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放牛娃到清华博士:他靠这个秘密武器一路逆袭

2017-02-08 20:26:18 作者:罗茂辉 来源:瞭望智库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从农村放牛娃到清华博士:

不那么聪明的他靠这个秘密武器一路逆袭
 
 
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到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再到清华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博士生罗茂辉在母校湖南省醴陵四中所作的演讲,引发了很多人的感慨。
 
他身高仅1米6左右,说自己不那么聪明,却又感慨我们的社会,就是聪明人太多,我们眼中的笨蛋太少;
 
他感谢“一个哄着自己孩子利用节假日去赚300多块钱学费的农村文盲老妈,居然会在我小升初的时候,大手笔花费近万元”;
 
他劝90后00后的学弟学妹高中时要苦学苦练,大学时要巧学巧用;
 
他讲述美国人遵守公共规则、家家户户对垃圾分类的事例,让他感动到哭!
 
罗茂辉的奋斗历程,不仅让人看到了不懈的努力,更看到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延展的认知、不断放大的格局。
 
正所谓“非凡的经历铸就非凡的格局,非凡的格局造就非凡的人生”。
 
以下为罗茂辉的演讲,有删减。

 \ 

各位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此时此刻能够站在这个讲台,和在座的90后甚至00后谈理想、谈未来,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开心、特别荣幸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除了小学以外,我没有在哪座学校待的时间长度超过四中。同济3年多、港理工不到1年、清华3年多、伯克利不到1年。因此,我常常和朋友说,醴陵四中奠定了我人生的基本高度。
 
说到这,有的同学可能要笑了,我的高度实在不高,16出头,我记得08年上高三的时候,也是在这个操场上做学生代表发言,为了让自己高过讲台,够得着话筒,我特意趁没人的时候在讲台旁边提前垫了两块砖头。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句英文台词我特别喜欢,是这样说的“life is like a box of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
 
用理工科的语言来解释一下就是:生活就像量子物理中薛定谔的猫,你不亲自奋斗一遍、不去把那个黑盒子打开,你就体会不到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就不会知道那个黑盒子中的猫到底是活的还是死的、是黑猫还是白猫。
 
年轻的时候,不要选择太安逸的生活,要抓住大好时光,好好地努力拼搏一回。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叫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个题目其实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取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概意思是说,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地自然一样,不断自我完善,并且达到一种包容万物的状态。
 
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主题跟大家分享呢?其实是因为近段时间以来,我自己也面临很多错综复杂现实问题,所以借这个机会,整理了一下我的一些认识和考虑,跟大家共勉。
 
我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这里简单地列举几条,例如:
 
一些亲戚经常问我:清华博士毕业,是不是可以当大官啦?
 
女朋友和她的家人会关心:北京、上海的房价动不动就上千万了,咱们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吗?
 
我自己心里也纠结:我应该选择40万的年薪,还是更好的发展平台?我应该出国工作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回国内发展?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更好、更快地发光、发热?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很难想象,一个不愿意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人会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
 
 
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农村放牛娃,成功逆袭,即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经历。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启发。
 
1、我在初中的努力,只为争一口气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好赶上我们家族做鞭炮行业的创业初期,那时不到10岁的我就被迫跟着兄弟姐妹们一起帮家里干活赚钱,我从小就学会了鞭炮制作的一道工序,醴陵话叫作“插引”。
 
在我小学4年级的时候,我已经熟练到可以1天插将近200个鞭炮饼,6分钱一个,一天赚12块钱。
 
寒暑假和平时周末,经常被我妈连哄带骗地自己赚学费和零花钱,虽然赚到的零花钱我又舍不得花,攒到一定数额之后如数还给了我妈。
 
我的小学生活就随着这一个个鞭炮桶的燃放,平淡地远去了:成绩不突出,身体不够棒,唯一练就的独门秘籍就是“罗氏坐禅功”,专注一件事情几乎可以一天不动弹。可以说,这个看家本领,在后来的求学过程中,被我发挥到了极致。
 
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命运女神给了我一个可以挣脱被我妈欺负的机会,当时醴陵四中开办东方中学,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成绩并不突出的我莫名其妙地报了名,并且以压着录取分数线的优雅姿态进了醴陵四中这个大家庭,从此翻身做了主人。
 
