。

“好,现在我们村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全力支持。”村民纷纷表示。

而在村子里,农家别墅、机耕道、生产厂房、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村民铆足劲加油干。

沐浴着党恩,塘约村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凤凰涅槃,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村级样板。在新时期,该村处处透着新气象,展现新面貌:改革向纵深推进,村庄焕发新活力;产业调出新高度,蔬菜深加工车间、中央厨房、羊肚菌深加工车间、妇女创业园四个车间并驾齐驱;电商之路越走越宽,塘约APP上马开发;村民铆足劲加油干,新型农民正在形成……

喷涌而出的新项目,激情满怀的新精神,演绎出同步小康的新时代交响。

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决胜全面小康

支书还是那个支书,百姓也是那方百姓。然而,塘约村却演绎着今非昔比的山村巨变。

2013年以前,塘约村人穷村也穷,农民人均收入只有3786元,村级集体经济只有39万元。“三留守”现象突出,最多时候有三分之一的人外出打工,三分之一以上耕地撂荒;“破石板、烂石墙、泥巴路、水凼凼”的生存环境是真实写照。

2014年以来,短短三年时间,塘约村人均收入节节攀升,去年超过1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200万元,50%的农户建起了新房。今年预计人均年收入15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300万元的目标近在眼前。
塘约村给人留下了“谜”——人还是那些人,村支书左文学是2002年上任的,为什么2014年前,他面对贫困束手无策,2014年后全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迈进小康村

塘约巨变的金钥匙在哪里?记者再进塘约探访。

 “农村‘三留守’现象突出,空心化严重,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是这些年普遍存在的‘三农之痛’。我在担任村干部和创业过程中,深深体会到,靠单打独斗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也改变不了村里的贫困面貌。”左文学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关键在于村党支部当好“发动机”,探索村社合一的新路子,团结村民往小康路上跑。

一场抢险救灾,让塘约村否极泰来。

201463日,塘约村遭受特大洪灾,冲毁了部分房屋和道路,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冲锋在一线抢险救灾,上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重建家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村民充分感受到主心骨在关键时刻的引领作用。
 

以此为契机,以村党总支部为引领,实行村社合一,带领村民抱团振兴村庄的构想,在全体村民的共同意愿中开始实施。

村里成立了“金土地”农业专业合作社探路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村党总支设4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正确引领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创业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酒席理事会六大机构齐发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关键时刻书记带头、党员先上,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村集体经济实现由单一化向综合性、多元化转变。

随后,塘约村成立了村级合作社及土地流传中心,通过对全村土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房屋、小型水利、集体财产等七权进行确权,通过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让确权、赋权、易权有效转换,把土地回归到村集体,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效益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

村社一体改革,使塘约村土地迅速规模化,蔬菜、精品水果产业加速崛起,规模种植面积达4000亩。短短三年,塘约村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截至目前,塘约村光蔬菜销售就实现800多万元产值,加上运输、建筑施工等,总产值1200万元以上,群众对土地确权和合作社经营高度认可。

 “我家的6亩土地全部入股到了合作社,2016年仅土地流转和分红就有5800元。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啦!”48岁的李金全说,盘活土地资源带来的收益和之前的种地收入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土地没入股之前,李金全一家只能围着6亩土地“转”,一年攒不下几个钱,现在与合作社一起发展,全家的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现在日子美得很,家家户户建起小洋房,年轻人回来了,我们在家闲不住,有空到合作社找点事情做。”56岁的村民郭喜妹正和她的老姐妹们在地里栽种葱苗,欢声笑语荡漾在田地间:“活路不累,每天来忙七八个小时,工资80元,没想到老了我们也可以赚点零花钱,大家干劲都很足。”

目前,塘约村外出务工人员都回来了,参与村庄建设,其中18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以自身在集体经济中拥有的权益为抵押担保,从农村信用社贷款900余万元从事运输、修理等业务,1000余人就地就业,外出务工人员已减少至82人。空壳村、空心化村庄也得以破解,村集体资产达300多万元。

 
    产业之变,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闯新路
 

近段时间,塘约村的动作频频:重型卡车和挖掘机轰鸣,蔬菜加工厂、羊肚菌加工厂、妇女创业园加速建设。

这些项目拉开了塘约村升级发展的序幕。“今年我们种植香葱150亩、大蒜300亩、韭黄700亩、芹菜300亩,一产基本稳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发展蔬菜深加工车间、中央厨房、羊肚菌加工车间、妇女创业园‘四个车间’,融合三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左文学研究全村的产业布局,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成竹在胸。

在村口,塘约村金土地合作社投资400万元的蔬菜深加工车间、中央厨房及羊肚菌生产车间已完成场平和基础硬化,预计明年2月底建成,3月初投入运营,届时,塘约村种植的蔬菜及周边蔬菜将进入深加工车间和中央厨房,制作成休闲食品和家庭用蔬菜。左文学说:“现在我们正在招聘各种菜系的厨师,中央厨房建好后,由厨师直接配好,为消费者制定所需的菜品,通过我们的线上销售,送达每家每户,消费者只需打开包装盒,按照烹制方式直接烹饪即可。”

村委对面的山冈上,塘约村投资建成健乐欣妇女创业园,从广州引进了电子加工厂,从事连接轿车车灯的电子线加工。目前生产设备已经进驻,正在安装调试。该电子厂正式投产后,可带动上百人就业,每人月工资3000元左右。不仅如此,塘约村将扩大妇女创业园规模,另建三栋厂房,为引进企业入驻带动就业“筑巢”。

