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

2018-01-12 18:41:45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棉蚜

Aphis gossyDii Glover

 

简介 

棉蚜别名蜜虫、腻虫、油汗等,属同翅目,蚜科。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尤以黄河流域棉区、辽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发生早、为害重。为害棉花、茄子、辣椒、瓜类、花椒等。


\

 

为害症状

成虫、若虫吸食叶片或嫩头汁液,干扰棉花正常的新陈代谢。苗期受害,造成棉叶卷缩,开花结铃期推迟;蕾铃期受害,易落蕾。棉蚜大量聚集在叶背面,排泄的“蜜露”覆盖在茎叶和嫩头表面,形成“油光”叶,阻碍棉花正常呼吸,并诱发霉菌生长,影响光合作用。而蜜露还招引蚂蚁取食,影响蚜虫天敌的活动。在吐絮期,“蜜露”还会污染棉絮,使棉纤维品质下降。


\

 

形态特征

棉蚜的形态是多型性的,生活在不同时期不同寄主上的棉蚜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

1、干母。从越冬卵孵化出来的成熟个体,体长约1.6mm,茶褐色至暗绿色。复眼红色。触角5节,长约为体长的一半。营孤雌生殖。

2、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mm,体表常被白蜡粉。有黄、青、深绿或暗绿等体色,触角约为体长之半或稍长,第6节鞭状部约等于基部2节长的4倍。感觉圈生在触角第56节。复眼暗红色。前胸背板两侧各有1个锥形小乳突。腹管较短,黑色或青色,圆筒形,基部略宽,上有瓦砌纹。尾片青色或黑色,两侧各有刚毛3根。尾板暗黑色,有毛。


\
 

3、有翅胎生雌蚜。长1.21.9mm,体黄色、浅绿色或深绿色,头胸部黑色。触角略短于体长,第3节上有58个感觉圈,排成一行,第6节鞭状部为基部两节长的3倍。翅透明,中脉3分叉。腹管黑色,圆筒形,表面有瓦砌纹。尾片乳头状,黑色,两侧各有刚毛3根。


\
 

4、无翅产卵雌蚜。体长1.281.4mm,触角5节,感觉圈着生于45节上。后足腿节粗大,上有排列不规则的感觉圈数十个。

5、有翅雄蚜:体长281.4mm,体色变异很大,有深绿色、灰黄色、暗红色或赤褐色。触角6节,感觉圈生于第356节上。腹管灰黑色,较有翅胎生雌蚜短小。

6、卵。椭圆形,长径0.490.69mm,短径0.230.36mm。初产时橙黄色,后变成漆黑色,有光泽。

7、无翅若蚜。共4龄。体长约1.63mm,夏季体淡黄或黄绿色,春、秋季为蓝灰色。复眼红色。触角节数因虫龄不同而异,末龄若蚜触角6节。腹部16节的中侧和234节两侧各具1个白圆斑。

8、有翅若蚜。同无翅若蚜相似。第2龄出现翅芽,其翅芽后半部为灰黄色。 

发生规律

1、发生代数。辽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1020代,黄河流域、长江及华南棉区2030代。

2、越冬及虫源。以卵在木槿、花椒、石榴等枝条上或杂草根部越冬。

3、发生特点。

春季越冬寄主发芽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后干母开始胎生无翅雌蚜。无翅雌蚜孤雌生殖23代后,产生有翅胎生雌蚜,向刚出土的棉苗和其它侨居寄主迁移,为害刚出土的棉苗。有翅胎生雌蚜繁殖出无翅和有翅胎生雌蚜,在棉花和其它侨居寄主上为害和繁殖,有翅蚜在田间迁飞扩散。到晚秋气温降低,侨居寄主衰老,棉蚜产生有翅性母飞回越冬寄主,产出有翅雄蚜和无翅产卵雌蚜,雌雄交配后产卵。在华南有不全生活史周期的棉蚜不经过有性世代,以有翅和无翅胎生雌蚜在冬季不枯老的植物如蜀葵等上面越冬,来春棉苗出土后,有翅蚜迁入棉田繁殖为害。  


