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 “互联网+”现代农业主论坛实录一
2015-11-11 20:55:56 作者:admin 来源:农业部网站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
(“互联网+”现代农业主论坛)实录一
唐春生植保群:158785000;
唐春生的空间:33128121;
唐春生微信:13973425121
简介 全国领先的“互联网+农业”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运营商,国内农业信息化及信息服务的引领及开创者,志在创建全球最大的农业信息知识集团。
农业部信息中心张兴旺主持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
农业部信息中心张兴旺
主持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
尊敬的杨学山副部长,吉林省隋忠诚副省长,各位代表大家好!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现在开始。这次论坛由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主办,由农业部信息中心承办,农业部信息化办公室、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指导。农业部有关司局、部属单位、新闻媒体、科研院所以及各省区市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席今天论坛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北京宝讯溯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杨京、上海农委副主任殷欧、上海农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占锦川、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江西农业厅副厅长程关怀、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心(全球)集团董事局主席郭浩、农信通集团董事长李勇等。我刚刚得到消息,我们部里相关司局单位等领导同志也来到了现场。此时此刻,来自全国各地的1825名代表齐聚福州会展中心大会堂,这在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这表明了大家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关注,表明了大家对农业信息化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在此我谨代表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信息化不可或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十年以后的2015年,“互联网+”现代农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要求,强调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如何把十八届五中全会有关精神落到实处,如何加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在农业农村工作当中的应用,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注入新动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任务。因此,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互联网+”现代农业。今天下午是主论坛,明天上午还有三个分论坛,将分别围绕“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金融服务展开讨论。各位演讲嘉宾的真知灼见,将通过人民网、农业部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现场直播,穿越大江南北,与全国各地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分享。同时,就在这个展馆的一层,我们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个主题,也设置了网络媒体联合推介展区,其中包括“互联网+”农交会、市场主体和电子商务体验三个板块,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让大家感受“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力量和魅力。现在我们有请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致辞。
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值此中国农产品交易会召开之际,在这里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农业发展的国家部委的领导和兄弟省市的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和海峡文化交相辉映、生态优良的宜居城市,享有有福之州的美誉,生产总值突破了5000亿。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培育出了福州茉莉花茶等优秀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014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730多亿元,特别是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我们建成了菜多多等农业电商平台,闽侯县作为一个集散地,建成了中国木艺在线交易平台。今天全国农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欢聚一堂,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题,交流“互联网+”农业创新模式和创新服务。必将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想盛宴,我们衷心希望更好的助力福州的发展,尤其是希望各位业内的专家出谋划策,推动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将我市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也希望各位领导和代表在有福之州度过美好的时光。 最后祝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朋友,各位领导身体健康。
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秀媛
在作有关情况说明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现在做关于成立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有关情况的说明。为汇集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在更高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农业部信息中心等36家单位于2015年9月26日向全社会发出倡议,成立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截至目前,加入的单位共有2516家,先将有关情况说明一下。
