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品党组成员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7-07-17 11:17:50 作者:admin 来源:农业部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杨绍品党组成员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训班上的讲话
这次培训班,是继去年黑龙江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重要活动,是农业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等一系列重大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主要任务是参观考察浙江现代农业建设现场,开展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总结各地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重点工作,推动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这次活动之所以选在浙江举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借鉴浙江发展现代农业经验。大家知道,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的美誉。长期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改革创新,推动浙江现代农业发展。从2010年开始,浙江全省坚持以“两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具有浙江特点的农业发展路子,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上走在了前列。刚才黄旭明副省长结合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作了热情洋溢、内涵丰富的讲话;财政部张岩松司长就落实好以奖代补政策、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平台推进财政和金融支农方式的改革创新等,做了很好的讲话,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在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中诞生并逐渐成长的,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2010年以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农业部坚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审核的原则,分三批在全国范围内认定了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协力配合,加大支持,示范区建设日益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带动力。
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据统计,283个示范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740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9.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0元,高出同期全国平均27%。据我部监测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顺义区、江苏省太仓市、黑龙江垦区等3个示范区综合得分首次超过75分,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2014年有20个示范区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占前两批153个示范区总数的13%。
二是农业改革创新成效显著。25个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围绕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制约,出新招,创实绩,18个试点示范区开展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23个试点示范区组建了现代农业建设投融资平台,14个试点示范区开展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7个试点示范区订单农业比重超过了50%,在引领农业改革、建设现代农业上发挥了先行先试和探路架桥的作用。比如,黑龙江肇东坚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造了“土地经营权信托”“带地入社、保底分红”“货币计量、股权分红”等多种适度规模形式;浙江吴兴、江苏姜堰从规范订单合同条款、监督合同履约等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履约订单予以奖励,对违约农户不予补贴。
三是各具区域特色的建设模式已显雏形。这几年,各地围绕示范区建设,探索总结了一批各具区域特色的建设模式,如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模式、陕西延安市节水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贵州省湄潭县山区特色农业建设模式等。这些模式为相同区域、相近发展阶段的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借鉴,也为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拓展了视野。比如,明天要参观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为主要目标,大力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形成了以高效生态精品为主要特征,稳粮增收有机结合的土地集约型“两区”农业建设模式,为人多地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趟出了路子。
四是合力共建平台初步形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对示范区工作作出部署和要求,国务院领导两次出席示范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并作重要讲话,财政部、发改委、银监会等中央部门对示范区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加强指导、增加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创建示范区的积极性。近期,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四部门将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是当前和“十三五”时期指导示范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推进示范区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引领和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纷纷把争当示范区作为推动发展的重大机遇,把办好示范区作为推进工作的平台抓手,示范区已成为各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集中力量、汇集资源的平台效应不断显现。
尽管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与中央提出的实现“四化同步”推进的历史使命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不少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改革创新进程较为滞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许多难题瓶颈尚未破解,示范引领作用还不显著。这些情况反映出示范区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工作要干好,首先思想认识必须到位。目前有些地方对示范区承担的职责使命认识还不清晰,往往重申报轻建设,争取的时候积极性很高,对这块牌子的荣誉看得较重,书记、县长亲自挂帅,但牌子要来以后,对推进建设重视不够、力度不大。有的地方把示范区当成一个项目,争当示范区,就是争回了项目,抱回来一个“金娃娃”,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是工作推进还不够有力。到今年初为止,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已达283个,可以说总数不少了。对这些示范区归归类,我看有这么3类:第一类就是“带头干”的,比如25个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这类示范区在农业改革与建设上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有志于创造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新做法、新经验;第二类就是“跟着干”的,这类示范区主动作为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但能从别人的做法和经验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工作还是有成效;第三类就是“推着干”的,这一类示范区对创建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并不清晰,拿到示范区的牌子就万事大吉了,后续工作属于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状态。一些地方领导还不够重视,对示范区这个新生事物还是按原有的老部门、老套路推进,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有的地方还是农业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上升为党委政府的行为,尚未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工作思路和方法还不适应。重投资建设、轻制度创新,有的地方对建设这园那园的农业园区很有积极性,支持重点往往放在硬件建设上,但在制度改革创新方面,对于改什么、创什么不太清楚,体制机制创新较慢,各地参差不齐,进展不一。重亮点打造、轻面上统筹推进,有的地方将视野和精力重点放在一个园、一个区上,在打造亮点、培育盆景上做文章多,对面上统筹推进重视不够,发展成效不如人意。长此以往,我们的工作只能在原地打转,难拓展和突破。
四是考核管理还需加强。一些示范区满足于提口号、提远景,规划的一些目标和重点任务由于跟踪考核、督查管理跟不上,落实情况不及预期。比如,一些示范区申请创建时,提出了到“十二五”末,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0%以上的目标,但从目前看,这个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去年我们重点对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进展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并约谈了排名靠后的3个试点示范区,起到了较好的督导考核效果,明天下午我们将继续开展这一活动。但是,示范区绩效评价的范围还比较小,评价的侧重点还集中在年终的统计数据上,对推进示范区建设过程考核尚未实施,对重要的管理节点关注不够。
