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我省农业工作的新形势与任务

2016-05-14 09:28:00 作者:刘宗林 来源:湖南省农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关于当前我省农业工作的新形势与任务

\
       刘宗林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农业工作会议,已于2月份召开了。今天借经管业务培训这个机会,我主要是想把今年省政府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再传达再落实。今年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15年及“十二五”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及“十三五”工作,落实新时期农业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十二五”,提振工作信心

2015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深化改革促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600.6亿斤,“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结构优化。预计出栏(笼)生猪6077万头、牛168万头、羊699万只、家禽4.15亿羽。蔬菜、油菜、水果、茶叶等面积、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1800亿元,增长16.3%。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750家,增加300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56家。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休闲农业高速增长,实现经营收入265亿元,增长23.2%。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预计农机总动力达到60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4%,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4%,提高2.9个百分点,增幅连续两年居全国之首。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93元,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增幅继续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来,重点抓了6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调结构强产业,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出稳生产保供给。毫不松懈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粮食高产创建规模达1532万亩,早稻集中育秧面积1100万亩。粮食在面积减少45.5万亩的情况下,依然实现稳定增产。突出调结构提品质。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推进城镇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肉类结构有所改善,牛羊禽肉占比提高。突出延链条强产业。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工程,项目区柑橘产后损失由30%降低到5%左右。促进三产融合发展,80%以上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订单,50%以上农业企业自建生产基地。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休闲农庄发展到4400家。

二是坚持抓改革强主体,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重点扶持了102家龙头企业、1000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和6932户家庭农场。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2.9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6万个。加快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在永州市和48个县市区整体推进,其他县市区全面开展了前期调查工作,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862万亩。全省耕地流转面积1745.8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5.9%,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资购销、粮食烘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订单式”、“套餐式”、“六代一包”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全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4.5万个。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其中认定2万人,建立了近50万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对象信息库。加快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率先在全国出台双季稻生产补贴政策,对规模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进行专项扶持。开展了“财银保”贷款保险和农业科研成果效益分配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了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开展了农垦改革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坚持治污染保资源,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狠抓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扩大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范围,试点在稻米镉机理研究攻关、低镉品种筛选推广、施用石灰、深翻耕及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启动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成测土配方施肥8800万亩次以上,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800万亩。整治畜禽粪便污染,开展了养殖业“三区”划定工作,在湘江干流退出规模养殖场2273个。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配合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秸秆腐熟还田261万亩、酸性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24万亩,翻压绿肥440万亩,农机深松作业47万亩。

四是坚持兴科技强装备,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实施“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推动100个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建设、验收授牌153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组织9800多名科技专家、农技员开展精准服务,创建27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强农业科研创新。启动了海南三亚南繁基地科研育种园建设,华智水稻生物分子育种平台、制种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在70个县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全省机插率达到25%,增加4.4个百分点;加快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互助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在浏阳、衡南、平江、安乡、靖州和道县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支持惠农科技、智慧农村、网上供销社等电商企业在浏阳、洞口开展电商营销促销活动。会同县信息便民服务成效显著。

五是坚持保质量拓市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420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原料基地800多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认证总数达2274个。常德、怀化农业标准化省市共建取得阶段性成果。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监管机构实现市、县和涉农乡镇全覆盖。大宗农产品综合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成功举办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等展会。积极推进农超、农校、农企、农社对接。坚持不懈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农机、种子企业走出去,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达10.5亿美元。

六是坚持强县域美乡村,加快富民强县和民生改善。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大力实施特色县域经济发展工程,33个县域经济重点县特色产业共实现产值3748亿元,增长11.6%,其中10个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县产值增长25%。推动新农村建设提质扩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4248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77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9个。农村清洁能源用户达到620万户。大力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规范村集体资产管理,减少空壳村3750个。推动产业精准扶贫。制定下发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意见,促进了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这五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总产跨上600亿斤台阶,有3年保持在600亿斤以上;“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粮食、蔬菜、畜禽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这五年,农业农村经济素质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由“粮经”型加快向“粮经饲”型转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产值比重由66%提高到72%,农产品原值与加工产值比由10.93提高到12.1。休闲农业产值增加了4.4倍,成为三产融合的突出亮点。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7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24.5个百分点。

