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蔓枯病

2017-12-30 12:28:08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黄瓜蔓枯病

Ascochyta citrallium Smith

简介 

黄瓜蔓枯病又叫黄瓜蔓割病、黄瓜黑腐病,在各地均有发病。常造成20%30%的减产。


\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蔓,也为害叶片和果实等部位。

1、茎蔓。茎蔓染病,主要在茎基和茎节等部位,初始产生油浸状小病斑,逐渐扩大后往往围绕茎蔓半周至一周,纵向可长达十几厘米,病部密生小黑点,后期病斑变成黄褐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常流出琥珀色胶质物,干燥后纵裂,造成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此病在病部产生小黑点为主要识别特征,茎部发病后表皮易撕裂,引起瓜秧枯死,蔓枯病多茎从蔓的表皮向内部扩展,但维管束不变色,也不危害根部,病害仅造成局部烂蔓,可与枯萎病相区别。


\

\

 

2、叶片。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形成黄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其上密生小黑点,干燥后易破碎。


\
 

3、果实。果实多在幼瓜期花器感染,果肉淡褐色软化,呈心腐症。


\
 

病原

病原为西瓜壳二孢Ascochyta citrallium Smith.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时期称甜瓜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 (Pass.)Chiu et Walke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1、形态。病原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缓慢,菌落近圆形,初为乳白色,后期变为淡黄色,气生菌丝发达。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直径为182.8188.6微米,孔口明显。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筒形,无色,双细胞,大小(11.211.4) 微米×(4.14.3) 微米。子囊座半埋生于寄主茎蔓表皮下,子囊座中形成1个子囊腔。子囊腔球形至扁球形直径为128.4133.2微米,顶部略外露,壁膜质,黑褐色,孔口周缘壁深黑色,孔口直径为26.630.6微米。子囊多圆筒形,无拟侧丝,无色,稍弯,大小(100.9108.9) 微米×(11.111.5) 微米。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双胞,两细胞大小相等,分隔处缢缩明显,子囊孢子大小(13.714.1) 微米×(6.87.0) 微米。

2、特性。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温度为25℃,低于20℃、高于30℃菌丝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温度为30℃左右,低于20℃,高于30℃子萌发率明显下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病原分生孢子在pH38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为pH56pH值高于6或低于5时,孢子萌发率迅速下降。

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黄瓜、冬瓜、西葫芦、南瓜、西瓜、苦瓜等。 

发生规律

病原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或附在种子、架杆、棚架上越冬。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气孔和水孔或伤口侵入。平均气温1825℃,相对湿度高于85%时易发病。田间高温多雨发病重。因此,雨水比较频繁,田间湿度加大,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保护地通风不良利于发病。连作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发病严重的地块需实行1-2年的轮作。

2、种子消毒,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直播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

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泰米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历托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佳蕴/鲜靓25%咪酰胺水剂)800倍液,或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使用,57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


\
泰米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

\
历托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
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
佳蕴/鲜靓25%咪酰胺水剂)


 
关键词:黄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