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衡阳市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发展思路的解读
2015-01-12 07:33:03 作者:唐春生 来源:衡阳市农业局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
----对衡阳市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发展思路的解读
衡阳市农业局副调研员 唐春生
2015年,衡阳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应对大环境,营造小气候,适应新常态,狠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正确认识新常态。就是要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断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准确把握新要求。必须把培育壮大产业、加快转变方式,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牢牢抓住新机遇。就是要抓住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新机遇、抓住国家改善宏观调控的新机遇、抓住国家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抓住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的新机遇、抓住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就是要继续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工作方针,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支撑,以法治为保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体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抓项目稳增长。稳增长是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2015年,我市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牢牢把握粮食总产稳定在330万吨以上,蔬菜总产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出栏生猪1000万头以上,积极发展现代渔业,水产品产量30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1%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的发展目标,努力推动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狠抓项目建设的“牛鼻子”,认真研究国家政策,主动出击,精心谋划、储备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同时加大对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基层农技体系条件设施建设、集中育秧、高产创建、职业农民培训、测土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和监管力度,保持全市农业系统年争取省级以上部门专项资金增长15%以上的良好势头。
2、抓创新调结构。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经营集约化、产销一体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的总要求,以“一流转五服务”为总抓手,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抓好“米袋子”工程方面,进一步动员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将粮食生产计划、关键技术、帮扶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遏制耕地抛荒和“压单扩双”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完善“谁种粮谁受益”惠农补助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粮食生产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抓好“菜篮子”工程方面,实行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对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实行动态监测,根据蔬菜供应人口增长和蔬菜基地减少的情况,扩补和改造蔬菜基地;面向市场调节品种、数量,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牢牢守住本地菜70%自给率底线;扶持和壮大一批生产带动型、加工带动型、产业链衍生型的蔬菜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蔬菜直销、网购、净菜加工等新流通模式,全面提升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在提升畜禽产品供给能力方面,以7个生猪调出大县为重点,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生猪养殖水平,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继续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重点创建1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确保水产品产量30万吨。在搞好“果盘子”建设方面,以农业部开展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三品提升行动为契机,突出抓好品牌茶叶、特色柑桔、时鲜水果等优势产区建设,每个县市区要启动1-2个面积500-1000亩的标准茶园、桔园、葡萄园、枣园、梨园等标准园建设,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做出特色,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
3、抓改革增活力。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以推进“一流转五服务”为引领,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力争全年流转土地600万亩以上,其中耕地280万亩以上。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抓好两个“百千万”工程中70个示范性农机合作社、368个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培育工作,年内新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200个。二是重点开展“衡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市级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稳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农业服务机制创新,着力支持其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不懈抓好农村垃圾处理、“三清五改”和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禁止小II型以上水库与骨干山塘化肥养鱼,禁止秸秆焚烧,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推进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完成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搬迁治理大型规模养殖场的工作任务,全面启动河道保洁工作。四是不断完善乡村制度建设改革。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三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理财、村干部离任审计等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着力建立健全“村级开支要经过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民代表会决议、党员会议审议,同时将决议事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并接受村民监督委员会和乡镇包村干部监督”的“四议两公开双监督制度”,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充分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五是强化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设施质量,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全面提升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4、抓统筹强基础。要坚持规划先行;要完善基础设施;要提升城市品质;要加强城市管理;要注重城市经营。要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要在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上做文章;要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上下功夫;要在夯实基础优化生态上出实招;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求突破。一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抓好水利建设,完成总投资13亿元,投工投劳5000万个,完成土石方1.5亿立方;修复水毁工程1300处;新修和加固堤防30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87座;新建村镇集中供水工程310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9.34万人;整治堰坝、山平塘30000处;新增蓄水能力5000万立方,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二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主推品种优良化,主推技术规范化,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社会化,产业经营集约化;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抓手,以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带头人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三是持续抓好新农村建设。统筹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村聚居点建造、空心房拆除和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力争完成400个行政村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完成秀美村庄示范点建设456个;在国省道公路沿线、城镇周边地区和旅游景区选择建设35个左右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村;每个县市区重点选择1-2个乡镇连片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四是推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对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农村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无线数字电视和宽带网“村村通”工程。健全农村人口计生服务网络,加大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力度。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制度,突出抓好失地农民等特殊群体的的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五是全面落实造林绿化任务。深入推进“绿色衡阳”和“美丽衡阳”建设,以森林覆盖率达到43%为总体目标,坚守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条底线,着力推进生态建设,着力维护生态安全。全市计划完成造林28万亩,完成封山育林20万亩,完成造林抚育87.33万亩,完成通道绿化3116.8公里,完成秀美村庄示范点建设456个,完成义务植树1350万株;实现森林覆盖率增长0.5%,森林蓄积量增长4%。
5、抓民生促和谐。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一是守底线、保安全。做好防汛、防疫、防火“三防”工作,确保农业生产、计划生育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二是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优化农产品市场调控,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三是完善“技能培训、支持创业、保障维权、强化保险”等各项制度,积极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出台政策,对返乡农民创业在税收优惠、信贷担保、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实质性倾斜,积极鼓励并引导金融机构拓展信贷业务,为返乡农民提供门槛低、方式多、利率低、期限长、覆盖广的创业贷款;重点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大保险在农民工群体的全覆盖;严厉打击非法中介组织,全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扎实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后勤保障工作,妥善解决好他们在土地承包、老人赡养、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四是正确引导舆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通过争取国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敦促县市区增加财政投入、整合相关部门资金、鼓励社会投入,实现全市扶贫开发总投入达1.2亿元以上,实现5万名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力争贫困村到2015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