这五年,农村民生事业显著改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十一五”末的2.841缩小到2.62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这五年,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显著激发。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破题,信贷、保险等要素支撑进一步增强,工商资本加速向农村转移,农民工返乡创业方兴未艾,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

五年来,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工作中始终把握了“四个第一”。

一是始终把从全局出发谋划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建设农业强省目标,组织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积极谋划实施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及种植业结构调整试点,促进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等,这些重大举措既打基础、又管长远;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符合省委、省政府创新发展的要求。

二是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加强农民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巩固完善补贴、价格、金融、保险等政策手段,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扶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向农村延伸覆盖,增进了农民福祉。

三是始终把推进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的办法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三权分置”,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有效实现形式,破除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四是始终把依法治农和改进作风作为第一保障。不断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推进依法治农护农兴农。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形成了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的良性工作局面。

二、准确把握形势,科学谋划“十三五”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我们一定要全面认清、准确把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把发展趋势判断准,把工作重点谋划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固本强基。

(一)认清新挑战增强紧迫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新老矛盾相互交织叠加,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四大紧迫任务”。

第一,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紧迫。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收入增长是关节点。受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库存积压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难以快速增长;受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将会放缓;随着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农民转移性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刚刚起步,农民财产性收入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有大幅提升。更为严峻的是,全省还有486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范围广、基数大、程度深。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产业发展至为关键,迫切需要以更大决心、更明确思路、更精准举措,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长期以来,为了追求高产出,拼资源、拼消耗,农业资源环境已不堪重负。目前,全省有2/3的耕地不同程度酸化,2/3的水田是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是湖南农业的心头之患,农业面源污染呈加重的态势,农业综合产能、资源环境约束、质量安全形势趋紧。农业结构不优、产业不强、机制不活等问题突出,科技推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在产业发展思路、经营机制、技术体系、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必须加快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紧迫。近年来,我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油肉果菜等大宗农产品均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严重倒挂,粮食库存高企,去库存压力较大。粮经饲失衡,农产品品质不优,粮食品种口粮有余、饲用粮不足;蔬菜品种以大路货为主,旺季有余、淡季短缺;肉类中猪肉占比超过80%,牛羊养殖滞后,迫切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效益。

第四,加快农村改革的任务十分紧迫。目前,农村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事项,需调整多方利益关系,推进难度很大;农垦体制改革、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试点等,面临许多体制机制障碍。如何进一步赋权还能、释放农村改革红利,把“地”做活、把“人”做强、把“产”做优、把“钱”做多、把“权”做实,需要一关一关地闯、一道一道地破。

(二)抢抓新机遇把握主动权。“十三五”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在挑战严峻的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概括起来讲,就是“五个更加”:

一是推动力更加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强调“十三五”时期要一如既往把“三农”工作抓好,“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能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举措不能减弱,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不能逆转。守盛书记也明确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目前,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短板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重心、工作布局、组织保障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

二是支撑力更加坚实。中央要求,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国家将加大专项建设基金对扶贫、水利、农村产业融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项目和工程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以产粮(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商品粮大省奖励政策为核心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必将迎来又一个投入黄金期。

三是牵引力更加持久。目前,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依靠科技、依靠装备、依靠创新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更加有力。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未来5年将有720多万农村转移人口进城安家落户,这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拉动农产品需求增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信息化技术全面普及,“互联网+”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掀起了农业农村生产消费的新革命,成为“三农”发展的新引擎。

四是驱动力更加强劲。我省“一部一带”新定位,长株潭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我省农业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深度合作,吸引更多先进资源要素投入,农业农村发展的空间更大、机遇更多、前景更加广阔。

五是源动力更加多元。我省农业连年丰收,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宽松的空间和回旋余地。新时期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渐成主流,倒逼农业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发展。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新的经营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工商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加快向农村配置,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明确新要求增强责任感。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短板意识,准确把握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新定位,在“四化同步”中拉长农业这条短腿,补齐全面小康建设中农村这块短板,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十三五”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三个“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重点任务是围绕一个中心、主攻六大产业、开展八大行动: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大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要在稳定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挖掘增收新潜力,拓宽增收新渠道,建立增收新机制,努力保持农民收入增幅“两个高于”好势头。在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0年基本翻番的基础上,保持8.5%的增幅,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缩小到2.41左右。