第一,联盟宗旨。 成立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旨在广泛联合全国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农业信息部门、科研院所农业信息研究机构及大专院校、农业信息企业等单位和专家,围绕促进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建立沟通、交流、协同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共建共享,深化合作,充分发挥联盟工作的整体效能,持续增添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动力与活力。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驱动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
第二,发起单位 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是由农业部信息中心联合全国33家省级农业信息中心和两家计划单列市信息中心共同发起。
第三,组织架构 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性质的农业信息化沟通、交流、协同、协作组织,由理事单位和会员组成,拟参照行业协会建立,但不进行正式注册。联盟设立顾问组和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作为办事机构,秘书处设在农业信息中心。联盟分为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农业信息化30人论坛、农业信息化培训基地、“12316”研究院、部省协同业务部等工作板块,在顾问组指导和理事会总体部署下开展业务范围内的活动。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广泛吸纳政府、研究部门、中介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的有关学者和专家组成,智库将关注热点和行业划分成若干专业类别,其目的是通过智库长期建设和发展形成农业信息化各领域的核心引领团队及领军人物。 农业信息化30人论坛将充分依托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挑选农业信息化领域内具有极高知名度和一定影响力,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中具有深厚理论背景作为特邀嘉宾,论坛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活动为论坛的成员提供一个充分沟通、交流的平台,增添联盟的动力和活力。更好的适应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的融合发展。今天开始的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就是30人论坛的第一次活动。农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主要利用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资源和农业信息化30人论坛的平台,提升农业信息化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并向农业信息化领域输送人才,成立南方和北方两个农业信息化培训基地。“12316”研究院主要是挖掘全国农业公益服务号码数12316体系的潜力,充分发挥12316的作用。负责制定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规划编制,方案设计、规范制订、应用推广以及专家队伍组织管理等工作。
第四,下一步的打算。下一步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陆续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努力把握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盘”,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规范的制订。二是,努力承担农业信息化部门间的“传动轴”,衔接好政府与市场边界,凝聚各方共识。三是,努力发挥农业信息化组织间的“润滑油”作用,建立联动机制,搭建平台,逐步形成各方互动的工作局面。四是,努力激发农业信息化的“加速器”效应,整合业务应用,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形成合力,确保互联互通,构建全国统一以及区域性应用的大平台。五是,努力担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动机”,深化资源共享,通过资源的开放,集聚和融合,实现业务创新、价值增值、合作共赢。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必将对加快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是共同事业之盟,是互尊互信之盟,成立联盟是大家的共同愿望,今天在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合,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正式成立了。联盟热烈欢迎致力于农业信息化事业的各级各类单位加盟,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交流,加强共享,促进协同,互利共赢,共同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这片广阔大有可为的“蓝海”,共同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
杨学山作主旨演讲
大家下午好!十分高兴有机会到福州参加2015全国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也感谢会议的组织者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就抓住“互联网+”机遇,走向农业4.0这样的主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互联网+”农业现代化、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等等一系列新的概念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加入了一个新的要素,这个要素就是互联网。那么,在这样新要素加入之后,我们农业现代化的路怎么走?所以我想围绕这样的主题,用20分钟的时间讲三个认识。
首先讲一讲我对“互联网+”的认识,其次谈一谈为我们我要借助工业4.0来讲农业4.0,第三讲一讲我认为当前在“互联网+”服务我们“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有几个关键的事情要认真的抓紧和推动。 首先讲第一个方面,我是怎么看“互联网+”的。今年3月15号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概念,7月份国务院的行动计划指导意见出台了,各个地方都在跟进,“互联网+”成为我们整个全中国最热的一个词之一。但是,确实是“互联网+”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互联网+”这个概念有大和小两种不同的说法,如果说“互联网+”用大的概念来说,它大体上相对于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技术体系的一个代表性名词,就像我们今天把“互联网+”看作是信息技术取得巨大的标志性的产物一样。所以这是大的概念。但是我比较赞成小的概念,“互联网+”小的概念我觉得3+3,三个要素,三个构成部分。三个要素就是,联接、信息和平台。
