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区多措并举抓扶贫
2015-12-09 17:26:17 作者:张晓玲 来源: 蒸湘区农村工作办公室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蒸湘区多措并举抓扶贫
唐春生植保群:158785000;
唐春生的空间:33128121;
唐春生微信:13973425121
蒸湘区是2014年3月被纳入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面上县(区)的,根据省扶贫办、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和省统计局统计测算,2013年底蒸湘区贫困人口规模数共计3895人,其中扶贫人数702人,低保人数2994人,五保人数199人。农村扶贫开发的任务较为艰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扶贫开发步伐,9月25日上午全市会议后,区委书记周玉梅于25日下午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9月28日上午我区召开由全体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扶贫专干和各村村支部书记(主任)参加的扶贫开发暨“一进二访”工作会议,要求全区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一进二访”和帮扶全覆盖。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拉开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序幕。
一、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机制抓扶贫。
1. 领导重视,强化责任落实。区委、区政府对我区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任组长,区政府分管民政、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区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区农办;各乡镇均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业务员和电脑操作员。同时,研究制定《蒸湘区2015~2017年脱贫计划》,分3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其中松陂村2016年、黄花村2017年完成“摘帽”; 2015年预计脱贫1200人,2016年计划脱贫1520人,2017年计划脱贫651人。9月28日,全区扶贫开发暨“一进二访”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周玉梅要求按照在职副区级以上领导每人至少联系3户、区直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全体乡镇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的原则, 9月30日前,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全部下到所联系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一进二访”活动,不能漏一村,不能少一户。10月15日前,各级领导干部、各相关单位要按照蒸湘区“一进二访”帮扶台账要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因人施计,制定完善脱贫计划。10月20日前,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均要建立、汇总详细的结对帮扶台账,并于10月30日前,切实抓好帮扶措施的落实。11月份,根据“一进二访”活动具体任务安排和制定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及时推进相关工作,重点抓好相关资金、项目的落实到位。10至11月份,进行建档立卡“回头看”,各级领导干部住村调研时间不能少于3天,确保结对帮扶全覆盖。11月底“一进二访”和“回头看”活动基本结束后,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继续推进,扶贫任务不完成不能松手,贫困户不脱贫结对帮扶不能脱钩。
2. 创新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研究制定了《2015年蒸湘区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农村贫困人口复核工作的通知》、《关于转发〈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2015年全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等制度性文件,明确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区委区政府督查室每个月开展一次专项督查;严格实行“领导抓点、部门包村、干部结对帮户”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切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精准扶贫上、措施和力量聚焦到精准扶贫上,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保障力度,夯实基础抓扶贫。
1. 充实帮扶力量。一是制定《关于2015年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单位联系点的安排意见》,明确全体区级领导、区直部门联村帮扶,办点示范。其中区委书记联系竹雅村,区人大主任联系松陂村,区长联系黄花村,区政协主席联系同康村;同时,区直部门联合乡镇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组成24人的工作队,对26个有贫困户的行政村开展驻村帮扶,其中省级贫困村黄花村、松陂村分别由区审计局和区民政局派出工作队驻村帮扶,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7月22日、8月7日、8月18日、8月21日、8月27日、9月2日、9月7日、9月29日、10月16日区委书记周玉梅、区人大主任汪秋明、区长林喜洋、区政协主席彭东阳分别带队到雨母山乡竹雅村、联胜村、灵山村、黄花村、青松村和呆鹰岭镇堰头村、松陂村、同康村进行集中专题调研和实地走访,从产业、安居、救助、基础设施、党建等方面广泛听取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逐一梳理确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理清推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彭顺利,副区长罗元辉等也多次到贫困村现场调研指导,持续放大了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二是出台了《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的实施方案”》,保证每户贫困户得到帮扶。明确在职副区级以上领导每人至少帮扶3户、区直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全体乡镇、村干部至少帮扶2户的原则,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全部下到个人或单位所联系的贫困村、贫困户开展“一进二访”活动并制定结对帮扶台账,制定完善脱贫计划,区委组织部对贫困村都委派了“第一书记”,切实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全区贫困村都有一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一户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
2. 增加财政投入。2015年,区财政安排农业专项扶贫资金168万元,其中办点示范68万元(省级扶贫村每个10万元,其他24个区级领导联系扶贫点每个2万元),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扶持100万元;各乡镇将专项扶贫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区直包村单位每年从节约的“三公”经费中给予联系扶贫点对口帮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1800万元,鼓励社会各界与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开展“手拉手”、“一对一”结对帮扶。同时,按照衡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4〕9号文件规定加强资金管理,自觉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三、规范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抓扶贫。
1. 核准贫困对象。坚持把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认真对照 “八不准”要求,采取“一听二查五看”方法,彻底剔除“四类对象”,瞄准家庭主要劳动力在6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和较强脱贫愿望、处于扶贫标准线下、录入2014年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农村家庭居民,积极组织联村单位和乡村干部全面开展贫困户复核工作,把组织群众代表评议作为动态建档立卡的关键环节,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使建档立卡的每个环节都在群众了解政策、自主选择、有效监督、规范公示、公开透明的程序中进行,通过 “三严三实”、“一进二走访”和“回头看”等活动,反复进行贫困人口识别的核查,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2. 找准致贫原因。通过“三严三实”和“一进二走访”(进村入户、访贫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在摸清扶贫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准了致贫原因,把扶贫需求问实,区分出缺乏劳动能力的五保户、纯低保户,有发展能力的一般贫困户及低保贫困户;再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因灾、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因自然条件差等致贫原因。