我要说的是,妈妈再也不能压榨我的学习时间了。当然,我这样说我妈呢,只是客观的评价那个年代农村孩子面临的困境,并没有责备我妈的意思。
 
有时候我自己也很难想象,一个哄着自己孩子利用节假日去赚300多块钱学费的农村文盲老妈,居然会在我小升初的时候,大手笔花费近万元。
 
要知道,如果我不来四中寄宿上初中,我就得每天骑自行车,到我们村10公里以外的镇上上学,当时我有好几位表哥、堂兄因为吃不了这个苦,选择了中途辍学,遗憾地过早进入劳动生活。
 
\
 右二为罗茂辉
 
我在初中阶段的努力,最开始完全只是因为小家子气,说得好听一点是为了争一口气,完全是一种赌气的行为,并不是说知识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快乐,或者我从小就有多么宏伟的目标。
 
反正我就是傻乎乎地坐在那里死记硬背,课本翻了一遍又一遍,习题做了一次又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吧,凭着这样一股一座到底的“坐禅功”,我的成绩从入学时的垫底,一下子跃升到年级第三,再到后来的年级第一,从此之后,我印象中好像成绩没有出过前三。
 
我记得有一次临近期末考试的假日,我的班主任王华老师来学校陪我们几位住宿没回家的孩子在学校自习。她对其它同学的要求是看历史书、政治书,却建议我看课外书,因为她觉得我应该扩展知识面,但是年幼的我很不理解,觉得知识面是什么东西?不如排名第一来得重要,拿个年级第一多爽快啊。
 
于是我就偷偷地在课外书下面放着历史书,一边偷瞄一边默记。如果你问我那个时候快乐吗?我当然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并不是来自知识给我带来的快乐,而是因为我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让我感觉很出气、很过瘾。
 
2、慢慢发现,学习还有很多趣味性
 
有意思的是,学习本身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最开始只是为了给我爸爸妈妈出口气而努力学习,但慢慢地发现学习还有很多趣味性,并且让我的小脑瓜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例如有一次,我跑去找我的物理老师陈金南老师,说“阿基米德讲大话了,即使给他一根杆杆,他也不能撬动整个地球!因为他跟地球的质量比相差太大了,运用杆杆定理,即是地球动一厘米,他就要动上千万米,他一辈子也走不了那么远”。
结果陈老师轻松地跟我说,“用不着那么复杂的计算,他根本找不到那个杆杆的支点”,这个简单的回答其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忽然觉得,“咦,原来面对相同的一个问题,我和老师看问题的角度可以截然不同”。
 
等到我初中毕业,面临去一中还是去四中念高中的时候,我居然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很疯狂、很冒险的实验:破天荒地放弃了去一中的机会,选择留在醴陵四中,并且还说服了全家人支持。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农村,一个家庭里能有一位上一中的孩子,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而我当时为什么这么意气用事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易木军老师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和他聊到教育资源问题的时候,他说“一个城市的教育资源,百花齐放远比一支独秀更重要!”这让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危害,再加上我又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冒险的实验方案。
 
当时方勇校长把原本坚决反对我留四中的爷爷叫到了校长办公室,当着我爷爷的面问我愿不愿意留在四中,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我的回答,我说“大家都认为四中不如一中,但我是四中人,我愿意为母校争这口气,证明咱们也不差”。
 
就这样,我义无反顾地开始人生中的第一个实验(估计这为我博士阶段的实验研究,打了非常好的基础)。
 
进入在高中阶段后,虽然我成绩很好,但我仍然把自己归为“不那么聪明的”那一类人,继续坚持“苦学苦练”的做法,名列前茅地撑过了高中三年,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说个小秘密,高考结束后,我心里是很不满意的,因为没能考上清华北大,让我觉得自己对不起醴陵四中,没给咱们的母校挣够脸面。  

\
 
以上就是上大学前,那个天真、偏执、但又特别努力的我。为什么我要花这么长的篇幅给大家来讲这段初中和高中的经历呢?其实我是想说明三点内容∶
 
第一,一个人的命运在起步阶段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的。
 
当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如果抓住了,可能就改变了你的一生;你若没抓住,那么抱歉,等下次吧,但问题是谁知道下次机会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所以,当在座的各位面临高考这个机会的时候,请记得,千万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等你们再长大一些,真正货比三家之后,你会发现高考绝对是你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一次机会。
 
第二,在上大学以前,我的学习方法,归根结底只有一招,那就是苦学苦练,但是这个笨方法确实让我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今天回过头来看,把视野放宽一点,你会发现初中高中所学的内容,95%以上是属于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是几千年下来,人类认识世界的经验积累,很多内容都是好几个世纪以前的。
 
