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 再创太平猴魁新辉煌

2015-12-12 12:18:19 作者:谢业国 来源:黄山区农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主动适应新常态 再创太平猴魁新辉煌

 

黄山区(原太平县)位于安徽省南端,举世闻名的黄山和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坐落于此。境内峰峦叠嶂、河湖纵横,在这青山碧水之间,“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整天满山云;立春季节百花香,谷雨时分兰沁脾。”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茶环境得天独厚,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名优绿茶优势区域,是中国极品名茶之乡,百姓最信任的产茶地。全国十大名茶中的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就生产于此。其中太平猴魁被誉为“茶之翘楚,极品中的极品”。

全区14个乡镇有13个乡镇生产茶叶,16万人中有6万茶农。2014年,全区茶园面积6.8万亩,茶叶产量1436吨,产值4.8亿元,均价334/公斤,综合产值15.07亿元。茶农人均收入8003元,茶园亩效益7387元。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华老字号”2个、省级著名商标15个,中国茶业百强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

茶产业是黄山区特色主导产业。茶产业的兴衰关乎全区茶农和茶企的命运。近年来,黄山区在促进茶产业发展壮大上做了积极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激励措施,内强品质、外朔形象,成效显著。但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茶产业持续发展遇到了新问题。如何使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两朵奇葩长久绽放,茶产业长盛不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常态。我们必须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黄山区将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以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入推进茶业富民战略,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品牌塑造和营销,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全力推动全区茶产业转型发展,使太平猴魁再创新辉煌,焕发新活力。

第一,抓好基地建设。按照《黄山区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新建基地,加大对全区低产茶园的改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茶园的亩产量,提升良种覆盖率。加快安徽农业大学皖南试验站建设,实施好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茶叶),抓好太平猴魁种质资源选育、保护工作。第二,抓好品牌打造。加大太平猴魁标准生产的技术培训和宣传。重点抓好乌石镇、太平湖镇等宜茶产区茶农的培训。继续组织茶企参加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的展示、推介活动,组织开展好太平猴魁“百年世博”纪念、太平猴魁茶文化节等活动,加大太平猴魁宣传力度。第三,抓好质量安全。将质量安全视作太平猴魁的生命,认真总结三个市级统防统治示范点的经验,按照“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茶农拿一点”的办法,逐步扩大茶园病虫草害统防统治范围。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大对全区50余家太平猴魁证明商标授权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大检查力度。继续加大茶叶样品抽样检测力度,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和安全。第四,抓好龙头带动。继续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茶厂优化改造工程,2015年计划优化改造5家。在传承好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推进加工工艺创新,促进节本增效。继续抓好茶产业园建设,扶持园区茶企走精深加工之路,加快茶饮料、茶食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积极做好园区茶企的服务工作,创新融资渠道,搭建更快发展平台。2015年力争3家以上企业销售产值达5000万元,1家企业产值超亿元。第五,抓好营销管理。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扶持茶叶企业通过展示展销、加盟连锁、增开门店等方式走出去。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以“黄山农特网”为重点,大力引导茶企发展电子商务。黄山区作为全省茶叶物联网大田应用示范点,将全力推进“茶叶物联网”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茶产业的结合,提升本区茶叶生产、管理、加工和营销的科技含量,促进茶叶质量与效益的提升。第六,抓好产业融合。继续加大茶文化挖掘和包装力度,大力发展茶园观光游和茶文化旅游,推进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茶农多元化增收。努力将猴坑村打造成和西湖龙井、贵州茅台镇一样驰名的茶文化名村。抓住黄山区成功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机遇,力争将茶博园打造为集生态、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4A景点。

(黄山区农业委员会主任) 


 
关键词:太平常态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