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
2018-01-12 18:43:10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简介
棉铃虫又称为棉铃实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各省区也普遍发生。食性很杂,已知有200多种寄主植物,在农作物中有棉花、玉米(图1)、水稻、小麦、大豆、豌豆、芝麻、烟草、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甘蓝、南瓜等,也是棉花种植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年来为害十分猖獗,90年代以来多次在棉花上大暴发。为害重的地块棉株嫩顶和幼蕾被害率高达90%,个别地块甚致将棉叶吃光,形成光杆。
图1 幼虫为害玉米
为害症状
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为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直径约5mm,不圆整,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即脱落。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成烂铃。
形态特征
1、成虫(图2)体长15~20毫米,翅展31~40毫米,前翅赭褐或赭绿色,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波浪形,外横线外侧有深灰色宽带,肾形纹和环形纹暗褐色,中横线由肾形纹的下方斜伸到后缘,其末端到达环形纹的正下方。后翅灰白色,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在宽带中央有2个相连的白斑。卵呈馒头形,中部通常有26~29条直达卵底部的纵隆纹。
图2 成虫 图2 成虫
2、卵初产时乳白色,将孵时有紫色斑。
3、老熟幼虫(图3)体长40~50毫米,头黄褐色,背线明显,各腹节背面具毛突。幼虫体色变异很大,可分4种类型:(1)体色淡红,背线、亚背线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突黑色。(2)体色黄白,背线、亚背线淡绿色,气门线白色,毛突黄白色。(3)体色淡绿,背线、亚背线不明显,气门线白色,毛突淡绿色。(4)体色深褐,背线、亚背线不太明显,气门线淡黄色,上方有一褐色纵带。
4、蛹。长14~23mm,纺锤形。初蛹为灰绿色、绿褐色或褐色,复眼淡红色。近羽化时,呈深褐色,有光泽,复眼褐红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具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尖端微弯。雌蛹生殖孔位于腹部腹面第8节,与肛门距离较远,雄蛹生殖孔位于腹部腹面第9节,与肛门距离较近。
图3 老熟幼虫为害棉桃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在我国由北向南年发生3~7代,在辽宁、河北北部、内蒙古、新疆等地1年发生3代,华北4代,长江以南5~6代,华南地区一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
2、越冬及虫源。以蛹在寄主植物根际附近的土中越冬。当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
3、发生特点。各地主要发生期及主要为害世代有所不同。长江流域5~6月第1代、第2代是主要为害世代。华北地区6月下旬至7月第2代是主要为害世代。东北南部7月、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第2代、第3代是主要为害世代。卵发育历期15℃为6~14天;20℃,5~9天;25℃,4天;30℃,2天。幼虫发育历期在25~30℃时,17~22天。蛹发育历期20℃时为28天,25℃时18天,28℃时13.6天,30℃时9.6天。
棉铃虫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6代,以蛹在寄主根际附近土中越冬。于翌年春季在19时至次日凌晨2时陆续羽化,羽化后沿原道爬出土面后展翅。成虫羽化后当晚即可交配,2~3天后开始产卵。第1代多在番茄、豌豆等作物上为害。第2代以后在田间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白天栖息在叶背或荫蔽处,黄昏开始活动,吸取植物花蜜作补充营养,飞翔力强,有趋光性,产卵时有强烈的趋嫩性和趋嫩化性,对新枯萎的杨树枝叶等有很强的趋性。卵散产在寄主嫩叶、果柄等处,每雌一般产卵900多粒,最多可达5000余粒。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第2天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2龄后开始蛀食幼蕾。3~4龄幼虫主要为害蕾和花,引起落蕾。5~6龄进入暴食期,多为害青铃、大蕾或花朵。整个幼虫期可为害10余个蕾、花、铃,严重的蕾铃脱落一半以上。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转移时间多在9时及傍晚17时左右。3龄要以上幼虫有自相残杀习性。老熟幼虫一般在入土化蛹前数小时停止取食,从棉株上滚落地面,多在落地处寻找疏松干燥的土壤入土5~15厘米深处作土室化蛹。
①气候因素。高温多雨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干旱少雨对其发生不利。暴雨对卵的冲刷作用明显,另外,土壤湿度过高,绝对含水量占40%,或者相对含水量达60%以上时,将显著影响蛹的存活和成虫的正常羽化。②栽培因素。干旱地区灌水及时或水肥条件好、长势旺盛的棉田,前作是麦类或绿肥的棉田及玉米与棉花邻作的棉田,均有利于棉铃虫发生。③天敌。天敌种类很多,对卵或幼虫有一定抑制作用。卵寄生天敌有拟澳洲赤跟蜂、玉米螟赤跟蜂等。寄生幼虫的天敌有齿唇姬蜂、方室姬蜂、瘦姬蜂、螟铃绒茧蜂、红尾寄生蝇等。捕食性天敌有草蛉、螳螂、长脚黄蜂、小花蝽、蜘蛛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种植中棉所41、中棉所45号、中棉所29号、中棉所38号、晋棉33、晋棉35、鲁棉研15等抗虫品种。应注意的是,棉铃虫也可对抗虫棉产生抗性。另外,种植抗虫棉的棉田,棉蚜、棉盲蝽、棉叶螨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易严重发生,应予以重视。②深翻冬灌,减少虫源。通过深耕,把越冬蛹翻入土层,破坏其蛹室。结合冬灌,降低越冬蛹成活率。③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消灭部分一代蛹,降低成虫羽化率。麦套棉地区,要注意选用小麦和棉花的早熟品种。④种植玉米、高梁诱集带。棉田种植诱集作物能较明显的减少棉铃虫在棉花上的落卵量,控制其对棉花的为害。⑤田间结合整枝及时打顶,摘除边心及无效花蕾,并携至田外集中处理。⑥7~8月结合棉花根外追肥,往棉株上喷1%~2%过磷酸钙溶液,可减少着卵量。
2、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安装300W高压汞灯15只/公顷,灯下用大容器盛水,水面撒柴油,效果比黑光灯更好。
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小花蝽(Orius spp.)等自然天敌,控制其为害。如释放赤眼蜂防治。第一次放蜂时间要掌握在成虫始盛期开始1~2天,每1代先后共放3~5次,蜂卵比要掌握在25∶1,放蜂适宜温度为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如果温、湿度过高或过低,要适当加大放蜂量。
4、药剂防治。掌握在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时期喷药防治,以卵孵盛期喷药效果最佳。可选用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金刚炳(44%氯氰·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或凯秀(3%溴氰•甲维盐微乳剂)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金刚炳(44%氯氰·丙溴磷乳油)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0倍液等药剂。
对于虫龄大、高密度、棉铃虫发生严重田块, 亩用铁钻(3.2%阿维菌素•酰胺类乳油)200毫升、或亩用钻斧(5%阿维菌素•酰胺类乳油)200毫升、或用沙冥剑(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200毫升+5%氟铃脲乳油100毫升)共300毫升、或用双拳(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150毫升+44%(丙•氯)乳油150毫升)共300毫升兑水60千克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好。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喷药时,药液应主要喷洒在棉株上部嫩叶、顶尖以及幼蕾上,须做到四周打透。并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避免或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产生。
沙冥剑(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200毫升+5%氟铃脲乳油100毫升)
双拳(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150毫升+44%(丙•氯)乳油150毫升)
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
金刚炳(44%氯氰·丙溴磷乳油)
凯秀(3%溴氰•甲维盐微乳剂)
辛硫磷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