3. 定准贫困类别。根据“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愿望的低保户)、“低保户”(无劳动能力和脱贫愿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四个不同类别,实施分类指导。把一般扶贫户、低保扶贫户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对纯低保户和五保户作为社会保障对象通过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实行政策性兜底。经过2014年单机版信息录入、网络版信息完善以及2015年信息清洗、信息更新工作,我区在对2014年已经脱贫的524名农户标注的基础上,完成1239户、3895个贫困人口、2个贫困村的信息录入工作,户均3.1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00户、1045人;低保户352户、884人;五保户1户、1人;低保贫困户586户、1965人。10—11月通过“一进二访”和“回头看”活动,现已剔除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116户,352人。截止目前,2015年危房改造8户,25人;预脱贫402户,1312人。
四、坚持因人而宜,精准施策抓扶贫。
1、教育扶贫。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切实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确保贫困村学校2017年前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建立城镇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制度和贫困教师津贴制度,开通贫困村教师培训绿色通道;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100%实行“两免一补”;对于孤儿就学,由教育基金支持完成学业;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上门劝学;落实贫困家庭大学生入学的资助政策,从2016年起,实施“雨露计划”、“一家一”全覆盖,劝导和动员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两后生”到中职、高职学校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由生源地区级政府统筹财政扶贫资金,按技工系统3200元/生/年、教育系统每生每年3000元/生/年的标准给予助学补助,目前全区已初步核实“雨露计划”6人,其中:中专4人,大学2人。
2、救助扶贫。对因病、因灾等致贫的,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社会捐赠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对因病、因灾等返贫的,全部纳入民政特殊困难建档人员,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民政“一站式”医疗救助。全区2014年落实“大病救助”711人;2015年落实“大病救助”655人。
3、兜底扶贫。对肢体残疾、瘫痪卧床、年老体衰等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农村社会保障条件的特别贫困家庭,通过农村低保、五保、新农保、新农合、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由政府实行政策性兜底脱贫,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2014年全区落实“兜底扶贫”1231人;2015年落实“兜底扶贫”1151人。
4、安居扶贫。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具备“住房危险性、经济特困性、居住唯一性”三个条件的农村贫困户开展安居扶贫,省、市、区财政每户实行不多于5万元的补贴,重点整合危房改造、避险安置、易地搬迁、生态移民等项目资金、扶贫政策性资金和贷款,2014年全区危房改造11户,34人,异地搬迁11户,36人;2015年全区危房改造8户,25人,异地搬迁14户,45人;确保三年内完成改造任务,帮助贫困对象挪出“穷窝”。
五、突出项目建设,培育产业抓扶贫。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水、路、房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积极谋划实施基础性、公益性、民生性建设项目,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2015年区财政投入50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500万元,修建村级道路10条24.1公里,硬化水渠15公里,硬化水塘22口,完成饮水工程2处,解决2490人的饮水问题;完成危房改造30户,其中覆盖贫困户对象8户;扶助贫困学生(大、中、小学)574人,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33人,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就业145人。完成专项扶贫项目5个,总投入105.7万元,其中投入21万元在雨母山乡黄花村塘坝清淤1934.3立方,塘坝硬化、护坡修砌290.8立方;投入34.2万元在呆鹰岭镇松陂村硬化道路1500米;投入24万元在雨母山乡二塘村硬化道路1000米,排水沟1200米、护坡460立方米;投入15.1万元在呆鹰岭镇新民村建立水果基地 105亩;投入6.4万元在雨母山乡雨母村修塘坝2处、渠道1000米,鱼塘清淤40亩。
2. 驻村联点齐抓共管。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谢恒斌4月8日、7月8日、8月21日三次召集工作队和相关后盾单位到呆鹰岭镇松陂村、堰头村现场办公,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整体打包,联合开发,要求各后盾单位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落实帮扶资金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主导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蒋云良同志先后三次到松陂村现场办公,指导如何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并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到松陂村进行现场走访,将计划脱贫户分给6个分局实行结对帮扶,确保完成脱贫任务。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冯建伟先后五次到村调研、指导,并给工作队加油鼓劲。落实帮扶资金43万元,已经到位28万元,一是将村道扩宽2000余米,缓解了堵车问题;二是完成600米蔬菜基地道路硬化,极大地方便蔬菜基地的车辆出入;三是新建果园一个,面积50亩;四是完成村级活动中心简装修和村级活动中心周围花坛建设;五是村道两旁新植香樟树,带动村民种植各类果苗上万株。
3.大力培育富民产业。坚持把发展富民多元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核心任务,引导贫困户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和服务、或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目前全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家庭农场13家,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蔬菜基地、水产基地、水果基地、牲猪养殖基地12个,形成以金雁、金宇、金林、中平专业合作社等为龙头的粮油系列生产,以荣联、绿琼、佳合为龙头的蔬菜生产,以美和为龙头的净菜加工、配送中心,以雨联生态、王爷休闲、上林生态、怡康居生态休闲等为龙头的休闲观光农业,以陈华葡萄、鸡市草莓、堰头脆冠梨为龙头的小水果生产,以建科园林、山水园林为龙头的生态植树造林,以大兴养殖、堰头鳜鱼养殖为龙头的水产养殖,以新发展、湾州生猪为龙头的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极大带动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我们将不断在工作中探索,在工作中学习和进步,严格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加快扶贫信息平台建设,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讲话精神,抓好“四个切实”,搞好“五个突出”,确保“六个精准”,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强力推进精准脱贫目标如期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蒸湘区农村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