第一个要素是联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加起来,大体上就是三个东西。不仅是物相联,人也相联,所以联接成为“互联网+”最主要,最核心的要素。正是这个最基本的要素产生很多原来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更不用说做的事。大家千万不要小看泛在的联接,当我们把几十亿、几百亿的物联接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所有的不仅是农业,而且农业也在这个连接中改变了。
第二个要素就是信息,互联网汇集了、提供了极其广泛的信息,我始终说,今天在互联网上对每个人、对每个企业有用的信息一辈子都看不完,你一辈子翻一下题目都翻不完。所以互联网的信息已经到了如此的程度。所有的事情我们在办之前都要问一问“度大爷”,我是做什么之前一定是问一问“度大爷”,比如今天的报告,我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还拜访了两次。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互联网上信息对大家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及其深刻和巨大的。
第三个要素就是平台。比如说我们农业部的信息中心,在20多年前,30年前要建一个全省和全国的平台,联接的平台,不用说刚才介绍的400兆,就是建一个64K的也是很困难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任何企业要建一个全国的平台,甚至延伸到国外去,也是相当容易。比如今天有多少人过去通过专网做的事,现在用微信就可以解决了。你想一想,你什么事都不用做,我为这个事建一个微信群,事情就从头到尾办完了。所以我们说互联网有很多的构成,但是核心就这三个要素。 接下来是另一个层面,就是要抓互联网机遇,利用互联网加快发展。实际上有三个部分,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和+互联网。互联网基地首先要有互联网,首先互联网能支撑我们,我们刚才说的联接、信息、平台能为我所用。但是,现在够不够?不够。无论是信息、还是平台都不够。尤其是对于农业、农村、农民来说都不够。所以互联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互联网,当然我说的互联网包括了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这样的东西要进一步成为更高性能,更广泛普及的,能让所有人都能用的基础设施。要把这样的工作抓紧再抓紧——特别是对于农业来说 。
第二个就是“互联网+”。当然“互联网+”和“+互联网”究竟怎么区分?我说既可以区分,也可以不区分,既可以这样区分,也可以那样区分,就看你如何定义。在我的定义里,作为“互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就是你这件事是基于互联网做就叫“互联网+”,如果是基于原来领域的,是基于原来这个技术把互联网三个要素+进去就叫+互联网,所以这个是定义的问题,不是概念的问题。我们说这几年来IT领域创造的概念太多了,怎么办?我们把它定义好就可以了,不要跟着别人讲。所以我说第二部分是“互联网+”,我们原来的互联网企业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这个是“互联网+”。 原来的互联网企业大家都知道,尤其是互联网提供的如此方便的平台、信息、联接。所以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正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方。这一点都没有错,在全国有多少地方,多少人在基于互联网走向创业?这将使我们很多的原来没有想到要做的事都在网上实现了,同样也对我们原来的产业带来了希望。也就是说“互联网+”和“+互联网”是要连在一起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很多传统企业的企业家很着急,他们怎么把我们的领域做过去了。其实不要紧,我们还有“+互联网”,也就是说当互联网成为一种社会基础设施,当这样新的要素在社会上能得到的时候,你如果不用它,别人就会用。不仅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要做,你的竞争对手也会过来。所以不管是什么行业,我们必须要“+互联网”,用它的联接来为我的销售、创新、商业模式服务。要用它的信息为我决策、管理服务。要用它的平台,很容易构建的平台,或者别人提供很容易使用的平台为我的商业模式的转换服务。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互联网+”做好。
这一段时期以来,有些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非常焦虑,我相信这里也有农业企业的人感到很焦虑,好像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追得不知道往哪里走,有点焦虑。其实不用焦虑,我们想一想在你的领域里,在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里面,在你的市场里面,你比那些企业要熟悉得多,你在这一方面的基因要比他们强大的多。千万不要以为互联网基因可以同化所有的一切,这个是不可能的。互联网基因是互联网基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那些基因。两个加起来才能变成真正可以活下去的发展的力量。 第一部分就讲到这里。第二部分就讲一下为什么要借用工业4.0来说农业4.0。倒不是说我来自工业,对工业4.0比较熟悉,而是我在想,当我们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结合的时候,我们什么样的旗帜,什么样的口号十分的重要,特别是工业4.0给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究竟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启迪,我感到用农业4.0这个概念还是挺合适的。但是农业4.0绝不是工业4.0。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工业的路径是不一样的。但是工业4.0里面的核心概念,核心理念对我们的农业现代化是十分有用的。 而我们如果看《德国的工业4.0》的那本小书,它的第五部分是核心部分。它的两个整合,一个叫做垂直整合,一个叫横向整合。垂直整合实质上是从工业链开始一直到自己的产品再到用户这一侧这样一个流程的无缝的整合。横向整合指的是用户提供了新的需求,企业根据新的需求来安排工艺进行生产,然后再把产品倒到用户那边去。无缝对接是在整个企业的制造、加工过程中实现数字化的无缝连接。这个是工业4.0的核心的理念。
对于农业来说,我们感到农业在这样的过程里如何使得农业的生产之前,能够实现真正和生产者、农民、农业企业真正实现无缝数字化高效的对接,如何使得农产品真正做到比订单生产还要精准,从菜市场到农业生产这样回过头来的无缝对接,这两个对接如何做到非常重要。我们的生产过程,从种子的下去到最后的收获,整个过程有一流的科学的精准的信息的指导。这样的链环走起来,是不是就可以说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了?如果抛开具体的形态不说,这样的思路和工业4.0的抽象化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说,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使得到现在为止,组织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化程度不高,而且千家万户的状态还要很长时间的延续的农业生产,与今天互联网提供的这种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过程。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要走向农业4.0的基本含义。当然,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确实应该想一想农业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产条件,从平原到山地,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从规模很大农业合作社和大规模的个体农场,到一亩地还不到的山地或者是平原的农业生产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用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优势,来变成一条新的像工业一样的有效的工业链生产线。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就是想说一下走向2020。因为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已经明确了两个核心指标,
