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必须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新趋势
2015-09-30 17:27:39 作者:郝红波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新农人必须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新趋势
唐春生植保群:158785000;
唐春生的空间:33128121;
唐春生微信:13973425121
当前,中国农业正迎来一场产业融合,全面创新的深刻变革。中关村锐智大学生创业研究院大学生新农商学院洞烛先机,把焦点放在了培育现代化新型农业人才上。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对中关村锐智大学生创业研究院大学生新农商学院院长徐得力进行了专访。
改革大潮,带来了的不仅是经济的繁荣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现代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主要体现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1978年的改革开放,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同时也让数量超过2亿的农民,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城市,成为活跃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农民工。他们为我国城市建设和二、三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了城市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农业劳动力减少了2亿,而且减少的都是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农村劳动力70%以上,而且随着农民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还在不断下降。农村留守劳力主要以“3860部队”(妇女、老人)为主,从事粮食生产的精壮劳力最少,经济作物还能吸引少量年轻劳力。 30岁以下的年轻劳力,除非同时有副业,基本没有在家种粮的。农民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良种、化肥、农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仅有1/3左右“知道一些”,因此中国现代农业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人才荒’。”在接受采访时,徐得力院长深怀忧虑地说。
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4年底出台的《全国农民教育培训 “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指出,要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农民。可以说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政府,如何培养新型的现代农业人才已是我国农业能否实现突破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农业现代化最终取决于农民知识化,尤其是在我国农民已经处于老龄化的今天,亟须大力提高农民职业素养,加强职业化教育培训,提高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
在谈到为什么要成立“中关村锐智大学生创业研究院大学生新农商学院”这个话题时,徐院长告诉记者,未来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一定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具有活力的基础要素,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有高素质的人实现的。离开高素质的人,农业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所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既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同时也是要实现目标的可靠保证。
2013年12月最后的一天,一直钟情于人才培养这一事业的徐得力,发起成立了中关村锐智大学生创业研究院,率先提出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通过专业的培训,让大学生成为职业化农民的教育培训者和农村新农业技术的引领者、新农业技术的管理者,并让他们成为我国新农村发展中新型农业运营的新型农民主体。
“我们研究院通过与高校技术资本与市场产业资本的融合,从理论的探索到实践的实施,可以有效指导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投资管理,帮助大学生确立创业信心,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而达到激励更多大学生勇于创业和成功创业的目的。研究院与普凡生资本、华奥六宝基金已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以此联合多家投融资金融机构组成了大学生创业金融服务平台,我们借鉴国际专业的金融服务模式,本土化运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快速成长提供:投融资培训+投融资方案+金融顾问+股权配置+资本对接+项目运行资源一站式实体孵化服务平台;以大手牵小手的模式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营运作和农业科技是新型农民主体必经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要解决从农民到商人再到企业家的成长问题;要解决从传统农民向职业化农民的转变问题。现代农业管理,要解决从家庭承包到现代化管理的过渡问题等。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做好‘新型农民’培养培育工作,我们在中关村锐智大学生创业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大学生新农商学院,该院依托以色列艾森贝克农业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新农业技术,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培养培育大学生新农商成为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的带头人,成为新农村发展中新农业技术的引领者和新农业技术的管理者,总之,成为新农村发展的主力军。
在徐院长看来,现代农业是一个能够联动一、二、三产业到现在四产,五产、再到六次产业革命的包容性大平台,是一个能够融合资本、资源、知识、人才的平台。现代农业本质上讲是基于食品安全和生态保护的绿色产业,这要求劳动者有良心,有良知,甘于做阳光下的产业,为民众提供安全、放心、生态的产品。新农人必须有开阔的胸襟,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有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现代农业这项完整、有机的系统工程。这涉及资金、成本、管理、人才、团队、营销、产品、推广、策划、规划、建设施工等方方面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项目乃至企业的运营。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说,现代农业完全可以与旅游、文化、养老、养生、创意、等多个产业相结合。新农人要具有战略眼光,能从宏观和全局把握正确方向,在行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对项目定位、主题、走势及前景做出准确判断。
采访的最后,徐得力院长说:“新农人必须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构建多种类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尤其是重视发展各种形式的高科技农业即知识型农业,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有效地形成农业与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互动机制,推进农业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从根本上消除粗放经营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浪费、效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步实现我国农业由非持续型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