例如语文里面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英语中的语法记忆、几何数学、牛顿定理、元素周期表等等等(老掉牙了)。这些基础知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记住它,不管是英语语法规则还是数学解题思路,更多的是考验你的记忆能力,而与你的智力水平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
 
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告诉我们,哪怕你们没有任何其他的聪明才智,只需要通过“死记硬背”就足以掌握70%左右的高中知识。
 
同学们,70%意味着什么,高考750分,你可以拿525分左右,我想有了525的成绩,应该可以上二本以上的大学了吧?(然后,你再灵泛点几,稍微活学活用一下几,或者说运气几好,蒙对几道题),拿个550分到600分之间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
 
所以我说,各位学弟学妹们要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然后付出200%的努力,把那些课本知识分门别类地记清楚了、把那些基本题型给练熟练了,只要做到这一点,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
 
第三,我在上大学前的整个心态乃至我的人生观是有失偏颇的。不是为了给这个人争气就是给那个人争气,心胸格局过于狭隘,戾气太重。
 
以至于上大学以后,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调整我的学习方法,去消磨我身上的戾气,去重新构建脑子里的价值观。
 
如果套用今天的演讲主题,可以说,上大学之前的我,过多地强调自强不息,以至于喜欢争强好胜的地步,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状态。

 \

3、上大学后,我才懂得要去自我完善
 
下面的时间,我想给大家讲讲上大学后,我是如何通过自我完善,慢慢地靠近宽容大气的“厚德载物”的境界。
 
前面讲到,我通过苦学苦练的方法,让自己有机会去上海念同济大学的本科,大学第一个学期,我基本维持了高中的吃苦耐劳的做法,但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学习成绩很一般,各方面的表现也差强人意;更让人意外的是,你会发现身边有一类同学,社工、文艺样样在行,结果成绩还要比你好。
 
幸运的是,我就有这么两位极其优秀的室友,他们当中的一位正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念博士,另一位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念博士。我经常会拿他们俩当做参照,比照着来努力。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感觉自己突然开窍了,意识到高中与大学的知识结构是有本质差异的,因此相应的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调整,因此我把原来的苦学苦练变成后来的巧学巧用,并且在本科的后面几年中,一直保持第一第二的状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比赛;
 
社工也做过,曾经当过学校辩论队的种子选手,玩机器人一不小心当上了机器人与新能源协会会长(虽然最终把那个协会从大带到弱,从弱带到没);
 
然后我觉得闹腾的还不够,又跑到去香港交换了半年,最后阴差阳错地保送去了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读研之后,感受最深的,就是知识结构从高中时期的基础知识和大学时期的专业知识,走到了一个没有人涉足过、甚至完成称不上知识的研究领域。
 
这个时候才发现,我已经不能再靠记忆、或者说再靠技巧,去掌握知识,而是靠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胆识,去创造知识。
 
这个过程中,虽然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我仍然不断地自我调整,迎难而上,从一个成果走向另一成果,直到前几天,从美国万里回国,参加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大家要知道,这可是清华大学学生的最高荣誉,竞争之激烈,我给大家列举几个数字:清华大学有29个院系,首先,每个院系从各自的上百个博士生中选出最具有竞争力的那一位;然后选出来的第29个人进行PK,选出10个;最后这10个人终极PK,选出5个!可以想象这5个人会是些什么人!简直不是人。。。还好我已经顺利出局了。。。
 
另外,我在这里非常自豪的跟大家透露一个数目,我在读研的四年期间,单单获得的奖学金就已经超过了10万,如果加上国家的各种资助的话,应该不止30万了。 

\

 
4 年轻人要珍惜成长过程中的拐点
 
我跟大家说这些数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炫耀,一方面我是想鼓励大家,现在的各种政策机会越来越好,希望大家志存高远;另一方面我想表达的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拐点
 
例如,在你缺乏尊重的时候,你会为了赢得尊重而加倍努力;
 
在你缺乏金钱名利的时候,你会为了获取财富和地位而拼命挣扎;
 
但是随着你获得的成果达到一定阈值(程度),你的心胸、以及你眼中的世界都会随之变得更宽广。
 
这个时候,支撑你继续奋斗下去的,往往不再是唯利是图,而是一种情怀、一种更好的燃烧自己、更好的反哺社会的情怀。
 
前面我说到,我在初中阶段的动力源泉,几乎是来自于对冷嘲热讽的报复心态,那么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再回首,我还会记恨哪些嘲笑我的叔叔伯伯吗?不会!相反,我觉得他们特别的真诚、可爱。
 
再例如,我在本科求学期间,曾经特别注重名次、注重三五千块钱的奖学金,并且会因为这些事情情绪起伏很大,但是走到今天,当我博士即将毕业,收入开始用10万为基本单位计量时,我还会去那么斤斤计较吗?不会!
 
