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卷蛾类
2017-12-02 07:34:09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柑桔卷蛾类
简介
全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发生,以幼虫卷叶、食叶为害,并蛀食果实引致落果。除柑桔外,尚能为害荔枝、龙眼、阳桃、茶、桑、花生、大豆等多种作物(图1)。
( 图1 柑桔嫩梢受害状 )
形态特征
柑桔卷蛾类有多种,均属鳞翅目卷叶蛾科。现将最主要的种类介绍如下。
1. 拟小黄卷叶蛾,又名柑桔卷蛾(Adoxophyes cyrtosema Meyrick)。为害荔枝、龙眼、柑橘、桃、茶树和茉莉等。长江以南地区有分布。主要为害幼叶和花穗,幼虫叶丝将嫩叶、花器结缀成团,匿居其中取食为害被害严重时,幼叶残缺破碎,花器残缺枯死脱落。
(1)、成虫(图2)体黄色,体长约8毫米,翅展17~18毫米,前翅黄褐色,中带为黑褐色的“人”字斑纹,顶角有深褐色的三角形斑。雄蛾前翅后缘近基角处有一长方形的黑褐色斑。后翅淡黄色。静止时两翅合拢呈钟形。
(2)、卵椭圆形,大小约0.6×0.8毫米,淡黄色,孵化前黑色。卵块排列如鱼鳞状,上覆有胶质薄膜。
(3)、末龄幼虫(图3)黄绿色,长约18毫米,除1龄期头部黑色外,其余各龄皆黄色。腹末节具梳状的臀栉。
(4)、被蛹黄褐色,长约9毫米,腹末端有8根钩刺。
( 图2 成虫 )( 图3 末龄幼虫 )
2. 褐带长卷蛾(Homona coffearia Nietner)为害柑橘嫩芽,嫩叶,果实。寄主范围除柑橘外,还有茶、荔枝、龙眼、杨桃、梨、苹果、桃、李、石榴、梅、樱桃、核桃、枇杷、柿、栗、银杏等植物。
(1)、成虫。成虫(图4)体暗褐色,雌虫体长8~10毫米,翅展25~30毫米,雄虫体长6~8毫米,翅展16~19毫米。头小,头顶有浓褐色鳞片,下唇须上翘至复眼前缘。前翅暗褐色,近长方形,基部有黑褐色斑纹,从前缘中央前方斜向后缘中央后方,有一深褐色褐带,顶角亦常呈深褐色。后翅为淡黄色。雌虫翅显着长过腹末。雄虫则仅能遮盖腹部,且前翅具宽而短的前缘折,静止时常向背面卷折。静止时两翅合拢如钟形。
(2)、卵。卵淡黄色,椭圆形,长径0.8~0.85毫米,横径0.55~0.65毫米。卵常排列成鱼鳞状,上覆胶质薄膜,卵块椭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6毫米。初产淡黄色,后渐变成深黄色,孵化前为黑色。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22毫米,黄绿色,头及前胸背板黑褐色(图5)。头与前胸相接的地方有一较宽的白带。腹末节具梳状的臀栉。
(4)、蛹。雌蛹体长12~13毫米,雄蛹8~9毫米,均为黄褐色。第十腹节末端狭小,具8条卷丝状臀棘。
( 图4 成虫 )( 图5 老熟幼虫 )
发生规律
1. 拟小黄卷叶蛾在广东每年发生9代,世代重叠,大多数以幼虫在卷叶苞内越冬,有少数以蛹或成虫越冬。每年3月,越冬代成虫羽化,正值柑桔春梢萌发、现蕾之际,最易受第1代幼虫的危害,田间常见新梢嫩叶残缺不全、缀合成苞,落蕾、落花。4~6月,幼虫蛀果,常招致大量落果。6~8月,夏、秋梢受害严重。9月份果实趋于成熟,又遭幼虫蛀害,引致落果。幼虫有转移为害的习性,一生能蛀害十几至几十个果。幼虫甚活泼,受惊后常急速倒退或吐丝下坠逃逸。幼虫共5龄,老熟时在卷叶中化蛹。成虫多于清晨羽化,昼伏夜出,喜食糖蜜,具趋光性,卵块多产于叶背,每雌产卵2~3块。卵常被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天敌有赤眼蜂、绒茧蜂、绿边步行虫、食蚜蝇、广大腿小蜂、姬蜂等。
2. 褐带长卷蛾在浙江和安徽每年发生4代,在四川每年发生4~5代,在福建、广东、台湾每年发生6代。生活习性似拟小黄卷蛾,但对早熟品种的荔枝、龙眼果实为害尤甚。
该虫以老熟幼虫在卷叶或杂草内越冬,在旬均温回升到12℃左右时开始活动。田间各世代明显重叠。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柑橘幼果,一龄主要在果实表皮上取食,二、三龄后钻入果内为害。被害果实常脱落,幼虫则转移到旁边的叶片上继续为害或随幼果一同落地。各地一代幼虫的发生期不同,在广东为4~5月,在福州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在浙江为6月至7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嫩芽或嫩叶,常吐丝将3~6片叶牵结成包,匿居其中为害。一龄幼虫多取食叶背,留下一层薄膜状叶表皮,不久该表皮破损成为穿孔。二龄末期后多在叶缘取食,被害叶多成穿孔或缺刻。到9月份柑橘果实将成熟有甜味时,幼虫又转而为害柑橘果实,造成大量落果。幼虫活动性较强,若遇惊扰,即迅速向后移动,吐丝下坠,不久后又沿丝向上卷动。幼虫有趋嫩习性,高温高湿的环境死亡率也高。幼虫化蛹于叶包内。成虫飞翔力不强,日间常停息于叶片上,活动都在晚问进行。有较强的趋光性,对糖、酒和醋等发酵物亦有趋性。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季清除柑橘园杂草、枯枝落叶,剪除带有越冬幼虫和蛹的枝叶。
2、人工防治。生长季节巡视果园时随时摘除卵块和蛹,捕捉幼虫和成虫。捉到的幼虫和卵等可集中放在寄生蜂羽化器内,以保护天敌。
3、物理防治。成虫盛发期在橘园中安装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4、生物防治。第一、二代成虫产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或玉米螟赤眼蜂来防治,每代放蜂3~4次,间隔期5~7天,每公顷放蜂量为30万~40万头。
5、药剂防治:幼果期和9月份前后如虫口密度较大,可用药防治,药剂有:1.8%透皮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或凯秀(3%甲维•溴氰微乳剂)3000倍液,或正反透(4.5%氯氰菊酯乳油)1 000~1200倍液,或沙冥剑(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200毫升+5%氟铃脲乳油100毫升)5000倍液,或双拳(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150毫升+44%(丙•氯)乳油150毫升)5000倍液,或淘益(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
透皮阿维菌素
凯秀(3%甲维•溴氰微乳剂)
正反透(4.5%氯氰菊酯乳油)
沙冥剑(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5%氟铃脲乳油)
双拳(5%透皮阿维菌素乳油+44%(丙•氯)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