第一个指标叫做产业迈向中高端,农业也是产业,所以也要研究农业如何迈向中高端。
第二件事是2020年的时候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两个任务实质上是硬指标,到2020年就要考核的。所以在这样的过程里,如何把“互联网+”与完成这样的既是历史性,又是具体的,而且很快就要到的任务能够结合起来。我想提几个我自己的想法: 我在想,农业、农村、农民这里面的灵魂是“人”,也就是说农业不管是刚才说的什么条件,什么组织形式,什么样的市场规模,最后都是人在做。我们农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由于城镇化、工业化这样的发展使得我们农民的构成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我有时候在想,如果50年代出生的人不能干农业了,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当80后为整个社会挑大梁,当主力的时候,农业将会怎样?所以我说农业现代化与互联网的结合第一件事就是要发挥它的作用。互联网也好,大数据也好,如何利用它使得我们在这样的过程里由具备足够能力的农民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服务。我认为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和最值得下功夫的事情。因为我是农业出身,我知道这个问题不解决,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好。但是农业没有退休,所以如何使得今天和今后,包括在城市里面操作农业和从事农业的人,使他们的能力可以不断的提升。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农业信息化的大数据问题。总理的建议里面,农业的“互联网+”有几项任务,其中第三项任务就是精准农业,如何使得我刚才说的这样的链环转向真正的数字化的无缝对接。那数字化的无缝对接不是网络的联接,不是计算机的联接,而是信息的无缝联接。而信息的无缝联接不管是从最后端,从餐桌到超市到农业生产,还是前端的化肥、农机、农药这样的过程里,如何实现真正的点到点,而不是泛泛联接,而是到每个人,每个农户的手上。这就是数据的力量。这个要到每个需求者和每个生产者,每个种子的提供者和生产者之间,能够具体化连接起来,我们要实现具体化的支持,而不是泛泛的。这样的大数据的要求就不是把什么东西都搜集过来,数量很大,然后推送出去也数量很大。这是一个概念。所以这是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我感到要使得市场机制能够在农业现代化进程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中央文件也确定了,但是对于农业来说,最大的头疼的问题是千家万户、一亩三分地的农民如何成为在市场上具有对话能力的市场主体。在这样的过程里,如何来寻找利用“互联网+”联接、平台、信息这样一种泛在的大家可用的工具,使得我们能够形成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农业企业成为真正的具有市场平等地位的人非常重要。 谢谢大家!
农业部党组成员、
副部长屈冬玉作报告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这次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题的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是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主办的重大活动,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共享实践经验,共谋发展思路,共商推进举措,合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参加本次论坛的人员,有的来自政府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有的是涉农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还有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参加人员之多出乎预料,充分表明"互联网+"现代农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战略行动。刚才我听了杨副部长的演讲,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一会儿还有倪院士等专家的报告,在这里我代表农业部组委会向大家致以亲切的慰问,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结合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我就如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充分肯定"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的可喜成果。互联网全功能接入我国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作出"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带来了深刻变革,“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可喜成果。第一个在农业生产上,农民越来越根据政策、技术、市场价格等信息安排生产,现在信息既是资源也是渠道,更是平台。过去对信息的理解就好象是情报,最早的狭义就是情报。后来信息可以作为一种资源,我想未来的信息是渠道也是平台。所以,农业的信息化就是要把跟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一些数据,首先要变成数据,变成在线化,变成可加工的数据。这个是我们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必须要补上的一课。
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现场
第二个,在农业经营上,最为突出的就是农业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正在形成跨区域电商平台与本地电商平台共同发展、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三十年前,安一部电话是又贵又不可能,中国要实现每户一部电话几乎不可能。但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所以现在只要你愿意,每个人要多少部手机和号码资源都可以满足,满足人无限的需求。所以农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也为我们农业农村的市场信息化增添了无限的潜力和重大的动力。农村电子商务也创造了新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塑造了农业产业的新形态。农业生产将来将转向个性化的定制农产品生产。比如说,半年以后,要跟老人祝寿,我们要定一个寿桃,我们就去找这样的农场,你可以定制,农业的个性化定制,比工业的个性化定制可能来得更广泛。这也是互联网对农业的生产的影响。还有一个是对农业管理的影响,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千家万户,地大物博,交通也不方便,相对于城市来说,人口也比较分散,那么对农业的行政管理和农村的政务建设,只有通过互联网,相对于现在的大数据时代,只是刚刚起步。
