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防控小麦田灰飞虱向玉米田转移,引发玉米粗缩病

2017-06-05 16:55:44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及时防控小麦田灰飞虱向玉米田转移,

引发玉米粗缩病

\
 
  
灰飞虱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的重要传毒媒介,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安全。根据当前灰飞虱虫量及发育进度,结合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今年一代灰飞虱在北方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重于去年。春玉米、早播及套种玉米田发生相对较重。中科植保专家温馨提示,各地要高度重视,密切监测,及时预报,适时做好防控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一、预报依据
  
1、虫源基数:据山东农科院测报点近期调查, 一代灰飞虱发生期比往年提早,虫量较去年偏高。春玉米灰飞虱,虫株率92.31%,平均百株有虫406头。
  
2、气象条件:据山东省气候中心预报,6月上旬平均降水量:1020毫米,接近常年。平均气温:2224,接近常年。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在平均温度18.828.5范围内,灰飞虱若虫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温度超过29,高龄若虫的速率就会降低,出现滞育和死亡现象。6月上旬气象条件对灰飞虱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3、其它因素:当前小麦即将进入收获期,灰飞虱将大量转移至玉米田危害,向周边县市区迁飞扩散,造成早播玉米田灰飞虱数量激增,刺吸危害幼苗,容易引起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二、防控措施
  
1、农业措施:一是适期晚播,各地根据当地情况,适时推迟夏玉米播期,避免传毒昆虫活动高峰期与玉米易感生育期相吻合。二是及时清除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传毒机率。三是加强肥水管理,促进作物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四是结合间苗定苗,拔除病株,避免成为再侵染的毒源。
 
2、化学防治措施:玉米田在播种前提倡种子包衣或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拌种;玉米幼苗期药剂防治,用圣约翰/卡雁(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每亩15g、或用横扫/金烈(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8g对水3040kg喷雾。建议实行联防联治,大面积围歼,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提高防治效果。

\

\


关键词:飞虱玉米小麦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