再例如,我在四中念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为了露个脸,在年级大会上主动要求额外的发言,那么,十年之后的今天,我再次站上这个讲台的时候,我还是仅仅为了露个脸吗?自然不会这么幼稚!
 
我之所以回来做这个报告,更多的是感恩母校对我的培育之情,感恩这个给我了无数机会的国家,特别是我接受国家公派出国之后,这种感恩之情更加浓重。
 
各位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随时会被一些小利益、小诱惑所吸引,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呢?我希望大家以一种发展的心态去看这个世界。
 
按照咱们国家现在的这个发展趋势,就在你们将来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或者博士毕业的时候,也就是2025~2030年期间,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虽然有人会马上泼冷水说,只是总量第一而已,人均还是很落后。
 
事实上,中国一旦成为经济第一强国,将意味着咱们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需要有相应的提升。目前咱们国家整体上还处在一种韬光养晦、闷声发大财的阶段,很多外国人,尤其是国外的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20年、甚至30年前的水平。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这次从美国回来的飞机上,旁边坐着一个第一次来中国的大叔,一路上说了无数个他认为中国有多么落后的印象,其中有两个问题尤为搞笑。
 
第一问题:他问我,从北京到天津,是不是需要一天以上的时间,我说no,你去坐高铁,半小时就到了。
 
第二个问题:他问我,在天津,天黑之后能不能出来逛街?酒吧会不会开门?我说,在中国的城市,你可以任何时候出门,至少没有人会动不动掏枪嘣掉几个人。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一旦中国在经济上超越美国,将会让其他国家的人刮目相看,这是一道心理防线的突破;同时,因为体量达到第一,咱们就有机会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不仅仅是跟随者;就能够建立起平视外国人的心态,而不是一味的仰视。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知道咱们身边,有很多人把使用苹果手机当做社会地位的象征,甚至可能有攀比的心理,但是同学们,这些心理其实是很可笑的,一个需要用手机来显示社会地位的人,你不觉得很可怜吗? 

\
 
同学们,咱们国家这样一种稳步的发展趋势,无疑对咱们这一代人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年轻人作为祖国的未来,你们能不能够挑得起这份重担?有没有能力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你们的价值观是不是足够的正义凛然?这就对咱们智力、体力、耐力、定力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时代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咱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呢?其实答案就在各位眼前,甚至有的同学还要每天喊上好几遍,这就是咱们四中的校训:明德、博学;求是、致远。
 
首先说明德,其实无论在什么场合,我们总是喜欢把品德、道德挂在嘴上,动不动就是以德服人、以德治国。但是遗憾的是,真正能够做到时时刻刻遵守道德品行的人少之又少。
 
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物质经济快速膨胀的时代,别说讲道德水准,很多人根本就是不择手段、毫无底线。我想说的是,如果咱们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要去做那些令我们讨厌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就大有希望了。
 
我在美国的时候,虽然也看到一些他们那个社会的阴暗面,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家毕竟是发达国家,在社会风气方面确实走在了咱们的前头。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今年暑假,我和家人在美国西部自驾游,从旧金山出发,沿着西海岸的一号公路一路开到洛杉矶、拉斯维加斯、然后到大峡谷、黄石公园、太浩湖,然后再回到伯克利,期间看到很多壮观的景色,并且一路拍了一些婚纱照。
 
这个旅行过程中,有一件小事让我很有感触。
 
当时我们在一个国家公园的时候,因为赶上了美国的独立日(相当于咱们的国庆节),所以公园里面比较堵,这个时候这个公园就开始一个很有意思的车辆行驶规则:他们的路是单向双车道,就是往一个方向开的路有两个车道,可以并排开两辆车;在这种堵车的情况下,他们让一个车道走自驾游的社会车辆,另一个车道走公交车或者景区里的管理车辆。当时由于社会车辆很多,所以这个车道很堵,排起了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龙;而公交车其实很少,因此旁边这个车道就一直空着,几乎没有车辆行驶。
 