\
 

棉蚜在棉田按季节可分为苗蚜和伏蚜。3月孵化,在越冬寄主上繁殖34代,到4月下旬有翅蚜迁人棉田繁殖为害。5月下旬到6月上旬是苗期蚜害高峰,7月中旬到8月上旬,适应偏高的温度,2728℃大量繁殖,可形成伏蚜猖撅为害。当日均温高于30℃时,虫口数量才减退。棉蚜的繁殖力很强,在早春和晚秋完成一个世代需1520天,夏季只需45天,一头成蚜一天最多可产若蚜18头,平均5头左右,一生可产若蚜6070头。棉蚜的扩散主要靠有翅蚜的迁飞,一年约有3次大迁飞。第一次大迁飞是由越冬寄主迁往棉田;第2次大迁飞是在棉田内扩散蔓延;第3次大迁飞是由棉田迁往越冬寄主。秋季棉株衰老时,迁飞至越冬寄主上,有翅性母在越冬寄主上产生有翅雄蚜和无翅产卵雌蚜,雌雄蚜交配产卵越冬。


\
 

  气候因素。越冬卵量的多少与性母迁移到越冬寄主上以后的气候条件有关,如果气温较高,雨最适中,对其繁殖有利,则越冬卵量大,如果气温低,雨量较大,寄主提前落叶,影响性母繁殖,则越冬卵量就少。棉蚜越冬卵的孵化率与1月份气温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秋末气温下降缓慢,冬季气温偏高,寒流频率少,则孵化率高。有翅蚜有趋向黄色、集中降落在黄色物体上的习性。大雨对棉蚜抑制作用明显。多雨的年份或多雨季节不利其发生,但时晴时雨的天气利于伏蚜迅速增殖。②栽培因素。播种早的棉蚜迁入早,为害重,棉花与麦、油菜、蚕豆等套种时,棉蚜发生迟且轻。③主要天敌有瓢虫、草岭、食蚜蝇、蚜茧蜂和蚜霉菌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春季铲除田边、地头杂草,集中处理,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蚜虫。实行棉麦套种,或棉田中、地边播种高粱、春玉米、油菜等诱集作物,引诱蚜虫为害。既可以招引各种天敌较早迁入棉田,又可用少量的农药集中防治棉蚜。诱集作物上的棉蚜应及时治理。

2、物理防治。掌握棉蚜迁飞期,在棉蚜迁飞期前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减少用药次数,保护天敌,只要停止大面积普遍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天敌群落就会很快得到恢复。农药施用少的地区至多三年,施用多的地区至多四年或五年。从而使棉蚜得到有效的生态控制。

4、药剂防治。

     剂拌种。先把棉籽在5560℃温水中预浸30分钟,捞出后晾至种毛发白,用10%吡虫啉有效成份5060克拌棉种100千克,堆闷12小时后翻动一次,24小时后播种。

②喷药防治。棉蚜的防治指标:苗蚜在三叶期是20%卷叶株率,在四叶期是30%卷叶株率,伏蚜是平均单株上、中、下三叶蚜量200头。当棉蚜发生量达到防治治标时喷洒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圣约翰/卡雁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突刺20%啶虫脒水剂)35004000倍液,或凯秀3%溴氰•甲维盐微乳剂)3000~5000倍液,或虱狼45%马拉硫磷乳油)1000500倍液,或淘益40%毒死蜱乳油)1500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或2.5%鱼藤酮乳油6001000倍液等。药剂应混用或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圣约翰/卡雁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
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
突刺20%啶虫脒水剂)

\
凯秀3%溴氰•甲维盐微乳剂)

\
虱狼45%马拉硫磷乳油)

\
淘益40%毒死蜱乳油)




关键词:棉蚜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