六大产业: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产业。按照强基础、优品质、攻单产、增效益、稳产量的思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制。

二是壮大经作产业。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烟叶、水果、油料、食用菌、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培育知名品牌,实现以销定产、以质取胜。

三是转型发展养殖业。优化养殖业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牧渔结合,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完善疫病防治体系,促进养殖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四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建立种业联合攻关机制,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骨干企业,提升种业企业竞争力。

五是集群集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区域公共品牌,调优加工结构,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31

六是提升休闲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发特色休闲农业产品,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加强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开辟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快速通道。

开展八大行动: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行动。深入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湘潭市、益阳市、长沙县等14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农业三产融合发展行动。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完善农业经营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各环节有机衔接。

三是现代农业支撑行动。强化现代种业、农机装备、“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四是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加快推进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五是绿色农业推进行动。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重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0%70%,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六是农业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行动。用好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支持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企业“走出去”,加大资金、技术和优良品种资源引进力度,提高我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是区域协调发展行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提质升级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增强农民脱贫造血功能。

八是农村改革创新与法治保障行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完善。健全农业农村法制体系,提升依法治农护农兴农水平。

三、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要围绕“十三五”工作目标,大力推进调结构、补短板、增效益、强支撑,确保大宗农产品生产稳定、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稳步改善。

(一)突出“调结构”,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农业结构性改革是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选择。要立足市场导向和消费需求,着力解决好粮食怎么保、经作怎么扶、养殖怎么优、产业链怎么延等问题,着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一是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当前粮食高产量、高收购、高库存“三高”明显,粮价走低、农民种粮热情降低、一些地方抓粮力度偏低“三低”显现。特别是从今年起,国家将实行最严厉的粮食质量监管政策,不合格粮食要退出最低收购价政策,倒逼我省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但要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个战略性问题,粮食生产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弦要时刻绷紧。从我省来讲,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决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决不能把粮食产能转低了、把水稻生产优势转没了。要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制要求,念好“强、优、攻、增、稳”五字诀:强基础。着力改善耕地基础条件和科技支撑条件,扎实推进粮食产能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产出能力。优品质。加快粮食品种更新换代,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优质稻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粳稻生产。深入实施做优做强湘米工程,大力推广优质稻生产。攻单产。加快高产稳产技术集成推广,扩大粮食高产创建和早稻集中育秧规模,推广水稻“四双”栽培技术。增效益。实行标准化、精准化生产,降低物化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培育新型种粮主体,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升规模效益;研究推广“稻鱼(虾、蛙)”共生、传统一季稻区发展再生稻等种植模式,提高综合效益。稳产量。就是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将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

二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调优做大两大产业:发展壮大经作产业。经济作物是农民经营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我省1/3的种植面积上产出了2/3的种植业产值。要充分发挥我省生态条件良好、特色作物品类多的优势,加快经作产业发展。稳步扩大蔬菜生产,重点建设40个蔬菜重点县,支持蔬菜标准化设施大棚建设。全面推进水果、茶叶“三品提升”,扩大茶叶面积20万亩,选择20个县综合改良低产果茶园60万亩,建设一批精品果园和生态有机茶园,推进特色园艺作物示范园创建和种苗基地建设。推进油菜“西进南下”,扩大“稻油”轮作。扶持发展饲草业。近年来,草食动物市场需求量大,养殖发展迅速,需要壮大饲草业来跟进。目前,我省一些地方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饲草业,既带动了草食动物发展又促进了农民增收,一举两得。要按照粮经饲统筹发展的要求,科学安排、合理规划、稳步发展,加大粮改饲扶持力度,开展优质饲草料种植推广补贴试点,加快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三是加快养殖业转型。依托地方资源禀赋,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主要畜禽水产品的养殖容量、生产优先序和区域布局,加快推动养殖区域向适宜区转移,养殖结构向草食动物和高效水产调整,养殖方式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种养结合转变。生猪生产既要“退”、又要“保”。退就是禁养区要退出规模养殖,长株潭等养殖高密度区和重要水域禁养区,要按时间节点逐步退出。保就是保品质,特别是要加大地方优势品种的开发利用,对湘中黑猪、湘潭砂子岭猪、长沙罗代猪、宁乡花猪等地方种质资源要加大保护和推广力度。扩大牛羊等草食动物生产。加快牛羊生产大县建设,建成一批集中连片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基础母畜扩群示范场和家庭牧场,实现牛羊肉产量和产值年递增5%以上。发展高效水产养殖和特色家禽。在巩固洞庭湖区传统水产养殖的基础上,全省改造标准化池塘40万亩,建设特色渔业产业园16个。加快发展特色家禽。大力发展综合种养。我省素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基础比较好,稻田综合种养的潜力巨大。去年,新化、安化等7个县市开展了种养试点,增效增收明显。今年要继续加大投入,搞好示范推广,力争发展稻田综合种养100万亩。

