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刺粉虱
2017-11-26 17:56:24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
简 介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海南、台湾等地。为害柑橘、枇杷、苹果、梨、葡萄、柿、栗、龙眼、香蕉、橄榄、茶叶、油茶等作物及月季、蔷薇、白兰、米兰、玫瑰、阴香、樟、榕树、椰子、散尾葵、桂花、九里香等几十种植物。以幼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受害处形成黄斑,严重发生时,每叶有虫数百头。虫体分泌蜜露,其排泄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导致枝叶发黑、枯死脱落,影响植株生长(图1)。
( 图1 幼虫为害叶片 )
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长约1.3毫米,体橙黄色,覆有蜡质白色粉状物。前翅紫褐色,有7个不规则白斑;后翅无斑纹,较小,淡紫褐色。复眼红色。雄虫体较小(图2)。
图2 黑刺粉虱成虫
2、卵。卵长椭圆形,基部有一小柄粘附在叶背面,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呈紫黑色。
3、若虫。若虫共3龄,初孵若虫椭圆形,体扁平、淡黄色,体周缘呈锯齿状,尾端有4根尾毛。后渐转黑色,并在体躯周围分泌1白色蜡圈,随虫体增大蜡圈也增粗。老熟若虫体漆黑色,体背有14对刺毛,周围白色蜡圈明显。
4、蛹。蛹椭圆形,周围附有白色绵状蜡质边缘,背面中央有一隆起纵脊,体背盘区胸部有9对刺,腹部有10对刺。两侧边缘雌蛹有刺11对,雄蛹10对,都向上竖立。
发生规律
1、世代。安徽、浙江每年发生4代,福建、湖南和四川4~5代。
2、越冬。以若虫于叶背越冬。
3、发生特点。越冬若虫3月份化蛹,3月下旬至4月羽化。从3月中旬至11月下旬田间各虫态均可见。
在浙江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若虫在寄主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各代若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在广东夏秋季发生严重。成虫白天活动,卵多产于叶背,老叶上的卵比嫩叶的多,每雌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幼虫孵化后作短距离爬行吸食。蜕皮后将皮留在体背上,以后每蜕一次皮均将上一次蜕的皮往上推而留于体背上。一生共蜕皮3次,2~3龄幼虫固定为害,严重时排泄物增多,煤烟病严重(图3)。天敌有黄盾捕虱蚜小蜂(Encarsia smithi),东方长棒蚜小蜂(Eretmocerus orientalis)、草蛉及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等。
图3 幼虫严重为害时排泄物诱发煤烟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杂草,合理修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抑制粉虱的发生。
2、防护利用天敌。黑刺粉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寄生蜂、捕食性瓢虫、寄生性真菌。在天敌数量多时尽量不喷农药或少用农药。
3、药剂防治。平均每叶片有虫2头时,即应防治。当1龄幼虫占 80%、2龄幼虫占20%时即为防治适期。狠抓第一代若虫的防治。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横扫/金烈(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透皮联苯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均匀喷雾。黑刺粉虱多在橘树叶背,喷药时要注意喷施均匀。发生严重的地区在成虫盛发期也可进行防治。
推荐使用药剂:氟啶虫胺腈、噻嗪酮、螺虫乙酯、烟碱·苦参碱。
40%辛硫磷乳油
横扫/金烈(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2.5%透皮联苯菊酯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