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惠农 厚德载物--相文德
2015-12-04 07:06:30 作者:admin 来源: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评选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文以惠农 厚德载物
--相文德同志事迹材料
唐春生植保群:158785000;
唐春生的空间:33128121;
唐春生微信:13973425121
相文德同志于1963年7月出生在互助县一个农民家庭,深知农民的艰辛万苦。自1986年7月从兰州农校毕业,二十九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一线,一直在湟中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2003年担任湟中县种子经营管理站站长以来,始终把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搞好种子经营管理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必胜的追求。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高原特色优势作物发展后劲为己任,为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立志愿 走科技富民之路
"打铁还需砧子硬"。相文德参加工作后,总觉得专业知识不够用,他在积极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挤时间,夜以继日地勤学钻研,增长知识才干。于1999年10月取得了青海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学大专毕业证书,又于2002年12月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2003年1月又取得甘肃农大作物栽培专业研究生结业证书,2009年7月通过成人高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函授学习毕业,取得本科学历。
相文德于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97年至2002年12月,任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特别是2003年初,挑起湟中县种子经营管理站站长重担后,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落实科技兴农措施,健全完善服务体系,走发挥优势、区域种植、连片开发的特色农业之路,加快了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步伐,使湟中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通过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湟中县种植结构调整和各项农业增产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相文德同志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和称赞,多次受到省、部、市、县奖励。相文德同志率领全站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带一流的队伍,创一流的业绩,树一流的形象为目标,发挥青藏高原和"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为湟中县"三农"工作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肯吃苦 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农业要发展,种子需先行。要想做好种子工作,关键要有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种子精神。2003年以来,相文德带领全站职工下乡蹲点、包片驻村搞科研,经常是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认认真真抓项目,促落实,搞试验,查虫情,言传身教,耐心指导。有时吃住在农民家里,条件艰苦,但从没有怨言,参与完成了农业部农业"丰收计划"四项,即"优质豆类新品种推广"项目、"菜用型马铃薯品种及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小麦优良新品种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和"青稞新品种柴青1号示范推广"项目,增产收益率明显,累计推广面积达180万亩次,新增总产值1.88亿元,新增纯收益9048万元,并分别荣获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还承担了青海省农牧厅下达的种子工程项目8项(次),主要有农作物"三圃田"建设,麦类新品种繁殖,优质豆类原种扩繁,冬小麦示范种植,杂交油菜制种,马铃薯微型薯生产,蔬菜良种繁殖等。累计建设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8.08万亩,生产优质原良种134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1760万元,新增纯收益1139万元。实施湟中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先后完成了云谷川东、西干渠、西纳川灌区、国寺营灌区、盘道水库灌区、大石门灌区和小南川灌区等土地治理项目中的良种基地建设任务11项,新建和维修县、乡7个种子检验室1200平方米、良种仓库2100平方米、晒场3800平方米,购置种子检测仪器设备200余台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良种繁育基地1.08万亩。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广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农业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为了抓好以上这些项目的实施,写出高质量的可研报告,相文德常常忘记吃饭,忘记休息,加班加点,一直工作到深夜,从未休过假,为湟中县农业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攻难关 创造惠民科研成果
相文德经常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电脑,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湟中县各地土壤、种子、病虫害,新增项目的实施情况。用他的话说,这就是我工作的"导航仪"。作为推广研究员,相文德把主要精力投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上,先后主持或参与了30多项农业实用技术和良种培育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实施了省、市科技项目24项,获省、市科技成果证书16项,参加选育的"青海13号"蚕豆、"高淀粉马铃薯青薯2号、"食用向日葵美长磕766"等9个新品种由青海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颁发《品种合格证》。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农业生产和良种推广中的技术难题。参与制定了《青海省春蚕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杂交油葵制种技术操作规程》等。如2013年完成了中央与地方投资244万元的湟中县国家级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建设要求;在西堡等乡镇,推广种植冬小麦2000余亩,亩增加产量60公斤以上,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通过农作物"三圃田"建设,对种子不断地进行提纯复壮工作,一些优良主栽品种的品种特性得到保持,及大地满足了全县农民对良种的需求,产量得到提高,继续发挥着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农业效益得到稳定提高。由于技术服务紧跟农事,病虫害防治及时有效,隔离区符合制种要求,达到了种子田预期的产量和质量目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种子生产专业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使湟中种子产业得以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为了全面顺利完成各项目任务,一是加强组织管理,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及技术方案,在每个生产环节逐一着手,精心安排,认真指导。二是完善工作制度,签订制种协议,使各项工作制度化,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全面提升工作效益。三是强化工作措施,严格按照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做到了统一良种规划,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防杂保纯,从而提高种子质量。四是集中连片,建立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开展集中连片种植,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措施相结合,严格按良种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和种子生产质量标准生产优质良种。五是强化农民培训,提高繁育户素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繁育户和田间地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方法的技术宣传、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使繁育农户真正掌握繁种技术要点。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普之冬"和"科技三下乡"活动,先后举办种子工程培训班52期,培训4600人(次),参与编写《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蔬菜栽培技术》等农业科技丛书,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
通过坚持不懈的辛勤努力,良种统供率和良种化程度逐年提高。2015年春季,全县统一供应各类农作物良种437.4万公斤。其中,小麦良种90.3万公斤、杂交油菜种子8万公斤、蚕豆良种24万公斤、马铃薯种薯310万公斤、青稞良种1.7万公斤、其它良种3.4万公斤。良种统供率达到15%,良种化程度达到96%,全县良种繁育面积达到4.2万亩。
同时,加强单位内部精细化、制度化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精神文明工作得到加强,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的服务型窗口单位。结合全县开展的精细化管理等各种组织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积极争取种子工程项目,鼓励职工克服脏、累、苦等各种困难,加班加点努力工作,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精神面貌,优良的服务质量,推动了全县种子工作的大发展。
相文德同志28年如一日,默默工作,辛勤耕耘,以忘我的精神,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无私的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农业技术推广和种子事业,奉献给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由于他工作努力,业绩突出,多次被评为省、部、地、市、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6项,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农林科学院二级证书3项。2013年12月,荣获全国农牧渔业部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