四是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推动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使加工业强起来。抓好“百企”培育,实施“5255”工程,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龙头,重点做强粮食、畜禽水产、果蔬、茶叶等千亿产业。选择16个县市区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力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支持粮油加工企业节粮技术改造,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试点。加大生猪屠宰体系建设力度,支持屠宰加工企业一体化经营。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农村建立原料基地,让农民分享加工转化增值收益。使休闲农业旺起来。引导产业、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创建种养业有规模、加工业有品牌、休闲观光有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休闲农业发展质量。创新休闲农业融资方式和资本构成,建立股权融资与交易新机制。使农业农村服务业兴起来。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直销、冷链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社会主体投身农业农村服务业。

(二)突出“补短板”,推进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协调均衡发展,尽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工农城乡差距,促进城乡齐小康、共繁荣。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主要是“三抓”。抓“特色”,就是大力建设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县。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争取启动新一轮特色县域经济发展工程,推动产业项目、信贷资金、园区平台、生产要素等向县域集聚,全省重点建设3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启动县域农产品加工扶持计划。抓“品牌”,就是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品牌。坚持创品牌产品、树品牌企业、立品牌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整合现有地方农产品品牌资源,在每个产业集中扶持35个优势品牌,积极争创“中国著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抓“放权”,就是推进扩权强县、强镇。以省直管县试点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市区,赋予强镇县级管理权限。建设县域经济监测平台,完善县域差别化绩效考核,推进湘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带动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4000个左右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300个左右美丽乡村,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和惠及面。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厕所革命”,抓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推进乡村公路、民宅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抓好养殖业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对纵深村、薄弱村,突出加强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完善农村清洁能源服务体系。加快村庄规划进度,规范农民建房,注重自然资源和传统民居保护。着力改善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后管护,健全机制,明确主体,强化责任,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和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农民管护主体作用。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认真落实产业精准扶贫政策,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贫困人口尽早脱贫致富。找准产业重点。坚持“特”字为先、“效”字为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细化产业重点、发展目标、工作措施,明确产业扶贫路线图。加大有效投入。从今年起,省农委产业发展项目资金除有明确的区域指向外,每年用于贫困地区的资金量不低于总量的50%。农业项目安排要向贫困地区倾斜,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优质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化原料基地和特色农业园区。加强分类指导。瞄准产业扶持对象,精准分类建档,推动产业扶贫政策到户到人、产业扶持资金到项目到地块,防止“扶农不扶贫、富县不富民”。抓好技术入户,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

(三)突出“增效益”,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机制。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环节,壮大规模生产,发展劳务经济,拓展市场空间,释放改革红利,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

一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来实现。我省农业效益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生产资源“碎化”。如何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各地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形式,如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联种联收等。实践证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不能单纯地理解成土地经营面积的扩张,更不能简单等同于土地兼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培育主体。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继续实施“万户”工程,开展整县推进培育家庭农场试点示范,深入开展省级示范社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试点。优化服务。总结推广好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在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与金融、保险等方面开展服务,引导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集中育秧、农机作业、烘干、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服务。规范管理。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办法,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加强对工商企业租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工商资本租地分级备案制度。

