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褐斑病

2018-01-05 10:23:06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黄瓜褐斑病

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Curt.)Wei.

 

简介 

黄瓜褐斑病各地均有发生,保护地中发生普遍。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25%,严重时可达60%70%,甚至100%(图1)


\
图1   叶片受害状

为害症状

田间主要危害叶片,以中下部叶片受害严重。叶上初现淡褐色圆形病斑,后变褐绿色,直径612mm。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有的斑中部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图2)。保护地栽培,多在进入采瓜期初见发病,仅限于个别温室和个别植株;进入盛瓜后期,病情迅速蔓延,发病程度加重,致使部分棚内黄瓜提前拉秧。 


\
图2   叶片严重时病斑融合

病原

病原为瓜棒孢霉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Curt.)We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形态。在PDA平板上培养5天后,菌落直径22.8cm,中央0.10.2cm范围内颜色变深,呈浅褐色,菌丝生长紧密,且向上突起,而菌落外围颜色较浅,生长疏松。8天后菌落颜色明显加深,中央黄褐色至深褐色,次之为浅褐色,外围白色至灰白色,整个菌落生长较均匀,菌丝绒毛状或毛发状。10天后菌落直径可达10cm左右。菌丝无色,具分枝和隔膜。分生孢子梗直或屈曲,浅褐色,不分枝,有分隔,基部有时膨大,大小为100850微米×411微米。分生孢子顶生,浅褐色,常单生,少数26个串生,倒棍棒形或圆桶形,壁厚,基部膨大,顶部钝圆,有1020个隔膜,大小(39.6164.8)微米×(11.817.2)微米。

2、特性。生长适温为30℃左右,产孢适温为25℃,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孢子形成和萌发需要高湿。光照能促进菌丝的生长30℃。病原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以56,但对孢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寄主范围广,为害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等蔬菜20余种。

发生规律

病原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病原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生特点。保护栽培多在进入采瓜期初见发病,仅限于个别温室和个别植株;进入盛瓜后期,病情迅速蔓延,发病程度加重,引起部分棚内黄瓜提前拉秧。春保护地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后病情迅速扩展,至5月中旬达发病高峰。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病;气温2527℃,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发病重;温差大也有利于发病。土壤肥沃,底肥充足,黄瓜植株生长健壮的田块褐斑病发生较轻;肥力不足,土壤贫瘠,植株长势较弱,叶片色黄,质地较薄,则发病严重。大水漫灌,放风不及时,田间湿度较大的田块,往往发病较重;保护地中缓冲室及过道附近发病明显较轻;灌后遇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黄瓜与南瓜嫁接时,要注意南瓜种子也要不带菌。用55℃温水浸泡黄瓜种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种子30分钟。

2、农业防治。发病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硼肥。防止黄瓜植株早衰,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发病初期摘除病叶。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陶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佳蕴/鲜靓25%咪酰胺水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加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1)5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1次,连续防治23次。


\
陶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
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
佳蕴/鲜靓25%咪酰胺水剂)




关键词:褐斑病黄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