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黑斑病

2018-02-11 15:57:30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油菜黑斑病 

 

 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


简介
 

油菜黑斑病在我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发生较多,多于油菜生长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和角果。本病由链格孢等真菌侵染所引起。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甘蓝、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
 

症状

1、幼苗。幼苗发病后,子叶上出现黑褐色小斑点,直径约1mm


\
 

2、叶片。初生灰褐色或黑褐色隆起小斑,后扩大为直径26mm的圆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周围有黄白色晕圈。空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物。


\
 

3、茎。病斑椭圆形至梭形,黑褐色,有轮纹,绕茎一周时,病部以上部位枯死。

4、果荚。果荚上病斑与叶片上的基本相似,严重发病时种子停止生长,形成红籽。收获前易裂角,湿度大时豆荚内可长出菌丝。


\
 

病原

病原为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芸苔生链格孢A.brassicicola (Schw.) Wilts.、萝卜链格孢A.raphani Groves et Skolko以及A.exitiosa (J.G.Kühn) Jorst等多种交链孢,均属半知菌亚门。

1、形态。①芸薹链格孢。菌丝褐色至灰褐色。分生孢子梗长1474微米。分生孢子浅黑褐色,长90114微米,具喙,喙长4565微米,有1011个横隔膜,06个纵隔膜。②芸薹生链格孢。菌丝橄榄灰至灰黑色。分生孢子梗长3545微米。分生孢子黑色,圆筒形至椭圆形,无喙,长4555微米,具58个横隔膜,04个纵隔膜。③萝卜链格孢。菌丝绿灰色至暗橄榄色。分生孢子梗长29160微米。分生孢子褐色至黑色,倒棍棒状,喙短或无喙,长4558微米,具69个横隔膜,36个纵隔膜。④A.exitios。分生孢子梗淡褐色。分生孢子倒棍棒形,大小为(100260)微米×(1626)微米。

2、特性。相对湿度高于90%,叶面保持4872小时游离水适合该病发生和扩展。 

发生规律

1、越夏和越冬。病原菌以菌丝或孢子在病残株和种子内外越夏或越冬。该病在南方周年均可发生,辗转为害,无明显越冬期。

2、侵入。越夏、越冬后的菌丝,在湿度大的情况下形成分生孢子,随风传播引起初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造成种子腐烂和死苗。病株上新生的分生孢子,可随风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3、发生特点。白菜型油菜最感病,甘蓝型较抗病。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油菜开花期遇有高温多雨天气,潜育期短,易发病。果荚发育期多雨,极有利于孢子传播和侵染。地势低洼连作地,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或无病种子,收获前进行无病株留种。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注意增施钾肥。适时适量浇水。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

2、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2030分钟。也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0.25%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拌种,还可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25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

3、药剂防治。大田发病初期喷洒翠箭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或陶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喷兑好的药液60~70升,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
翠箭43%戊唑醇悬浮剂)

\
陶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关键词:黑斑病油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