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晚稻保苗和一季稻保穗病虫害防治工作

2016-08-01 22:59:51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切实抓好晚稻保苗和

一季稻保穗病虫害防治工作

 
当前“双枪”已经上岸,双季晚稻正值返靑分蘖期,中稻、一季稻进入孕穗期,个别已经齐穗。就整个水稻病虫害发生而言,一季稻、中稻上的病虫害重于双季晚稻病虫害。近期持续高温无雨,虽然对水稻病虫发生为害有一定抑制作用,但田间病虫发生仍然发展较快。就全国水稻病虫害区域发生而言,其中,稻飞虱在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发生程度重于上年,西南稻区大部轻于上年;稻纵卷叶螟在西南稻区发生重于上年,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发生接近上年;稻瘟病在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重于上年同期。根据当前病虫基数、作物生育期和品种抗性及气候因素等综合预判,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瘟病在西南中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将呈加重发生态势。
 
一、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预报
 
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测报管理处于727预报,稻飞虱在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发生程度重于上年,西南稻区大部轻于上年,全国累计发生面积1.36亿亩次,同比增加3.9%710-20日,湖南东安、广西金城等华南北部和江南南部稻区监测到单灯单日近千头的褐飞虱迁入峰;云南彝良,浙江桐庐、天台,福建仙游,江苏高淳等西南东部、江南东部和长江下游稻区监测到超千头的白背飞虱迁入峰,其中云南彝良连续多日单灯单日诱虫量近万头,江苏全省白背飞虱平均单灯累计诱虫量1352头,是去年的12.9倍,列2008年来第1位。经有效防控,西南、江南和长江中游中稻稻飞虱虫量有所下降,田间百丛虫量一般350-900头,滇中、川东、桂北、赣北局部未防漏防田块超大发生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田间虫量西南稻区减少8.7%,华南稻区持平,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分别增加12.8%38.2% 154.1%
 
水稻二化螟由于受气候、耕作制度(如虫源田复杂、单双季稻混栽等)、病虫抗性、人为因素(如未按时防治、药剂不对口)等原因的影响,当前抗药性快速上升。如湖南衡南县三、四代二化螟呈现出发生量大、危害重、防治难度加剧的现象,甚至出现经销商不敢卖药、部分丘块无药可控的极端局面。据衡阳市各县市植保站大面积调查,个别乡镇二代二化螟尾峰由于未防治或防效差在720-25日出现了明显的为害症状,三代二化螟如果防治不当预计比去年还要严重。据衡南县植保站近期系统监测:当前二化螟田间残留量较高,亩平虫量1950条(↑5340条),且虫源田面积相当大、发育进度极不整齐,具备大发生的基础。根据进度,主羽化高峰将出现在724-84,卵孵高峰将出现在81-12日。
 
稻纵卷叶螟在西南稻区发生程度略重于上年,华南、江南稻区发生与上年接近,全国累计发生面积 7310万亩次,同比减少14.3%7月中旬以来,稻纵卷叶螟陆续迁入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田间亩蛾量一般120-340头,高的1000-2500头,湖南龙山、江西万年、湖北松滋等地较高的为4500-7500头,湖南长沙最高达1376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西南大部和华南南部田间亩蛾量偏多,其中云南、重庆达到10倍以上;江南稻区减少33.03%,长江中下游稻区偏少2.3%。田间虫量较高,亩幼虫量西南稻区一般340-900头,其中重庆高达2735头,是上年同期的2.5倍;华南稻区6603头,同比减少48.8%;江南稻区19252头,同比减少9.03%;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5820头,同比增加2.7%。田间危害较轻,大部稻区卷叶率低于5%,但鄂西、鄂东局部稻区发生较重,湖北竹山、宜城、远安、英山等地平均卷叶率分别高达55%44.7%21%18.8%
 
稻瘟病在南方稻区发病重于上年,全国累计发生面积2388万亩次,同比增加11.3%。与去年同期相比,西南稻区发病面积343.7万亩次,增加3.1%;华南稻区发病面积478.9万亩次,增加15.1%;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发病面积1083.37万亩次,增加21.2%。田间病叶率一般3%-10%,局部地区发病率高,如湖北浠水、安徽宁国病叶率分别达33.7%34.4%
 