第三个,我们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过去我们传统行业好象差不多,我们要搞定制农业就要精准化,标准化。可复制,可持续。农业服务商,包括中国农业部的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网站之一,12316全国农业服务热线,年咨询量达2000多万人次,已经成为农民与专家的“直通线”、农民与市场的“中继线”、农民与政府的“连心线”。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已经进村落户。在座的好多都是实践者,参与者、使用者、受惠者。以上成绩的取得,就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更是我们在座的各行各业真抓实干的结果。面对“十三五”“互联网+”现代农业,我们面临着很多挑战,更有很多历史机遇。我想,挑战要分析清楚,更要看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它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我理解互联网思维应该包括共享、开放、辩证思维。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发展共享机制,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所以今年以来,国务院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重大举措,把农业摆在重要位置,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一,我认为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互联网+”,互联网等都是手段,都是为我们两个百年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这个目标不能变,大家不要把手段和目标本末倒置。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发展这个根本目标。这样我们才能够把互联网+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正确的轨道上。在座的各位,我们要力往一处使。
第二要正确处理“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我想“互联网+”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这是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但是+互联网是每个行业,特别是传统的行业迈出的第一步。就像你没有+微信,你怎么知道朋友圈。你加了以后才有可能“阿里巴巴,芝麻开门”,如果不上它的平台,你怎么能够产生购物的冲动,所以我说对传统农业,特别是从业的人员,要尽可能的+互联网,把你的生产、生活、经营方式能够加上互联网这种手段。 第三立足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第一个是信息不对称,现在有的地方发展农村信息发展很好,实际上是减少中间环节,产销对接,这个是传统的说法,用互联网的说法是B2C、C2C、B2B,这就是解决市场信息的对称问题。还有国际化、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过去的中国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和自贸区的建设和各种各样的优惠关税的安排或者零关税的安排,都迫使我们任何农业的产品都要面临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比如茉莉花,说不定全世界还有更好的地方生产茉莉花。将来也有可能福建也跑到法国去生产茉莉花,这就是要树立全球的视野。说不定那里生产的茉莉花比这里要更便宜。如果你没有这个思维,你等别人生产出来再出口到中国,别人可能就会设立关税。所以要解决生产化、国际化带来的挑战的问题。
还有就是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
一是带动标准化。不管是互联网形式也好,还是传统的模式也好,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可持续,不管是个人、公司还是业务产品、商业模式是不可能持续的。你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今天买一个苹果一块钱,口感是这个样子,是没有严格的标准,是他自己建立的。明天再同样一块钱,如果买的苹果是差的,这样就不可持续。所以要把模糊变成量化。所以互联网的标准传播很快,所以我想做标准,今天这次展会我看到有好几个小的产品的标准有个标准样,甚至建立了二维码,我觉得这个方向就值得探索。
二是促进规模化。标准化是基础,规模化是维持市场活力的基本条件。
三是提升品牌化。上午我们表彰了全国一百个农业合作社一百个品牌,因为中国的农业太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那怎么抓?一个是要抓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还有一个就是合作社。合作社是地域品牌和公司品牌的基础。合作社没有品牌,光说这一片很好,如果一粒老鼠屎就会坏一锅汤。所以我觉得提升品牌化很重要。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产值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总之,中央的决策已经部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新一代的互联网的历史浪潮是靠我们在座和不在座的广大人民,产学研用四方面共同推进和创造的,农业更是这样。
第三部分,扎实推进,做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互联网+”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来说是想实现更大的利益,但是作为政府来说可能要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关系。所以,首先我说要重点要加快农业电子商务,这个是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利益的驱动,来引导广大社会来投入研发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统筹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不管是现在的阿里巴巴和京东,他们首先是工业品开始,因为工业品容易标准化,风险比较小,但是中国社会最大的魅力、挑战和潜力是鲜活农产品。我跟永辉超市的领导在探讨,我说真正有视野的,要搞鲜活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这样才可以真的跟国外的同行竞争的时候,确立我们自己的优势。同时,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地域特色和文化相关联的农业农产品的量是有限。所以农产品的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上的模式不能跟工业产品杀价一样,我也跟有关的平台的公司进行了探讨,今天上市一万支花,第一个买主一千支,剩下就9000支,今天上市的一万支是越卖越少,跟工业品是不一样,比如一万套服装卖完了,马上就可以调货了,但是鲜活农产品这些是不可能马上调货的,所以今天这么多人,我为什么今天特别看重这个平台,因为大家可能都在跟着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模式,用秒杀,但是农产品不能秒杀。所以我希望你们在座的人要建立拍卖机制。实际上在荷兰的花卉市场是这样做,他们是越拍越高的。互联网+是确定农产品的特有的价值取向。 农业物联网是要按照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的理念,深入实施国家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推广适宜农业、方便农民的低成本、轻简化的“傻瓜”技术设备。
