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农委专题研究当前农业农村工作
2016-08-13 17:58:45 作者:admin 来源:衡阳市农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衡阳市农委专题研究当前农业农村工作
来源:衡阳市农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6-08-09
近期,衡阳市农委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
2016年1-6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2.77亿元,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4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03元,同比增长9.1%。会议认为我市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向好,特点突出:
一是在推进责任落实中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完成早稻种植面积361.5万亩,中稻和一季晚稻30万亩,落实晚稻秧苗可插大田面积389.05万亩;预计早稻减产1%左右,是全省因灾减产最少的市州。养殖业发展基本稳定,全市生猪出栏480.89万头,同比减少4.6%,但价格同比上涨20%以上;出栏(笼)家禽、牛、羊分别同比增长2.6%、3.2%、1.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3个,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出现一例“瘦肉精” 阳性,农药、化肥使用总量分别减少4%和0.6%。及早部署、科学应对防汛保安,实现了防汛责任全覆盖,大灾之年无大险。
二是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全市61个农业重点项目开复工率100%,完成年度投资43.2亿元,占年计划的56.5%。争取国、省重大农业项目资金占全省七分之一。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长30.4%;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487亿元,增长25.2%,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350.6亿元,增长23%;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61家,比去年新增7家。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加速,建成乡镇区域水稻烘干中心60个,新建300亩以上规模商品化机育秧基地18个,早中稻机插率为29.5%。
三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突出稳粮增收,调减2万亩水田发展经济作物。优化种植结构,超级稻、优质稻、再生稻种植面积分别同比增长11%、10%、160%,全市规模种粮户的粮食产量占到了粮食总产的51.8%。全面推进中心城区3个万亩片和县市8大特色蔬菜基地建设,本地蔬菜自给率稳步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亮点,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共接待游客27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6.2%。
四是在推进共享发展中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易地扶贫搬迁和安居扶贫工程全面推进,今年8356人搬迁计划、500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已明确到户到人;全面开展农村低保兜底脱贫对象认定和农村低保清理活动,在衡阳县完成农村低保与农村扶贫的“两线合一”试点工作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已启动扶贫项目9474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3亿元。全面启动了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扶贫小额信贷项目。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四城区所有乡镇已评为二星级文明乡镇,完成人工造林49.28万亩、通道绿化6820.9公里,建设“秀美村庄”示范点599个。
五是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市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面积362.1万亩,进度居全省前列;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10.83万亩,其中耕地流转率53.44%,居全省第一。全市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3651个、工商登记家庭农场2115家,分别比去年新增187个、157家。支持30多家电商企业搭建了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祁东县和衡阳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村淘”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有吉、新发、新丰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企业。耒阳市作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6月末共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29笔、594万元;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544.06亿元,同比增长11.25%,“五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6.7亿元。
会议还认真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受粮食降价、务工工资增长乏力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困难;二是农业产业化企业不大不强,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凸显;三是脱贫攻坚任务繁重,难度越来越大;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履艰难,农村综合改革任重道远。并针对性提出了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措施,确保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抓防灾减灾保安全。积极主动应对“七上八下”关键时期,将防灾减灾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好早稻收购工作,抓好中、晚稻田间管理,积极发展旱粮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着力推进蔬菜提质增效和生猪规模健康养殖,保障“菜篮子”供应;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森林防火和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情监测。
(二)抓县域经济补短板。一是突出项目支撑。以争项目、引项目、服务项目为第一抓手,强力推进项目兴县。二是突出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工业、新兴服务业,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实施好“十百千万”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和农业产业化“五五”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突出要素支撑。着力做强融资平台,壮大园区经济。四是突出城镇支撑。100万人口以上县市的中心城镇要着力培育新生城市,重点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发展小城镇,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2-3个工业强镇、农业重镇、商贸旺镇、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
(三)抓脱贫攻坚惠民生。落实十大扶贫举措,强化驻村帮扶、联村帮扶和结对帮扶的全覆盖,全面建立“一户一策”精准扶贫信息卡,加强督查督办和考核验收,确保年内8万名贫困人口脱贫。突出抓好易地搬迁扶贫和安居扶贫工程,年内完成搬迁8356人,完成395个贫困村D级危房户和无房户改造任务;完善低保与扶贫政策的有效对接,稳步推进扶贫标准与低保标准“两线合一”。
(四)抓美丽乡村立标杆。按照“示范引领、连片建设、提质升级、打造亮点”的总体思路,在市城区与相邻县市区结合部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圈,沿107国道市县两级共建美丽乡村示范带,县(市)中心集镇周边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全力打造雨母生态风景名胜区、横江生态农业休闲示范区、茶山坳现代都市农业先导区、萱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四个核心示范片,形成“一圈一带一片”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建设布局美、产业美、生态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
(五)抓农村改革添活力。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转方式、调结构、优布局、增效益、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服务主体、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三新”主体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和中坚。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模式,全面启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