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斑潜蝇

2017-12-11 10:21:21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简介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是一种严重为害蔬菜生产的害虫。该虫原分布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古巴、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1993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首次发现,1994年列为国内检疫对象,现已分布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尤其在广东和海南省为害较重。为害黄瓜、南瓜、西瓜、甜瓜、芥菜、菜豆、红豆、蚕豆、豌豆、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苜蓿、羽扁豆、蓖麻、蔓陀罗等多种作物。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的白色虫道(图1),破坏叶绿素,受害后叶片逐渐萎蔫,上下表皮分离、枯落,最后全株死亡。受害重的花芽、果实受伤,严重的甚至造成绝收。

\

( 1 受害叶片 )

形态特征

1、成虫(图2)。体长1.3~2.3毫米,翅长1.3~2.3毫米,体淡灰黑色,足淡黄褐色,复眼酱红色。卵椭圆形,乳白色,大小为0.2~0.3×0.1~0.15毫米。

2、幼虫。幼虫蛆形(图3),老熟幼虫体长约3毫米。幼虫有3龄:1龄较透明,近乎无色;2~3龄为鲜黄或浅橙黄色,腹末端有一对圆锥形的后气门。

3、蛹为围蛹,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大小为1.7~2.3×0.5~0.75毫米,橙黄色至金黄色。


\   \

( 2 成虫 )          ( 3 蛆形幼虫 )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一年可发生10-12代,具有暴发性。

2、以蛹在寄主植物下部的表土中越冬。

3、发生特点。一年中有2个高峰,分别为6-7月和9-10月。美洲斑潜蝇适应性强,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世代短,成虫具有趋光、趋绿、趋黄、趋蜜等特点。每年4月份气温稳定在15℃左右时,露地可出现美洲斑潜蝇被害状。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天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在华南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为害,条件适宜时,12~16天完成一个世代。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防美洲斑潜蝇传入和扩散。一旦发现疫情,坚决扑灭。

2疫区应调整作物格局,改种非寄主作物。

3、利用它们的趋黄性,在黄板上涂机油或农药诱杀。

4、药剂防治。适期进行科学用药。该虫卵期短,大龄幼虫抗药力强,生产上要在成虫高峰期至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可选择1.8%透皮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正反透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凯秀3%溴氰•甲维盐微乳剂)2000倍液,淘益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透皮2.5%联苯菊酯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均匀喷雾,使药物充分渗透到作物叶片杀死幼虫,注意轮换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
透皮阿维菌素乳油

\
正反透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
凯秀3%溴氰•甲维盐微乳剂)

\
淘益40%毒死蜱乳油)

\
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
透皮2.5%联苯菊酯乳油)



关键词:美洲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