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褐天牛
2017-12-04 11:32:39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柑橘褐天牛
Nadezhdiella cantori (Hope)
简介
柑橘褐天牛俗称褐天牛、黑牯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为害柑橘类、柠檬、葡萄等。国内分布大致以淮河、秦岭为北限,但在山东南部、河南西部、陕西武功、甘肃舟曲及山西太谷,亦偶有发现;南至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南境,东部滨海,西达四川、云南,止于盆地西缘及横断山脉峡谷间国外分布于泰国、印度。柑橘褐天牛幼虫孵化后,先在树皮下蛀食,后蛀入木质部,常见有虫粪自树干排出受害柑橘树,因水分和养分输导受阻,以致树势逐渐衰弱,或因树干内蛀道太多,木质部被蛀空后,树身易被风吹断。
图1 成虫 图2 为害树干的幼虫
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长46mm,雄体长36mm,体和翅都为黑色,密生黄色短毛头部中央有1条纵沟,触角的柄节和梗节都呈黑色,鞭节的各节基部都呈灰白色,端部黑褐色,前胸背面有横行皱纹,两侧中央有1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密生颗粒状黑色粒点。
褐天牛 左雌虫 右雄虫
2、卵。长椭圆形,一端较细,略弯曲,长5~7mm,乳白色。
3、幼虫。圆筒形,第1胸节硬皮板后部密生深棕色颗粒小点,中央显出3对尖叶状空白纹。
4、蛹:体长50mm,纺锤形,淡黄色,第1~6腹节背面各有1对刚毛区,翅芽达第3腹节。
6、成虫; 7、卵; 8、幼虫 ;9、蛹; 10、幼虫为害状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2~3年1代。
2、越冬及初次虫源:以幼虫、成虫于隧道或蛹室内越冬。
该虫于7月上旬以前孵化出的幼虫,次年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化蛹,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在蛹室中越冬,第三年4月下旬成虫外出活动。8月以后孵出的幼虫,则需经历2个冬天,到第三年5~6月化蛹,8月以后成虫才外出活动。故越冬虫态有成虫及2年生和当年生幼虫。田间在4~8月均有成虫出洞,4月底至5月初为盛期。成虫出洞后在上半夜活动最盛,白天多潜伏于树洞内,雨前天气闷热,出洞活动也多。成虫在5~9月均有产卵,但以5~6月产卵占多数。卵多产于树干上的裂缝内、洞口边缘及树皮凹陷不平处,每处产卵1粒,个别2粒。从距地面33厘米的主干至3米高的侧枝上都有分布,但以近主干分叉处卵的密度最大。初孵幼虫先在卵壳附近皮层下横向蛀食,开始蛀入皮层时,有泡沫状物流出。在皮层中取食7~20天后,幼虫体长达10~15毫米时,即开始蛀入木质部,通常先横向蛀行,然后多转为向上蛀食。幼虫的龄期不同,从洞口排出的虫粪也不同。低龄幼虫的虫粪一般呈白色粉末,并附着于被害孔口外;中龄幼虫的虫粪呈锯木屑状,且散落于地面;高龄幼虫的虫粪呈粒状,若其虫粪中杂有粗条状木屑,则幼虫已老熟,开始作蛹室。虫道长度当年生幼虫为10~20厘米,二年生幼虫为33~43厘米。在其化蛹前,在虫道上会咬出3~5个气孔与外界相通。气孔外面留有一层树皮未咬穿,但其上密布有蜂窝状小孔。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果园内及附近最好不种植桑树。结合修剪除掉虫枝,集中处理。成虫发生期及时捕杀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成虫产卵盛期后挖卵和初龄幼虫。刺杀木质部内的幼虫,找到新鲜排粪孔用细铁丝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复几次可刺死幼虫。
2、杀灭幼虫。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从新鲜排粪孔注入淘益(40%毒死蜱乳油)15倍液1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20倍液10毫升,或80%敌敌畏乳剂30倍液10毫升,熏杀蛀道内幼虫,然后用湿泥封孔,效果甚佳。
3、药杀成虫。成虫发生期,向树干喷洒金刚炳(44%氯氰•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等杀灭成虫,枝干上要喷周到。
辛硫磷乳油
淘益(40%毒死蜱乳油)
金刚炳(44%氯氰•丙溴磷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