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潜叶蛾

2017-11-18 09:30:11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柑桔潜叶蛾

 

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

简介

柑桔潜叶蛾又叫潜叶虫、细潜蛾、画图虫、鬼画符,是柑桔的主要害虫,全国柑桔产区均有分布。以幼虫潜入嫩叶、嫩梢的表皮下取食,蛀成不规则的银白色隧道,因此果农称之为“鬼画符”(图1),引致叶片畸形卷曲,容易落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影响幼树生长和结果。被害的卷叶又常是柑桔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的“避难所”和越冬场所。更严重的是潜叶蛾为害叶片和枝条所造成的伤口,最易被柑桔溃疡病病原细菌所入侵,贻害更大。

 \   \

1 嫩梢受害状

形态特征

柑桔潜叶蛾属鳞翅目、叶潜蛾科。成虫小型(图2)体长约2毫米,翅展约5.3毫米。全体银白色。翅狭长,前翅基部有2条褐色纵纹,中部有黑色“Y”字纹,末端缘毛上有一黑色圆斑。卵椭圆形,长0.3~0.6毫米,无色透明,单产于叶主脉附近。

 

\ \

( 2 成虫 )

幼虫(图3)黄绿色,无足,体扁平,梭形尖细,潜入寄主表皮下,老熟时体长约4毫米,末端有一对细长的尾状物。被蛹梭形、黄褐色,长约2.8毫米,腹部1~6节两侧各有一瘤状突,其上各生一条刚毛;末节后缘两侧各有一肉质刺。化蛹于叶缘。(图4

 

\    \

3 幼虫 )                           ( 4

发生规律

1、世代。每年发生10--15代,田间世代重叠。

2、越冬。以蛹及少数幼虫越冬。

3、为害时期。从3月初至11月底在田间均可发现幼虫危害嫩叶,多数地区每年4月下旬越冬蛹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田间开始发现为害,79月份夏秋梢抽发期为害严重,尤以晚秋梢受害最重。10月以后发生数量回落。在冬梢上,有时仍可见少数幼虫为害。

成虫虽在白天羽化,但晚上活动。交尾后卵散产于长3~4毫米以内的嫩叶背面中脉附近,每雌产卵20~81粒,卵期短,在春季约1.5天,夏秋季多不足1天。幼虫孵出后即由卵底面潜入叶表皮下取食叶肉,形成无规则的隧道。经5~7天,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将叶缘摺起包围身体并吐丝结茧化蛹其中。蛹期6~9天。

4、物候期。潜叶蛾发生的盛期若与柑橘夏、秋梢大量抽发相吻合,危害往往严重;苗木和幼树由于抽梢多而不整齐,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受害也较严重。

5、气候。影响潜叶蛾大量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柑橘潜叶蛾发生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80%左右。幼虫危害嫩叶、嫩枝后,使叶片卷曲硬脆而脱落,新梢生长受阻,影响树势和抽梢结果,幼虫危害的伤口又利于溃疡病和螨类等病虫害的侵入危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抹除迟春梢和早夏梢。适时施肥,以促进秋梢整齐抽发,缩短嫩叶期。

2、药剂防治。成虫羽化期和低龄幼虫期是防治适期,防治成虫可在傍晚进行;防治幼虫,宜在晴天午后用药。可选择1.8%透皮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或凯秀3%溴氰•甲喷雾维盐微乳剂)15002000倍液,或正反透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
1.8%透皮阿维菌素乳油

\
凯秀3%溴氰•甲喷雾维盐微乳剂)

\
正反透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常用药剂:透皮阿维菌素、溴氰菊酯、氟虫脲、灭幼脲、高效氯氰菊酯。



关键词:柑桔叶蛾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