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白鹅品种的抢救者--陈维虎

2015-12-09 16:57:44 作者:admin 来源: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评选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浙东白鹅品种的抢救者

--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陈维虎

 

\

 唐春生植保群:158785000
    唐春生的空间:
33128121;
   唐春生微信:13973425121

陈维虎,1982年从浙江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在象山县定山区农技站当了二年技术员,教了二年书,调到象山县畜牧兽医站开始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34年来,他就干这一项工作,而且干这行爱这行,越干越有劲头,他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省、市、县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曾荣获宁波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全国推广青贮饲料先进工作者、中国农函大优秀校长等荣誉30余项,2004年被浙江省农业厅聘为省畜禽品种评审委员会委员,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当年青涩的畜牧兽医技术员现已成为农业推广研究员、浙江省"151"工程培养人才、浙江省农业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留住浙东白鹅的希望

 

浙东白鹅是一种生活在浙江东部的白鹅品种,相比其他地方的鹅,浙东白鹅具有个大肉嫩、生长速度快、性成熟早等特点,是百姓餐桌上的喜爱食物。上世纪八十年度初,省农业厅确定在浙江东部建立四个白鹅种鹅场以推广浙东白鹅的养殖,在象山也建了一个。

 

当时的农村是千家万户养畜禽,因为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村精壮劳力干农活,而辅助劳力养畜禽,浙东白鹅的养殖规模一度比较庞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农村精壮劳力洗脚上田加入农民工行列,辅助劳力只好接班下田干农活,农村已没有多余劳力顾及畜禽养殖,于是浙东白鹅产业跌入了低谷,浙东地区的白鹅种鹅场纷纷倒闭。

 

"我们象山的白鹅种鹅场当时尚在但也濒临倒闭,县农经委领导征求我意见,我在畜牧兽医站部分老同志的支持下顶住压力,把这个摊子接了下来。"

 

"您为什么要接下白鹅种鹅场这个摊子?"

 

"因为当时浙东白鹅种鹅场只剩下象山一家了,假如象山的种鹅场也倒闭了,保护选育工作将会停止,那么很可能浙东白鹅这个品种也会逐渐消亡,若干年后老百姓的餐桌上就见不到浙东白鹅这道菜了。"老陈解释道。"县农经委领导对我们抢救浙东白鹅工作的支持力度也是相当大的,应该说,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才把浙东白鹅这个品种保护下来。"

 

提纯复壮提高浙东白鹅品质

 

种鹅场保留下来了,接下来的工作是怎样壮大白鹅养殖规模。陈维虎提出改变传统的千家万户零星养鹅的单打独斗方法,扶植几家有实力的养殖户形成规模养殖,并成立养鹅协会,象山县当时是浙江省最早形成规模养殖白鹅的区域。

 

1993年,陈维虎当上畜牧兽医站站长。从此,凡具有一定白鹅养殖规模的地方总能见到老陈的身影。

 

"作为县级畜牧兽医站,良种白鹅的试验、示范、推广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为提高浙东白鹅的品质,陈维虎主持继续开展浙东白鹅"提纯复壮"工作,畜牧兽医站负责优选良种白鹅,再将良种白鹅提供给养殖户,用优胜劣汰的方法形成白鹅养殖的良性循环。

 

从国家层面上讲,当时的浙东白鹅影响力太小了,省级以上找不到相应技术责任部门,白鹅养殖的科研经费、技术手段、研究设备、推广工作等等系列问题陈维虎只好自己想办法去研究解决。

 

"我主动和省内高校联系,利用他们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搞科研。高校对我们的研究课题非常支持,对我们提出的诸如白鹅肉质、饲料养份、牧草营养成份等技术检测要求都能帮助解决。"老陈觉得白鹅养殖科研工作高校的功劳很大。"通讯技术发达了,养殖户在养殖中发现问题马上联系我们,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难题就'呼叫'高校了,难题解决后,我们再面向大众推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白鹅养殖技术推广机制。"

 

2004年,陈维虎主持"浙东白鹅提纯复壮及原种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完成了浙东白鹅原种选育目标,建立完善浙东白鹅良种选育、生产体系,创造产值9745.36万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获宁波市科技二等奖和15万元奖金。

 

完成江南种殖紫花苜蓿课题

 

浙东白鹅养殖规模扩大了,传统田野放牧形式肯定不行了,白鹅圈养带来的饲料供给问题凸现了。

 