二是通过劳务经济转型升级来实现。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为契机,顺势而为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升劳务经济质量。加强转岗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充分利用农广校、职业技术院校等培训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对农民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在岗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优化转移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坚持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鼓励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农民工再就业竞争力。做好培训信息服务,定期调查并公布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引导农民工就业与劳务市场有效对接。积极开展外事劳务服务,鼓励农民工出国务工。加强农民工就业跟踪和就业指导,配合做好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就地就近创业。落实国家和省里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相关政策,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到农村创新创业。组织农民工与企业、园区和市场对接,发展农产品加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休闲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加快农民由“打工经济”向“老板经济”转变。

三是通过拓展农产品市场来实现。要把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变成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的能力。抓好农产品营销促销。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电商平台与农业生产基地对接,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用网络平台开展农产品销售,组织省内企业赴境内外参展。积极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以柑橘、茶叶、畜产品、水产品及地方特色产品为重点,创建出口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区和知名品牌。构建农产品进出口服务体系,发展农产品出口行业合作组织,指导优势产业生产和出口。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契机,扩大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支持隆平高科等优势企业在海外投资开发项目。广泛开展省际间合作,重点抓好台湾农业创业园、湖南寿光出口农业示范园和海南出口种子基地建设。

四是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来实现。要以改革释放红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今年再选择一批县市区整县推进,确保2017年前全面完成任务。探索开展农户承包地市场化有偿退出试点,引导农民自愿将分散零碎的承包地通过互换或流转等方式,集中归并,统一连片整理,解决地块细碎化问题。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抓好经营性资产量化、资源性资产确权、公益性资产管护等工作。扎实开展浏阳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继续推进资兴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机制。积极开展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全国性试点,推进益阳市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改革、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以及沅陵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澧县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制定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积极实施农垦体制改革。按照“生产经营企业化,社会管理属地化”的原则,推进农场政企、社企分开。在益阳、岳阳、常德、永州等地推进区域性农垦集团组建。引导洞庭湖区等大农场先行先试,探索农垦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四)突出“强支撑”,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保障。重点做好“地、技、质、机、网”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地”的文章。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到2020年建成3300万亩以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配合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采取综合措施培肥地力,实施秸秆和畜禽粪肥腐熟还田,恢复发展绿肥面积600万亩以上。加强对占补耕地质量的监管。着力抓好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在长株潭19个县市区和湘江流域的67个县市区开展试点,试点面积272万亩。积极推进耕地重金属污染加密普查,科学划分食用农产品生产适宜区和非适宜区。结合区域划分,引导非适宜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重金属重度污染地区探索开展休耕试点。协同推进被污染耕地修复治理、技术模式攻关、低吸镉品种选育等工作,严格落实试点县乡政府主体责任,注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二是做好“技”的文章。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着力打造现代种业,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加大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开发力度,加强地方品种保护和提质改良。推进海南三亚南繁科研基地建设,支持超级稻研发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转化模式。认真组织实施“万名”和“千园”工程,组织和鼓励农业科研单位与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合作对接,在“千园”中选择30个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10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进行重点扶持,使之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名片。继续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实施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构建以农广校、职业技术院校为主体,相关单位和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村人才培训体系,重点建设30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健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制度,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

三是做好“质”的文章。在节本增效上下功夫。狠抓面源污染治理,从节水、节肥、节药等环节入手,推进清洁化生产。继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扩大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生态示范模式。在标准化上下功夫。加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程的制修订。巩固农业标准化省市共建成果,开展现代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试点,支持20个县开展省级示范创建。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力争5年内全省“菜篮子”主产县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重点建设40个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在质量监管上下功夫。推进农产品质检资源整合和乡镇监管站规范化建设,加快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和信用体系。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兽药,严厉打击在农药中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滥用抗生素、私屠滥宰生猪等行为。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

四是做好“机”的文章。加快研发推广适地适业新型农机具,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着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补齐机插、机烘短板,全年发展机插秧1600万亩。抓好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力争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推进经济作物及林果业机械化,开展棉花、葡萄、花生、林果等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发展特色种养和农业废弃物利用机械化。按照“小精尖”定位,年内培育高标准现代农机合作社500家以上。加强对已建成的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加强农机手培训,抓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开展“平安农机”和示范窗口创建。发展农机互助保险,力争牌证管理机械入保率提高到20%。扶持合作社建设机库棚、烘干中心。配合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机耕道建设。