第三,要抓紧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这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点突破。农业条块分割,数据共享的任务异常艰难,所以我们不要只建自己小的数据库,小的数据库刚开始有点用,但是过一段时间没有用了。因为没有进入到大数据的共享,所以要学会建一个相互之间共享的机制。这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要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确实做到数据公开、开放,只有开放的大数据才是真正有附加价值,小数据是没有社会价值,只有你自己公司或者小部门的价值。
第四,大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这个是“互联网+”现在的落脚点。不管是12316也好,还是其他服务的方式,我觉得应该强调政府的移动终端服务等等,我们最近要大力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因为农民连APP都不知道。如果农民都不会用手机,那我们的对象就接不到信息,我们套用一句俗话叫做暗送秋波,没人接收。包括农业生产产生的数据,要让广大农民用起来。
第四部分,营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一个要强化政府的顶层设计,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也要做。在省级层面,相关数据要整合到一个平台。只有各个省整合好了,到了中央层面按照国家规划2018年要实现整个数据的互联互通,所以顶层设计非常重要。
第二个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现在是市场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任何工作都要从市场的观点出发,需求的观点出发,需求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农民。研究好了需求再进行企业性运作或者企业运作,政府只能支持或者协作。企业主体作用不到位,就不可以把盆景变成风景。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个技术相对工业来说落后了,而且它复杂程度要比互联网+工业复杂很多,因为门类很多,有活体,有生命体,这个是它的挑战。
第四个要加快培育新农民。新农民过去讲是懂技术,会经营,现在可能要加上懂互联网。不懂互联网的农民可能不是新农民。我们讲,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共同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一伟大行动的实现。因为,农民、农村、农业是我们国家永恒的主题。 三十年以后,五十年以后,我们可能还是世界上农民群体最大的国家,以后,我们还有很多农民,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下一代人,都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个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做的事,只要我们努力,一年进一步,一个单位,一个公司,一个部门来推进,扎扎实实把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一艰巨光荣的任务做好。
吉林省副省长隋忠诚发表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实际上这次我来参加这个论坛主要是两个字,一个是听,一个是学。刚才听了学山部长和冬玉部长的讲话,我觉得他们两位既是大领导,又是专家,我觉得听了他们两个的讲话,包括后面大家讲的,我将能听到,我觉得这次参加论坛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次这个论坛叫做“互联网+”现代农业,非常契合我们农业大省,吉林省面临的战略任务,所以我特别渴望在这个论坛上能够更多的了解在“互联网+” 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当中,互联网的重大作用上能够对我们省的农业现代化的实施起到推动的作用。 我们认为,吉林省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当中,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当中,互联网是非常重要或者说最重要的一个领域。“互联网+”农业能够充分的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实现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来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的升级版。我们现在正需要这种升级版的指导和推动。近年来,我们省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方面也做了一点尝试。比如说在玉米、水稻、特色产业、民生等各个方面对物联网系统应用上都做了一些探索。从田园地头到农业电子商务,手机系统、12316、进村入户,智慧农业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村级信息服务站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通过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嫁接和融合,智能化水平和能力应该说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如何从根本上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对农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如何挖掘释放农业发展潜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包括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动、探索和破解。
我们省下一步从战略的角度重点考虑在“互联网+”的方面实现一个引领,八个突破。
