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红(黄)叶枯病
2018-02-03 12:54:25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棉花红(黄)叶枯病
简介
棉花红(黄)叶枯病又称棉花黄叶枯病、棉花红叶茎枯病,是棉花生产上一种重要的生理性病害,病情越来越重,年份发病率为10%,严重年份有的田块可达90%以上,甚至绝产,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症状
棉花红(黄)叶枯病是棉花生育中后期重要病害。多发生在7月中下旬以后。蕾期始发,花期扩展,铃期盛发,吐丝期一片片死亡。症状主要出现在叶片上产生红叶或黄叶。生育中期,棉株顶端的心叶先变黄,后渐变成红色,由上而下,从里向外扩展,叶脉仍保持绿色,叶肉褪绿叶脉间产生黄色斑块,叶质增厚变脆,有的全叶变为黄褐色很象黄萎病,但维管束不变色。进入生育后期,病叶先为黄色,后产生红色斑点,最后全叶变红,严重的叶柄基部变软或失水干缩,叶片干枯脱落,株顶干枯。
发生规律
棉红叶枯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其发生与水肥、土壤、气候和栽培管理密切相关,直接原因是氮、磷、钾元素含量不平衡,特别是缺少钾肥。(1)施肥。过多的依赖化肥,尤其是氮肥,而很少或不施用农家肥,多年连作,引起土壤质地下降,有机质含量少,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钾元素的严重缺乏,从而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地膜棉田若底肥不足,前期旺长,后期脱肥,发病重。(2)环境因素。如遇高温干旱,水分和养分不能满足棉花的生长,同时也造成土壤中钾元素的固定而难以吸收,干旱愈久,发病愈重;棉花生长前期雨水多,地上部生长快,但根系浅,吸收养分能力差,也有利于发病。久旱后如遇暴雨或连阴雨也可引起该病的暴发。(3)土壤。砂性土壤、粘性土壤,以及高岗地、坑头地等耕作层浅的土壤发病重。(4)栽培因素。棉田长期连作、管理粗放,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水肥供应失调,发病重;干旱季节棉田不能及时灌溉,前期施肥后棉株水肥供应不上,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精耕细作,干旱时及时浇水,中耕松土,增强土壤保墒能力,严禁大水漫灌。多雨季节及时开沟排水,保持土壤中适宜的含水量,促进根系发育。增施有机肥,轻施苗期肥,增施蕾肥,重施花铃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采用与禾本科作物、苜蓿轮作,深耕、中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状况,减轻病害的发生。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92%的磷酸二氢钾600倍液,可缓解病害,减轻为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