五是做好“网”的文章。通过“互联网+”改造提升农业、方便服务农民、规范管理农村,实现农业的第三次革命。推进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和门户网站建设,推进行业监管、政务办公信息化。加强农情调度、农业经济运行、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业资源环境等综合信息服务。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重点推进6个国家级试点县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数据中心。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从省至村五级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乡镇农技服务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发展智能化、精准化生产。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

做好今年及“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部门自身建设,着力在思想观念上求创新,在方法路径上求转变,在工作业绩上求实效。

一是工作理念上要实现“三转”。目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部门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新组建的农委(农业局)不是人、财、物的简单重组,而是事、权、责的深度融合。全省农委系统要根据新的职能要求,在工作理念上实现“三转”:向专项+综合型转。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惯性做法,学会立体思维,站在“三农”高度统筹谋划农业农村发展,解决好过去工作“两张皮”的问题。特别是县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改革后虽然大部分仍叫“农业局”,但工作职能已经有了重大调整,大家要树立大农业意识,把职责内的工作管紧、管好、管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当好农业农村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向生产+政策型转。以往农村工作部门主要抓政策研究,侧重于生产关系,农业部门则主要抓生产发展,侧重于生产力。现在二者合一,要学会“弹钢琴”,双管齐下,统筹兼顾。既要注重指导生产,搞好生产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又要更多地加强调研,研究出台政策,推动政策落实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向战术+战略型转。在工作谋略上,既要在战术上重点突破,更要在战略上把握原则和方向;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排头兵。比如,目前如何加快粮食去库存是个战术性问题,但保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供给是战略性问题;如何调结构,调什么、调多少是个战术性问题,但保增收、保生态是战略性问题;如何抓好常规性工作是个战术性问题,但补齐短板、保全面小康是战略性问题,等等。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保持战略定力,自觉主动克服调结构、补短板、增效益、强支撑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运用战略思维,集中力量打好战术歼灭战。

二是工作能力上要实现“三提”。提高参谋服务能力。更加注重研究关系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农业农村发展新经验、新模式,重点在农业结构调整、重金属污染治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产品市场开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方面谋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措施。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各级党委对新组建的农委(农业局)赋予了“三农”综合协调职能,加挂了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的牌子,并且承担着党委农村工作、县域经济、农民教育培训、农民权益维护和农民负担监管等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这是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充分信任,大家一定要切实履行好这些职责,加强与横向部门的沟通联系,牵好头,形成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的合力。提高管理指导能力。农委工作能不能落地,关键在基层。要优化管理方式,更多运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大众传媒和信息化手段,指导生产、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与服务,深入了解基层农业农村工作部门的现状,多为他们鼓与呼,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工作手段上要实现“三强”。强化政策支农。健全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实施“三补合一”,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巩固农机具购置补贴改革成果,研究制定丘陵山区购机补贴管理办法。争取中央扩大三产融合试点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补贴试点范围。逐步建立绿色生态农业补贴体系。加强惠农政策落实和农民负担监管。强化依法治农。加强新修订《种子法》宣传培训,进一步理顺种子管理事权财权,全面落实依法治种责任。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和听证目录,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大力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质量监管、外来物种监管、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执法行动。依法调处涉农纠纷,积极化解涉农矛盾,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强化改革兴农。对确定的各项农村改革任务,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阶段性目标,分类有序推进。对已看准的改革事项要加快步伐;对改革方向非常明确,要大胆先试,积极推进;对中央明确必须审慎推进的改革,要严格按要求进行。做到既慎重稳妥,又积极作为,通过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四是工作作风上要实现“三兴”。兴学习之风。我们处在一个深刻变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才能承担起日益繁重的任务。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注重向实践学、向基层学、向农民群众学,努力建设一支勤学善思的干部队伍。兴务实之风。大力倡导快准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庸懒散木推,敢于负责、乐于负责、善于负责。严守工作规矩,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坚持和完善责任落实、督查督办等制度,强化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实行延伸绩效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兴清廉之风。在廉政问题上容不得任何疏忽和松懈,必须严守底线、扎牢篱笆。全体同志既要注重自身的修心、修言、修行,慎微、慎独、慎行,做廉洁从政的表率,又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门,持之以恒地推动农委系统作风建设。

关键词:形势任务农业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