一个引领就是突出互联网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作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省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吉林省要发挥资源条件好,人均耕地多,技术扎实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又明确指出,从全国看吉林,应该说吉林处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梯队,希望吉林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我们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编制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划,以建设三大体系打造绿色大粮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要方向,打造现代农业建设改革的示范区,争取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规模效益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从战略角度,我们总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在长春和国家级的现代示范区率先实现基本农业现代化。到2025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主要抓手就是充分依靠“互联网+”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经济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寻求八个方面的突破:
第一,“互联网+”在示范带动方面的突破,就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手段,借助我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利用现有的玉米、水稻、蔬菜等产业物联网系统,以及12316三农综合服务平台,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精准化生产。在示范区推广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普及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大力实施智能节水灌溉的精确化作业,为灾难预警、耕地、质量监测等方面实现突破,提供更大的服务。
第二,“互联网+”在结构调整方面实现突破,主要是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和抓手,围绕我们省东中西三个方面的布局,来抓好农业生态功能区的科技定位和产业布局。在中部利用“互联网+”农业的方式来打造绿色大粮仓,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作用。在西部积极建设畜牧业优势产区以及粮食生产的后备区。在东部有序推进退耕还林等优质示范区。
第三,“互联网+”在规模经营方面争取实现突破,主要是发挥互联网企业在农业服务平台方面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加强产销衔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以及产业化的服务体系建设。
第四,“互联网+”在科技装备方面的作用。创新农业科技下乡途径,推广利用门户网站,远程视频、手机客户端等提高农机指导的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在现代农业方面的作用,发展产学研的集团。有效地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精准作业等方面的作用,开展全程农机化推进,优化农机装备的结构,重点发展农业大业和新型的主体。
第五,“互联网+”在经营服务方面的作用。发挥“互联网+”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的优势,加快推进农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服务,发挥“互联网+”在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
第六,“互联网+”在电商营销方面的合作。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手段来解决农产品生产环节,特别是种植养殖环节中的产品信用问题,探索农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点对点营销,集团定制和个人定制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加强物流与互联网营销相结合。扩大物流规模和本行政区域内物流需求和供给的力度。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来提高物流配送整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开展电子商务进村示范。比如我们省建设以农村下乡的电商平台,通过电商网点发展到28000家,建设了淘宝、京东吉林馆,营销额突破了50亿元,拓展了邮政快递、企业物流、专业物流等配送渠道,探索一家企业进县,多家企业搭载的模式。
第七,“互联网+”在安全监管方面力争实现突破,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的资源,构建农业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平台,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很好的衔接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的基础,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的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推广和应用,强化上下游体系和对接,信息互联共享,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加快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可追溯,通过品牌信用、渠道信用、监管信用相互结合相互支持,来形成吉林绿色农产品的良好的社会信用。
第八,“互联网+”新型农民这方面力争实现突破,实施“互联网+”农民培育行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农民,推动农民云平台建设,研发智能终端课堂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教育平台,来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移动化。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农民需求来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平台,探索网络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模式。建设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的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厂,推进农民继续教育,深化产销融合,促进学历、技能、创业、培养相互衔接,鼓励进城农民返乡创业,实现农村人才培养的计划。这是一个大线条粗略的探索和实践。
以上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实践,我刚才听了学山部长和冬玉部长论坛上的重要讲话,我觉得在理论探索、理清思路等方面,吉林省需要更深入的思考,把“互联网+”做重要的抓手和任务来推动吉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因为在互联网的建设方面,“互联网+”农业的建设方面我们做了一些细致的探索,刚才冬玉部长让我介绍,我想我刚才听了以后,在细节上没有太多可介绍的,因为我们和冬玉部长和学山部长刚才讲的思路,在探索方面,在实践上没有非常大的差异,我们现在总体的建设方面和资源的整合方面,在云的建设和运用方面确实做了很多的探索。据农业部同志讲,现在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我刚才听了,我觉得我没有发言权了,我觉得确实以“互联网+”现代农业,特别是助推现代农业转变上,我们的差距还非常大,所以我就不占用更多大家的时间。我下面的主要任务就是听和学。谢谢大家!