当前及“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期。示范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肩负着引领现代农业建设的历史职责,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期望很大、要求很高。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信心倍增,又要正视问题不回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勇于破解难题、探索路子,让示范区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插得更实、行得更远,在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发挥示范区先行先试和引领带动作用
今年初我部认定了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总量达到了283个,基本完成了“十二五”期间创建300个左右示范区的目标,标志着“十三五”示范区工作将由认定与建设并重转入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阶段。“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深化农业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期,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明显增多,对示范区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研究提出了“十三五”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高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面旗帜,当好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农业改革的“试验田”和区域现代农业“展示板”三个角色,强化改革创新、科技驱动、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打造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极,示范引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现在思路有了,如何转化为行动、转化为现实?我看要两手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
在建设上,重点推进“五个先行”。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就是要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障能力。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重点是集中力量打造核心片区。要坚持以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核心村镇为基础,统一规划、协同建设,实现整村整乡整建制推进。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充分体现良田设施全面改善与良种、良机、良技、良制的综合配套运用。要鼓励通过以奖代补、以补促建、贷款贴息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核心片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各方协同推进合力。
二是科技引领先行。就是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想办法、下功夫,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加强农业科研机构与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对接,推进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有机融合,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率先实现技术应用集成化。明天我们要参观湖州“两区”建设现场,他们首创农业科技联盟,构建“1+1+N”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即,1个高校院所首席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人员团队、若干个农业经营主体),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1公里”的问题,值得大家参考借鉴。
三是改革创新先行。就是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重点是要加快探索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具体路径,逐步将其培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通过流转、托管、并地等方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新增农业生产性补贴的支持重点,加大新型经营主体设施用地、金融贷款等政策扶持力度。搭建以公益性为基础的综合型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促进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优势互补、成龙配套。比如,四川省的崇州市,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解决了土地规模化问题;通过聘请懂技术、会经营的种田能手担任农业职业经理人,解决了生产经营专业化问题;通过“一站式”农业服务超市平台,解决了科技等社会化服务的问题,形成了“1+1+1”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服务组织“三位一体”的农业共同经营模式,就是很好的探索。
四是可持续发展先行。就是要树立绿色发展思维,保护资源环境,做到不欠新账,逐步还好旧账,率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不欠新账,就是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农药精准科学施用;推动秸秆、畜禽粪便、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变害为利、变废为宝。逐步还好旧账,就是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重金属污染地区要加强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要严格农业用水总量控制,草原生态脆弱区推动轮牧禁牧,修复草原生态环境,让透支的环境休养生息。
五是结构调整先行。就是要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是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主线,也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原则,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建设一批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生产基地。要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适销对路农产品,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的通道。比如,过去东北地区有实行粮豆轮作的传统,实现了种地养地相结合,近年来大豆每亩收益不到玉米的一半,粮豆轮作大幅减少,只用地不养地,土壤地力下降、病虫害加重等问题日益严重,这就需要下大决心调整。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全产业链收益。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观光、休闲、生态价值。近年来,一些地方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和乡村旅游,将产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充分说明,只要推进三产融合,农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为了完成上述“五个先行”的建设任务,需要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金整合等方面,形成一套制度安排。因此,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管理措施,这也是各地推进示范区建设的经验。
第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推进机构。示范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村、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等多个层面,涉及财政、金融、工商、税务、国土等多个部门。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必须发挥党委政府的牵头抓总作用,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党政班子一年研究几次示范区建设工作,要有硬杠杠、硬约束,要将此纳入考核内容,避免有机构无作为、有形式无行动。比如,这些年,浙江省省委省政府集中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推动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门成立“两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省委书记和省长连续4年召开由省、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现场会,对“两区”建设进行部署。通过“两区”建设,发改、财政、水利、工商等涉农各部门有了共同的舞台,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过去是“各扫门前雪”,现在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第二,要有一个务实管用的规划。为什么有些县市推进示范区建设成效不明显、示范作用不突出,原因很多,但有一条共性的原因,就是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约束性不够,个别县市甚至没有按照要求编制示范区建设规划,思路不清、定位不准,干了几年都没有头绪。如何编好示范区建设规划?我理解,就是做到三个要。视野要宽,既专注于现代农业建设,又不仅仅局限于农业本身,善于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考虑,将一切资源调动起来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站位要高,能够从全局的高度、用历史的眼光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看待现代农业建设,提出更有预见性的思路和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落地要实,规划内容要和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努努力、能够着,不能出现“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问题。比如,上海市启动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后,主动入位,积极作为,率先制定2015—2017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十三五”末建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的目标。再如,山西太谷县把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打通了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壁垒,推动了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使全县呈现出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跨越的良好态势,全县专业乡、专业村分别占66.7%和81.2%。