而在农旅融合上,塘约村与深圳农盟德麥现代农业技术股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成立塘约德麥田园综合体股份有限公司,由深圳德麥投资37亿元建设贵州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校地产业项目、民族文化项目、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延伸发展项目、田园综合体核心项目等为一体的农旅结合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建成后,由塘约村营销团队进行管理运营,所产生的利润塘约村占70%,深圳德麥占30%。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

除此之外,塘约村还请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制定塘约村农旅发展规划,依托该村丰富的山水林资源,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美丽新农村。围绕这一目标,塘约甩开膀子,修建机耕道、扩大生态蔬菜种植基地、修建观光步道、建设美丽民居。

于是,在塘约这块热土上,可以看到,塘约村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拔地而起,观光蔬菜蓬勃生长;河道治理完成,清澈见底的河水碧波荡漾;山体步道修建完成,木质观光道路直通山上;现代民居如火如荼建设。一个“以人为耕、以农为本、以文为心、以旅为轴”的未来蓝图绘就。

 
    营销创新,大数据引领线上线下聚财源

 “成虎,今天拿出去好多单了?”金土地合作社负责人唐从富驾驶越野车,停靠在平坝喜焱电商塘约分拣中心门口,下车后就迫不及待地问。

 “今天发出去几十单,效果非常不错勒!”庞成虎拿着笔记本,正在记录发货情况,随声回答。

这是塘约村利用电商销售红芯红薯的场面。今年,塘约村从紫云自治县引种上百亩红芯红薯,丰产后利用电商进行销售,目前已经销售75万公斤。庞成虎在电商分拣中心负责清点进出货,“有了电商,我们的产品一路畅销,不愁卖。”庞成虎笑着说。

 “现在我们的产品越来越丰富,总共有10多个商标,形成了塘约品牌,通过电商销售,去掉了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走得很好。”左文学笑着说。

尝到电商带来的甜头,塘约村决定开发自己的大数据平台,销售全村农特产品和深加工产品,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

目前,塘约村引进北京的大数据研发团队,帮助开发专属塘约村的手机APP,该大数据平台除实现线上销售塘约品牌的农特产品外,还可对村庄治理、环境卫生等进行数据监管,实现从移动端口对村子进行管理、服务和农产品的销售以及政策的宣传。

左文学说:“APP设计投入使用后,运用大数据先进的管理和营销方式,消费者只需通过我们的线上平台,就能购买到无公害的蔬菜、休闲食品、羊肚菌等塘约品牌产品。还可了解各个村民组的实时动态,甚至很多手续的办理都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完成,全面推动塘约的发展。”

观念更新,培育感恩奋进的新型农民

现在,塘约的惊人变化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还表现在精神层面。多年的陈规陋习已经不见踪迹,“留守儿童”的生活结束了,妇女们因丈夫的回乡而精神焕发,文明和谐成为村里新风气,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曾几何时,塘约村村民观念落后,办酒请客风泛滥,压得村民喘不过气。婚丧酒、满月酒、状元酒、搬迁酒、祝寿酒、立碑酒、开业酒,礼金越出越重,人情越来越多,大家互相攀比,滥办酒席导致塘约村越来越贫困,村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发展,就得改变老百姓的思想观念,把他们培养成新型农民。”左文学说。3年前,该村推行“红九条”:“除婚丧嫁娶外,其他任何酒席都不得操办。村民也不得参与除婚丧嫁娶外任何酒席的请客和送礼,以及为操办酒席者提供方便……”当这些村规民约实施的那天,赢得了村民们的热烈掌声。

如今,塘约村乡风民风焕然一新,洋溢着发展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塘约变化非常大,今年村里希望我来帮助管理合作社,我的家人也着急,苦口婆心劝我为村里发展出力,我就这样来到合作社啦!”从蔬菜基地驾车回到村委办公楼,唐从富笑着说。他种植蔬菜多年,是村里有名的种植能手,以前独自发展500多亩蔬菜,年收入30万元以上。今年,他放弃多年发展的产业,成为村合作社的负责人,负责合作社蔬菜种植、技术指导、销售等。

 “现在大家一起干,劲头越来越足,塘约村的发展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每天奔波于基地和深加工厂房工地之间,唐从富从早忙到晚,仍然干劲十足。

同时,随着产业发展,村民都成了股东和产业工人,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造就了新时代的新型农民。

 “村民的观念都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利用讲习所开展好讲习工作,让村民在不断学习中提升素质。”左文学说。每隔一段时间,塘约村的讲习员就会走进每一个寨子,开展讲习,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好政策,让政策入脑入心。

同心筑梦,绘出富美乡村新画卷

在村史展览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见证了塘约巨变,也勾画了未来发展的愿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塘约村的改革发展走出了第一步,但改革永远在路上,未来的农村,一定会经历一场大变革、大换血。从产业发展,到环境打造,再到居民文化素质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塘约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路线,不断深化改革,探索新型农村的发展模式。”左文学如是说。

现在,塘约村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固定资产调查,理清资产状况,做好原始资产积累,为产业发展备足功课。同时,该村将联动周边村寨,打造产业聚集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乡村与城镇联动发展。

今年,塘约村再次刷新发展记录,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上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5万元。

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子布局,塘约村在新思路、新征程上,正编织一幅富裕小康新美景,如今,塘约村续写发展的精彩故事。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