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发表演讲
尊敬的杨部长,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很高兴有机会来参加这个会,学习了“互联网+”现代农业,本来我想讲这个题目,后来一学,觉得难免班门弄斧,就改成了以五大发展理念来指导信息领域。
第一,网络安全信息化统筹发展的概念。到今天,因为网络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已经密不可分了。我们单独说信息化和网络安全是有一些问题,我们要提高认识。举一个例子,过去信息化我们看人均带宽多少,电视机,以及信息化消费的水平。现在看,不能用这些东西来评估信息化,这和网络安全没有一点关系。
第二,讲新常态。这些年的发展,中国信息化领域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信息产业在世界上已经居于第二位,这个是比较客观的说法。中国的短版是集成电路制造,补全这个短版很不容易。中国制造2025进入第二个梯队,所以,这个工业技术薄弱问题一定要克服。
第三,由于信息领域技术更新很快,中国有后发优势,强调创新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创新发展,然后是协调发展,要绿色发展,要开放发展产业,共享发展。我们认为创新发展已经是新型领域,可以通过创新,我们有赶超的可能。
第四,由于外国技术产品在许多信息领域占垄断地位,使信息领域的创新发展遇到困难,如何打破垄断,如何为创新争得市场支持至关重要。我们不缺好的创新,但是怎么产业化,怎么赢得市场是很大的关键。 第五,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开放的内涵也在发展。目前在信息领域,我们不仅要重视招商引资式的引进来,也要重视“一带一路”式的走出去。中国信息领域中某些具有一定优势的部分是“走出去”的有力条件。中国“走出去”有两个有利条件,一个是依托中国人才和市场优势发展起来的部分。这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以华为、中信为代表的通信网络产品,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打破了一些跨国公司垄断,所以有些国家采取了所谓“审查”的办法,找出问题,找出一些毛病,所谓由于安全的问题。第二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这些企业在世界上有相当大的影响。第三就是智能手机产业已经占到了世界70%的产量了。大家不要小看智能手机产业,已经不是我们过去PC产业的量了。中国的PC主要的核心技术都是国外的。而智能手机产业不一样的,可以说主要核心技术都可以自己做,而且我们现在看华为、中信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各方面的水平、全面水平可以和苹果、三星国际顶尖来相比,这个是很重要的。具备这三方面,我们可以具备“走出去”的条件。
此外,由于无法引进而被迫自主发展起来的部分,这个是被逼出来的,比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二是高性能的计算机,我们这两年世界500强的高性能计算机是占第二位,外国也不可能把高性能计算机卖给我们。三是可信计算机的技术。这个是新业态,我们不能看的过低,也不能看的过高,要很客观的来看。第三是信息领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关于这一点,应该着眼于国家安全和长远的发展,信息领域的发展应该维护网络主权、安全的发展的利益,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能受制于人,这个是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的要求,我们具体的发展措施应该服从这个大方向。有时候我们也搞不清楚,提出了小的目标,但是我们应该从大的目标进行考量。在问题搞不清楚的情况下,要求创新领域的建设,加快发展技术可控的高新技术和重要领域的安全技术。实现网络和信息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技术和数据的安全。这是我们的统一目标。 最近,我们在信息领域发现一些问题,五大发展里面的创新发展也有开放发展,我们认为五大发展是一个整体,五个发展应该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要融合起来。过去在信息领域发展上,我们要根据目前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更好的协调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的关系。我们看到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信息领域有利于中国发挥后发优势,要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尤其是在信息领域里,我们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软件生产的第一要素。而中国无论在人才总量还是优秀企业这方面,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有特色的优势。所以这个领域我们看到的障碍是市场,是资源不够,而不是创新能力。市场已经被跨国公司所占领,中国难以实现产业化。 因此,实施开放发展,对于引进什么,如何引进需要认真研究,避免引进和创新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同样,要努力使中国那些已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技术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上取得发展。当前,我们的开放发展包含了“引进”和“走出国门”,而怎么引进必须考虑到保障创新的,使得我们创新能够顺利发展。
媒体直播现场
农业互联网+唐春生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