牧草人工种植是可行的。白鹅喜食黑麦草,陈维虎就找到100亩地作试验种植黑麦草,9月份播种,11月进入收割期,直到第二年的5月份后牧草结籽,一个冬季的牧草解决了。

 

2004年陈维虎主持完成"鹅草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在全国首次建立完整的养鹅与种草有机结合的生态模式和技术体系,创造产值17379.91万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获浙江省科技三等奖。

 

"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对牧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们开始考虑一年四季稳定牧草供应的课题。"

 

陈维虎尝试"饲用高粱""墨西哥玉米"等春播牧草的种植都获得成功,但是每年3月份至5月份以及9月份至11月份有一个牧草产量的低谷问题又开始困扰着他。

 

有一种叫紫花苜蓿的牧草全年均可出草,除夏冬季生长缓慢外,3月份至6月份以及9月份至11月份恰好是高产期,正好解决牧草产量低谷问题。

 

"教科书上明确讲江南不适宜种植紫花苜蓿。如果在象山种活紫花苜蓿,既解决了牧草问题,又破解了紫花苜蓿在江南种植的难题,何乐而不为呢!"老陈又开始科技攻关。

 

陈维虎成功了。他主持完成了宁波市重点科技项目"良种牧草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在江南地区首先实现紫花苜蓿的大面积高产栽培成功,他的800亩试验田亩产鲜草600多公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产值6636万元。

 

人工孵化和醒抱方法增产增利

 

白鹅人工孵化的科研成果从研究到推广用了近10年的时间,其间,养殖户对这项科学技术的推广经历了不信任到信任的过程。

 

浙东白鹅存在"抱窝"的难题:下7-8只蛋后,就不下蛋开始抱窝孵蛋,30天以后孵出苗鹅,再过20-30天才能恢复产蛋。

 

"养殖户肯定不愿意白鹅们频繁抱窝长时间不产蛋喽。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人工干预浙东白鹅抱窝和人工孵化的课题。"2000年,陈维虎开始组织课题的研究。

 

"白鹅要抱窝孵苗鹅这是自然规律,没听说过白鹅还能人工孵化!"养殖户不相信陈维虎的研究课题。

 

"他们给我蛋做人工孵化,但,那是最不好的蛋,人家是为了顾及我的面子。"回忆当时,老陈一脸的无奈。"我们基层的新技术推广困难比较大,人家是卖技术赚钱而我们是免费送技术上门养殖户还不一定接受。"

 

"2001年白鹅人工孵化成果开始推广,2006年养殖户基本接受这个科研成果,2009年开始全面推广,养殖户从不相信到接受科学养殖方法,浙东白鹅终于在象山发展壮大了。"老陈很欣慰。

 

白鹅人工孵化成功了,伴随着白鹅不抱窝的"醒抱"课题也成功了。2008年陈维虎主持的"一种鹅醒抱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在专利书的发明内容指出,使用药物使鹅的体温迅速恢复正常,阻断懒抱行为,达到自然醒报,恢复产蛋的目的,且药物对母鹅没有毒副作用,无有害物质残留。在专利书上提供的试验数据表明,使用该方法至少能使母鹅的产蛋增加4.29枚。

 

科学养殖让养殖户尝到甜头,每只肉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平均3.7公斤到九十年代的3.9公斤,到现在平均达4.2公斤,养鹅利润提高至少一倍。

 

老陈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只苗鹅60-70天后可长到4.2公斤重,按每公斤18元计算可以卖75.6元,减去买苗鹅的17元,再减去20元的饲料成本,养一只肉鹅可以收入38.6元。

 

"这是白鹅高位运行时的价格。一般来说,养殖户养一只鹅有10元以上的收入就可以了。假如,养只下蛋的种鹅,那一年的利润多时可达300元。"

 

民间养殖在浙东地区诞生了良种白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浙东白鹅濒临灭绝,而陈维虎团队的科技养殖抢救了浙东白鹅,白鹅提纯复壮、牧草人工种植、白鹅人工孵化和人工醒抱,一系列科学养殖白鹅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壮大白鹅养殖队伍,白鹅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在浙江东部的象山半岛浙东白鹅焕发了新生,注册的象山白鹅双双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浙东白鹅现已脱离了浙江东部的地域概念,在全国十几个省市都能见到这种优质的白鹅品种。正因为浙东白鹅的养殖范围、数量和知名度的大大提升,于2014年初被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研究所的保种场也提升为国家级。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