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小伙致富记--记衡东农机校2014年农民培育典型学员刘明钢
2015-12-09 18:09:44 作者:陈仁水 来源:衡东县农机校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穷小伙致富记
―记衡东农机校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学员刘明钢
唐春生植保群:158785000;
唐春生的空间:33128121;
唐春生微信:13973425121
刘晚钢,男,现年28岁,家住大桥镇将军山村二组,一家三口,一个地地道道、朴朴实实的农民,在参加县农机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前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搭帮政府政策好,搭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个平台,让我脱贫致富直接奔向小康生活。
前几年,刘明钢也和许许多多的农村小伙一样,怀揣梦想、满怀雄心南下打工。然而,夫妻俩埋头苦干一年到头也只能挣个三、五万,也仅仅只够家庭正常开支。夫妻俩合计,这样背井离乡总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于是又想千方设万计,最终确定搞鱼养殖。由于市场行情不好,鱼价格一落千丈,辛辛苦苦干了三年不说,反而还亏了5万元。正当刘明钢不知何去何从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大桥镇的报道上得知了衡东县农机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正巧自己在养殖鱼的同时,自家栽种的近40亩水田,贴上自己的劳动力,每亩田也能获纯利600元,如果自己也尝试着流转部分田地做大规模的话,肯定也能赚一点钱。他立即通过大桥镇农技站的刘建国站长和农机校取得联系,通过报名,恰好赶上农机校9月17-19日的水稻高产班。在培训班上,他认真听课,积极提问,学到了很多关于水稻种植上的新技术,尤其对几个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的把握,重新燃起了他要在农村广阔天地闯一闯的创业热情。特别在农机校组织学员到衡南九龙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交流实践活动后,刘明钢心潮澎湃,深受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回家创业的信心。
2015年春节刚过,刘明钢便邀集了本镇上的丁建国、李文革三人,以大桥镇复宁村为主,通过各种渠道以250-300元/亩的价格承包水田1400亩。并借省市县农机局鼓励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契机,申报成立了将军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县农机局、农业局及农机校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上今年衡东风调雨顺,合作社的粮食大面积丰收,粮食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一季稻产量均在1500斤/亩左右,个别田块甚至突破2000斤/亩,成为“吨粮田”。双季早稻产量均在1100斤/亩左右,晚稻在1500斤/亩左右,双季综合产量在2500斤/亩左右。特别是今年大面积栽种黄华占籼稻品种,由于此品种耐温性好,米质优、口感好,所以市场销售价格较高,一般均在132元/百斤左右。照此统计,一季稻每亩田毛利润1800元,每亩田的生产成本1100元(田地租金400元、人工250元、农药化肥植保250元、种子及灌溉80元、耕收烘干120元)。一季稻实际每亩纯利700元。该合作社今年一季稻种植1000亩,共获利70万元,双季稻种植400亩,共获利60万元,其中刘明钢个人分得利润近40万元。这个年收入水平在衡东当地所有行业里可是掐指难数的。虽然这一年他为此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劳动,但值得庆幸的是付出终有回报,况且回报还是如此不菲。
就在大家都为刘明钢投来羡慕目光的时候,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以异常冷静的心态在思考着如何应对明年的各种潜在危机。其一,明年准备再扩大承包规模1000亩,然而由于同行的正常市场竞争,导致田地承包租金上涨到300元/亩,成本提高。其二,今年是天公作美,万一明年天气影响导致产量降低,要如何应对。毕竟天气因素是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三,今年晚稻收割期间恰遇阴雨不断,粮食烘干设备恰好解决了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最后一公里的大问题。今年除了自己合作社烘干之外,还对外帮助老百姓烘干400吨粮食,烘干设备的处理能力不足,处理能力有限就易导致谷物烘干不及时,影响稻米的品质及价格,明年准备再添置烘干设备,解决这些问题。其四,今年原计划栽插300亩田地的机插秧,最终只栽插了100亩,原因是在育秧环节出现了技术问题,明年准备实现800亩的机插规模,如何保障育秧环节不出问题,毕竟机插能增产200斤/亩、作业效率高的优势在今年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其五,为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须再次进行资金投入,以增强合作社自身的造血功能。除粮食生产外,将来有进行稻米深加工想法,设备的引进、仓储的建设、品质的保证、市场的开发都还有大量的工作亟待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