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为何把普京死死咬定为MH17疑似真凶
2014-07-22 16:10:18 作者:胡显达 来源:价值中国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美为何把普京死死咬定为MH17疑似真凶
—马航悲剧与乌克兰局势的三种走向
现在,国际社会已介入对MH7空难的调查。不论结果如何,都难以抹去弥漫其中的阴谋迷雾。
用导弹击落过境民用客机,造成298人罹难悲剧,如果不是涉事方误击,而是蓄意为之,不论是国家还是主脑这个国家的人,都无异于在国际道义面前的道德自杀。
从目前的调查与舌辩上看,涉事MH17空难的,不再是俄、乌及乌东部叛乱组织,西方的魅影也被涉事其中。
不论是西方与乌克兰的蓄意制造、嫁祸于人,还是俄罗斯与乌东部亲俄武装的监守自盗、贼喊捉贼,拿298个平民的生命作相互角斗的牺牲品,这绝对都是自绝于国际道义与人类良知,人神共怒,不可饶恕。陷入涉嫌漩涡中的普京与乌克兰基辅政权的撑腰者奥巴马,实际上都被逼到了决斗悬崖的边缘。
大国角力,抢占国际道义高地的舆论战,往往是个先导。
在MH17被不明身份的导弹刚刚击落之后,美国与乌克兰的官方、媒体便把这一空难的疑似真凶不约而同地一口咬定到乌东部叛乱组织及俄罗斯从中协助的头上。
用导弹击落第三方过境客机这样的动作,除了战乱区武装派别的误击之外,涉事方国家的主脑,也往往很难摆脱其中的干系。因为这种动作如若没有他们的授意或授权,其下属是很难独立决定的。
正因为如此,把疑似真凶锁定到俄罗斯政府军头上,实际上也就锁定到了普京本人头上了。退一步讲,锁定到乌东部叛乱分裂武装组织头上,也能因果性地问罪到普京头上。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鲍尔透露,美国一枚卫星在马航遭击落的时候,侦测到马航爆炸的信号,并在马航残骸散落的区域,拍摄到了另一股相信是发射导弹产生的浓烟,美军通过分析后,推断出导弹是由乌东分离分子控制的区域射出,这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五角大楼一口咬定俄罗斯需要为空难负责的理据之一。
除此之外,也还有媒体从事发前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异样表态而怀疑此举更像美国及乌克兰一口咬定的那样,是乌东部分裂组织及俄罗斯军人联合所为。乌克兰对其东部叛乱分子等疑似真凶通话录音的爆料,也更是推波助澜了这种怀疑与推定。
截止目前,弥漫在MH17空难上的疑云越积越多。在涉事方的相互否认和指责中,也更是嘴上两张皮,各说各的理。
但不管怎么说,美俄在乌克兰危机上的新一轮角斗,也确实蹊跷不少。在没对飞机残骸、导弹轨迹调查取证之前,西方国家及媒体为何迅速一口咬定是普京的导弹或俄罗斯政府军、乌东部叛乱武装所为,而不是平等地怀疑俄、乌及其东部分裂组织三个可能得涉事方所为。英国的报媒更是把普京的导弹放在头版头条的醒目位置加以渲染。
导弹固然是从乌克兰东部叛乱地区发射出去的,但也不能由此单一地锁定是俄罗斯及乌东部亲俄武装所为。实际上,涉事三方在乌克兰东部叛乱及其毗邻地区都部署有这种涉嫌制造空难的布克导弹,他们都可能涉嫌此事。西方媒体把涉嫌肇事的矛头铺天盖地地指向俄罗斯及其乌克兰东部叛乱组织,这是有失公允的。但这种报道的意旨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抹黑俄罗斯、普京的国际形象,把其置于国际道义的审判之中,以此凝聚西方和国际社会对俄制裁的意志和力量。
在对俄制裁上,西方的七个大国是貌合神离、各打算盘、各怀心思。关键时刻,往往变成奥巴马与普京二人的赤手搏斗。
怎样把西方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以众击寡的战略态势,这是奥巴马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最迫切的外交难题。
制造重大的事端,往往是凝聚力量意志,采取重大行动的前兆或借口。比如,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对华全面侵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由此观之,MH17在这种空难真相的扑捉迷离以及西方对俄新一轮制裁的复杂背景中,也极可能成为一把绞索而加剧着美俄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恶斗。
可以肯定的是,MH17被击落绝对不是乌克兰东部内战区的误击,而必定是一种精心策划的蓄意所为,目的就是进一步搅乱乌克兰政治危机乱局,加剧美俄角斗,或把普京国际形象彻底搞臭,逼其从乌克兰东部叛乱地区撤手;或幕后魅影败落,角斗双方妥协,缓解乌紧张局势。
正如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7月17日在《坠毁的马航客机将改变乌克兰格局》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样,如果在俄乌边境附近坠毁的马航客机是被导弹打下的,那么这一空难将会改变是乌克兰危机的格局。
不管是涉事的哪一方所为,这个烂摊子都不好收拾。最好的结果是个偶然的意外,这是角斗的美俄都能体面接受的一种安排。
至于目前的局势究竟朝哪个方向改变,美国《外交政策》网站上的这篇文章称,这将取决于这是一起乌克兰军队造成的意外,还是俄罗斯军队或民间武装造成的意外,抑或是一个蓄意的行为。
不管犯错的一方是谁,美俄在乌克兰角斗的格局都将因此而改变。情形一:如果犯错的是乌克兰,那么奥巴马的应对选项将更为有限:主要是恢复在谈判方面的努力。情形二:如果犯错的是俄罗斯或民间武装,人们很可能将会看到更加强烈的要求提高制裁力度的外界压力,普京将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情形三:奥巴马提升制裁、对抗的层次,逼迫普京作出实质性的退却,甚至可能出现—俄罗斯从乌克兰东部的叛乱区撤退,还会从克里米亚撤退。
假若出现上面中的一个情形,这实质上都可能意味着MH17空难将成为俄罗斯在乌克兰内战中角色的重大转折点,在某种程度上将最终改变乌克兰危机的根本走向。即使俄罗斯没有亲身所为,但只要和客机毁灭有松散的关联,即便是一个意外,也会招致美国再次扩大对俄制裁,并迫使那些不情愿效仿美国的主要欧洲大国重新考虑对俄制裁的立场和措施。据此,一些美国官员认为,这起悲剧有可能让欧洲进一步支持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经济制裁。
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结论,不论是普京涉不涉嫌MH17的被击落,他都逼到了与西方、特别是奥巴马赤手一搏的悬崖上,正如他所警告的那样,美国制定的新一轮对俄罗斯能源、金融和军需企业的制裁方案,正一头走进死胡同。MH17的空难对美俄这场新一轮角斗而言,更多像一个加速器和催化剂。
由此观之,美国和乌克兰之所以事发后、取证前就迅速把疑似真凶一口咬定为俄罗斯及乌克兰东部叛乱武装,就是想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地把普京至于国际道义的审判台上,以此凝聚起更多、更大的对俄制裁国际压力,特别是西方盟友的意志和力量。