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兵:我仍希望在一线 我还想去田间地头
2017-01-10 19:13:59 作者:admin 来源:大湘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主持人李兵:我仍希望在一线 我还想去田间地头
“农村是骨血里的基因。我虽然在北京长大,但小时候去过母亲在农村的老家,感觉像小鸟从笼子里飞出来了,一下火车,亲戚赶着马车来接我,黄土路两边都是笔直的白杨树,我坐在车上睡着了。还有青纱帐里捉迷藏、打河草、游泳。房子里都是炕,烙的大饼我能吃两个……”
在东塘某影院的一个影厅,身穿白衬衣、黑西裤,头发梳得蹭亮的李兵,站在台前,一字一顿地讲述自己与乡村的故事。因为需要边演说边配合大屏幕播放视频,这位见过了大风大浪的主持人居然有点卡……
“不是紧张,是记性不好,怕忘记了流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李兵,曾经火遍三湘的栏目《乡村发现》的主持人,湖南唯一荣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与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金奖的主持人。提到他的名字,大多数湖南人脑海里冒出来的画面,肯定是一个走在村庄的田埂间,身边围满了农民的主持人。
这个名为“乡关何处”的主题演讲,是李兵阔别《乡村发现》之后,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做乡村主题的演讲。他说,这是对农村情感和关注的延续。
01 演播室搬到田间 一句“兵哥”让他落泪李兵和长沙的结缘,要从1978年开始。
那一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地方台输送人才,当时身为北京少年宫的舞蹈演员,并不知道什么叫播音员的李兵被老师带去参加选拔,因为嗓音天生条件好被挑中。
然而来到长沙的李兵极不适应,“那时候长沙都没有北京的那种大马路,觉得挺不是滋味的,但想着既然来了就要做好,不然对不起一堆人。”
他是那批小播音员中第一个上节目的,至今记得第一篇口播的文章。“叫做《慈利杜仲》,是说慈利县的一种药材叫做杜仲。当时300字的稿子我练习了2个多小时。”
后来,李兵出现在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主持台前。1995年5月,李兵参与创办《乡村发现》栏目,担任主持人,后任制片人,他成为湖南最先把观众带向农村的主持人。栏目大热,李兵也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兵哥”,他荣获了中国新闻界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与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金奖,走上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他直言自己是“拉幕布的人”,真正的主演是农民。“是因为他们的精彩,我才能够沾光。我做这个节目时,慢慢爱上乡村,觉得自己的灵魂在净化,境界好像也在提升一样。”
他记得第一次是去郴州和永州,一去就是十多天。“从来没有离开长沙那么久,食宿各方面都不适应,只能吃大蒜和葱来调节,当时夏天很热,农村路也不好走,我们的采访车外面是灰,里面也是灰。”
后来慢慢越做越喜欢,“每次一到农村就会被围堵,那种意想不到的亲切感和热情,开始真的有点受宠若惊。我最喜欢把围观的老百姓当作采访对象,现在叫做参与式传播,农民在节目中多会说话啊,多自然啊。想起这些特别有意思,特别美好。”
节目里,站在李兵身边的农民都充满着自信,阳光向上,有创造力。比如造飞机的农民兄弟;在怀化的中方县有个大力士村,那里的人都力大无比;比如农民种奇瓜怪菜的……
李兵觉得,在农村情感的收获比城里大得多。除了大娘送鞋垫,小伙寄贺卡,姑娘送风铃,大爷敬谷酒,最让他体会到农民情感的,是15年前的一次事故。当时栏目组采访车在张家界永定区与桑植县交界处骤然跌入100多米的深谷中,当地农民自发赶去救援,甚至跪在马路中间拦车救人!