我佩服美国人的地方有两点,一是绝大多数人,大概90%以上的人是遵守这种非强制性的规则的,即使你开到旁边的那个车道上去,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大部分人还是自觉的排起了长队,就是说他们这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把自觉遵守公共规则当成了一种强制性的义务,这个让人很震撼;
 
第二个让人震撼的地方是这部分遵守规则的人里,还有那么30%左右的人敢于站出来制止那些极少数不遵守规则的人,当时也有极少数的车辆选择了走旁边的空闲车道,因为可以省时间,那么在排队的这批车里面,就有人把车窗打开,一旦看到旁边有不遵守规则的车辆经过,就竖起鄙视的中指,并且做出靠边排队的手势,同时还挥舞美国国旗。
 
当时看到这一幕我特别感动,因为我想到咱们这个国家,不说其它方面,就说道路上的车辆,有几辆车会主动让行人?有几辆车你会频繁变道、甚至夹塞抢道?我当时想到这些的时候,都激动得哭了,并且立志回国后,要在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
 \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垃圾分类的。
 
在美国的这段时间,我为了更好的感受他们的文化,特意选择了住在一个美国人的家庭里面。当时第一件令我震撼的事情,就是他们对待垃圾的态度。
 
家家户户都有三个垃圾桶,把垃圾严格的分为食物垃圾、纸和塑料可回收垃圾、瓶瓶罐罐了可回收垃圾、植物落叶类垃圾等等。
 
我不对他们的这种分类方法做过多的评价,我给咱们四中的师生提一个小小建议或者要求,由咱们学校的某个低年级学生社团牵头,在全校发起规范的垃圾分类活动,然后由全校师生一起执行。
 
基本上可以预见,这会是一个经济上可持续、执行上有动力、多方共赢的活动。首先,学校可以将这个事情当成德育活动的旗帜窗口;学生团体多了一件可以拿出去展示、甚至向外宣传的案例;厕所设备更新了,清洁工人的收入水平有了提高,同时全校师生可以享受更加舒适的如厕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是真的把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口号,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
 
我为什么强调提高清洁工人的收入呢?就是要从学生时代开始,纠正社会上对职业尊卑的偏见,营造一种正能量,咱们不在乎从事职业的高低贵贱,只要是真正做出了实际贡献的人,咱们就给与精神上的鼓励,而且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说一点我的感慨,咱们这个社会缺少的不是做大官的人、也不是赚大钱的人,这种人太多了,你不愿意做,还有别人愿意做。我们真正缺少的,是守规则的、做实事的人。
 
再来看校训中的博学,其实我对博学理解很简单,就是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地去调整自己。
 
前面我跟大家从小学、讲到了博士阶段的心路历程,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
 
我爸妈就是属于那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让他们去学用电脑,他们说太难;让他们去学开车,他们认为没条件;让他们换个花样炒菜,他们嫌不合胃口。这种心态,是典型的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态度。
 
接受新鲜事物有时候是比较痛苦的,特别是学习一些复杂的东西,比如学习一门新的外语,可能需要你花费很多年,甚至一辈子的不断努力。但是,一旦你愿意敞开心扉,愿意去学习,你很快就会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我经常跟我爸妈说,你们觉得醴陵炒粉好吃,一辈子也吃不厌,但是你们知道吗,北京的烤鸭、上海的小笼包、法国的甜点、日本的寿司、意大利的pizza、印度的手抓饭、韩国的炸鸡和啤酒,这些东西同样好吃,甚至更好吃。
 
守着自己的一方口味没有错,但是请不要把自己的世界给封闭起来,因为如果你这样做的代价,是整个世界。
第三句校训讲的是求是,我想,它的目的在于告诫咱们这些年轻人,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实事,少玩虚弄假。
 
清华大学除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之外,还有一句内部的诫训,叫做“行胜于言”,意思是实际行动远胜于一切实事求是。
 
因此,在清华的校园里,很少有人像其他学校的人那样夸夸奇谈,清华的学生更多是实实在在地做实验、做测试、做工程实践,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扛起大梁的“理工男”。
\
 
在美国这段时间,我也接触到了一些声望比较高的美国终身教授、以及咱们国家出去访问的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知名教授。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奋不顾身投入到一线科研工作中。
 