第三,要有一个推进示范建设的主抓手。从全国看,这些年,中央和地方探索形成了许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抓手,如我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浙江的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河南的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黑龙江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等等。从示范区看,也应加快打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抓手,以此作为汇聚整合资源、稳步推进建设、深化农业改革的主平台,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比如,四川苍溪县以产村融合为抓手,集中精力打造50万亩的猕猴桃产业基地,同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效果很好;浙江湖州以粮食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口粮田建设,提升口粮生产能力。
第四,要有一套资金整合的机制。当前,各地的涉农项目资金渠道不少,资金量也不少,但散落在各个部门。如果能够整合起来,就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县级党委政府有整合财政资金的体制基础和政策要求,能否实现整合,关键看一把手有没有决心、有没有力度。要下决心把分散的涉农资金统一规划、集中使用,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分区域、分年度、有计划的推进建设。同时,要推进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的统筹使用,把引导撬动金融资本投入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三权”抵押、存货抵押、订单质押等贷款的发放力度。比如,黑龙江肇东市按照“规划统领、区域推进、循序发展”的原则,制定完成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和区域发展子规划设计,涉农资金“钱随事走、事随规划走、一个漏斗放水、分部门实施”,实现了涉农资金集成统筹,切块使用,分步推进,2014年整合各类资金3.5亿元,全部投入示范区建设。
第五,要有一套有效的督查考核制度。任务定了,资源有了,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要抓督导落实。四川南充市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有特色的,他们对示范区建设任务做了明确分工,坚持重奖励、硬约束、严考核,对乡镇和部门推进示范区建设实行目标管理,重奖重罚;对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周调度、月排名、季通报、半年督导、年度总结”,表彰先进、督导后进;对有关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实行现场拍照、网上督查,及时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定期向主要领导报告工作进展。这个办法很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部里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在考核内容上,要建立一套包括组织领导有力性、工作举措有效性、示范作用显著性等完整的制度规范。在考核机制上,要充分发挥省级农业部门和各示范区的作用,省里对本省示范区督查考核要全覆盖,各示范区要加强对相关地方和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考核激励上,落实能进能退的管理机制,对干得好的,加大奖补资金支持力度;对干不好的,该约谈的要约谈,该淘汰的要淘汰。
三、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组织实施好示范区以奖代补政策
实施示范区以奖代补政策,是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建立示范区比学赶超机制、深化农业改革建设的重大举措。刚才,财政部岩松同志已经对实施好这项政策作出了具体安排,大家要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提四方面要求。
(一)珍视荣誉,不负期望。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今年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资金由2.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奖补范围由25个增加到100个,实属不易,充分体现了财政部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次奖励的100个示范区,也就是在座的100个示范区的代表,既包括农业部、财政部、银监会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总公司近两年选择的25个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也包括今年各省通过竞争比选,公开择优新遴选的75个示范区。你们这100个示范区,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现代化水平较高,改革与建设走在前列,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的先进代表。中央对你们实施奖励,就是希望你们继续争做排头兵,发挥领头羊作用,真正地扛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把这项荣誉转化为使命和责任,不辜负中央的期望、人民的期待,加强改革创新,把钱用好、用在刀刃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二)聚焦重点,突破难点。中央对示范区实施奖励,着力点是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和改革创新,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解决资金整合难、融资贷款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难、土地流转难、保险保障难等突出问题。因此,在奖励资金的使用方式及工作部署上,各地要围绕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根据当地实际,选准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集中发力,每年解决1—2个关键问题,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技术推广体制创新、土地制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创新、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成果,助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化建设。
(三)创设政策,加大支持。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是中央支持示范区建设的一大创举。各地农业、财政部门要在安排使用好中央奖励资金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省市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对示范区实施奖补的政策举措。同时,双方要加强合作,积极研究新常态下,支持示范区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新政策、新举措,不断改进对示范区的指导方式、推进方式、支持方式、评价方式,创新农业补贴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据我们了解,各地在推动示范区建设上创设了许多很好的政策,如广东省农业、财政部门联合开展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工作,对每个省级示范区安排3000万以上的资金,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及一乡一品、科技创新等。
(四)加强交流,搞好宣传。近年来,我们积极总结推广和转化了一批适应发展实际、创新性可操作性强、能复制能推广的新成果,尤其是25个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在破解农业经营规模小、投入分散、融资难、风险大等制约瓶颈,构建财政引导、金融支持、保险保障、订单营销“四位一体”的农业发展新机制上,积累了许多新经验、储备了一些新政策,他们的经验在一些地方得到很好的推广。这次奖励的100个示范区,当前及今后都会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各地农业部门要定期组织有关县市开展交流,积极剖析典型案例,用“解剖麻雀”的方式,把形成的新模式、新经验系统梳理,推广转化,一些成熟的经验做法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
同志们,建设好现代农业示范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希望大家不负期望,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努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路架桥、勇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