“很多细节的经历,让你觉得特别感怀。”沉浸在记忆里的李兵,声音都变了……
02 从巅峰到谷底 再出发仍然不弃乡村2009年,因湖南卫视的整体定位调整,《乡村发现》栏目停播,这对于李兵来说,不止是遗憾,这表示他要离开曾经熟悉的地方。“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吃不好睡不好。那是我最痛苦的一段时间。”
有很长一段时间,李兵没有做日常类的节目,他花了太多时间去说服自己要“服从全局”。“很多人说可惜了,但是从广电发展来说,到目前为止那个节目是完成了历史使命。人生有起有伏,不可能永远在一个峰谷。不管是山峰还是山谷,都有它的美,怎么去看待,怎么去走好这段路程,都要去珍惜。”
后来,李兵陆续主持了一些其他节目,在各类大型晚会也能看到他的身影,但是,他感觉再也没有任何一个节目,能带给他乡村发现时的快乐,而乡村发现也早已成为了他的标签,在大众眼里,李兵仿佛除了乡村发现,再无其他可言。他并不排斥被标签化。“如果说我有一段骄傲的经历,就是乡村发现。我很珍视。”
2011年,遵照湖南省委宣传部外宣办的建议,李兵接手湖南电视台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栏目,再次与乡村相逢。太久没去乡村,李兵有些生疏,但当农民朋友拿着10年前的照片,喊着他“兵哥”的时候,他又找到了从前的自己。
“《世界看湖南》是一个外宣窗口,我带着一群年轻的孩子们做这个事情,就是要发现、挖掘、整理、研究、传播古老村落文化,让世界观众发现湖南的美,湖南古村落的美。把这些影像真实保存下来,原汁原味记录。”
03 跑遍湖南上百县 心疼美丽村落的消失这些年来,李兵跑遍了湖南一百多个县,见到了很多美丽的村落。比如张谷英村、高椅古村。他也去过非洲的村落,物质上比国内贫穷,但是从文化保护来说,国外做得更好,“他们很尊重自己的古老的村落文化。民俗、民情、文化和村落的原貌,是整体保护。我们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旅游开发,有些被破坏了。”
“湖南很多古村落都消失了……”做着做着,李兵也渐渐触摸到目前中国农村存在的许多问题,空心村、文化空心、人的空心、村落文化即将遗失等,都让他和他的团队深思。“现在真的需要沉下来,对村落文化挖掘研究,让古老村落如何进一步发展,是对乡村文化和农村现状更深层次的关注。”
现在的李兵,继续对栏目进行业务指导。他坦言对现状并不满意,“我还是希望做一线。我曾说直到60岁,白发苍苍的时候依然在田间地头拉着老百姓的手讲着乡村故事,那是我的快乐,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但是很可惜。很多事情是不能去左右的,只能自己适应。”
他甚至开始憧憬起退休之后的生活,“到时候我还会跟着年轻孩子一起扛着摄像机,一路走在中国的农村大地上,去讲普通人的中国梦的故事,他们的奋斗过程,最淳朴的理想,真实的记录下来,现在还有一些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我想那时候我会更加轻松一些,更加放纵,洒脱一些。”
大湘网:提到您的名字,大多数的第一反应就是《乡村发现》,您是否介意这样被标签化?
李兵:哈哈,其实我不止主持过《乡村发现》,各种类型的节目,综艺、晚会、体育类、文化类,都主持过,不光电视,广播也是各种文体,新闻、消息、通讯、评论、散文、小说,译制片,都做过,我是一个比较专业的电视人。
大湘网:当年有人叫您村长吗?怎么看待现在的村长李锐?
李兵:没有叫我村长,都是喊兵哥,当兄弟一样。锐哥这个村长我们不一样,他的节目很火,更多的是带着明星去感受乡村生活,也是好的体验。我是从另外的角度,农民的朋友、兄弟角度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和农民们的接触更多一些。
结语采访约在湖南广播电视台,12楼的办公室里,显得空旷干净。“也是有缘分,以前《乡村发现》的办公室就在对面。”李兵望一眼门外,好像在自言自语。
他的皱纹比以前更深了些,但声音依旧没变,充满磁性。
兵哥在长沙生活38年了,从最初对气候和饮食的不适应到如今“去到北方反倒觉得干燥”,他已经完全融入了三湘四水,“越变越好、很宜居、幸福指数很高的”长沙,也已经让他扎下了根。“这里成就了我的事业,湖南的老百姓和观众能够接受我,认可我,我也特别感谢。这方水土在滋养我,是我珍爱的一块土地。”
得空的时候,他喜欢去月湖公园、岳麓山溜达,也会在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和书店 停留。他特别喜欢岳麓书院,“就是感受,湖湘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我身上现在是南北结合,有北方人的忠厚老实,也有湖南人的吃得苦、霸得蛮,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湖湘的浪漫情怀也特别可贵,体现在文化中,就像诗一样,给我很多滋养。”
采访结束的时候,兵哥用那磁性的嗓音说道 :“今天聊起这些挺老的故事,我特别感谢,这个可能不是网络上喜欢的内容,但是是很真实的我自己,都是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