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
2017-11-15 11:18:07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a (Fallen)
简介
灰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为害水稻,以成、若虫刺吸水稻等寄主汁液,引起黄叶或叶片枯死。轻者减产20%~30%成,重者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此外,灰飞虱还可传播水稻褐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还是传播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的媒介昆虫。此外,还可为害小麦、玉米、高粱、甘蔗、粟、稗、早熟禾、千金子、看麦娘等。
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长翅型体长(连翅)4~5mm,短翅型体长2.4~2.6mm,具翅斑。雄虫体黑褐色,雌虫淡黄色,头顶稍突出,额黑褐色。中胸背板雄虫为黑褐色,仅后缘淡黄色,雌虫则中部淡黄色,两侧色较深。
灰飞虱成虫 灰飞虱成虫
2、卵。长椭圆形,稍弯曲。卵帽外露,在产卵痕内排列成念球状,卵条内卵粒成簇或双行排列。卵粒初产时为乳白色,半透明,孵化前出现紫红色眼点。
3、若虫。灰褐色,腹部背面两则色稍深,中央色浅淡。
成虫群居危害 成虫与若虫
发生规律
1、世代。吉林每年发生4~5代,江苏、上海每年发生5~6代,浙江、四川每年发生6代,湖北每年发生6~7代,福建、广东、广西7~8代。成虫有明显趋嫩绿、茂密习性,长翅型成虫有趋光性。成虫产卵多在下午,卵产于叶鞘及叶片基部的中脉两侧。生长发育适温25℃左右,较耐低温,不耐高温。平均温度超过28℃时,成虫寿命明显缩短,平均气温30℃以上若虫发育缓慢,甚至引起滞育和死亡,长江中下游常在7月中下旬进入高温干旱季节,第3代死亡多,产卵少,第4代发生量少。
2、越冬。3~4龄若虫在越冬寄主基部、枯叶下及土缝内等处越冬。在福建、两广、云南冬季可见3种虫态。越冬若虫3月出蛰取食麦苗和杂草,羽化后多为短翅型成虫,繁殖1代后产生长翅型成虫,迁移至棉田为害。若虫5℃以上可取食发育,10℃左右羽化。
3、为害时期。主要为害秧田期和分蘖期的稻苗。灰飞虱在麦田中越冬,每年5月至6月初以二代高龄若虫及部分成虫迁入,5月25日前后播种的水稻秧田里为害,而直播稻的播期推迟到6月10日前后,到20日前后才见青,则避过了灰飞虱的迁入为害。
4、气候。冬季温暖干旱,越冬死亡少,越冬代成虫产卵多,往往引起第1代发生重。灰飞虱虫源广泛、虫量迅速积累,近年种群增长快,可形成较大虫灾。但一般在5~7月经几代虫口积累后,易在水稻受害敏感的穗期前后为害。冬季和早春天气平和,越冬死亡率低,灾变可能性大;初冬偏暖,继而长久低温,早春忽暖忽冷,越冬死亡率高,灾变可能性小。
5、栽培。种植密度大,郁闭、透风透光不良的田块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防止后期贪青徒长,适当烤田,降低田间湿度。
2、因地制宜选用抗虫品种。
3、药剂防治。灌浆期平均每丛虫口10只以上,乳熟期虫口10~15只以上,腊熟期15~20只以上应予防治。亩用圣约翰/卡雁(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15克、或横扫/金烈(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8克。虫量较大时,亩用圣约翰/卡雁(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15克加虱狼(45%马拉硫磷乳油)100毫升、或横扫/金烈(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8克加淘益(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兑水45千克喷雾防治灰飞虱。
圣约翰/卡雁(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
横扫/金烈(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虱狼(45%马拉硫磷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