我的外国导师之一Edward Arens教授,今年已经74岁了,仍然在科研一线带领大家做科研工作,并且除了基本退休金之外,不从学校和项目经费中索要任何的额外费用。并且,他还和我的另一位国外导师张慧老师一起约定,尽可能不去参加国际会议的,为的是减少坐飞机的次数,防止全球气候变暖。
 
要知道,像他们这样有名望的教授,有太多太多的科研单位想请他们过去做讲座、做兼职教授,如果他们的奋斗目标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名望,那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是,他们却毅然地拒绝了这样的做法,一心一意呆在实验室亲自动手开发新设备、指导学生做实验。
 
你想想看,如果说一个高校,像这种有情怀的人多了,咱们的高校何愁不会有更好的排名;如果说咱们的国家,各行各业都多一些这样的“傻子”,咱们的国家何愁比不过发展不起来?而我们的社会,就是聪明人太多,我们眼中的笨蛋太少!
 
再来看看致远。说两个实现“志存高远”的基本技能储备。学好英语和锻炼身体。其实这两件事情我们一直在说,一直在强调,但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好这两件事情的人,少之又少。因为这两件事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即需要科学的方法,又需要长期坚持的毅力。
 
希望大家今天记住我说的这两个基本技能,将来等你们上大学时间更加充裕之后,拿出两个月的时间来做一个实验。
 
首先,在这两个月里,你给自己营造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例如坚持用英语和别人交流,坚持用英文上网站,坚持把你看到得所有中文都翻译成英文,哪怕你自己心里面的一些想法,你通通都用英语表达出来,不明白的地方查字典,坚持两个月。
 
其次,这两个月里面,你坚持隔天跑步或者隔天健身,如果跑步的话,你第一次只要跑1000,然后在接下来的29次跑步中,你坚持每跑两次你就在前一次的基础之上多跑300
 
也就是说,你第一比跑1000,第二比跑1000,第三次争取跑1300,一次类推,坚持两个月。
 
如果你不喜欢跑步,你还可以选择健身,坚持两个月的肌肉锻炼,并且严格的控制作息规律和饮食健康。两个月内,你亲自体会一下你的英语口语和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这里可以大致的地告诉你,如果你能认真地坚持做好这两个月的实验,两个月之后,你基本上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日常英语了;同时,你会发现你可以轻松地跑完5000,如果体质好一点的话,跑1万米也不是什么难事。 

\

 
各位同学,我衷心希望你们真的去实践一下我说的这个小实验。因为我自己亲自被这个实验结果给震惊过。
 
我曾经在自己博士课题最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了一个学期的跑步计划,学期结束时,可以跑半程马拉松,也就是20公里左右。
 
跑步过程中,我可以放空一切包袱压力,思想高度集中地想一些问题,我有很多博士研究的灵感都来自于那段时间的跑步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每两天给自己一到两小时的放空时间,让我可以反复地琢磨,自己遇到的一些事、一些人,对我的情商提升作用非常之大。
 
去伯克利之后,我又选择了骑自行车和健身,到目前为止坚持了快有半年了。
 
为什么我在谈致远的这条校训下面跟你说英语和锻炼身体?我其实是想说,伟大的理想是一步一步慢慢构建起来的,用不着天天放在口嘴巴上讲。而真正能够帮你实现理想的,一定是技能的积累、过硬的身体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事情,才是需要你天天讲、日日抓的事情。
 
同学们,在今后的求学生涯或者人生旅途中,你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请大家放宽了心,慢慢地去感悟,慢慢地去品味,慢慢地去犯错,最后慢慢地去纠正错误,未来的世界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
 
6 、处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情
 
最后,我想教给大家一个成功的秘密武器。这个武器就是:“处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情”。
 
这是当年我在香港交换时,一个叫王盛卫的教授教给我的,当时我只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这么多年下来,我一直在践行这个提纲挈领的秘密武器。
 
不管你想干什么,有怎么样的努力计划,归根结底还需要讲究一个时机,有些努力做早了,最终难免失败。
 
回想起当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为了准备高考,真可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和一大群同学们一起,苦学苦练,熄灯后在厕所看书,早操前到食堂练英语。最后虽然把脸上的胶原蛋白换妆成了青春痘,但是当时那种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确实成了难得的记忆,也一直激励着我的前行之路。
 
各位学弟学妹们,高考曾经改变了我的命运。因此,我也由衷地希望各位学弟学妹抓住高考这个绝佳的机会。
 
你是否可以冲上前去、大力把握它?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