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苗期根腐病
2018-02-17 17:23:05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油菜苗期根腐病
Alternaria tenuis Nees
简介
油菜根腐病是油菜苗期的主要病害。据田间调查,株发病率一般3%~5%,重害田高达10%~20%,对油菜生产和菜苗安全越冬造成严重威胁。
症状
油菜病株最初是靠近地面的茎叶出现黑色凹陷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淡褐色蛛丝状菌丝,病叶萎垂发黄,易脱落;菜苗根茎部受害,在茎基部或靠近地面处出现褐色病斑,略凹陷,以后渐干缩,根茎部缢缩,病苗折倒;成株期受害后,根茎部膨大,根上均有灰黑色凹陷斑,稍软,主根易拔断,断截上部常生有少量次生须根。严重时菜苗全株枯萎,越冬期不耐严寒,易受冻害死苗
病原
该病为多种真菌侵染引起。主要病原有Alternaria tenuis Nees 称链格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称尖镰孢菌、Pythium debaryanum Hesse 称德马利腐霉菌,此外还有Sclerotium rolfsii Sacc. 称齐整小核菌。有性态为 Athelia rolfsii (Curzi) Tu. & Kimbrough. 称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体白色,茂盛,呈辐射状扩展。菌丝粗2-8μm,分枝不成直角,具隔膜。菌核初为乳白色,后变浅黄色至茶褐色或棕褐色,球形至卵圆形,大小1-2mm,表面光滑具光泽,由3层细胞组成,外层棕褐色,表皮层下为假薄壁组织,中间为疏丝组织。
发生规律
油菜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害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或病残株中越冬越夏,生命可维持2年以上,带病土壤是主要传染源。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一般在植播期遭受连阴雨天气,造成烂根烂种现象,苗床油菜苗和早栽大田油菜苗发病早、为害重;其次是土质粘重,苗龄过长,田间排水不畅也是加重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据田间发病情况调查,不同品种对油菜根腐病的抗病性无明显差异,但没有完全抗病的品种。油菜苗3~5叶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病情扩展速度也相应减缓。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避免重作。油菜植播地尽量做到不连续两年重播,避开与十字花科作物重茬;选择土壤结构理想的无病田作育苗基地,减少根腐病初侵染途径。
2、精细整地,清沟沥水。油菜植播地选定后,要及时翻耕晒垄,整畦挖沟,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做到阴雨天水不上畦,沟无积水;对于低洼易积水的田块,应采用高畦深沟,及时降低土壤湿度,促进菜苗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合理密植,适时间苗。苗床期是预防油菜根腐病发生侵染的关键时期,应根据不同油菜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播种量;苗龄3叶期后应及时间苗,去除病弱苗,增强苗床透光通风性,降低植株间湿度,压低幼苗发病率,培育健壮移栽苗。
4、药剂防治。①、苗床选定翻耕时,每亩施用石灰粉50千克;或在苗床整畦时,亩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千克,兑干细土30千克,拌匀成药土,播种前撒施畦内,进行土壤处理。
②、油菜苗刚进入发病初期,应抢晴天及时采用药剂防治,抑制病情扩展。亩用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历托(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翠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翠伟(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喷洒药液60千克,重病田间隔7天喷洒1次,连续2~3次,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历托(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翠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翠伟(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