一季稻纹枯病已进入垂直扩展高峰,据衡南县植保站728调查,加平病蔸率21.0%(↑35.5%),病株率9.3%(↑15.7%);稻曲病、稻瘟病,目前全县多个乡镇、数个一季稻品种均有发生,田间菌源充足,破口抽穗阶段属于危险生育期,成灾风险极大;一定应加强防治。
 
二、下阶段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目前西南稻区水稻进入孕穗抽穗期,天气阴晴交替,气温偏高,降雨量大,十分有利于病虫发生,尤其是稻瘟病发生面积增加较快;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水稻处于分蘖盛期至孕穗期,受洪涝灾害影响,多数稻田被淹,随着洪水退去,气温升高,田间小气候比较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的发生发展。根据当前病虫基数高、病虫情发展快的实际,预计下一阶段上述地区“两迁”害虫和稻瘟病将加重发生,局部地区严重发生。各地要及时关注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加强调查监测工作,及时发布预报信息,因地制宜科学指导防控工作,确保不因监测防控不到位而造成大面积成灾。
 
三、当前晚稻、中稻(一季稻)病虫害防治意见
 
1、防治时间和策略
 
防治时间:中稻(一季稻)和早插晚稻在82-7日、迟插晚稻在810-15日用药。
防治关键时期及防治次数:二化螟抗性严重发生区域,一定要强调在二化螟卵孵高峰用药;要复配使用对口药剂,迟插一季稻、晚稻上要连续用药两次,施药间隔期为10-15天。
 
2、防治对象:主治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中稻与一季稻),挑治稻纵卷叶螟,预防稻瘟病、稻曲病(中稻与一季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
 
3、防治药剂:
 
1)、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卷叶螟在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治二化螟在卵孵高峰期用药,可每亩选用12%甲维•氟苯虫酰胺微乳剂(泰作)30ml,也可选用5%阿维菌素每亩100 ml34%乙多•甲氧虫(商品名:斯品诺)、10%四氯虫酰胺(商品名:9080)、10%阿维•氟虫双酰胺(商品名:稻腾)、20%氯虫苯甲酰胺(商品名:康宽)、毒死蜱等,二化螟抗药性强的地区可选用杀虫单、杀螟硫磷、专打高龄二化螟可选1.8%阿维菌素100 ml /+40%丙氯100 ml /亩配方等;
 
2)、防治飞虱药剂。防治稻飞虱,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注重“压前控后”,可亩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圣约翰、卡雁)15g80%吡蚜酮•烯啶虫胺(横扫、金烈)8-10也可选用噻嗪酮、噻虫嗪、吡蚜酮、醚菊酯、烯啶虫胺等药剂,提倡后期粗水喷雾;
 
3)、防治稻瘟病药剂。稻瘟病、稻曲病重在提前预防,预防稻瘟病宜在叶瘟初见病斑及破口抽穗初期施药,可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丽艳)45g,也可选用2%春雷霉素(加收米)、22%春雷•三环唑(加收热必)、稻瘟灵(福岛)、吡唑醚菌酯(凯润)等;
 
4)、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细菌性褐条病药剂。防治纹枯病宜用两次药,在保苗和保穗时结合防治其它病虫时一并防治,可亩用40%氟环•多菌灵悬浮剂(翠米)36ml、或43%戊唑醇悬浮剂(翠箭)12毫升、或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8-10。预防稻曲病,宜在主穗剑叶叶枕和倒二叶叶枕齐平的植株比例占1015%时(或破口前7天左右)施药一次,粳稻等感病品种间隔10天再施药一次,药剂可选用苯甲•丙环唑、戊唑醇、肟菌•戊唑醇、氟环唑等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细条病可用20%噻唑锌5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每亩兑水40-50公斤,于阴天或睛天下午5点后细点均匀喷雾,用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层浅水。
 
以上药剂请注意轮换使用,在早晨10点前下午4点后用药,用药时必需保证田间要有水,确保防治效果与用药安全。
 
4、预防水稻高温热害。近段时期高温天气会对处于孕穗期、抽穗期的水稻产生不利影响,易导致水稻发生高温热害。对于水稻高温热害,需要科学的水肥管理,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对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稻田,田间灌水保持5-8cm水层,增加田间湿度,降低穗层温度。缺水干旱的田块及早提水灌溉,防止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影响。在水稻抽穗扬花前,喷 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民多收0.075%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增加冠层湿度,增强叶片抗高温能力。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恢复植株正常灌浆结实,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